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龍王爺97034306

    義和團運動是一場農民階級為主體,廣大手工業者,流民和愛國中小地主參與的反帝愛國運動。

    義和團運動顯示了華人民尤其是農民階級的巨大革命威力和反抗精神,有效嚇阻了帝國主義列強劃分中國的計劃和迷夢,同時揭露代表大官僚大地主階級的清朝腐敗無能賣國求榮軟弱可欺的本性,已喪失統治中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證實了反帝反封建任務必須結合完成,反帝必須先推翻代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華利益的清朝統治。

  • 2 # 燈遠明路

    有,反抗八國聯軍入侵,給朝廷分擔一些負擔。

  • 3 # 致遠君說

    “晚清人物屬康梁”,作為一名資產階級理論家、思想家,康有為的一生,波詭雲譎,其學問、性格、思想、人品等方面看,當時與後世皆褒貶不一。好之者稱其為“南海聖人”,而惡其者章太炎罵他“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我個人看來,他既為國,又為己,自號“長素”,就是因為孔子為“素王”,他對自己有成為“聖人”的期待。

    一、主要事蹟

    1.“創新”理論,為變法造勢

    康有為為變法運動創造理論。先後寫了《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兩部著作,這兩部書都是在尊孔名義下寫成的,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觀念。康有為《大同書》發表,提出大同社會將是無私產、無階級、人人相親、人人平等的人間樂園。創辦《萬國公報》、《強學報》,欲“託古以改今制”。

    2.思想先驅,多有所建立

    在經濟上,康有為認為商興才能國富,統治者必須“保商”、輕稅。在政治上,他提出依憲治國觀念,主張君主立憲,提倡權力制衡;民權思想與政治觀,強調公民自治,主張實行地方自治。

    3.變法維新,出謀劃策

    1891年創辦了萬木草堂,成為戊戌變法策源地。1895年,康有為趁入京應試的機會,聯合各省應試舉人1300餘人,於5月2日聯名請願,發動“公車上書”。他在“公車上書”中,請求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等。1898年6月籌備變法事宜,史稱戊戌變法,提出不少改革建議,包括擬定憲法、開制度局、禁止婦女纏足、裁冗官等。史稱“百日維新”。

    4.失敗逃亡,行為乖謬

    1898年10月24日,康有為經由吳淞、香港到達日本,他在途中發表公開信,說是“天禍中國,際此奇變”。義和團運動展開,他主張“助外人攻團匪以救上”。甚至在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提出了荒唐的“中日合邦”說。

    5.政治窮途,逆歷史潮流而動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擔當軍閥張勳的謀主,發動復辟,但即為段祺瑞擊敗,“復辟”曇花一現,為天下笑。

    二、藝術成就

    1.康有為的事業成就涉及多方面,皆有驚人建樹,僅著述就有700多萬字,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特色,輯成《南海先生詩集》。代表詩篇即《出都留別諸公》,意氣豪邁。其政論文汪洋恣肆,駢散不拘,開梁啟超“新文體”先河。

    2.康有為作為一名書論家。他於1889年所著的《廣藝舟雙楫》,從理論上全面地系統地總結碑學的一部著作,提出“尊碑”之說,大力推崇漢魏六朝碑學,對碑派書法的興盛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三、負面評價

    1.具有投機家色彩的策士

    康有為積極與達官貴人、軍閥交往,早在京城辦報時,就專門送給“顯Quest夫”。民國成立後,他與軍閥陸榮廷、吳佩孚多有交往。為陸榮廷提“明秀園”收取潤格,為吳佩孚作五十生日的壽聯:牧野鷹揚,百世功名才半紀;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

    2.無底線的投資者

    在1901年前後的幾年間,康有為流亡初期的生活極為窘迫,主要靠梁啟超等人用辦報、開書店的收入來接濟他。後來,海外保皇勢力發展迅猛,海外華人不僅爭相入會,還慷慨解囊,康利用華僑的鉅額捐款投資美、加等地的房地產,並大獲其利。結束流亡生涯、決定回國定居上海後,康有為變賣祖產,加上從海外帶回來的資金,投資上海地產,再次大獲其利。

    3.虛偽的女權主義者

    他一方面極力鼓吹女權思想,呼籲男女平等,力倡一夫一妻制,現實中卻有一妻五妾——正妻張雲珠,妾梁隨覺、何旃理(原名何金蘭)、市岡鶴子(日籍)、廖定徵、張光。

    4.奢侈的享樂主義者

    由於妻妾子女眾多,康有為歸國後一擲千金,廣置房產,尤其在晚年,他購建了四座豪華別墅,分別是位於上海愚園路的“康公館”,位於楊樹浦的“瑩園”,位於杭州西湖邊的“一天園”,位於青島的“提督樓”。

    投資房地產發達後,康有為吃、住、行均極豪闊,很講究排場,豪華酒店、洋房別墅已成為其生活日常。他還長期接受美國憲政黨的捐助,比如他遊歷歐洲諸國前,就曾一次性得到過十萬美金的贊助。

    康有為落魄上海,天天狎妓,卻無錢償嫖資經常被追討。後來,有人寫詩諷之:“避債無臺卻有舟,一錢不值莫風流”。

  • 4 # 刀筆傳神

    咸豐八年二月初五日(1858年3月19日),康有為生於廣東南海西樵山銀塘鄉一個官僚地主家庭。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世人稱之為康南海。

    早年的康有為讀了不少經世致用的書,又遊歷過香港,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比較認可,心中起了向西方學習,藉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國的念頭,初步形成了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清廷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康有為趁入京應試的機會,聯合各省應試舉人1300餘人,於四月初八日(5月2日)聯名請願,發動“公車上書”。他在“公車上書”中,請求拒和、遷都、練兵、變法,提出“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等改良派的救國綱領。“公車上書”被拒絕代呈,光緒帝沒有看到。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十六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康有為,歷史上有名的“百日維新”正式拉開了序幕。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七日(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宣佈“臨朝聽政”,光緒帝被軟禁,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事先逃亡日本,“戊戌變法”失敗!

    在海外期間,孫中山多次與康有為商談合作事宜,要求康有為放棄保皇改良主張,實行“革命的辦法”來拯救中國,攜手推翻清王朝。但康有為堅持“不忘聖上(光緒皇帝)知遇之恩”的頑固立場,拒絕與革命派合作來對抗清王朝,談判最後無果而終。當他在民國初年為尊孔復古思潮推波助瀾,與袁世凱同流合汙,充當帝制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時,就站到了歷史的對立面,從政治巨人蛻變為現實的侏儒。民國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1927年3月29日)因病死於青島。

    結束語

    康有為的一生,當時與後世皆褒貶不一。早期確實是為國為民,一心想讓國家富強。但到了後期,卻蛻變成徹頭徹尾的保皇黨,成為社會進步的絆腳石,被歷史所唾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拖拉機電子碼錶不動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