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10582406464

    古代讀書人讀的主要是《四書五經》以及正史,其次是詩詞歌賦,沒有專門的數理化課程。

  • 2 # 無限塞羅迪迦

    (1)《大戴禮記》保傅第四十八 :“及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於小學,小者所學之宮也。”

    (2)許慎《說文解字序》: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周子,先以六書。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 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 ‘武’‘信’是也;

    五曰轉註。轉註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 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今’‘長’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其後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 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初始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作者。

    斯作《倉 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卒,興役戍,官 獄職務日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自爾秦書的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可見,先秦時期兒童的啟蒙教育是識字教育,古代著名的識字課本有太史籀著《大篆》,秦時又有《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等。總之,先識字,然後才談得上讀其他的書。這就是後代稱文字訓詁的學問為“小學”的由來。

    宋元以後,兒童一般也是先讀識字課本,然後才讀四書五經。這時最著名的啟蒙讀物便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

    至於讀四書的順序,朱熹早就規定好了,那就是朱熹《四書集註》一書的順序:

    1、《大學》,

    2、《中庸》,

    3、《論語》,

    4、《孟子》。

    《五經》的順序按傳統的說法乃是:

    1、易,

    2、尚書,

    3、詩、

    4、禮,

    5、春秋。

    這是班固《白虎通》一書中對“五經”的順序排列,一直為後代所沿用。當然,後代儒生們學習起來順序是可以根據自己認為的難易程度而加以變化的。

  • 3 # 使用者5870693034841雪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大國,文化博大精深,古人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即四書:論語、大學、孟子、中庸,五經: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春秋經。是中國古代文化傳統之必讀書,其精髓已經深入讀書人骨髓。


    但基礎的有三字經、道德經、百家姓,後來逐漸的開始讀經史子集、八股文,先是四書五經,之後才是史書類,例如東周列國志、戰國策、春秋三傳、資治通鑑、二十五史、左傳。子類有墨子、莊子、荀子、老子、韓非子、鬼谷子。還有兵書一類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

  • 4 # 淡泊的帆船22

    古代人先是啟蒙也就是小學,主要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增廣賢文,弟子規等等,小學學完了就開始讀“四書五經”比如大學,中庸等等,然後是“諸子百家”比如老子,莊子,楊子等等,最後是“二十四史”比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等。把這些都學完了就開始研究八股文了。

  • 5 # 寶貝兒

    最基本的是三字經,千字文,學的目的是為了識字和教基本做人道理。

    其次就是四書五經,主要進行品德和歷史的教育。不同的朝代和社會環境影響,對於主課以外的學習當然也會有不同,社會環境寬鬆的時候藝術修養就會提高。對於算學方面比較少。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 6 # 使用者5119196148852

    古時的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就為一朝金榜題名,一旦提名就是公職人員,所以古代的讀書人學習一般都側重於政治和管理方面,或者以琴棋書畫,四書五經為重點學習物件。

    古代的讀書人都是儒家學說的傳承者,也會學習道家、佛家等百家思想,所以各家的經書、理論都是學習的物件。另外,《史記》、《戰國策》之類的史書文學也會成為學習的典範。而這些教科書同時又都是經典的文學作品,所以古代的讀書人大多都是文人雅士,都會吟詩作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iPad文稿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