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35919691733
-
2 # 民謠一個多
齊景公遊少海,傳騎從中來謁曰:“嬰疾甚,且死,恐公後之。”景公遽起。傳騎又至。景公曰:“趨駕煩且之乘,使騶子韓樞御之。”行數百步,以騶為不疾,奪轡代之,御可數百步,以馬為不進,盡釋車而走。 概述:【翻譯】 齊國國王景公在少海遊玩,騎馬傳信的侍從從城中來報告說:“晏嬰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後才見得到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騎馬傳信的侍從趕到。景公說:“快駕煩且(拉的)那輛馬車,讓主管韓樞駕車。”跑了幾百步,認為馬主管趕得不快,奪過韁繩代替他(趕車),趕了大約幾百步,認為馬沒有跑得更快,乾脆下車去跑。
-
3 # 使用者5452174545380
正常的好一些的馬實速50-65千米,馱人加一鞭就是300到400米後就嚴重減速,三鞭以後就要慢行休息在加鞭,如果衝刺連續加鞭9-15分鐘就是極限了,也就是一口氣10-12千米就極限了。一般好馬一天能連走帶跑加休息能行270-350裡,也就是140-170公里。這是好馬在保證安全的極限運動了,如果不考慮馬的死活那就另當別論了!過去的軍馬為了減少馬的體力消耗,沒有緊急事情人都捨不得騎馬,恨不得人揹著馬走!至於日行千里夜走八百那是誇張的說法,古代的八百里加急,是三匹馬的接力軍用驛站傳信方式,用於一級情報一般很少啟用!
-
4 # 使用者9105880656408
答:快馬加鞭,千里傳書,風馳電掣等等
-
5 # 燕南飛乖乖2002
古代騎馬傳信的四字成語:馬不停蹄
比喻不停頓地向前走。
【出處】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贏的他急難措手,打的他馬不停蹄。”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褒義。形容不停頓地向前急走。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蹄;不能讀作“dì”。
【近義詞】夜以繼日、再接再厲、快馬加鞭
【反義詞】虛度光陰、歲月蹉跎
【辨析】~與“夜以斷日”從時間角度形容工作連續、不間斷;必須是日夜連續工作。~可作謂語;“夜以斷日”一般不作謂語。
你好!古代人怎麼傳遞訊息?擊鼓:在中國和非洲古代,擊鼓傳信是最早最方便的辦法,非洲人用圓木特製的大鼓可傳聲至三四公里遠。烽火臺: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軍事通訊設施,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臺臺相連,傳遞訊息。飛鴿傳書:將資訊捆綁在鴿子腿上,透過信鴿將資訊傳送到目的地。騎馬:透過驛站傳遞。驛站:亦稱“置郵”,是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歇宿,換車馬的處所。據>記載,中國周代就在交通要道上設定館舍,為過往官員和驛使提供食宿,郵驛歷史長達3000多年,但留存的遺址,文物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