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十孔全面開啟洩洪,難道遇到百年洪水還是在清理庫存,給未來留下足夠的攔水量,那麼十孔全來洩洪,每秒水流量是多少,會有多少水流入下流,這些水會對下游帶來什麼影響和後果!
-
1 # 南閣水哥
-
2 # 手機使用者洋羊健生倡導
三峽大壩十孔全開放水,每秒近5萬立方米水下洩,而上游一二十座水庫分支都超禁水位在上漲湧向三峽流進長江,從央視上看到每秒流量近8萬多向三峽進水,這實質上三峽每秒進增二萬多立方水,也是在相對欄洪蓄水,這就是三峽的防洪效應,減輕上游水壓,有計劃的下洩流量入海,對下游影響不大,若沒三峽欄洪,下游的各省將洪災,因為山峽的海拔高比下游要高出數百米所以三峽的防洪發電效應不可估量,所有的調水洩洪調控都是科學排程專家組研判,不會出問題的,三峽是國之民生工程利國利民,百年一遇洪水也可控下洩,對下游基本影響不大,旱時放水為農田,洪災時欄洪為防災,祖國強大,人民幸福!
-
3 # 地理縱橫
三峽水庫“萬年一遇”的洪水為每秒11.3萬立方米,“千年一遇”是每秒9.88萬立方米,“百年一遇”是每秒8.37萬立方米。央視新聞直播(2020年8月19日午間)三峽大壩十孔全面開啟洩洪,從畫面中可以看到目前下洩流量非常大。如下圖,很多網友擔心,三峽水庫遇到難以解決的洪水問題了嗎?會對中下游地區產生什麼影響?
這是在迎戰第5次洪峰,這次洪水來源於川西地區,自從8月10號起川地區大部分地區降水在400~600mm,個別地區累積上1000mm,導致山河洪水暴發,昨天樂山大佛被洗腳,樂山地區承受著巨大的洪水考驗,轉移民眾達11萬之多,這只是川西地區一個縮影,其它地方綿陽、廣元、德陽雨量也很大,洪水災情也非常嚴重。這次是今年長江第5號洪峰,也是建庫以來最大的一次洪水。
三峽水庫目前是160米(上表),二者之間相差30米,以前三峽大壩建成時進行175米實驗,庫尾在重慶江津,可是重慶城區內寸灘水位由於上游來水排洩不暢,被淤高到175米,與三峽水庫處於同一水位,這說明上游的來水使庫尾延長了,三峽大壩的水位直接影響寸灘,那麼這次更嚴重了,大量的洪水堆集在重慶朝天門、寸灘一帶,如果不降低三峽水庫水位,更加劇重慶這裡排水問題,為此加大水庫洩洪量。目前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一是上游洪水量太大,騰出庫容,預留出水位,讓庫區水位上漲不會太快,保持與寸灘的水位落差,有水快流,提高排洩能力。
二是目前長江中下游地區洪水壓力不是太大,儘量騰出庫容,準備蓄洪,對洪水起到時緩衝作用,加大調洪力度,減少對下游的洪水衝擊。因為這次洪峰量太大,達到了7萬多流量。目前十孔全開,加大出庫流量,定在47400立方米每秒。
今年的長江第5號洪峰,如果沒有長江三峽水庫及上游水庫的聯合排程,有可能達到10萬左右立方米的流量,萬年一遇,從樂山大佛被冼腳來看,上游區域性已經達到歷史上最大洪峰了,這麼高洪峰量到了下游荊江地區,將會是一片澤國,武漢半城“洗澡”,有了三峽水庫,把上游73800立方米流量的來水調節為47400立方米每秒,保證了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平安安。三峽水庫修建無疑是最正確的決策。
-
4 # 重慶鄉下人
終於知道我們重慶為什麼這幾洪水來得那麼突然了,原來三峽大壩在洩洪呀!重慶是三峽庫區的尾端,三峽庫區蓄水以來重慶市區從未因洪水被淹,這次市區較低地方進水了,說明上游來水較大給重慶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影響,可以看(下圖)。
看一下汽車只能看到車頂,好好的車這麼一泡,不知道還能不能用呢?估計車主的心也是在滴血呀!
重慶網紅景點“紅崖洞”已經看不到車庫入口,曾經的“紅崖洞”做為重慶的網紅必去的打卡地,現在也沒辦法正常營業。
重慶朝天門就真只剩下朝天門這幾個字了,重慶朝天門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情況。
據說重慶還會迎來更凶猛的洪水挑戰,這些地方將會變成什麼樣呢?這就是對下游重慶帶來的從未有過的影響。
-
5 # 無名259478455
只要中下游沒下暴雨就得儘量洩洪君不見這一週川渝大暴雨嗎不洩裝那去幸好天佑之中下游未下大雨洪水可以排放大壩也安全了
-
6 # 重慶510
重慶是三峽水庫的尾端,三峽水庫蓄水以來重慶市區從未因洪水被淹,這次市區較低地方進水了,說明上游來水較大。岷江最高水位178米,已與大埧可容最高水位持平。當然岷江是上游,入庫後另說。總之這次長江上游來水是較大的。
-
7 # 芭菲狄
是在為洪峰清理庫存。
昨天,四川和重慶相繼拉響洪災I級相應。洪峰昨天經過四川樂山,今天將抵達宜賓。為面對這建國以來最大的洪峰,三峽大壩提前十孔洩洪,排出庫存。
-
8 # 月下琴絲語
應該沒有多大影響。只能說下游水量變得更充沛,灌溉農田更方便,莊稼滋潤。既然為了保住三峽大壩十孔全開放水洩洪,那麼當地政府應該是做好了準備工作,權衡了利與弊。會安置好了周邊的居民,和保護好周邊一些重要基礎設施。當然有些小損失可以忽略不計。還是希望周邊所有的人平安吉祥!
-
9 # 珞珈山的貓
長江中上游地區由於受到強降雨影響,目前來水量非常大,三峽水庫入庫流量超過7.5萬方/秒,因此三峽大壩採取十孔全開洩洪的方式,下洩流量達到了5萬方/秒,緩解上游的防洪壓力,同時起到了攔洪蓄洪的作用,保護中下游地區的城市和堤防不受影響。
而近期長江中上游地區的四川盆地和重慶地區普降暴雨,暴雨給當地帶去了嚴重的洪澇災害,而且由於受到前一段時間的強降雨影響,土壤的蓄水能力和下滲能力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因此強降雨主要以地表徑流的方式匯入到長江的各個支流和水利工程中,因此四川和重慶地區的許多水文監測站均已經超過了安全控制水位,而許多水利工程也已經超過了防汛限制水位。因此這一輪強降雨帶來的黃蜂流量非常大。
三峽大壩的修建使得整個長江流域的防汛體系具有了核心控制性工程,我們可以利用三峽水庫和中上游地區的梯級水電站進行綜合防汛排程。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長江流域所蘊含的豐富的水力資源進行發電、航運、供水、跨流域調水、調節自然生態系統等綜合開發利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10 # 環球科學貓
10孔防水已經是過去時,三峽大壩已經提升到了11孔放水,主要原因是除了7月之外,8月以來中國長江流域的雨水可以說也還真不少,在8月20日8時,“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洪峰抵達大壩,並且洪水量巨大,到8月20日12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是三峽樞紐工程自2003年建庫以來遭遇的最大洪峰。
由於洪峰,下洩量等都重新整理紀錄,所以為了讓三峽大壩平衡“輸入,輸出”,直接開啟了11個洩洪孔洞。
同時這次洪峰到來之前,三峽大壩也早就做好了迎接洪峰的準備,水庫水位從7月29日8時的163.36米降至153.03米,水庫水位降幅超10米,預留出防洪庫容近178億立方米,佔總防洪庫容的八成,為迎戰本輪洪水做好了充分準備,這就是公開的資料,大家可以看到。
其實在建設三峽大壩初期的理念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在降雨較多的時候,就是為了攔洪避免下游受到強降雨累計的影響。而在下游少雨水的時候,就提供水資源維持下游的水用量平衡,所以三峽大壩只有好處存在,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
11 # 愛旅遊explore
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長江西陵峽段),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是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3335米,壩頂高度185米,蓄水高程175米,安裝有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工程靜態總投資1352.66億元人民幣,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建成(第一臺機組2003年6月1日併網試執行發電),2009年整個工程完全竣工投產。
三峽庫區的正常蓄水位是175米,總蓄水容量約390億立方米左右。
今年8月以來,長江上游普降暴雨,8月19日三峽庫區迎來建成以來最大洪峰,上游各條支流向三峽庫區每秒注入流量高達約75000立方米(即每天有64.8萬立方米的洪水注入),這就意味著6天的注入流量可以將一座空著的三峽水庫蓄水至警戒線,因此,三峽庫區既要考慮大壩安全,又要考慮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河道承載流量,於8月20日8時許開啟了11個洩洪口洩洪(這是三峽大壩建成以來的首次),洩洪流量是每秒49200立方米(即每天可以排洩42.5萬立方米的洪水,已經將洪峰削減34.4%),這個流量對長江中下游的河道承載量來說算是壓力極限,但這也是兼顧大壩安全和河道安全最合適的辦法,如果沒有三峽工程對這次洪峰的舒緩作用,長江中下游的河道堤壩將面臨大 面積潰壩風險,不少地區可能遭遇重大的洪澇災害,這就是三峽大壩在這次抗洪中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所以,我昨天發了一條視訊《百年不遇洪峰來襲,三峽工程再立奇功,削減洪峰流量34.4%》,該視訊將11孔同時洩洪的壯觀場面近距離得展示給了大家,這將是百年難遇的歷史珍貴資料片,歡迎大家收藏儲存(開啟連結https://www.ixigua.com/6863366415357837835/)。
-
12 # 這麼近那麼遠F4
最近中國受極端氣候影響,從東南四川盆地到華北、東北地區形成了一條降雨帶,主要原因是在副熱帶高壓“自導自演”下,形成了持續的強降水。尤其是長江上游的四川盆地的強降水,7天時間內,降雨高達1197.4毫米。有些人開玩笑的說:“四川盆地區域性地區“天漏”了”。因為暴雨區高度重疊,導致昨天長江上游三峽水庫還出現了今年以來最大入庫洪水 。18日8時洪峰流量達到62000立方米/秒,長江發生2020年第5號洪峰。
這個概率是如何得出的呢?
打比方說,如果說某個地方在100年的時間裡,只有1次降水量大於1000mm,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對該地來說, 100年是這個雨量(或更大雨量)的重現期。重現期的倒數就是年度超過數概率(AEP)。
重現期的概念也被應用在防洪保護區、交通運輸設施、電力設施、文物古蹟等防護物件的規劃、設計中。
第二、長江三峽水庫的防洪作用三峽大壩,又稱三峽工程、三峽水電站。中國世紀工程三峽大壩,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上游,三峽大壩全長2309米、高185米,呈梯形形狀,集發電、旅遊、航運、調控洪水於一身。三峽大壩175米正常蓄水位高程,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形成總面積達108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 三峽大壩為一級建築物,按1000年一遇洪水設計,大壩由三部分組成,即洩洪壩、電站廠房擋水堤壩和左右庫非溢流壩,全長2309.5m,大壩為重力式,洩洪採用挑流消能方式,三峽大壩的基礎岩石為堅硬的完整花崗岩。大壩設計地震裂度為Ⅶ級。三峽規模大,總砼量2800萬m3,且結構複雜,特別洩洪壩,計設22個導流底,23個漂孔,22個表孔,兩側各一個排漂孔,設計67個洩洪孔道,歷經17年最終完工。
-
13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三峽大壩十孔全開放水,難道遇到百年洪水?下游有啥影響?
從8月19日公佈的訊息來看,長江三峽大壩開啟了十孔洩洪,以緩解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壓力。根據監測資料顯示,19日16時三峽大壩入庫洪水量達到每秒7.3萬立方米,這個數值與三峽抵禦百年一遇洪水8.37萬立方米的數值還有一定的差距,不過與歷史水平相比,上次洪峰值為長江大壩建成以後,所經歷的最大峰值。
進入8月上旬以後,隨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北移和東退,來自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暖溼水汽,沿著高壓線南緣和西緣,在氣壓差的推動下深入到四川盆地,給盆地大部分割槽域帶來了持續的強降雨,區域性地區日最大降水量達到了400毫米以上,一週內的總降雨量甚至超過了1000毫米。在這種強降雨的影響下,岷江、沱江、嘉陵江和長江干流均發生了超保以上的洪水,其中岷江超歷史最高水位、沱江全線超保。在四川盆地連續強降雨的作用下,長江干流迎來了今年第5次洪峰。
受長江干流和支流水位提升以及來水的影響,三峽水庫的入庫洪峰值不斷抬升,18日晚,其入庫流量為6.2萬立方米每秒,19日16時增長至7.3萬立方米每秒,此時三峽水庫的水位已經抬升至160米,超出汛限水位15米。這裡面有個時間點的問題大家要注意,三峽十孔洩洪的時間為19日中午,在洩洪之後三峽水庫的水位目前來看仍然在持續上升,截止到20日8時,其入庫流量又上升至7.5萬立方米每秒,說明三峽上游的洪水壓力仍然很大。那麼,在三峽水庫尚未達到百年一遇洪水的情況下,開啟十孔洩洪,主要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三峽上游特別是重慶地區洪水的壓力非常大。在強降雨的影響下,四川的廣元、德陽、成都、雅安等地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重慶嘉陵江流域水位也不斷暴漲,寸灘站也已超保3米之多。再加上長江入重慶城區之後,受到河道迂迴和排水不暢等原因的影響,極容易發生淤滯。假如長江三峽水庫水位持續上漲,那麼就會使長江干流的水滯留在重慶城區及其附近區域,將加重上游的排水壓力,使之發生更大程度的洪水災害。
二是三峽下游的洪水已經從之前的高位回落明顯。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壓力較前一階段已經明顯減小,從目前三峽水庫洩洪的出庫水量約4.7萬立方米每秒的數值來看,不會對下游產生不利影響。
長江三峽大壩是迄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總裝機容量達到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000億度。同時,三峽大壩還肩負著重要的洪水調蓄能力,其水庫正常蓄水位為 175 米,防洪庫容 221億立方米,大壩共設定有77個孔洞,其中22個導流底孔永久關閉,另外23個洩洪深孔和22個溢流表孔在常規時段和洪水壓力較大時,可以相互配合,也就是開啟若干深孔和表孔進行洩洪,以降低以上長江干流水位。另外,在電站廠房檔水提壩中的7個排沙孔和2個排漂孔在必要時,也可以輔助進行洩洪。
三峽大壩開啟十孔洩洪之後,雖然短期內入庫流量仍然在增加,但是通過洩洪,可以使得水庫與上游寸灘之間的水位保持一定的落差,從而達到推動長江水流加加快和順暢流通的目的,一方面減小了上游四川盆地和重慶發生大面積洪澇災害的程度。另一方面,結合下游長江干流水位、區域降雨情況,通過出水量的有效調控,同時再加上長江上游二灘、向家壩等多個水庫的同時攔截和調蓄,將進一步減少長江三峽水庫以下長江下游地區的洪水壓力。否則的話,不但四川盆地和重慶所受到的洪澇災害會更加嚴重,而且會對三峽下游地區造成極大的衝擊,也就是說三峽大壩的控制性洩洪,達到將長江洪峰的發生時間適當延後、洪峰的強度適度降低、戰線適當拉長的效果,這個對洪水緩衝的作用對於下游省份的防洪來說是非常積極和有效的。
近期,隨著副高的進一步東退以及西太平洋颱風的生成,來自西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暖溼水汽的移動路線也發生相應變化,降雨帶也逐漸東移和南下,四川盆地和重慶地區前一段較長時間的降雨過程也逐漸結束,這些區域的洪水也將持續消退,在三峽大壩的調蓄作用下,長江的第5次洪峰也將平穩地通過中下游地區。
-
14 # 女媧補天造人
-
15 # 乾玏講生活
2020年8月20日官方報的是11孔,不止10孔,還有就是並非全開!三峽大壩洩洪口遠不止十幾個孔,具體的可以自己查。洪峰是建設大壩以來最大洪峰!猜測開孔也是建設大壩以來,最開啟的最多的洩洪口。
三峽大壩可以錯峰削鋒,減小下游的壓力。試想如果沒有大壩擋下一部分,直接衝到下游,後果不堪設想。
有大壩擋住,錯開洪峰,下游可以少很大壓力。對下游的影響就是,把影響降到最低!
那有人會問,不洩洪,下游不是更沒有壓力?
不洩洪,這麼大洪峰,三峽也扛不住!
所以洩洪開多少孔,是綜合上游,大壩,下游情況,開啟的最合理的方案。
導言
這一次,長江三峽水庫遇到了建成以來最大規模的洪水,所以採取了全面洩洪的方式。因為重慶已經被承受了太多的壓力。洪峰過境之後,中下游地區的壓力才剛開始。
長江第5號洪水到底有多厲害,三峽大壩十孔全開放水,遇到百年洪水我們先做一個橫向的比較。
當時得出的洪峰水位流量情況。
岷江:38000立方米/秒沱江:10000立方米/秒寸灘站:68000立方米/秒嘉陵江:35000立方米/秒三峽:74000立方米/秒 這個資料非常的可怕。
8月19日的情況是,三峽水庫出現73000立方米每秒入庫洪峰,重新整理了2012年洪峰值(71200立方米每秒)。三峽樞紐以47400立方米每秒流量下洩,削峰25600立方米每秒,緩解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壓力。因攔蓄洪水,三峽水庫水位漲至160.08米,超出汛限水位15.08米。
很明顯的是,進水庫的多,出水庫的少,這就是攔峰削谷的方式保證中下游地區有更加充足的時間進行防禦。不得不說,三峽的防洪功能非常巨大。但是即使巨大也不得不進行全面洩洪,因為水庫壓力很大。重慶的水位不斷上漲導致出現最大的險情。
目前的長江防洪情況洪峰過境的重慶,從大量的圖片上我們也看到山城重慶變成了水城。
“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水”通過重慶主城中心城區,這是40年來最大的一次洪峰。長江寸灘站水位突破歷史極值。
跟據長江委水文上游局監測:處於重慶中心城區的長江渝中區菜園壩站20日7時出現洪峰水位193.30米,超保證水位8.3米;長江寸灘站同日8時15分出現洪峰水位191.62米,超保證水位8.12米。“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洪峰正在通過重慶中心城區。
重慶市區多處臨江道路、碼頭、濱水公園被淹沒。重慶全市公安機關共投入警力1.5萬餘人次,出動車輛1400餘輛、搜救船舶30餘次,參與搶險救援520餘起,疏散勸離群眾16.2萬餘人次,營救被困人員2300餘人,有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這就是這兩天的重慶。而當洪水過境之後,又會重新開始打掃,收拾物資進行工作。
下游有啥影響洪峰過境之後接下來將直接影響湖北地區。不巧的是,8月21日湖北又將迎來一場降水。
根據中央氣象臺的分析資料,
洪峰過境了重慶 接下來就看中游的湖北如何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