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2
回覆列表
  • 1 # 庭州行者

    《人民的名義》中,肖鋼玉在呂梁已經帶人到他的住所去拘捕他時,還認為自己和侯亮平的“恩怨”可以通過一頓飯來化解,呂梁聽完他的一番“肺腑之言”後,意味深長地說了這樣一句:這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總之,中國古代的黨爭中,但凡給敵人留下一口氣,這口氣在將來就有可能化為自己墳頭的一抔土。

    當然,如果高拱和徐階之間的矛盾能稍微小一些,高拱可能不會把事情做絕。但非常遺憾,這倆人的矛盾是在是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高拱原本是裕王,即後來的龍慶皇帝的老師,而嘉靖皇帝只有兩個兒子,裕王和景王,景王早逝,所以裕王實際上是板上釘釘的下一任皇帝,高拱日後也必然飛黃騰達。徐階也深知這點,於是當時如日中天的徐玠為了籠絡這位未來的全臣,主動推薦了郭樸和高拱進入內閣。實際上矛盾就此埋下。徐階認為,高拱是他推薦進入內閣的,他是高拱的伯樂,所以高拱應該無條件服從他;而高拱則不這麼想,高拱認為即便沒有徐階,憑藉他和未來皇帝的關係,進入內閣甚至成為內閣首輔是早晚的事兒。認知上的差異,造成了最初的裂痕。

    高拱被重用是在嘉靖四十五年,開天眼的現代人可知,嘉靖皇帝在這一年的十二月便去見朱重八了。當時嘉靖皇帝沉迷於煉丹,召見大臣都不在內閣而是在西苑,大臣們都以被召入西苑為榮。徐階作為首輔,深知誰能最大限度接近皇帝,誰便能獲得更高權威,於是整日待在西苑嘉靖皇帝身邊,不去內閣值班。高拱也是個權力慾望極強的大臣,看到徐階對權力抓得如此之緊,他自然是不高興的,於是他沒好氣兒地對徐玠說:

    “公元老,常直可矣。不才與李(春芳)、郭(樸)兩公願日輪一人,詣閣中習故事。”

    您徐玠徐大人是朝中元老,每天只需要待在皇帝面前就行,至於內閣的事兒,交給我們這些新人就行,正好學習一下怎麼辦事兒。這句話但凡是成年人,都能聽出其中的陰陽怪氣,這一下矛盾直接公開化了。此後高拱和徐階兩人再也沒有給對方好臉色。嘉靖皇帝去世後,作為內閣首輔的徐階本來應當和高拱一同起草遺詔,結果徐玠卻直接無視高拱,叫來了新兵蛋子張居正。這一舉動,直接讓兩人的關係降到絕對零度,再無恢復的可能。

    掌握大權的高拱,自然不會放過徐階,從草擬遺詔再到被迫辭官,徐階帶給他的恥辱他要加倍還回去。於是高拱利用了海瑞這把刀,抓住徐階兼併土地和縱容兒子違法這兩件事,一舉重創徐階。

    可以說,高拱和徐階的鬥爭,並非是正邪之爭,而僅僅是明朝大臣為了獲得權力的內卷行為。此後,明朝一直黨爭不斷,直到南明被清軍顛覆,而黨爭也成為了明朝最終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2 # 嵐凌小生

    其實說起來,徐階是有恩於高拱的。後面為什麼對徐階不念舊情,狠下殺手,搞得徐大人家破人亡。

    高拱倚仗太子黨骨幹,目空一切,性格自負高傲。首先,在嘉靖四十一年徐階主政的時候,就親自提拔高拱為禮部副部長,很快又轉正為部長。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徐階的安排。徐階這樣苦心安排當然是看重高拱的裕王講官的背景,提拔了高拱,也就可以順便搭上裕王這條順風車。嘉靖眼看就要昇天成仙的,裕王上位是遲早的事。此時對高拱示好,能夠得到對方的感謝,這也為自己安排好了後路,退休後有個指望。但是高拱此人,人如其名,不但高傲而且十分難拱。很看不起徐階,對於徐大人的一片熱情並不領情。我是太子黨,以後必定成為內閣首輔,用得著你來安排我。之後,在工作中屢屢與徐階發生衝突,矛盾日益激化。特別是在值班員事件之後,已經是公開互飆。但是因為徐階畢竟是內閣首輔,大權獨握,高拱心裡再不爽,明面上還是得聽從指揮。這個時候,兩人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徐階私自起草嘉靖遺詔,排除高拱。

    在嘉靖去世的晚上,徐階利用了張居正,兩個人私自起草了遺詔,這對高拱來說是莫大的恥辱,按照規定,皇帝遺詔必須由全部內閣大臣共同擬定。你徐階竟然敢揹著我開小灶,高拱與徐階徹底決裂。

    徐階指使言官彈劾高拱,導致高拱下野。

    因為高拱在嘉靖病重期間,私自把內閣內的個人物品搬回了自己的家。這對於疑心很重的嘉靖來說是一個挑釁。徐階抓住把柄指使言官出面彈劾,但是由於嘉靖已經病入膏肓,最後而不了了之,但是高拱卻是懷恨在心。之後雙方各自發動黨羽互噴,你來我往,吐沫橫飛。由於徐階的首輔地位,高拱被全面的壓制,壓力巨大,皇帝最後也無能為力,只能罷免了高拱的官職,回家避風頭。

    以高拱的為人性格,此三點就足以使得高拱鹹魚翻身之後,對已經退休的徐大人是痛打落水狗,置之死地而後快。

  • 3 # 小聰歷史客棧

    明朝中後期,朝廷內部鬥爭不斷,整個明朝變得烏煙瘴氣,張居正、徐階和高拱三人先後成為內閣首輔大臣。

    高拱出身優越,家裡世代為官,是個典型的官二代,這決定了他的性格,看不慣的人或者事情就直接怒懟,雖然性格不怎麼好,但是最後他卻成功扳倒了內閣首輔徐階。

    高拱和徐階兩人在朝為官的時候,兩人在治國問題上分歧就很嚴重,兩人一直明爭暗鬥,經常正面交鋒,後來隆慶皇帝上位,他還是更喜歡自己的老師高拱,對於前朝延續下來的徐階,心生嫌隙,隆慶皇帝認為高拱完全可以勝任內閣首輔的職位。

    但是隆慶皇帝畢竟器重自己的老師高拱,找了個機會便重新啟用了高拱,高拱成為手握大權的首輔。

    高拱和徐階兩人性格格格不入,高拱性格衝動,但是徐階比較內斂,高拱之所以對徐階趕盡殺絕,是因為兩人在朝為官多年,雙方結下了很多仇恨,而且因此高拱一直都關注著辭官回鄉下的首輔徐階,一直想抓他的小辮子。

    高拱和徐階本來就是宿敵,高拱的性格也屬於專橫型別,有仇必報,因此他對徐階趕盡殺絕也就不奇怪了。

  • 4 # 方圓論壇

    明朝中後期政治鬥爭事實上是非常殘酷的。就世宗嘉靖皇帝時期,他的內閣首輔先後換了六位,分別是楊廷和、楊一清、張璁、夏言、嚴嵩、徐階六人。縱觀整個明朝歷史,嘉靖皇帝時期內閣變動如此頻繁都是極為少見的。要知道明朝時期內閣首輔,那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甚至在一些時期,內閣首輔就是蒼天下最有實力的人。嘉靖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權謀彪炳的皇帝,內閣首輔也鬥不過他。一場大禮議之爭徹底確定了嘉靖的無上權力地位。此時臣權被極大的壓制,臣子們想要上位內閣首輔自然要得到皇帝的認同。也正因為如此明朝的政治鬥爭開始更加的殘酷。

    歷史上嚴嵩被譽為“青詞宰相”。但又有誰知道,他徐階也同樣是一個靠著寫青詞來獲得嘉靖皇帝寵信的。嚴嵩掌權時期徐階和嚴嵩虛與委蛇,絲毫不敢違逆嚴嵩。當嚴嵩失去勢的時候,徐階又痛打落水狗,一舉消滅了嚴嵩一黨。嚴格來講徐階並不是所謂的正義的代言人。他是一條官場上的毒蛇。雖然歷史上徐階也做了一些於國有益的事情。但結黨營私,徐階也做了。他自身雖然清廉不貪腐。但其家人藉著徐階的名頭貪贓枉法以權謀私,大肆斂財這都是事實。

  • 5 # 常棣tandy

    其實還遠沒到趕盡殺絕的地步,只不過是爭權奪利的政治鬥爭。只不過高拱手段有些不大光明罷了。當時,高拱沒能力也不可能對徐階趕盡殺絕。因為雖然徐階致仕,但是其門生故吏還在朝,比如張居正當時就入居內閣。

    一、徐階其人

    徐階, 字子升,號少湖,一號存齋,松江華亭人,生得短小白皙,眉秀目善。 為人能屈能伸,隨機應變,不露聲色又精於權術。在嘉靖朝後期嚴嵩 專權跋扈的形勢下,在內閣共事竟然能安然無恙,充分顯示了他智謀與詭譎兼而有之的秉性,不僅保全了自身,而且潛移帝意,最終拔去大奸,撥亂反正。

    他取嚴嵩而代之,在內閣直廬朝房牆壁上寫了一個條幅:“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諸公論。”儘管有自我標榜的成分在內,但也反映了他撥亂反正的決心。

    學者對徐階標榜“以威福還主上”云云,如此評論:“(徐階)盡反嵩政,務收人心,用物望嚴杜筐篚,天下翕然想望風采。初,(徐)階與(嚴)嵩同事,天下賂貽多寡,雖不能盡同,階例不敢拒,每謂人曰:“吾懼以潔形汙也’。然為日既久,人亦已不貲矣。時輔臣袁煒數出直,階請以時邀至直所,同擬旨,上不可,階謂:’事同眾則公,公則百美基;專己則私,私則百弊生。’乃從之。

    時給事、御史以抨擊鉤黨貴臣過當,上覺而惡之,再下階,欲有所行遺,階委曲調劑,得輕論。會問階得人之難,階對曰:大奸似忠,大詐似信,自古記之,知人則哲,唯帝其難,念欲有以易其難者,惟廣聽納而已。廣聽納,則窮凶極惡,人為我攖之;深情隱匿,人為我發之。未用者不濫進,已用者不濫留。故聖帝明王有言,比察事大言實者行之,其不實者,小則置之,大則薄責而容之,以鼓來者。上稱善良久。”

    可見徐階對於治國用人還是很有一些想法的。他引用門生張居正入裕王(即後來的明穆宗)府講學,明世宗臨終,他又連夜召張居正共謀,起草遺詔,次日晨當朝宣佈,朝野上下把他比喻為正德、嘉靖之交總攬朝政的楊廷和再世。

    徐階在承接嚴嵩的長期腐敗政治之後,致力於政治革新。他是聶雙江的門下弟子,是與歐陽南野、鄒東廓、羅念庵等講學諸君子的志同道合者。他出任內閣首輔後的心情是複雜的,在給友人的信中說:“即日局面似有更新之機,但人心陷溺已久,非有重望不能轉移;諸務廢弛已極,非有高才不能整頓。而僕皆無之,此昔賢所以有‘有時無人’之嘆也”。

    他還說:“天下事,非一人所能為,惟是倡率則有所在。僕不肖,幸夙聞父師之教、朋友之切磨,而又濫荷聖明之誤眷,所謂倡率,不敢辭其咎矣。”

    應該說,徐階的“整頓”、“倡率”並沒有停留在口頭上,他謹慎地採取了行動。

    首先他推心置腹地任用嚴訥為吏部尚書,重新整理吏治。《明史·嚴訥傳》談到嚴訥出掌吏部,為了扭轉嚴嵩當國“吏道汙雜”的局面,大力整頓:“訥乃與朝士約,有事白於朝房,毋謁私邸;慎擇曹郎,務抑奔競,振淹滯。又以資格太拘,人才不能盡,仿先朝三途並用法,州縣吏政績異者破格超擢銓政一新”。

    這是與徐階的大力支援所謂“推心任之”分不開的,嚴訥自己對友人說:“銓臣與輔臣必同心乃有濟,吾掌銓二年,適華亭(徐階)當國,事無阻”。徐階不但全力支援嚴訥,而且儘量爭取皇帝的默許,使吏治重新整理得以順利進行。

    他向皇帝說:“臣聞(嚴)訥在吏部殊有志,為皇上守法,但請託既絕,控不免怨謗,此卻仰賴聖明主張,乃能行其志也。”

    為了打破用人論資排輩的舊習,他向皇帝建議:“緣循資按格其來已久,(嚴)訥時初到部,未能即破舊套。今須仰仗聖明,特降一諭使惟才是用勿專論資格,庶(嚴)有所遵奉也。”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明世宗逝世,由徐階與張居正起草的世宗遺詔,對於清虛學道的失誤有所反省,為那些因“建言”反對清虛學道而獲罪的官員恢復名譽和官職,處罰主持這項工作的道士,停止齋醮等,頗有撥亂反正的氣勢。

    十二月二十六日明穆宗即位,徐階起草的登極詔書,強調了遵奉遺詔,起用建言得罪諸臣,處罰道士,停止齋醮,破格擢用賢才,裁革冗員等。嘉靖、隆慶之際的政治交接,徐階處理得巧妙、妥帖,先是以明世宗遺詔的方式表示先帝自己的悔悟,再以明穆宗遵奉先帝遺詔方式革新政治,避免了“改祖宗之法”的非難。

    然而,高拱作為隆慶帝的老師,位高權重,起草詔書此等事情徐階竟然把他排除在外,這令高拱極為憤懣。內閣成員就那麼幾個人,其他人還好說,只是如此要務並沒有叫上高拱,這必定是徐階故意為之。此時的徐階和高拱早已走向對立,矛盾公開化,高拱對徐階的忌恨也變得更深。

    二、高拱其人以及與徐階的矛盾

    高拱,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人。明朝中期內閣首輔。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士。朱載垕為裕王時,任侍講學士。嘉靖四十五年以徐階薦,拜文淵閣大學士。

    剛入閣,高拱即欲展抱負示才。當時世宗久居西苑,大臣率以召入直廬為榮,閣事有所不周。世宗因諭曰:“閣中政本可輪一人往”。首輔徐階及“青詞宰相”袁煒以不能離開世宗須臾為由,不去閣中辦公。

    高拱對徐階說:“公元老,常直可矣。不才與李(春芳)、郭(樸)兩公願日輪一人,詣閣中習故事。”

    同年十二月十四日,世宗嘉靖帝駕崩,朱載垕繼位為帝,封高拱為少保兼太子太保,並以文淵閣大學士入值內閣。

    內閣中,徐階是元老耆宿,李春芳折節好士,郭樸、陳以勤是忠厚長者,唯獨高拱最不安分,躁率而又不得志於言路。

    在嘉靖時,高拱由於沒有兒子,就把家安排在內閣值班房附近,以便於上下班。在嘉靖帝重病期間,高拱卻經常偷偷出來搬東西,高拱處於內閣高位,這其實也算不得什麼過錯。

    徐階抓住把柄,暗中指揮胡應嘉彈劾高拱擅離職守,好在嘉靖皇帝病重,無暇過問奏章。 當然,胡應嘉彈劾的過程中並沒有暴露出徐階,只是高拱感覺這是徐階在搞鬼,隨即對徐階更為忌恨和不滿。

    不論胡應嘉是不是徐階的人,高拱都是必定要報復的。隆慶帝繼位後,當時胡應嘉掌管吏部,協助部院考察,在事情快完結的時候,胡應嘉卻要求補充。

    皇帝對此不太滿意,下令要求內閣商議懲處胡應嘉的辦法,內閣成員郭樸馬上嚷嚷道: “胡應嘉沒有臣子的禮節,應當貶為庶民。” 郭樸和高拱是統一戰線,這其中必定是高拱要報復胡應嘉。

    徐階、高拱的較量如期展開,雙方各施所能,要置對方於死地。徐階反攻高拱,彈劾高拱以私怨驅逐胡應嘉,徐階當時仍是內閣首輔,能量仍很強大,在徐階若有如無的安排下,高拱成為了眾矢之的。

    高拱專橫也是被大家看在眼中,而且給事中歐陽一敬也參加了彈劾高拱的大軍,高拱淹沒在一片口水中,皇帝也愛莫能助,只能罷免了高拱。

    徐階剔除了高拱,但徐階並沒有趕盡殺絕,一方面由於高拱是隆慶帝的老師,位置穩固,難以動搖,另一方面皇帝的對徐階的信任也有所下降。不論如何,徐階、高拱這樑子是結下了,以高拱快意恩仇的性格,可謂此仇不報非君子。

    高拱對徐階引用門生,瞞過同僚,起草遺詔,耿耿於懷,在外面散佈流言,慫恿御史彈劾徐階,無非是子女家屬的事——其次子多幹請,家人橫行鄉里。

    徐階上疏向皇上聲辯,並請求退休,故作姿態。朝中官僚交章彈劾高拱,讚譽徐階,高拱被迫引疾辭官。郭樸也因言官論及,辭官而去。但是徐階的好景不長,由於穆宗行為荒誕不經,徐階經常勸阻他,穆宗十分厭煩。徐階很失望,於是上疏請求退休。正好給事中張齊因為私人恩怨彈劾他。於是穆宗乘機允許他退休回家。朝中百官紛紛上奏章請求留下徐階,但是穆宗說什麼也不同意。

    於是李春芳進而為內閣首輔。此公為人溫和不以勢凌人,持論平允又不事操切,只是抱負、才力不及徐階遠甚。內閣中還有陳以勤、張居正,陳為人端謹,張則恃才傲物非常蔑視李春芳。

    李春芳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常嘆息:“徐公乃爾我安能久,容旦夕乞身耳。張居正竟當著他的而說:“如此,庶保令名。李春芳為之愕然”。

    三、高拱對徐階的報復

    李春芳過於圓滑世故,正如編撰《世穆兩朝編年史》的支大綸(字心易,號華平,浙江嘉善人)所說李春芳“圓滑善宦”“政在徐階則媚徐,政在高拱則讓高。宦官縱橫而不能救,中官失位而不敢言”。

    無怪乎張居正以為此人不足與有為。不久,趙貞吉(字孟靜,號大洲,四川內江人)入閣,位居張居正之下,卻以前輩自居,直呼張居正為“張子”;議論朝廷政事動輒倚老賣老地訓斥:“唉!非爾少年輩所解”。張居正對李、趙二人頗為不滿,暗中與司禮監太監李芳等人謀劃,召用高拱入閣併兼掌吏部,以扼制趙貞吉,奪李春芳政柄。

    隆慶三年,明穆宗果然召回高拱。高拱於隆慶元年五月致仕,隆慶三年十二月再度入閣併兼任吏部尚書。對徐階銜恨在心的高拱,全盤推翻徐階在遵奉“遺詔”幌子下推行的新政,並且對已經下野回到家鄉的徐階進行報復,以橫行鄉里罪把徐階的三子逮捕人獄,把徐家田產四萬畝斷沒入官。

    張居正與徐階的關係是密切的,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張居正進士及第成為翰林院庶吉士時,徐階是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按照當時的慣例,張居正是徐階的門生,所以日後張居正在給徐階的信中都稱徐階為老師。

    萬曆十年張居正輾轉於病榻之際,還念念不忘老師為徐階八十大壽寫了《答上師相徐存齋》。張居正與高拱的關係也不一般,他與高拱原來是裕王(即後來的明穆宗)府的同事,關係融洽。有了這次合作,關係更深一層。

    高拱是官場爭鬥的老手,入閣後,先後逐去陳以勤、趙貞吉、李春芳、殷士儋,以至於內閣中只剩下高拱和張居正兩人。

    機遇與挑戰總是並存的內閣中只剩下高拱和張居正兩個政治強人,權力爭奪使兩人之間的矛盾逐漸明朗化,這對張居正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他們兩入表面關係不錯,暗中卻在較量。

    高拱企圖仰賴司禮監太監陳洪、孟衝遏止馮保,進而排擠張居正;張居正則巧妙地利用馮保,扳倒高拱。

    (正文完)

  • 6 # 香姐逛歷史

    所以徐階才得以躲在嚴嵩的影子下,隱忍了20多年,也裝孫子裝了20多年。所以徐階是“狗”的性格。他非常懂得權力是主人的,他只是依附於權力的。

    而高拱是河南人,出了名的“老年憤青”。所以他一輩子人緣不好,不過恰恰由於不受整個文官體系待見,他運氣卻異常爆棚,因為他有個學生叫朱載垕,原本也是個坐冷板凳的。結果熬死了哥哥和弟弟,成了嘉靖唯一的兒子。接班的不是他也是他。

    所以雖然高拱當時地位不高,但是他非常高傲,原因很簡單,作為朱載垕的老師,朱載垕即位,無論按規則還是論親疏,他必然入閣,不但入閣,由於和朱載垕的深厚關係,內閣首輔也是時間問題。所以這是典型“貓”的性格,認為自己才是權力的主人。

    而徐階想的是,我才是首輔啊,你們入閣不應該聽我的,像當初我對嚴嵩那樣對待我一樣畢恭畢敬,感恩戴德麼?

    當時內閣在嘉靖煉丹的地方有個值班室,隨時聽奉旨意。徐階作為首輔,知道誰第一時間得到嘉靖旨意,誰就有話語權,所以老霸著值班室。其他認一看首輔在,就很識趣地躲開。結果高拱脾氣了沒那麼好,陰陽怪氣地說,“公元老,常直可矣。”弄得徐階非常下不來臺。

    此類小矛盾,得罪人的事情高拱做得很多,但是高拱根本不在乎,因為在裕王朱載垕最艱難的9年中,都是高拱陪著,並給打氣的,高拱不需要在乎其他人的想法。

    無論有多少個看得明白也做得了事的能人、強人,大家首先需要明確是的誰來當老大,而且是一定要把其他人徹底幹掉當老大,這樣定好了路線才能開始幹活。連我們毛大大都說過“路線確定以後,幹部就是關鍵因素”,可見首先還是要確定路線。

    可以說,越是強人,越是如此,這倒不是簡單的權利慾望,中中國人向來是與天鬥其樂不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即使同樣都是做事的人,不鬥出個一二三來,什麼事也做不了。要說徐階高拱張居正三個人都鍼砭時弊,政務能力很強,實實在在做了很多有益於國家的事,但也避免不了這一點,非得鬥爭到只有一個人說了算的時候,再開始幹活。

    而這一點,張首輔掌權後可謂是發揮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厭煩了這種吵來鬥去不幹事的官場氛圍,此時的張居正作為皇帝師,太師兼太傅,上柱國,內閣首輔,加上再也沒有能跟他比聰明的老狐狸,終於一統天下成為真正的老大,終結了嘉靖朝以來幾十年的漫長鬥爭。

    當然,高拱在任時,政績還是非常好的。雖然人緣不大好,但是功績還是深得人心的。所以,在嘉靖45年到萬曆元年的內閣中,因為有了高拱,而變得太平。

    所謂的高拱對徐階的趕盡殺絕,也只是黨爭政治罷了。

  • 7 # 輕鬆壹笑

    徐階

    徐階(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號少湖,一號存齋。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後期至隆慶朝初年任內閣首輔。

    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後因忤張孚敬,被斥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從此謹事上官。

    後又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朝廷機要大事。徐階曾密疏揭發咸寧侯仇鸞的罪行,且擅寫青詞為嘉靖帝所信任。和嚴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謹慎以待;又善於迎合帝意,故能久安於位。

    嘉靖四十一年,得知嘉靖帝對嚴嵩父子的不法行為已有所聞,於是就命御史鄒應龍參劾,終於使嚴嵩罷官,其子嚴世蕃謫戍。徐階則取代嚴嵩而為首輔。萬曆十一年,徐階病卒,贈太師,諡號文貞。徐階著有《世經堂集》、《少湖文集》等。

    高拱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人。中國明代嘉靖、隆慶時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士。朱載垕為裕王時,任侍講學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階薦,拜文淵閣大學士。隆慶五年(1571年)升任內閣首輔。

    明神宗即位後,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禮監之權,還之於內閣。與張居正謀,張居正與馮保交好,馮保進讒太后責高拱專恣,被勒令致仕。萬曆六年(1578年)卒於家中,次年贈復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徐階首輔任期: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進, 隆慶二年七月致仕 ,1562年-1568年。

    高拱首輔任期: 隆慶五年五月進, 六年六月罷 ,1571年-1572年。

    明朝中後期,朝廷內部鬥爭不斷,整個明朝變的烏煙瘴氣,此時的明朝已經風雨飄搖,朝廷出現三大勢力結構。張居正、徐階和高拱三人先後成為內閣首輔大臣。今天我們來說高拱。高拱出身優越,家裡世代為官,所以他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個典型的官二代。這樣的家庭也決定了他的性格。所以他遇到看不慣的事情或是看不慣的人敢於直接怒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但這並沒有阻擋高拱的仕途,最後他成功鬥倒了內閣首輔徐階。

    那麼,徐階是何許人也呢?徐階出生貧寒,但他是個非常優秀的人,很早就因為才華出眾被嘉靖皇帝賞識,但他為人正直得罪了大臣被陷害。此後,他為了重新掌握大權一直隱忍,最終回到京城做到首輔大臣,同樣他在嘉靖皇帝的允許下一舉擊敗了嚴崇,成為朝廷重臣。那麼徐階有能力扳倒嚴崇,說明他是個特別有手段的人。那麼高拱和徐階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高拱要鬥倒徐階?徐階鬥倒嚴崇後,他很看中高拱想要提拔他入內閣。徐階認為高拱會感激他,會以他馬首是瞻,但沒有想到高拱卻處處與他作對。這時高拱和徐階的戰爭還沒有真正爆發。

    在高拱三十九歲那年,又得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任命就是成為裕王朱載垕的講官,也就是大明帝國未來繼承人的老師。當時徐階想讓張居正來擔任這個職務,沒想到高拱會成為講官。這也加深了他們的矛盾。由於嘉靖皇帝性格猜忌,有時候對兒子也提防,日久天長,朱載垕的心理,也變得極沒有安全感,而高拱的到來,卻恰好令朱載垕心安。高拱行事穩重,他對朱載垕忠誠無比,大事小情不但賣力效勞,更極力寬慰。時間久了,高拱成為朱載垕的精神依託。彼此間的感情,從那時起就變的深厚。這也成為高拱鬥倒徐階的籌碼。

    高拱和徐階二人,在治國問題上分歧嚴重,而且幾年的鬥爭證明,在徐階面前,高拱的手段還是太低階,幾乎每次面對面的交鋒,高拱的勝算並不多。但聰明過頭的徐階,沒有預計到朱載垕對高拱的感情,在朱載垕心裡,再多人也比不過一個高拱,徐階將高拱鬥倒貶謫回鄉。於是高拱走後,滿以為日子舒坦的徐階卻發現事情並沒有想的那麼完美。雖說內閣裡基本換成自己人,但君臣之間矛盾也越發增多。加上高拱聯合大太監一起彈劾徐階,加上皇帝也的默許,徐階感受到威脅,於是便辭官回鄉。高拱再次回到京城,成為手握大權的首輔。此時的高拱一直都關注著辭官回鄉的徐階,徐階眾容子弟橫行鄉里,百姓苦不堪言。高拱抓住這個機會,利用海瑞打擊徐階,徹底擊敗了徐階。

  • 8 # 歷史逸事

    導讀

    明朝嘉靖年間,他痴迷道教,又被宮女險些勒死,於是開始怠政。那些優秀的內閣成員開始走上權力舞臺,開始了一輪一輪的表演。先是夏言鬥倒張璁,嚴嵩打敗夏言,徐階打敗嚴嵩,高拱清算徐階,張居正擠走高拱。

    本篇回答的是為什麼高拱對徐階要趕盡殺絕。

    二十歲,鄉試,本為解元,奈何批卷官與主考官意見不一,妥協錄取徐階,徐階與解元失之交臂。

    二十一歲,會試通過,順利進入殿試,完全可以成為狀元,時任刑部尚書林俊認為可以得狀元,可是林俊與內閣大臣費巨集矛盾極深,費巨集認為其中有貓膩,徐階由狀元改為第三探花。

    也是這一年,他見到了首輔楊廷和,聽到了他高聲的預言:

    嘉靖三年(1524),徐階二十二歲,進入翰林院,成為了一名七品編修,這裡雖然沒有地方官的威風和油水,卻是萬眾矚目的中心,因為一旦進入這裡,半隻腳就已經踏入了內閣。

    然後他前途盡毀,家破人亡,被髮配蠻荒之地福建延平府做了推官,在那裡歷練八年,他成熟了,成為一個隱忍、城府很深的人。

    四十六歲,看著自己的老師夏言被人殺死,不發一言。

    六十二歲,經過十餘年的忍耐與經營,他除掉了嚴嵩,殺死了他的兒子,成為了一個工於心計、城府深不可測的政治家。

    就是這樣有著傳奇經歷的政治家,高拱通往權力之巔,能不把他作為眼中釘、肉中刺嗎?

    徐階做了四年的內閣首輔,六十六歲,請辭,隆慶皇帝允許。

    徐階這一輩子,被人整過,也整過人,幹過好事,也幹過壞事。在他幾十年的從政生涯中,許多正直的官員得以任用,無數普通百姓的生活得到保障。

    而高拱就是他整過的人。徐階為什麼要整高拱呢?簡單一句話,他們不是一條戰線的人。

    他什麼時候和徐階結仇呢?

    言官胡應嘉彈劾工部副部長李登雲,嘉靖病入膏肓,根本不看,於是這份奏章落入內閣學士高拱手裡。而李登雲是高拱的親家,巧的很,胡應嘉和徐階是同鄉,高拱認為這是徐階的陰謀,他公開表示與徐階勢不兩立。

    嘉靖駕崩後,裕王繼位,即為隆慶皇帝。高拱作為裕王的四大講官之一,非常受隆慶皇帝的重視,他開始和徐階公然對抗。可是他小瞧了徐階的實力。

    首先是歐陽一敬彈劾高拱,說他比歷史上的著名奸臣蔡京同志還要奸。徐階又找來了幾個六部官員,大家一起彈劾高拱。

    隆慶元年(1567),高拱主動提出辭職,一個月後,他的同鄉好友郭樸也退了休。

    絕頂聰明的徐階趕走了高拱,安插了張居正,在他看來,高拱已經永無天日,事情已經萬無一失,可是凡事都有意外。

    隆慶三年(1569)十二月,賦閒在家的高拱藉助一個御用監掌事太監陳洪的幫助,經過無數說不清道不明的內幕交易與協商,離職一年後又回來了,進入內閣。

    他的迴歸,最高興的就是隆慶皇帝,他還給老師一個職務——吏部尚書。

    因為吏部是人事部,是中央六部中權力最大的部門,如果把人事權和政務處理權都交到一個人的手中,後果很嚴重。

    為了得到那內閣首輔的寶座,高拱開始清算了,原則是“先軟後硬”。

    高拱黑名單上的第一個目標,不是一個,而是一群。

    首先打壓言官

    短短几個月中,二十多名言官不是撤職,就是調任,當年彈劾高拱的基本都被他整治了,可見高拱是“有仇必報”,心胸並不寬廣。

    彈劾他的歐陽一敬主動辭職,胡應嘉嚇死了。

    其次,開始鬥內閣

    高拱當時在內閣只能排第五。要想爬到首輔寶座,他還必須擠掉前面四個。

    第四位是趙貞吉。論資歷他最老,李春芳和張居正都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進士,陳以勤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而趙學士,是嘉靖二十年(1541),可他排在最後,心裡不平衡。

    他開始找高拱麻煩。高拱也想除掉他。兩人開始內鬥,老實人陳以勤看不下去了,主動辭職。

    後來,還是高拱權力大,趙貞吉敗了。而高拱則再接再厲,直接超越了張居正,排到了李春芳的後面,成為了次輔。

    三、最後的敵人——徐階

    按道理,徐階當時已經退休,李春芳又是老好人。高拱沒什麼障礙了,就沒必要再趕盡殺絕了。

    可高拱不這樣想。

    當然徐階也讓高拱找到把柄,不是徐階本人,而是他不省心的兒子。

    他的兩個兒子,仗著老爹權大勢大,在地方上肆意橫行,佔有大量土地,成為當地應天最大的地主。

    說實話, 海瑞能夠飛黃騰達,全靠徐階。在徐首輔看來,海瑞是個靠得住的清官,是應該重用的,臨退休前把他提拔起來,也算為國家盡力了。

    海瑞面對民怨沸騰,要求徐階退地,徐階象徵性地退了部分,可海瑞不依不饒,毫不領情,要他全部退地。這下惹惱了徐階,徐階堅決不退。

    這時候,海瑞就成了高拱對付徐階的絕佳工具了。

    高拱很快對海瑞的行為表示了支援,並且嚴厲斥責了徐階的行為。海瑞得到了鼓勵,更加抖擻精神,逼得徐階退無可退。

    徐階表示,願意退出全部的田地。

    可是朝廷裡的言官突然發難,攻擊徐階教子不嚴,而一個叫蔡國熙的人被任命為蘇州兵備使,專職處理此案,很巧的是,這位蔡先生恰好是高拱的學生,還恰好和徐階有點矛盾。

    事情鬧大了,徐階的兩個兒子被抓去充軍,家裡的所有田產都被沒收,連他的家也被一群來歷不明的人燒掉了,徐大人只能連夜逃往外地。

    最後的勝利者只有高拱。

    但他萬萬想不到的是,三年後,他將沿原路返回老家,而趕他回家的,是另一個太監馮保。

    結語

    其實從根本上說,高拱和徐階並沒有區別,可謂是一脈相承。他們都是實幹家,都想做事,都想報效國家。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遺憾和無奈。

    高拱在三年首輔期間推行“隆慶新政”。在他的統領下,大明朝還是很有活力的。

    徐階是明代公認的頂級政治家,他的權謀、手段和政務能力除張居正外,可謂無人匹敵,但這位高拱在歷史上卻能與之齊名,可見高拱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 9 # 魏青衣

    而高拱,則是隆慶年間的內閣大學士,在萬曆年間做過內閣首輔。此外,高拱還是明穆宗的老師,身為帝師,高拱的起點一開始就很高,可以說,只要明穆宗還在,高拱就下不了臺,而這,也是高拱扳倒徐階的資本。

    高拱這樣的人,身為政治場上老油條的徐階難道不知道去示好嗎?徐階當然對高拱示好了,不過徐階的示好卻得不到高拱的迴應,此前,徐階曾經聯合過不少官員,幹過不少事情,可以說,單純從為官的角度來看,徐階有些太過油膩了,而高拱則為人比較直,直是真的,但不一定就非常正,高拱看不起徐階,因此,即使是隆慶年間,徐階已經是內閣首輔了,高拱依舊不鳥徐階,在高拱看來,將徐階搞下去是遲早的事情。

    高拱與徐階並沒有本質上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也不過是權力之間的矛盾,高拱瞄準了內閣首輔,因為高拱本身就是帝師,因此,想要做內閣首輔,基本上就是明穆宗一句話的事情,只是時機未到而已,因此,徐階一開始就成為了高拱的敵人。

    在高拱的干預下,徐階兒子侵佔田地的事情被人揭發了出來,無奈之下,徐階只好告老還鄉,給自己的兒子解決矛盾,同時也是為了讓高拱放自己一馬,但上位的高拱卻只知道什麼叫趕盡殺絕,不僅沒有放徐階一馬,反而派出了徐階曾經保下的海瑞給徐階判刑。

    都知道海瑞一向都是一個只查案,不顧人情的閻王,恰巧海瑞手上又受到了高拱專程洩露的徐階的把柄,於是乎,徐階的兒子被海瑞判去發配邊疆,徐階被搞垮了。

    一報還一報。

    內閣中還有一個內閣大學士,名為張居正,是徐階的學生,老師徐階被高拱整垮了,張居正自然看不過去,再加上高拱確實太過囂張跋扈,因此,張居正決定處理掉高拱。

    在聯合了大太監馮保以後,張居正在萬曆年間,終於靠著高拱的一句無心之言,一句看不起年幼的萬曆皇帝的話,將高拱整下了臺,自此,內閣首輔再次換人,張居正也開始了自己的輝煌時期。

    高拱對徐階趕盡殺絕,不僅僅是因為高拱與徐階之間存在政治利益上的矛盾,更是因為高拱本人囂張跋扈,仗著明穆宗做靠山為所欲為,雖然徐階曾經試圖花費萬金,尋求各種途徑向高拱示好,但高拱卻都置若罔聞,最終高拱也步了徐階的後塵。

  • 10 # 一葉小舟168521774

    大明的內閣,其實,就是權力鬥爭的角鬥場。只要踏進內閣,想全身而退是相當難的。夏言,嚴嵩,張居正等是如此,徐階,高拱也不例外。

    很不幸,高拱和徐階無論從哪一方面講,都沒有契合的地方,鬥爭就再所難免。

    高拱牲格直露,即便在嚴嵩一手摭天的時候,高拱對他也是多有嘲諷,嚴嵩也毫無辦法。高拱對徐階把他拉進內閣並不領情,原因無它,他是帝王師。

    高拱和徐階矛盾的起因是在嘉靖四十五年,有人彈劾高拱在內閣值班時,經常私自回去會小妾,嘉靖沒在意,但是,高拱卻認為此事是徐階背後指使。

    雖然,高拱敗了,但是,卻並不意味徐階的勝利。下一回合的鬥爭更激烈。

    高拱東山再起。

    高拱退出內閣後,隆慶帝卻對徐階越來越不感冒了。覺察出不妙的徐階馬上提出了辭職,這一年,徐階65歲。

    隆慶三年冬天,高拱被重新啟用。一些彈劾過高拱的官員,因懼怕竟然驚懼而死,如胡應嘉,歐陽一敬等人。可想而知,高拱平時有多跋扈。

    平心而論,這一段時間,高拱的一些改革還是可圈可點的。但是,高拱偏激的個性,心胸狹小,挾私報復的作法同樣展露無遺。一些徐階任用的官員,被高拱全部免職,而被徐階免去的官員也被重新啟用。同樣,高拱也沒有忘了老朋友徐階。

    當高拱把上上下下的異已都清理完畢,他以為己經大權在握時,張居正卻象一個獵手在一邊冷冷地看著呢!高拱真正的對手出現了。

    大明的內閣,這大個權力鬥爭的角鬥場,永遠是亂轟轟,你方唱罷,我登場。永遠是充滿了爾虞我詐。永遠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這裡沒有最後的贏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玉環要求政府給兒子安排就業,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