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物語情歸

    1,明清的科舉考試分為四個級別,最低的一級叫院試,由府、州、縣的長官監考,考試透過後是秀才,

    2,省一級的考試叫鄉試,考中就成了舉人

    3,有禮部主持的是會試,考取的叫貢士

    4,皇上親自主持的叫殿試,透過的叫進士,第一名叫狀元。

  • 2 # 使用者3460660685206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後釋出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Quattroporte,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並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 3 # 蕭依是我家的

    明、清的科舉考試共分為四級: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讀書人必須透過本縣知縣主持的縣試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試,以取得童生的身份。有童生身份才有資格參加正式的科舉考試。清朝的縣試多在二月舉行,而府試則在八月。


      院試作為科舉考試的最初一級,在府城或直屬省的州治所舉行。首先舉行歲試,後一年舉行科試,再後一年舉行鄉試,三年一迴圈。歲試的任務:第一、從童生中考選出秀才;第二、對原有的秀才進行甄別考試,按照成績優劣給予獎懲。童生透過歲試,就算是“進學”了,即成為國家的學生,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相公。歲試成績優良的生員,方可參加科試。科試通過了,才准許參加鄉試,叫“錄科”。明清時鄉試之年的七月,還要在省城舉行一次科試的補考,未能在各府參加科試的生員,可乘機來補考,叫“錄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kw500米用多粗的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