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盆玢

    每年的春節、清明,媽媽的生日和忌日,後來的母親節,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日日夜夜,只不過每逢節假日,對於母親的思念會更加濃厚。

    我不太相信,時間能淡化一切,距離能慢慢消除腦中的記憶。因為母親雖然離開我們很多年,我們從未感到分別、隔膜、陌生,就像媽媽永遠和我們在一起,我們永遠生活在媽媽的身邊。

    在夢中,媽媽依然是年輕時的容貌,軍人的姿態,說話快人快語,做事雷厲風行,嚴厲而又慈祥。越想看清楚媽媽,卻始終有著一段若即若離的距離。原來媽媽對我們說的多,現在我們心裡的話還是想對媽媽訴說。晚上夢見了媽媽,一天都是好心情。夢,現在是我們與母親聯絡的媒介,我們與母親有見不完的面,說不完的話,訴不盡的衷腸,一聲聲的呼喚,一次次的動情,一遍遍的重複,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恩賜。

    母親去世多年,我們對她的思念從未改變。媽媽似一座巨大的精神富礦,夠我們一輩子去挖掘開釆,去提煉昇華,去體會母親這稱謂的本質與內涵。媽媽曾經教育我們說過的話,還不時響在我們的耳邊,成了我們一生受益良多的至理名言。如果把一個家庭比作一隻木水桶,媽媽就是我們家這隻即將朽壞的木水桶上的道道桶箍,媽媽把最後的力氣都用盡在了箍緊箝全這隻桶上了。在我們這樣的家庭,母親對於我們絕不僅僅只是生養我們的辛苦這麼簡單。在那些不堪回首的歲月裡,我們至今不能想象,母親是怎樣竭盡全力,沒有讓我們家這艘面臨風險浪大的小船沉沒,將眾多的子女一個個都送到人生的路上。媽媽在這其中的痛苦、掙扎、無奈和不屈不撓的堅持,母親最終把生命都奉獻給了這個家庭和她的孩子們,顯示了母親的偉大,也贏得了後人們的敬重。我驚異於母親在很多年裡基本上與文字文化絕緣,全身心為生活操勞的日子,仍然談吐得體,書寫成章,邏輯思維深刻,保持對動盪時局的準備把握,對歷史事件的公正評價。母親的胸懷和行事風格遠遠超過女流之輩。

    對於我來說,媽媽的墓地是我最後的精神依託,那不大的墳堆,是一種精神象徵,是我能尋到根的感覺。我能感覺到媽媽在那裡一直看著我,我便在我的人生之途上,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鬆勁。

    我很享受靠在媽媽的墳頭上,閉著眼睛用心與媽媽說話,聽著風兒從樹林穿過的“嗚咽”聲,撩起墓地上的枯樹葉,站起身來遙看莽莽的巴山和滔滔的嵐河流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是共性與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