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XY144

    “失信不立”出自於《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原文如下:君命無貳,失信不立。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君的命令說一不二,失去信義就難以自立。

  • 2 # 薛萬才3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出處:《論語·為政》

  • 3 # 使用者2910342019456

    1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出處:《論語·為政》

    孔子說:“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就像)大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線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線的木銷子,它靠什麼行走呢?”

    2

    《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說話一定要講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斷。

    3

    《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譯文

    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治者。”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麼在三項中會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麼這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麼國家就不能存在了。”


    孔子說的有關誠信的名言有哪些?

    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2、言必誠信,行必忠正 ——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4、言而無信,不知其可。 ——孔子

    5、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

    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7、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8、言必誠信,行必忠正。——孔子

  • 4 # 音樂人生1314

    孔子眼中的誠信是立國之本名言如下。

    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2、言必誠信,行必忠正 ——孔子

    3、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4、言而無信,不知其可。 ——孔子

    5、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

    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7、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8、言必誠信,行必忠正。——孔子

    其他人說的: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劉備

    10、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松下幸之助

    11、失掉信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死了—— 哈伯特

    12、喜迎東西南北客人人皆誠,笑納五湖四海財事事講信—— 佚名

    13、我寧願以誠摯獲得一百名敵人的攻擊,也不願以偽善獲得十個朋友的讚揚—— 裴多菲

    14、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朱熹

    15、誠實,道德之基;守信,和諧之源—— 佚名

  • 5 # 秀秀8663

    商鞅立木建信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說得是戰國時代,秦國的商鞅推出新法令,生怕民眾不信任,就放了一根長木在城牆南門,明示如有人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起初,老百姓都不信,直到將賞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壯士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如約賞他五十金,以此樹立了為政權威並取信於民。


    做人,最怕透支信譽。一個人要是不講誠信,失去了別人的信任,那就很少有人願意搭理他,他的為人處事也就徹底失敗了。


    為政,最怕沒有公信力。一個政權失去了民眾的信任,老百姓對其決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那再好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政策措施,都形同虛設,都會缺乏應有的執行力,那這個“政”也就岌岌可危了。


    公信力是為政之本、立政之魂,是政權的生命之源,失去了它,就不能立足於世。


    我們還是看看孔子是怎樣闡述“信譽”的吧。


    原文註釋——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而:如果。信:信譽。


    可:可以(做什麼)。


    大車:指牛車。輗(ní):牛車轅和車轅前橫木相接的關鍵。


    小車:指馬車。軏(yuè):馬車轅和前橫木兩端的木銷。作用同輗。


    其何:那怎麼。


    憨聊譯註——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就真不知他還可以做什麼,怎麼辦事情。這就像牛車前橫木兩頭沒有活鍵,馬車的車前橫木兩頭少了關扣一樣,那還怎麼行駛呢?”


    憨聊俗解——

    金融危機的時候,有個偉人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信心比金子都珍貴。”


    的確,金融危機,其表象是經濟危機,實質是信任危機、道德危機、政權危機。解藥就是要進行誠信體系的重構,誠信比什麼都重要,他的力量遠遠大於資本。


    孔子認為,為政能夠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麼都重要。誠信既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堅實基礎,也是為政者取信於民的根基。為政者在百姓面前應當信守承諾,否則所有的規定就都會成為廢紙,不會產生任何作用。朝令夕改,為所欲為,自以為會玩,可沒有人跟你玩了,你肯定也玩不轉了。


    再有才華的官員,百姓不買賬,也辦不成任何事情。官員誠信立身、公正無私、取信於人、體恤下情,才能開創政通人和的局面。


    誠信是一種信念和修養,是做人的地基,要從小事做起,點滴積累,不斷夯實壘砌加固增高。


    曾子作為孔子得意弟子,是誠信做人表率。


    一天,曾子妻子要去市場上買菜,他的兒子非要跟著去,並且還哭鬧起來。妻子沒有辦法就哄孩子說回來後給他殺豬吃。等到她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就真的去捉豬準備殺掉。妻子見狀就阻攔道:“我只是跟孩子說說而已,當不得真!”曾子為兌現妻子的承諾,堅持把豬殺掉了。


    齊襄公作為國君,是為政不講誠信的典型。


    戰國時期,齊襄公派連稱去守衛葵丘,約定瓜熟蒂落時派人去接替。期限到,齊襄公並沒派人替換。有人提醒應派人接替連稱,齊襄公還是不肯。連稱聽說後十分氣憤,便勾結公孫無知發動叛亂,殺掉了齊襄公。


    人誠信與否,關係自己事業與命運;國家和政府不守誠信,導致國破和動盪。因此,為政應該把誠信視為生命,倍加珍視。


    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的基本要素,老百姓不信任、不擁護,行政就無從談起。


    古今中外,誠信都是立人、立政、立國之本,失去了這個“本”,只能是苟延殘喘、垂死掙扎。


    淺悟零存——

    威信是家長、老師、領導等尊者獲得尊重、信服、擁戴的基本要素。威信的“威”主要指威嚴、威勢;威信的“信”,就主要指誠信、信譽。無論官和民,要獲得威信都應從誠信、信譽做起。

  • 6 # 耽家女子1005

    孔子眼中的誠信是立國之本的名言:

    1、內外相應,言行相稱。——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家。

    2、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屈原,戰國詩人。

    3、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周,戰國哲學家。

    4、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漢朝經學家。

    5、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韓嬰,漢朝詩論家。

    6、誠召天下客,譽從信中來。

    7、幫人要幫心,幫心要知心,知心要誠心。

  • 7 # 知足常樂沒煩惱

    課堂關鍵看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閃現之後,是否留給我們一點深深的思考;也就是能否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貴在研究,重課堂;成在因材施教,關鍵在於有效;學貴在習慣,重在能力;成在挑戰自我,關鍵在於落實。教學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把愛和知識平等的給予每一位學生;因為美好的人生是為愛所喚起,為知識所引導的。

  • 8 # 使用者4504554746388

    1.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2.

    有關孔子誠信的名言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3.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4.

    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有關孔子誠信的名言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 9 # 使用者3870840872024

    君命無貳,失信不立。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 10 # 使用者5870693034841雪

    恪守誠信不但是一個人的處世立身之根本,也是一個國家安民治國之道。當然,信守誠諾並不是無原則的,而要善辨是非,分清善惡。如果是做一些有害人民、社會,國家或他人的壞事,那最好是不要守信,講義氣,反的要挺身而出,阻止可能發生的亊,做一個不愧於社會,不愧於他人,有良好道德品質修養的人。“失信不立”是亙古不變的人生哲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人才市場調檔案不用給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