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師訓無憂

    談談自己的想法,個人意見,不足之處,敬請諒解!

    完整地看完了六集,談一談對於片子的看法。它從教育這個主題切入,比較好的展現出了目前中國社會的一個特點:多層次化。不從其它角度說這個紀錄片,從內容來說,選取的還是比較全面的。第一、二集毛坦廠,中國教育比較有代表性的縮影,比較廣泛的基層+復讀(也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第三集講在上海長大的民工二代,中國城市化程序中萬千故事的縮影。第四集迴歸更極端的基層,貧困地區的縣一中,代表廣大貧困農村地區。第五集講出國留學潮,代表了中國蓬勃發展的大城市(一、二線、發達地區)中的中產階級第六集是三個校長自己對於教育的主張,也看到了我們國家現在基礎教育(高中階段)的多樣性。這樣一來,泱泱大中國的基礎教育基本上就都涵蓋到了。當然,這裡說的是高中階段,義務教育尾隨高考指揮棒,所以高中教育基本上在很大程度可以代表基礎教育。我們既看到在基層,絕大多數同學與家庭為了一本、二本而奮鬥;也看到了人大附中國際班的同學目標耶魯大學,最終花落西北(Northwestern);我們看到貧困山區的劉洋洋的叔叔為了湊她上大學的學費、生活(一萬多塊錢)費東奔西走,也看到了赴美留學(本科)的同學四年花費150萬,所謂的節省是不去旅遊、不添置新衣服。既看到很多地方應試教育的主旋律,也看到北大附中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改革。這便是真實的中國,一個多層次,多次元、甚至可以說是多空間的一個國家。中國,雖然是一個國家,但其中卻蘊含著太多個世界。按照我們的行政級別來說,國、省、地級市、縣、鄉鎮、村,這六個級別,每一個級別基本上都至少可以形成一個次元。甚至可以做更加細緻的分化,就拿一二線城市來說就還可以至少細分為四個小層次(超一線的京滬,一線的廣深,準一線的杭州、天津、重慶、成都,其餘的二線城市)。不同的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一樣,一個直接的反應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差異。我們的人民由一個個家庭組成,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子女的教育是一件大事,家庭在其上必然要花費相當大的經歷。經濟發達的地區,人民生活水平比較高,在教育上可以進行的投資也就比較高,而越落後的地區,可支配收入越少,在教育上也就拿不出太多盈餘去投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汽Sagitar熄火後中控屏關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