-
1 # 使用者9525030896056
-
2 # 買房不求人
16世紀初是中國的明朝。
16世紀初也就是1500年左右。
明朝是1368年由朱元璋建立的,直到1644年滅亡,共計276年。所以1500年前後肯定是明朝。
16世紀初是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1488年—1505年)、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以及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2年—1566年)這段時期
-
3 # 花雨霜雪
16世紀初是中國明朝弘治十三年。16世紀初是1500年,明朝是中國倒數第二個封建王朝,自1368年朱元璋建立以後,到1644年崇禎自殺滅亡之前,共經歷二百七十六年。明朝共有十二位帝王,弘治帝明孝宗是明朝第九帝,在位十八年,父親為成化帝,兒子是明武宗。
-
4 # 毛一強666
1.明朝
2.十六世紀初明朝共經歷了三人皇帝,弘治皇帝朱佑樘,正德皇帝朱厚照,嘉靖皇帝朱厚熜。當時的明朝在弘治皇帝的治理下出現了弘治中興的局面。但接下來的正德皇帝,嘉靖皇帝,都好大喜功,驕奢淫逸,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落,最終被農民起義所推翻。
-
5 # com69852
16世紀時中國是明朝時期。
1、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歷經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2、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 。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 明初定都於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 ,而在應天府設立南直隸 。 明朝前期國力強盛,經歷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國勢達到全盛,疆域遼闊。 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期因政治腐敗和天災外患 導致國力衰退,爆發明末民變。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權,隨後清朝趁亂入關,擊敗農民起義軍和南明政權,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殺,南明滅亡。1683年清軍攻佔臺灣,明鄭結束。
3、明朝疆域囊括漢地範圍,初年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黑龍江流域諸部落有宗主權, 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撤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並曾在今青藏高原、東北(包括外東北)、新疆東部等地設有羈縻衛所,明成祖還曾收復安南,明朝極盛國土面積約達1000萬平方公里。
4、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 ,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實際逾億 ,也有學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兩億 。
5、明朝是繼漢唐之後強盛的大一統中原王朝。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清朝官方評價明朝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
-
6 # 手寫的從前
16世紀初是明朝,當時的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
1501年1月1日至1600年12月31日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16世紀。16世紀是地理大發現、殖民主義發展的一個世紀,同時也是科技走向初步發展,以及文藝進步和教會權威逐漸衰弱的世紀。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9日),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皇三子,生母為孝穆紀太后。1487年-1505年在位,共18年,年號弘治。
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女色。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即位後驅逐奸佞,勤政愛民,勵精圖治,又能信用賢臣、廣開言路,一掃正統以後的國家疲敝局面,使得明朝出現中興局面,史稱“弘治中興”。但後期寵信宦官李廣等人,沉迷於方術,對朝政有所懈怠,以致軍備弛廢,國用匱乏,弊政頗多。不過朱祐樘能夠改過自新,重整朝政,故史家對其多有讚譽。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駕崩於乾清宮,享年三十六歲,廟號“孝宗”,葬於泰陵,諡號“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
7 # 陌上如玉shy
16世紀初是明朝。16世紀初的明朝處於大明王朝的中期,此時的大明王朝在經歷了英宗皇帝的土木之變後國家開始走下坡路,而到了孝宗皇帝朱佑憆才開始中興路,這也為大明王朝續命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所以說16世紀初是大明具有活力的時期。
回覆列表
16世紀初是明朝。
16世紀是在公元1500年—1599年之間,而明朝是在1368年-1644年,所以十六世紀是明朝在統治中國。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大量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也有學者指出逾億,也有晚明人口近兩億的說法 。
明代中後期,農產品呈現糧食生產的專業化、商業化趨勢。江南廣東一大片原來產糧區由於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來生產棉花甘蔗等經濟作物而成為糧食進口區,其它一些地方則靠供給糧食成為商品糧食出口區。
長江三角洲一帶是當時桑、棉經濟作物和手工業最發達的地步,但是糧食有些地區不足,各區域之間經常調劑糧食。但整個區域仍有不足,須由湖北、江西、安徽運入,所謂“半仰食於江、楚、廬、安之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