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awoney
-
2 # 使用者8229298540177
中華民國貨幣指民國時期發行流通的一系列紙幣、銅元、銀元等貨幣,貨幣發行時間為1912年-1949年。根據這一規定,於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後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北洋政府時期推行的仍是以銀元為主、兩元(銀兩、銀元)並行、銀元銅元和紙幣並用的貨幣制度。
-
3 # 空曠獨行
用的中華民國貨幣,中華民國貨幣指民國時期發行流通的一系列紙幣、銅元、銀元等貨幣,貨幣發行時間為1912年-1949年。
-
4 # 哈哈哈哈123321哦哦哦
法幣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又稱“民國貨幣”,指1949年前流通於中國的貨幣。除中華民國政府發行的法定貨幣外,還有多種地方性貨幣,如西藏地方政府發行的藏幣等,以及在中華民國境內非法發行的貨幣,如中國共產黨政權發行的邊幣。
中文名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
別名
民國貨幣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又稱“民國貨幣”,指1949年前流通於中國的貨幣。除中華民國政府發行的法定貨幣外,還有多種地方性貨幣,如西藏地方政府發行的藏幣等,以及在中華民國境內非法發行的貨幣,如中國共產黨政權發行的邊幣。
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國父孫中山推翻了清朝長達268年的專制統治,創立了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為掃除清朝殘餘勢力,中央政府應付軍政急需,發行了陸軍部軍事用票和中華民國南京軍用鈔票;各省紛紛宣佈獨立,成立軍政府,亦發行了帶有辛亥革命標誌的鈔票。
1914年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推出的國幣條例,確定以銀元為中華民國國幣。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受國際金價及銀價波動的影響,中國國內的白銀不斷外流,銀本位幣制無法持續,且國內的貨幣發行趨多元化。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改革,規定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後加中國農民銀行),並禁止銀元的流通,將白銀收為國有。在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由於國內的戰火連綿,法幣急劇貶值,從而徹底崩潰。
由於法幣急劇貶值,1948年8月19日,中華民國政府再次進行幣制改革。規定金元為本位,開始發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純金0.22217克。但是金元券膨脹速度比法幣更快,十個月上漲一百七十萬倍,各地有較少人使用。中國民間多數繼續使用銀元,南京政府於是使用銀本位幣制,發行銀元券。
-
5 # 小九九聞
三十年代用的是什麼貨幣: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用的是銀元,銅元,紙幣,紙幣為法幣。
銀元和銅元我都有收藏,法幣倒是沒有見過,銀元主要就是袁大頭,銅元主要是以當二十文錢的為主,法幣我沒有見過,不過民國時期法幣估計不受歡迎,大家都喜歡用銀元和銅元。
-
6 # 峽谷1號玩家
三十年代中國用的貨幣是法幣。
法幣是舊中國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貨幣的名稱。
舊中國長期採用銀本位制,1933年4月“廢兩改元”以前,實際上是銀兩與銀元並用。“廢兩改元”後,雖然貨幣得到統一,但國民黨政府財政經濟上的困難並未得到解決。英美兩國為控制舊中國的貨幣權,又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
7 # 雅韻淡茗
民國的貨幣非常多,有銀元,有銅板,還有紙幣,五花八門。的確,晚清至民國時期,是一個發生巨大轉變的時代,這也導致當時的貨幣制度非常混亂。
要想了解那時的“錢”,首先要清楚一點:銀元與銀兩(白銀)不是同一個概念。銀元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是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常見的銀元是西班牙“本洋”。而銀兩(白銀),在中國有著近千年的歷史。古代典籍以及明清小說中提到的銀子(“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指的就是白銀。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墨西哥銀元成為在華主要流通銀幣。墨西哥銀元上面有一隻“鷹”,又被人們稱為“鷹洋”。
清光緒十五年(1889),兩廣總督張之洞開始鑄造銀元,他製作了“庫平七錢三分”的銀元樣幣。第二年,他又將重量改為七錢二分,此後,庫平七錢二分成為一元銀元的重量標準。當時,庫平一兩為37.3克,庫平七錢二分為26.5克,也就是說,一元銀元的重量,並不足一兩,透過換算可知,一兩銀可換1.4銀元。
雖然制定了銀元的標準,但是在當時人們的實際生活中,既有銀元,又有銀兩。民國時期,1914年,袁世凱在北京以大總統的名義公佈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規定一圓銀幣的重量為七錢二分。12月,由天津造幣廠開始鑄造鐫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俗稱“袁大頭”。“袁大頭”很快在全國範圍內流通。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所說的大洋,指的就是銀元。幾塊大洋,就是指幾銀元。當時錢幣的換算關係和現在一樣,以十進位,一元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
不過,雖然有了銀元,但是銀兩(白銀)在人們生活中還是沒有完全廢止。1933年4月5日,國民政府規定:自4月6日起,“一律改用銀元,不得再用銀兩”,從此完全廢止了銀兩流通。這便是民國貨幣史上的“廢兩改元”。
此後,國民政府統一鑄成幣值為壹元的新版銀幣,俗稱“船洋”。持有銀兩的人,可以把銀兩交由中央造幣廠代鑄銀幣,或者在當地中央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兌換成銀幣。
1935年11月,南京政府又透過新的貨幣法案,由政府授權中央、中國、交通等銀行發行法定貨幣——“法幣”,法幣一元等於原銀元一元,銀元作為合法的中國貨幣的歷史,從此結束。從這之後,人們所說的“元”就是指紙幣的“元”(按,1935年前,提到“元”多指銀元,1935年後,提到“元”多指法幣)。當然,因為老百姓根深蒂固的“白銀意識”,再加上社會動盪,人們對紙幣天然不信任,私下使用銀元的仍不在少數。
雖然是以銀元為本位幣,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還有相當數量的銅元,俗稱銅板。老百姓在購買小東西時,多使用銅板。銅元的價值與銀元掛鉤,但不是採取十進位制的換算方法。它與銀元存在一定的換算比例,這個換算比例一直在變動,甚至各地都不一樣不同。民國初年,在北京,一銀元能換130枚至140枚銅幣,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一個銀元能換三百枚甚至四百枚。銅板也有“當十”、“當二十”等區別,即這一枚銅板相當於十文、二十文。
除了銀元、銅元,當時還有數量巨大的紙幣。辛亥革命後,為了應付財政困難,地方軍閥把發行紙幣作為籌款方式,任意濫發的現象日趨嚴重。這些紙幣雖然面額上與銀元等值,但實際購買力則並不能得到保障。
具體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京,有哪些流通貨幣呢?
1935年馬芷庠編寫、張恨水審定的《北平旅行指南》中記載,當時北京城有現貨與紙幣兩種。現貨就是銀元、銅元等,銀元有袁大頭、總理紀念幣以及各種外洋。不過,當時正值推行法幣期間,銀元在市面上基本絕跡。而且銅元更不值錢,每銀元可換四千六百文至五千文銅元,即“當二十”的銅元二百五十枚。
當時常見的紙幣有中央、農工、中國、交通等銀行發行的一元、五元和十元三種。另外也有一些流通的小額角票,比如一角、二角等面額的紙幣。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京,還有大量不同面額的銅元票,比如當二十枚、當三十枚、當四十枚甚至當百枚等,可與銅元通用,這些銅元票多為河北銀錢局及國民政府財政部農工銀行發行。不過,這些銅元票只能在北京一帶通用,過了天津再往南就不通用了。
而且當時法幣的五種輔幣(20分、10分、5分的鎳幣以及1分、半分的銅幣),在北京還不能使用。所以從外地來北京,如果要使用小額的輔幣,需要先換成北京通用的輔幣,比如銅元或者銅元票,在離開時,如果沒有用完,需要將剩下的錢換成法幣的輔幣。
春節
初一至初五飯館營業 小孩壓歲錢多為一元
如今,每到春節前,北京城裡就洋溢著濃郁的過年氛圍。傳統的農曆新年,已有數千年曆史,在古時,這一天常稱之為“元旦”,而用“春節”來指代傳統新年,正是始於民國時期。
不管透過老照片,還是透過文人雅士的日記,都能發現,老北京的很多過年習俗如今還在延續:貼春聯、逛廟會、祭祖……不過在《北平旅行指南》中,提到了當時一個鮮為人知的習俗:農曆正月的一整個月,婦女禁止針線縫紉,因此,正月又有“婦女節”之稱。當過了正月初五之後(初一至初五,女性多不讓出門拜年),婦女便可以出門賀歲,此時,不論大家小戶,婦女結伴到熱鬧的地方遊玩。
歲末除夕夜,人們焚香祭神,徹夜不眠,俗雲“守歲”。當天夜裡,大部分商鋪通宵營業直至東方破曉,然後閉門休息,從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初五,“破五”之後才開始營業。因此,清末民初,在北平生活的人,要在歲末儲備這五天的“乾糧”,否則,這五天就有無處吃飯的可能。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除了一些大的餐飲商號外,一些飯館在這五天照常營業。
除了吃喝玩樂,對於小孩子來說,春節的誘人之處,還在於能拿到壓歲錢。上世紀三十年代,家境好一點的,給孩子的壓歲錢是一銀元,這不是一筆小錢。如果是一般家庭,會給孩子包上一百個銅板,寓意“長命百歲”。在1935年銀元廢止後,很多人給孩子們送的是鈔票,當時市面上流行各種壓歲錢封袋,將紙幣裝在裡面,非常美觀。
-
8 # 率真故峰夕照
抗戰時民國有銀元和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定貨幣,受戰爭影響,法幣貶值厲害,百姓多用銀元
-
9 # 啤酒商人02
抗戰時期民國用的貨幣有法幣為主。
中華民國貨幣指民國時期發行流通的一系列紙幣、銅元、銀元等貨幣,貨幣發行時間為1912年-1949年。 北洋政府時期,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頒佈《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國幣條例》規定:"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即以一圓銀幣為無限法償的本位貸幣。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開始發行法幣,1948年發行金圓券。民國時期幣制複雜,各省份、軍閥、割據政權都發行了自己的貨幣。
回覆列表
北洋政府時期,發行紙幣的銀行包括本埠華資各商業銀行,和其他外資的洋商銀行,及中外合資銀行。中央集權下的直屬銀行,各省市設立的省銀行,包括官銀號官錢局等。還有各軍事部門的隨軍鈔票。
國民政府時期,發行中央直屬四大行紙幣。
日偽政權時期,發行傀儡銀行貨幣。
人民政權時期,發行人民政權貨幣,包括土地革命及蘇維埃時期貨幣,抗日戰爭時期貨幣,解放戰爭時期貨幣,戰時人民幣。
除以上這些還有非官方渠道,民間自行發行的錢莊票等更是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