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talu15217
-
2 # 過去和現在6
這個問題問得好,也問得有點刁。
為什麼?因為這也是我們看過西遊記的人心中的疑惑。
一,唐僧太虛偽。有點黑白不分,好歹不辨。你說他不食人間煙火,不吃飯他一樣挺不過。他明知孫悟空有超乎常人的本領自己也必須依靠孫悟空才能走下去,卻又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地責備他把自己弄得九死一生。把一個志向遠大抱負非常的人寫成就只有這樣一點智商的窩囊廢似乎有點太遷強。
二,妖怪太做作。千方百計擄唐僧,朝思暮想吃要唐僧,那種急迫感那種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都是為了捉唐僧吃唐僧。但是得到了又這樣耽擱那樣延誤磨磨唧唧讓別人來救唐僧。並且磨蹭的理由又太遷強。就象現在的電視劇中有些情節明明一句話一個解釋就能明白的誤會,卻偏偏淚流滿面滿腹冤屈就是不說出來讓人有點乾著急一樣覺得這些被誤會被冤枉的劇中人傻得太假傻得太不合情理!
如果預先設定吃唐僧肉前必須要有些什麼過程什麼儀式才會有長生不老的效果才不會受天遣的話,我想這似乎就合理一些。因為妖怪們非神即仙轉世,非鬼即妖煉成。哪一個不是胸藏韜略運籌帷幄的精靈?有誰不知兵貴神速的道理?
看來西遊記也好,電視劇也好,看一看,笑一笑,就沒必要看戲流眼淚替古人耽憂了。
-
3 # 風過無痕攝有痕
風過認為,磨磨唧唧是妖魔鬼怪的一種謀略,當然也有需要和智慧的一面。
誘惑需要。妖怪吃唐僧之前,放出訊息,意在誘使唐僧徒弟出救,一起捉拿,把事情做實,沒有後顧之憂,因為有吃不到唐僧反倒丟掉性命的前車之鑑。現實中,貪官買官賣官、招投標暗箱操作,圖的就是坐收漁利,打的正是這個時差。
保護需要。妖怪獲得獵物,有絕等美食當然要孝敬老妖怪了。現實中,愚蠢的貪官大小通吃,狡猾的汙吏卻會第一時間打點保護傘,結黨營私,打的正是這個時差。
開脫需要。妖怪為妖處世,也遵循妖道,不能惹怒天庭。現實中,發生了突發事件,為了開脫責任,當事人對上會隱報慌報,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矇蔽調查組,打的正是這個時差。
磨刀需要。妖怪殺僧,要吃得著,吃得美,還要能長生不老,自然要統籌安排,多方準備。現實中,常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心急吃不到熱豆腐就是這個道理,急功近利多壞事,先斬後奏有風險。三思而後行,打的正是這個時差。
知彼知己需要。妖界資訊靈通,既然知道吃唐僧的肉會長生不老,當然也知道唐僧幾個徒弟武藝的厲害。長生不老自然不死,但被斬妖除魔必是死。孫武有一句經典:“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注意,不是知己知彼。知彼知己比知己知彼技高一籌,是因為知彼知己可以規避時間差的風險問題。而知己後才去知彼,慢了半拍,若提前亮劍出手,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結果是不同的。
成事的關鍵是把握火候,像做菜一樣,火太大會把菜燒焦,火太小又犯生。
-
4 # 文化一家人
這是個極為有趣的話題!
我們看影視劇,不管是多麼危險的場景,其他人物說犧牲就犧牲,但主要人物卻總能化險為夷。同樣是人,主要人物也沒有三頭六臂,憑什麼他就可以安然無恙呢?——因為他是主角,主角如果犧牲了,後面的戲就沒法演了。
因此,既便唐僧被妖怪送進蒸鍋裡去蒸,他也能毫髮無損地被救出來,平安無事!
於是,我們看到的便是,唐僧每次被妖怪捉住,不是洗後再吃,就是等待把師徒四人都捉住再吃,或者是等其它妖怪來了一起吃。總之就是要磨磨唧唧地等待,直到唐僧被救出才算了事。
不僅如此,包括唐僧路過女兒國,美若天仙的國王要招他為婿,使盡了各種美色手段勾引,唐僧仍然能意志如鋼巋然不動。
至於唐僧有什麼神仙護體,有什麼菩薩保佑,有什麼如來照應,都是為了把故事進行下去的藉口。
如此而已。
-
5 # 使用者愚翁
縱觀全域性,唐僧每次遇難都是佛祖的安排,有意對唐僧進行考驗,故而磨磨唧唧,不肯抓而即吃,而是等待救命再去取經。從寫作方面看,一抓住就吃就沒有了下文了,只好磨磨唧唧,延長篇幅,而後繼續"西遊”。
-
6 # 老高觀天下
這就是你和吳承恩天地之別的地方。吳承恩憑一部西遊記流芳百世,而你卻憑一個滑稽的問題而貽笑大方。
因為按照你的想法,抓到唐僧就吃了,那西遊記豈不是短篇小說了嗎?
無聊的問題,可笑!可悲!可嘆!
回覆列表
黑熊怪,《西遊記》中的人物,原是一頭黑熊,住在黑風山黑風洞,修行多年成為妖怪,使一柄黑纓長槍,善於變化,手段也很厲害。唐僧取經路上,這個黑熊怪偷走如來佛祖賜給唐僧的寶貝袈裟。孫悟空與他爭鬥多次,也未討回師傅的袈裟,只好求救於南海觀音菩薩。觀音假裝送給熊精一粒仙丹,使黑熊精現出原形,為唐僧討回袈裟。後來,黑熊怪皈依佛門,摩頂受戒,在菩薩的落伽山後當了守山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