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有木兮0620
-
2 # 海IDT
該提問表述雖然不準確,但我就三灣改編的歷史背景和意義回答如下。
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同志作為黨的前委書記,開始考慮如何保住和把握革命隊伍的問題。9月,他率領這支起義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後,進行了改編,史稱“三灣改編”。
三灣改編首次提出將“支部建在連上”,使軍隊形成了“連支部、營委、團委、軍委”四級黨的領導機關,建起嚴整的黨組織體系,為黨全面建設和掌握部隊提供了可靠組織保證。這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建設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
3 # 餘建國688
黨的支部,建在連上。
毛主席領導了秋收起義後,遭到國民黨軍隊的鎮壓,部隊在轉移途中,盧總指揮犧牲,有部分舊軍隊的軍官脫離隊伍,有意志不堅定者逃跑,到了文家市時,部隊還有千餘人,到了三灣村,不足千人,毛主席與幾名黨員骨幹商量後,開始對隊伍進行了整編,每個連隊設立黨支部,排裡有黨小組。整編後,部隊裡的悲觀情緒不見了,毛主席帶領這支整編後到的部隊,向著井岡山出發了。
到了井岡山後,部隊中的黨員充份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起到了很好作用,得到了當地群眾擁護,在井岡山紮下根。建立起第一個革命根據地。這支隊伍裡在55年大授銜時,羅榮桓元帥,譚政大將,是這支隊伍中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傑出代表。
所以說,三灣改編的正確方式就是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使部隊有了向心力,凝聚力。
-
4 # 使用者1551924071426
支部建在連上。
具體如下:
“支部建在連上”的組織原則,初步奠定了人民軍隊的建軍基礎和行動指標,即在軍隊建設中一定是思想先行,政治掛帥,不是槍指揮黨,而是黨指揮槍。具體建制上,“三灣改編”以班、排為單位建立黨小組,以連為單位建立黨支部,連以上級別實行黨代表制度,營團建立黨委。各級支部和黨委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好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密切官兵、幹群關係,爭取最廣泛的支援和革命的勝利。
回覆列表
三灣改編是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標誌著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的開始形成。
三灣改編初步解決瞭如何把以農民及舊軍人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政治建軍的基礎。同時,三灣改編的三項重要內容之一——實行民主主義,也對團結廣大士兵群眾、瓦解敵軍起到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