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42639927189533

    剛開始以為他是鄒衍之流的古代先知,畢竟穿越到秦朝事都出現了,古代出現幾個能未卜先知的人,也不是太誇張。

    不過有人說在現代和大川聊天的千年老妖是小川,那麼那個神秘人會不會也如小川之流的穿越眾人?

  • 2 # 問道華夏

    我沒去過終南山,但是接觸過在那裡修行的人,有男有女,有通道的,也有信佛的,還有的只是想體驗一種別樣的生活方式。當然也不乏沽名釣譽者,還有好奇探秘者。

    對於那些隱居終南山的人,不能籠統地歸結為生活壓力之故而出家,來到這裡的原因很多,目的各不相同。但總體可以歸納為尋求心靈的寧靜。

    他們中的大部分是真的隱士

    在10年前的統計中,光是終南山的各類隱修者大約有5000人左右,他們中以女性居多。這些定居的修行者大部分是沒有收入的,靠居士們以及當地信男信女們的朝拜供養,加之開墾荒地,維持著簡單的生活。這部分人是當前隱者中的主流,佔比很大。

    還有不少人是懷揣夢想而來的,其中既有書畫愛好者、醫者、技術工作者,也不乏身價百萬的創業者。除了定居修行的,他們基本上有生活保障,屬於半隱修半工作的人群。

    問道之旅上的隱修者

    他叫張劍峰,在青春文學圖書做過一段時間的熱血青年編輯,曾與韓寒的出版人路金波合作過。因受美國漢學家、翻譯家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影響,早在10多年前就產生過 “尋隱之旅”的念頭。自從開啟“尋隱“之旅後,又成了《問道》的主編,於是35 歲的張劍峰頻繁出於秦嶺,走遍了從華山到終南山,再到龍門洞的山間小路,走遍了一個個山谷,行程400 公里,先後拜訪了 600 多位隱士,大約佔整個“隱士群”的一成多。在探秘過程中,他自己也從一個熱衷於紅塵情愛的青春文學編輯,漸漸修煉成了半個隱士。

    像張建峰這樣,因好奇而長期或定期來終南山的修者也不少,他們基本上有自己的工作或事業,只是出於清靜和調養的需要,或單獨或相約前來隱修。

    在“現代人去哪兒了”的追問中,走上隱修之路

    辭去高薪工作的廣州人劉景崇,覺得城市生活就像永無止境的圓圈,無止境的追求,讓他倍感身心疲憊。在朋友的幫助下,他來到終南山,開始定期的修行生活。他說,修行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使他生活的充實,不再茫然。這樣做,既不是為了秀給別人看,更沒有出家皈依某教的衝動,只是一種調整。當人生遇到坎坷時,應該有一種調適的過程。

    東北女修者劉景鳳,也是為了解決“這世間除了車與房,攀比與奢望,是否還有別的”這個謎團,才走上修行之路的。

    梁康是廣東茂名的一個女隱士。她是一個很有成就的婚紗設計師,早在九十年代,她一年的的收入就達到了二三十萬元,丈夫在上海開公司,兒子在澳門工作,她不缺錢,更沒有什麼經濟壓力。他只是覺得生活中缺點什麼東西。她就是在道觀做義工後,才毅然走進道林的。

    不少人是因為內心有一種修行的衝動

    “90後”大學生女道長鍾嗣源,從小愛看傳統文化方面的書籍,出家早在上高中時期就決定了的,那時她就有目的地接觸《黃帝內經》《傷寒論》和中華武術等,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她決定:將來大學畢業後一定出家修行,而且這一決定無比堅定,從未動搖過,因為目標堅定,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所以在信仰面前,沒有什麼困難。她的想法代表了不少青年修行者的形態。

    她認為:修行不是不顧家,更不是沒擔當。相反,她的修行是為了更好地擔當,更好的盡責,沒了責任擔當,還修行幹嘛?修行就是一種調整的過程,調整狀態後再回歸到原本的生活,這是不錯的修行方式。

    40歲露頭的坤道焦道長,受家庭影響,5歲上山學道,愛上深山靜謐的生活,再不願回到火熱但喧囂的生活。她是全真教弟子,不能像正一教那樣可以婚戀,她認為這一切都是天意,由不得自己選擇。

    還有的人是出於一種文化心理

    錢穎曦,福州新店人,福建藝術職院茶文化專業畢業,受父母影響,從小喜愛道學,耳濡目染下,慢慢喜歡上了中國傳統文化。她和朋友們一起,出於好奇來到道觀遊玩,油然產生一種歸屬感,從做義工開始,漸漸地在道觀裡做起茶道文化來。

    與錢穎曦情形類似的還有她的師兄、另一個美女道長李雅婷,她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研究生在讀,專為道觀做道家創意陶瓷,還有美女道長董羅欣,她是做傳統服飾設計的。她們一邊修行,一邊做著與道家文化相關的生計,其實,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幾句話小結

    出家或半出家的修行者,他們和我們一樣,只是選擇了一種我們看來很異類的生活方式,其實對於他們來說,這不過是一種新生活的嘗試。人生體驗不只有按部就班的程式和喧囂,還有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詩和遠方。沒有什麼不同,當一個人走出曾經,回望曾經的自我時,會恍然大悟:哦,生活原來是這樣的豐富多彩。

  • 3 # 鍾靈毓秀業有成

    終南山是華人心目中的

    一座山,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

    終南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山脈

    脊樑,中國文化的精神在

    終南山。終南山是清淨的家園。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願意來

    終南山隱居?四點原因:

    一、青城山幽,峨眉山秀,

    黃山奇,華山險,泰山雄偉,

    終南山王者之氣。王者之氣為

    道氣。天下修行,終南為冠。

    二、終南山氣候溫和、四季

    分明,這對修行很重要。

    三、終南山”精氣神“俱足。

    四、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有隱士

    傳統,許多人是‘慕道’而來” 。

    終南山觀音禪寺住持悟宣法師

    曾在終南山石砭峪的梅花洞

    修煉三年,可謂是當代終南

    隱士的一個代表,對於隱居

    修行,他有著自己切身的體會。

    他說:“出家人住山,主要是

    尋求一種環境,一種沒有外界

    干擾的環境,終南山自古以來

    就有隱士傳統。終南山的隱士

    規格很高,一般都是國師級;

    而且,終南山有所謂的‘秘境’,

    在這裡修道易成,因為

    終南山有‘加持力’。” 與古代

    那些以入仕為目的假隱者不同,

    當今終南山中的隱士,多數是

    真正的隱士,他們隱居不是

    為了求官、不是為了發財,

    而是為了修身弘法,為了擺脫

    世俗的糾纏和汙染、以獲得

    心靈的純潔和寧靜,為了

    了悟生命和自然的真諦,

    使靈魂得以淨化和昇華。

  • 4 # 雨沐青辰

    終南山是一座風景優美,人文深厚的名山,自古就是隱者匯聚的地方。歷史上,呂洞賓、王維、王重陽等名人曾先後在終南山隱居,讓終南山具有了隱逸的傳統。因此,今天有那麼多的人去終南山做隱士,並不讓人感到奇怪。

    比較奇怪的是你為什麼會懷疑這些人的心智是否正常?在我看來,許多隱士杜絕物質誘惑,生活極有規律,專注於自己的修行,有恆心,有毅力,甘於淡泊,能忍寒冬酷暑,不做非分之想。這些難道是不正常嗎?

    只是他們在芸芸眾生中肯定是少數,那麼少數就一定是非正常,多數就一定是正常嗎?世間的很多人,甘於融入物慾橫流的社會,勾心鬥角,互相攀比,什麼事情都唯恐落人之後。飯局應酬,未老多病,汲汲於名利,失去了自我,只能隨波逐流。難道說這些人是心智正常的嗎?

    我們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形成了一種心理定勢,就是將自己周圍的普羅大眾的生活視為正軌,而將一切偏離正軌的東西視為異端。如碰到一個自己不認可的論點就愛說這不科學。須知科學也只是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才起作用,將科學權威化必將讓科學本身受到危害,也不利於去認識更廣闊的宇宙和生命世界。

    其實我們所未知的世界遠遠大於已知的世界,小小的人類,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應該始終對自然抱有敬畏的心情。

    有一部分人,跳出普通的生活,去隱居也罷,去修行也罷,客觀上都是在嘗試去探索一些未知的領域。人類作為一個群體,不能所有的人都困守於實際生活中,分出去一小部分人向外部探探路,於人類整體也是有好處的。這一小部分人,也許終其一生也不會有什麼成就,但不能因此就排斥他們,小看他們,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必然是長期的。

    中國古代的隱士群體中,就誕生了許多在正常社會里難以獲得的成就,如因道士煉丹而獲得的化學知識,在發明火藥上面就起了關鍵的作用;許多隱士專注於草藥的功效,促進了中醫的發展;道家更是一個隱居的群體,以武當功夫為代表的道家拳在養生健體方面積累了無比的經驗;古代許多文人隱居,發展了中國古代哲學,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寶庫,如王陽明;另外還有隱藏在古今隱士中的許多神秘技能,至今用科學也解釋不出來。

    不排除一些隱居的人是跟風,不過真有一部分隱居者是非常有智慧的,能夠看破當下社會中的很多問題,並在自己修行的領域有所洞見。比起物質來說,這些人視自己的精神產出為更寶貴的東西,自然會甘於過貧乏的物質生活。

    也許,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所謂的正常人才是可悲的,終其一生,在設定好的遊戲規則中過活,人生軌跡並無任何特殊的地方。所以,我們還是讓自己的心態謙恭一些,不要對自己不懂的東西妄加評判,因為這個世界真的很複雜,很深奧。

  • 5 # 綰清風

    看到這個問題,我不自然的想到“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有時候我在想,要是不理塵世間的煩惱,那該多好。如果有那個經濟實力,我也想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可是現實不容許我過著那樣的生活。

    一、有一類終南山隱士,意在超脫凡世,尋仙問道

    紮根終南山30年的但侯大師,被譽為終南山的首席隱士,他在終南山隱居的30多年裡,每天早晨食露水,午飯晚飯都是清水白菜。生活方式相當原始,沒有手機,甚至沒有電力,只有一介草屋和一畝田頃,完全就是古代隱士的生活。

    當這位大師的家人找到他時,竟然認不得他,因為長年累月的隱士生活習慣,也逐漸改變了但侯大師的外貌和氣質,從他身上已經完全看不出來世俗的氣息,儼然一副仙風道骨(缺乏營養,瘦骨嶙峋)的模樣。

    為什麼我看著這個照片就會覺得是嚴重的營養不良導致的瘦呢?還有就是常年不洗和修剪的鬍鬚,邋遢的樣子叫仙風道骨嗎?

    下面這圖不是更有仙風道骨的意味嗎?

    二、曾萬人湧入終南山,稱只為“隱居”的年輕人,為何最後大都離開?

    曾經終南山隱士突然很火,於是一大批跟風的年輕人屁顛屁顛的跑來終南山跟著“隱居”來了,巔峰的時候有報道說,在終南山當地的隱士不斷增加,有登記和沒登記的,加起來超過3萬人。

    但是呢,沒過過久,這些隱居的年輕人開始銷聲匿跡了,只見洞府,不見主人呀。

    “山上的日子比山下是慢很多,但是也並不是那麼舒服,尤其是冬天,半夜經常被凍醒。”這是一位來自90後“隱士”說的。

    大家品品,細品,不知道品出了什麼含義?

    三、總結語

    總之哪些能在山上堅守幾十年,一心只為修仙的前輩我不好多說,但是那些聽著隱居好聽,屁顛屁顛的跑去山上,住一段日子發現很苦,很無聊,於是又灰溜溜的下山的那批人,我打心裡鄙視的!

    有本事上山隱居了,就不要下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兩段歌詞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