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857797169671
-
2 # 大豆包
做人不可意氣用事,不能太過理想主義!凡事不能想當然,你的想當然,不一定是別人的想當然!
岳飛死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直搗黃龍,迎二聖還朝!
這裡要說一下的是,岳飛並非政治白痴,在給趙構上表中,用的是“迎天眷還朝”幾個字!但不管你怎麼小心翼翼,還是觸碰到了不該碰的東西!
第二,干涉立儲
自古以來,武將干涉內政,尤其是立儲問題,都是大忌!特別是趙構,沒有生育能力,岳飛建議立的,是趙構收養的子侄!這不赤裸裸的打皇帝的臉嗎?
第三,實力震主
全國七成以上的兵馬握在岳飛手中,雖然他是忠臣,沒有反意,但是趙構害怕呀!趙構不想拿自己的國運去賭岳飛的忠誠度!
第四,不識趣
趙構時期,經濟基礎並不樂觀,無力支援對外用兵,更無力支援岳飛直搗黃龍。如果繼續揹負沉重的軍費開支,國內經濟將面臨崩潰,經濟崩潰只能加稅,加稅的代價是民變。
在那種狀況之下,議和才是明智之舉,以大散關一線為界,依託地形與金展開對峙,才是最理智,最有利的應對措施!
可惜岳飛過於理想主義,沒有考慮到現實情況和國家的承受能力,還是一味的想硬碰硬。最後惹來殺身之禍,再也無法實現收拾舊山河的抱負!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
3 # 秋風5447
岳飛之死告訴我們:當權者混蛋,漢汗賣國賊混蛋,如果大家少了私心,少了猜忌,打壓,齊心協力,以國為重,盡皆精忠報國,驅逐來犯者,恢復大宋江山,亦即恢復漢人一統天之地位,吾國曆史又豈會有元,清兩朝,將我漢人如豬狗般殺戮,如牛馬般虐待,斑斑血淚,累累白骨述說歷史之慘烈倒退,吾國史上以弱勝強之戰例豈又少了嗎!:惜岳飛滿腔熱枕,軍隊一路凱歌,士氣高昂,結果落得空悲切,千古奇冤,萬世咒恨,極恨漢奸賣國賊,軟骨溫病者,若非岳飛抗金得力,金人豈會言和,直接將南宋拿下不就得了嗎?!可恨可憎趙勾,秦檜等人不知好歹,恩將仇報,殺中國之脊樑,現人們對岳飛之死,歪理疊疊,曲意迎合為官者,豈有此理,天理昭昭,是非曲直,自在眾人心中。岳飛之死,是殺滅了吾國之正氣,岳飛死後,從此,中華之漢人被壓抑數百年難抬頭,直到解放後……!!!岳飛之死,讓人永遠傷感,內心永遠如淌血般沉重,因為他死後,從此中華民族在世界舞臺上倒退了,直到解放後……!!!岳飛之死之告訴我們:民族英雄民族脊樑絕不可毀!毛澤東時代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光輝典範,如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王進喜,焦裕祿,等等等等,他們光輝形象,感人的事蹟 ,激勵了咱一個時代的人們。
-
4 # 小院之觀
被忽略的岳雲
嶽少保連線河朔、收復襄陽,將要北伐中原,直搗黃龍之際,卻冤死風波亭,留下千古遺憾。不過許多人忽略的是,與岳飛一同被殺的,還有他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既殺岳飛,為何還要殺岳雲和張憲?
歷史上,皇帝誅殺大將功臣並非沒有,而是很多,比如劉邦殺韓信、彭越都夷其三族、李善長、藍玉、胡惟庸都被滅族,問題是,他們的罪名都是謀反,謀逆是超級重罪,按律法是要牽連全家。
而其他一些,遠至秦國戰神白起,功高震主,只是被賜死。唐朝開國將領侯君集的罪名雖然是謀反,但李世民還是隻殺了他一人,沒有動他妻兒。唐朝名將高仙芝被殺,家人無事。明朝開國將領馮勝被賜死,家人平安。袁崇煥被凌遲,家人被流放但並未被殺。清朝大將軍年羹堯,被列大罪九十二條,也只是被賜自盡。
可見,除非是被按了謀反的重罪,一般即使皇帝要殺大將,如果不是有謀反的實錘,一般不會殺其子女,更不會連部將一起殺害,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岳雲連同張憲被一起殺害呢?
可能有人認為,很簡單,張憲是岳家軍二號人物,岳雲是岳飛之子,是因為怕殺了岳飛後,激怒岳雲謀反,這有一定道理,但是諾大岳家軍十餘萬之眾,殺害了岳飛岳雲父子,不怕更加激怒其部下將領,適得其反嗎?比如崇禎逮捕袁崇煥後,就激怒了祖大壽等部將,直接將遼東軍帶走,最後還是要靠袁崇煥手書才能召回。岳飛手下將領眾多,又皆願效死力,除了岳雲、張憲,難道就不會有人出頭了?
這就牽涉到岳雲、張憲是什麼樣的人,以及岳家軍的性質。
岳家軍是在名義上歸朝廷節制的一支地方軍隊,本質上是一支私兵,從一千多人發展到十餘萬之眾,都唯岳飛馬首是瞻,這同唐末的節度使手下眾地方軍實際上差別不大,有區別的只是岳飛忠義報國,沒什麼其他私心,但假設一下如果岳飛如同安祿山一般包藏禍心,那安史之亂再上演一次也不是沒有可能,唐朝距離宋朝並不太遙遠,趙構當然知道這點。
岳雲年少英雄,是員勇將,這是公認的,十二歲從軍,在軍中度過了少年和青年時期,如果說他在軍隊裡呆了十幾年,一點人脈都沒有,那是誰也不會相信的,何況他每次作戰,身先士卒,率領的又都是精銳中的精銳,而對軍人來說,最欽佩的當然就是“勇”字。張憲也是如此,排名還在岳雲之前,是岳家軍第二號人物,軍功卓著。
岳雲被捕後,一併由大理寺審訊,由秦檜的心腹万俟卨羅汝楫主審,實際也相當於秦檜主審。對於秦檜來說,他只是同岳飛有矛盾,與岳雲張憲並無太大過節,所以對他來說,揣摩上意,覺得處死岳飛就已經夠了,沒必要再牽連廣大,一番商議之下,大理寺得出這樣的判決:
岳飛私罪斬,張憲私罪絞,岳雲私罪徒。看詳:岳雲因父罷兵權,輒敢私通主兵官張憲,節次催令得與心腹兵官擘畫,因此 致張憲要提兵謀叛。及傳報朝廷機密,惑亂軍心。 及傳報朝廷機密,惑亂軍心。情朝廷機密,重奏裁。對岳雲的具體判決是:其岳雲,合比加役流私罪斷,官減外,徒三年,追一官,罰銅二十斤入宮,勒停。可以看到,秦檜所掌控的大理寺對岳飛張憲是判的死罪,岳雲只是判免官坐牢三年,完全夠不上死刑。但最後的決定權並不在大理寺,也不在秦檜手中,最後做決定的,只能有一個人。
趙構最後的裁決結果?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為何趙構會做出這樣的裁決?這就需要分析一下宋高宗趙構這個人。趙構命運也算坎坷,本無可能成為皇帝的他經過一系列離奇的遭遇,突然成為了皇帝,民間甚至有“泥馬渡康王”的傳說,不過這個皇帝當的並不安穩,除了被時刻要擔心金人打過來,自己重蹈父親和大哥的覆轍之外,國家內部也是紛爭不斷,先是苗劉兵變,後是淮西軍變,兩場兵變使得趙構對於武人更加心存疑慮。
而這時國內最大的軍事集團就是岳家軍,看看這名號就能明白趙構會有多麼地不舒服,天下都是我趙家的,趙家的軍隊卻被稱為岳家軍,而這岳家軍的首腦還是個不聽話的刺頭,身為武將上書奏請立太子已是大逆不道,又連續違抗十一道聖旨,這種刺頭掌握著軍權,趙構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那為什麼要殺岳雲?想想當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對部下說的那番話就明白了: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如果想要富貴,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趙家的天下就是這麼來的,即便岳飛沒有異心,難保他部下不想榮華富貴,再來一出黃袍加身,普天下恐怕無人能當岳家軍鋒芒,就算殺了岳飛,岳雲久在軍中,深得軍心,即使岳雲沒有異心,萬一部下不服,擁戴其舉兵為岳飛報仇,到時候恐怕他也是身不由己了。而殺了岳雲,一則可以立威,二則可以在岳家軍異姓部將中進行分化瓦解,如果誰再想舉兵,就不會又那麼大的號召力。
事實上,趙構的策略是成功的,岳飛岳雲被殺後,岳家軍被分解裁撤,原來那些部將,有些為自保而背叛了岳飛,比如王貴,也有激烈抗爭的,比如牛皋,最終被暗害,更多的服從了命運安排,或辭官或繼續從軍,還有一些,則乾脆投降了偽齊或金國,岳家軍,從此再也不復存在。設想一下,假如岳雲仍在,趙構的策略是否會存在一些變數?
但如果就此認為趙構是昏君,那就太小看趙構了,也低估了皇帝這個職業的技術含量,說到底,殺死岳飛和岳雲,在當時對趙構來說,是經過反覆衡量之下的最穩妥方案,秦檜當然是幫兇是劊子手,但有宋一朝,沒有宰相能起到左右皇帝的作用,做最終決斷的還是皇帝自己,所以不管是岳飛之死,還是岳雲之死,都是這個策略的體現。殺害了岳家軍的一二三號人物,其餘人等,已掀不起太大風浪,趙構的本意,在意的是岳家軍的潛在威脅而不是所謂迎回二聖之類,對趙構來說,除掉岳飛岳雲張憲三人,才是完美的執行,當然即便到了幾十年後岳飛平反,由於為尊者諱的原因,皇帝的壞話還是說不得的。
以上是個人一些分析,至於說帶給我們什麼啟示?這只是歷史的另一面罷了。
回覆列表
讀了《開國大典》,我體會到:當時人們萬分激動、無比高興的心情,他們因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歡欣鼓舞.新中國成立了,華人民再也不受壓迫、剝削了,可以當家做主了.我也要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