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版本中,都有著不同的說法。“上古五氏”一般都認為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而“三皇五帝”的說法卻比較多,關於“三皇”的版本,《尚書大傳》、《春秋運鬥樞》、《三字經》等自漢代及以後的史料中都有不同記載,但是其中都有“伏羲氏”、“神農氏”,而另外一位,有的是說“有巢氏”,有的是說“燧人氏”,有的是說“女媧氏”,而《史記》中直接說是“天皇、地皇、泰皇(人皇)”。
之所以對“三皇”爭議不斷,主要原因便是關於寫到三皇具體人物的文獻都比較晚,對於祭祀和周禮比較嚴苛和盛行的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都是沒有記載的,基本都是漢以後才有的。對於三皇的官方確立是在唐代,唐代是歷史上首次將三皇納入祭祀範圍的,祭典中將三皇定為“伏羲、神農、黃帝”,其中將伏羲作為“三皇之首”的祭祀在唐代中期才開始。
雖然版本說法很多,但是“三皇”基本都是屬於“上古五氏”之中的,其中五氏以有巢氏為首。有巢氏還要追溯到史前文明的良渚文化時期,其祖籍巢湖流域,曾定都於“良渚古城”。有巢氏開創了巢居文明,構木為巢、襲葉為衣,由穴居發展成巢居,讓人類開始穿衣,使得人類與野獸區分開來,有巢氏也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後良渚古城被淹沒,有巢氏遷都,至此良渚文化結束,開啟了仰韶文化時期。
燧人氏為有巢氏之子,他鑽木取火,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他葬於河南商丘的燧皇陵也是中國歷史上時代最久遠的帝王陵墓。
伏羲氏為燧人氏之子,他與妹妹女媧氏結為夫妻,教人捕鳥漁獵,發明八卦,他還制定了人類嫁娶制度,制定姓氏,創立了圖騰龍,龍的傳人由此而來,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
神農氏是伏羲氏和女媧氏的外孫,他發明農耕技術,教人稼穡飼養、製陶紡織及使用火,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他還嘗百草,發明醫術,制定曆法,他大敗朱襄氏,首次統一了中華,為華夏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後期九黎部落蚩尤叛變,天下大亂,至此仰韶文化結束,進入了龍山文化時期。
五氏和三皇為人類發展做出了諸多貢獻,使人類得以生存繁衍,推動了文明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他們是華夏的人文始祖。“五氏”和“三皇”之後,便進入了“五帝”時期。而我們現在一般認為的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黃帝,姬姓,有熊氏,號軒轅,和炎帝神農氏是親兄弟。我們被稱為炎黃子孫,黃帝的功績自不必說,統一華夏,征服東夷、九黎。黃帝一生共有四位妃子,育有25個兒子,其中和元妃嫘祖生了長子少昊和次子昌意,黃帝去世之後便把部落首領的位置傳給了長子青陽氏少昊。
顓頊便是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黃帝的嫡親孫子,輔佐少昊一起管理部落。由於他輔佐少昊有功,便被封在了高陽,因此他也被稱作高陽氏。而顓頊於共工之戰是他能位列“三皇五帝”的原因之一,共工為奪首領之位,使用水攻,造成洪水氾濫,民怨載道,顓頊勝之,成為新的部落首領。如果以黃帝為始祖來計算的話,延續到顓頊這裡已經是第三代。
帝嚳是少昊的嫡親孫子,也就是黃帝的嫡親曾孫,便是第四代,也就是說帝嚳是顓頊的堂侄。帝嚳也是顓頊身邊十分得力的一位輔臣,顓頊去世之後傳位於帝嚳。由於帝嚳出生於高辛,所以又稱高辛氏。
下面便是堯帝了,他是帝嚳的兒子,也就是黃帝第五代。帝嚳有四個兒子,堯20歲的時候取代哥哥帝摯成為了新的聯盟首領。因為他封國的都城是陶唐,所以他又被稱為陶唐氏。
堯是從黃帝的第五代,而堯到舜並非父子傳承或者叔侄傳承了。史料僅記載有虞氏舜為顓頊的五世孫,也就是黃帝的八世孫,而堯卻是黃帝的五世孫,他們兩個之間竟然隔了三代,不過這也有可能,就是現代也有在一個村子裡面一箇中年的人管一個小孩子叫爺爺的情況。舜以孝聞名,二十四孝之首的“孝感動天”說的就是他。
最後便是夏后氏大禹了,他是顓頊的六世孫,也就是黃帝的九世孫,和舜是叔侄關係。他的父親鯀因治水不成被殺,禹接替了他的治水的工作,最終成功。關於大禹的種種功績,想必就不用多說了。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位,至此“公天下”部落制結束,進入“家天下”的奴隸制社會。
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版本中,都有著不同的說法。“上古五氏”一般都認為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而“三皇五帝”的說法卻比較多,關於“三皇”的版本,《尚書大傳》、《春秋運鬥樞》、《三字經》等自漢代及以後的史料中都有不同記載,但是其中都有“伏羲氏”、“神農氏”,而另外一位,有的是說“有巢氏”,有的是說“燧人氏”,有的是說“女媧氏”,而《史記》中直接說是“天皇、地皇、泰皇(人皇)”。
之所以對“三皇”爭議不斷,主要原因便是關於寫到三皇具體人物的文獻都比較晚,對於祭祀和周禮比較嚴苛和盛行的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都是沒有記載的,基本都是漢以後才有的。對於三皇的官方確立是在唐代,唐代是歷史上首次將三皇納入祭祀範圍的,祭典中將三皇定為“伏羲、神農、黃帝”,其中將伏羲作為“三皇之首”的祭祀在唐代中期才開始。
雖然版本說法很多,但是“三皇”基本都是屬於“上古五氏”之中的,其中五氏以有巢氏為首。有巢氏還要追溯到史前文明的良渚文化時期,其祖籍巢湖流域,曾定都於“良渚古城”。有巢氏開創了巢居文明,構木為巢、襲葉為衣,由穴居發展成巢居,讓人類開始穿衣,使得人類與野獸區分開來,有巢氏也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後良渚古城被淹沒,有巢氏遷都,至此良渚文化結束,開啟了仰韶文化時期。
燧人氏為有巢氏之子,他鑽木取火,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他葬於河南商丘的燧皇陵也是中國歷史上時代最久遠的帝王陵墓。
伏羲氏為燧人氏之子,他與妹妹女媧氏結為夫妻,教人捕鳥漁獵,發明八卦,他還制定了人類嫁娶制度,制定姓氏,創立了圖騰龍,龍的傳人由此而來,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
神農氏是伏羲氏和女媧氏的外孫,他發明農耕技術,教人稼穡飼養、製陶紡織及使用火,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他還嘗百草,發明醫術,制定曆法,他大敗朱襄氏,首次統一了中華,為華夏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後期九黎部落蚩尤叛變,天下大亂,至此仰韶文化結束,進入了龍山文化時期。
五氏和三皇為人類發展做出了諸多貢獻,使人類得以生存繁衍,推動了文明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他們是華夏的人文始祖。“五氏”和“三皇”之後,便進入了“五帝”時期。而我們現在一般認為的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黃帝,姬姓,有熊氏,號軒轅,和炎帝神農氏是親兄弟。我們被稱為炎黃子孫,黃帝的功績自不必說,統一華夏,征服東夷、九黎。黃帝一生共有四位妃子,育有25個兒子,其中和元妃嫘祖生了長子少昊和次子昌意,黃帝去世之後便把部落首領的位置傳給了長子青陽氏少昊。
顓頊便是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黃帝的嫡親孫子,輔佐少昊一起管理部落。由於他輔佐少昊有功,便被封在了高陽,因此他也被稱作高陽氏。而顓頊於共工之戰是他能位列“三皇五帝”的原因之一,共工為奪首領之位,使用水攻,造成洪水氾濫,民怨載道,顓頊勝之,成為新的部落首領。如果以黃帝為始祖來計算的話,延續到顓頊這裡已經是第三代。
帝嚳是少昊的嫡親孫子,也就是黃帝的嫡親曾孫,便是第四代,也就是說帝嚳是顓頊的堂侄。帝嚳也是顓頊身邊十分得力的一位輔臣,顓頊去世之後傳位於帝嚳。由於帝嚳出生於高辛,所以又稱高辛氏。
下面便是堯帝了,他是帝嚳的兒子,也就是黃帝第五代。帝嚳有四個兒子,堯20歲的時候取代哥哥帝摯成為了新的聯盟首領。因為他封國的都城是陶唐,所以他又被稱為陶唐氏。
堯是從黃帝的第五代,而堯到舜並非父子傳承或者叔侄傳承了。史料僅記載有虞氏舜為顓頊的五世孫,也就是黃帝的八世孫,而堯卻是黃帝的五世孫,他們兩個之間竟然隔了三代,不過這也有可能,就是現代也有在一個村子裡面一箇中年的人管一個小孩子叫爺爺的情況。舜以孝聞名,二十四孝之首的“孝感動天”說的就是他。
最後便是夏后氏大禹了,他是顓頊的六世孫,也就是黃帝的九世孫,和舜是叔侄關係。他的父親鯀因治水不成被殺,禹接替了他的治水的工作,最終成功。關於大禹的種種功績,想必就不用多說了。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位,至此“公天下”部落制結束,進入“家天下”的奴隸制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