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行天下0

    《淺談中國繪畫對日本繪畫的影響及其意義》

    中國與日本一衣帶水,兩國之間的文化交往歷史悠久。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滋潤著日本的文化土壤。日本繪畫歷史的發展彷彿是中國繪畫歷史發展的剪影,從日本佛繪到唐繪,從漢化到日本文人畫,日本繪畫發展的每一步都烙上了中國繪畫文化深深的烙印。但不可否認,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日本繪畫從中國繪畫中獲得啟迪,發展了自己的個性,著上了自己獨具一格的絢爛色彩。

    下面,我將從日本繪畫發展的歷史角度闡述中國繪畫對日本繪畫的影響。

    一、奈良時代——宗教畫

    公元六世紀中葉,佛教東渡。在日本統治階層所建的廟宇裡,佛教壁畫逐步發展,這對日本繪畫的發展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這一時期,佛教文化成為日本文化的核心,而從中國傳入的佛像等更是迅速發展。現存最早的畫像為斑鳩町法隆

    寺的壁畫,其主題為佛祖、菩薩及其他次等神的故事場景。它們的形式採用了在當時為懷舊的隋朝或十六國時期的中國畫風格,線條自然舒展,輪廓流暢簡潔,證明日本當時已經掌握了中國式的線描方法。

    二、奈良時代後期——唐繪

    公元八世紀後,日本美術迎來了新的時代。隨著初唐和盛唐前期的發展,繪畫藝術的黃金時代到來,而日本更多的吸收了唐代的繪畫風格。如《鳥毛立女屏風》繪有一位身著唐裝的女子,豐頰、精眉、豐滿、嬌豔,極具唐朝審美特色。但那女子眼中又流露出島國女子的溫順與哀婉。日本繪畫將中國的線條表現藝術與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內涵相結合,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和影響力。

    此間,“吳帶當風”的審美觀念已經被日本大多數人所接收,其佛教壁畫的線條等都借鑑了中國古代繪畫注重線描輕視色彩的特點。

    三、鎌倉時代和室町時代——漢畫

    這個時期,南宋與日本的經濟文化往來更加密切,中國的院體畫和禪宗畫傳入日本,成為繼唐朝後又一次影響日本繪畫的時代。在鎌倉時代,尚未廣泛的學習中國的繪畫,因而日本繪畫仍然呈現出一種清新秀麗的藝術風格,展現了日本畫師謹慎的行事態度。但隨著南宋繪畫的不斷影響,出現了類似於南宋院體畫家馬遠的《山徑春行》的畫作——《瓢鯰圖》。它以禪宗公案為話題卻並不深究禪機的玄奧。在技法上融合了馬遠的一角構圖但其線描手法又不同於南宋的銳利,而又日本繪畫獨特的柔美之感。

    四、江戶時代——花鳥畫與浮世繪

    江戶時代時,許多中國明清時代的畫家來到日本,帶來了講究寫實的畫風。如田能村竹所繪《亦復一樂帖》中花卉取折枝形態等仿效了明畫家周之冕的風格,卻也有日本獨特的細膩溫潤的獨特美感。

    江戶時代後期,隨著市民階層的興起,日本浮世繪蓬勃發展。類似於中國的木刻版畫,日本的浮世繪也是木版印刷,但色彩豔麗豐富,取材於世俗文化,主角常常是美人和武士,成為了日本繪畫的代表,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可以說,中國繪畫藝術對日本繪畫的發展的影響從始至終。或許是中國古代的文化太過繁盛,大國氣象向鄰國們展示著開放包容的精神和雄立與地球的“令人窒息”的氣魄。沒有大江大河的養育,沒有崇山峻嶺的氣韻的沉澱,日本的文化之根很難扎得深厚。然而,日本卻透過向中國、向西方學習,在大化改新中實現了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歷史性跨越,又在明治維新中實現了從封建社會向

    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避免了淪為殖民地的悲劇。歷史就是這樣,也許他們並不是最幸運的民族,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確實是很聰明的民族。能夠將別人的優點學習過來並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發展和創新,也的確是一種明智之舉。

    日本文化向來以內斂謙和為主。內向的民族性格、資源匱乏的生存危機、長期閉關鎖國的影響和封建統治帶來的相對嚴謹保守的生活方式,共同造就了日本的神道美學、耽美意識和“滅”的審美傾向。在日本繪畫中,細膩、柔和、圓潤、寫實等也不同程度的表現了日本文化的特色。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在可以預想到的未來,日本繪畫將繼續汲取世界各地繪畫藝術的精髓並植入本國藝術的發展脈絡中,成長壯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士520結婚紀念日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