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琉漪心晨


    五年級上冊:尋隱者不遇,所見,清平樂 村居,還有練習裡的題秋江獨釣圖。

    五年級下冊:遊園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六年級上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練習裡的大風歌,

    六年級下冊;如夢令,漁歌子,石灰吟,墨梅,練習裡的夏日絕句。

  • 2 # 辛瓜地考古論史

    四書五經,是指“四書”與“五經”的合稱。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五經詳細的記載了中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書名單:《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名單:《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其中最值得學習且終身研讀的還是《易經》。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永珍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易經》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永珍,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 3 # 柯仁

    “四書五經”,是宋代儒家朱熹,從儒家典籍中擇其要者而選定的九本書,它較為集中扼要地體現了儒家思想及行為規範,是宋以來讀書人的必修課程,也是我們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

    要從“四書五經”中選一本作為首讀,這要依據個人的實際情況。我當首選《孟子》,再參選《東周列國志》。理由如下:一,讀儒家經典,首先要了解它產生的歷史背景,《春秋》艱澀難讀,而《東周列國志》則兼有歷史和小說之長,既有歷史知識也很有趣味性,既能滿足對歷史常識的需求,也能為閱讀《春秋》打下一定的基礎。二,《孟子》的語言通俗易懂,而且多用比喻闡明深刻道理,閱讀《孟子》可以增加智慧和思辯能力。三,孟子被稱為亞聖,他較完整的繼承和發揮了孔子以“仁愛”為主的思想理念,閱讀《孟子》,可以從思想觀念上更好地理解孔子,為閱讀《論語》等其它儒家經典打下思想基礎。

    學習“四書五經",可以更好地瞭解儒家思想,提升自身的素養,傳承宏揚中華文化。但這一切,都必須立足於現實的基礎之上,當代偉人的思想言論,火熱的現實生活,都為我們學習傳承宏揚古典文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現實基礎。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一文,可以說是我們如何對待古代文化的教科書了。學習並學好“四書五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達古為今用之目的,也是我們的一份責任。

  • 4 # 文城觀點

    《四書》《五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文獻,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內容博大精深,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是中華民族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古代,帝王將相,平民百姓,都是以四書五經為修身、齊家、養心、立德之本。

    《四書》《五經》的書名,最早見於南宋,是由著名理學家朱熹將“四書”與“五經”進行整理合編而成的。《四書》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乃儒家教育的經典教材;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經典。原本在先秦時期,孔子以的六經為教材,但《樂經》失傳,只剩下五經。

    第一,《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傳由孔子弟子曾參整理孔子講授內容所編的,“大學”就是指“大人的學問”,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要道理重要,是古代初學儒家道德思想的入門書籍。所以,如果從教育內容來看,當代人如果想了解古代倫理常識,可以選《大學》為基本讀物,而且,這是《禮記》的一篇,可藉以瞭解古代的道德禮儀概況。

    第二,《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聯手編撰的一部儒家經典,是儒家創始人孔子的語錄和對話彙編,記錄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教育原則、道德觀念、倫理思想以及政治主張。有二十篇,共一萬兩千多字,是古代教學必修教材之一。對於當代人來說,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想讀懂整部書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讀者如果很想了解古代儒家的基本思想,瞭解孔子的學說,可以藉助於註釋本來讀,或者先看看現代人寫的孔子傳記再結合讀《論語》。

    第三,是由孟子本人以及他的弟子一起整理而成的關於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孟子是孔子的繼承人,被後人尊稱為“亞聖”,此書主要體現孟子的政治思想,也是屬於儒家的重要經典。此書的文章相對比《論語》系統一些,讀起來相對比較好理解。也有人先讀此書再去讀《論語》。

    第四,《中庸》也是《禮記》中的一篇,相傳是由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是關於“孔門傳授心法”的著作。自宋以來,成為宋明理學即“新儒學”最為重要的經典。“”中庸之道”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調和和執兩用中等處事方法和處世態度。代表儒家的基本理論原則和人生態度。儒家主張“極高明而道中庸”,既追求高遠的理論境界又落實於行動,將中庸思想貫穿於日常生活中。讀《中庸》是很有啟發的,但先讀《大學》再讀《中庸》,理解會更深刻。

    第五,《周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古老而深邃的哲學經典。原是一部占卜的書籍,後來儒家學者整理一部分解說《周易》的作品,編撰成書,之後,被奉為儒家經典,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在古代學術中佔核心地位。但此書晦澀難懂,建議讀了其他經典後再來讀,當然,也可以呀“硬著”讀此書,凡遇不懂時就查閱別的書,會收穫非常大,但會很費力。

    第六,《尚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官方史書,“尚”就是“上古”的意思,“尚書”就是“上古的書”,是記載和追述上古歷史事件的彙編。此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個部分,記錄了虞、夏、商、周各朝各代一部分帝王言行事蹟,是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彙編。此書非常難懂,建議最後再讀。不過此書是最早的治國經典,很有智謀,如能埋頭苦讀,收穫將是令人驚喜的。

    第七,《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相傳是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一共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三百餘首詩歌,被後世稱為《詩三百》,孔子評論《詩經》時曾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被作為儒家的文藝思想經典。此書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詩中廣泛運用了賦、比、興的寫作手法,開創了中國傳統詩歌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古代的官員、外交家都必須懂“詩”,當代人有空時讀讀書中的詩,也是很有妙趣之感的。

    第八,《禮記》相傳是由孔子的弟子所作,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它以禮樂為核心,記載和論述了先秦時期的禮制、禮儀,以及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論,修身做人的原則等等,涉及政治、倫理、文化、生活的各方面,理論深厚,內容豐富。對於當代人來說,如只想瞭解儒家理論的基本思想,不一定全讀《禮記》,因為已有《大學》《中庸》可先讀,不過,瞭解一下《禮記》的禮樂思想是必要的。

    第九,《春秋》是我們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由孔子根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它被認為是儒家經典之一。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功242年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內容非常,用詞細密,意味深遠,很有“微言大義”,表現“春秋筆法”,如果興趣歷史的,可以先讀此書,很有趣,也很有文化韻味。

    以上的書其實可以經常閱讀,筆者的推薦供參考,讀進去,朋友們會悟得更多!

  • 5 # 艾佳之城

    我是艾佳,我來回答。

    如果艾佳選擇修學,首選四書中的《論語》,因為有言曰:半部《論語》治天下。

    咱們言歸正傳,先來詳細瞭解下四書、五經,然後再詳述《論語》的威力。

    何為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儒家傳道、授業、學習基礎的經典書籍的合稱。其中,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中,四書五經有著重要的地位,它們不僅詳實記載了中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更是詳細記述了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論語》簡介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是儒學文字體系中不可替代的經典。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

    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

    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絡,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複章節出現。

    為什麼艾佳要修學《論語》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論語》的內容主要涉及政治主張、道德修養、教育原則、文學理論、倫理觀念、禮樂品德這六個方面,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及思想。

    《論語》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其以鮮明的藝術特點和文學價值在中國文學史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巨大,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基礎。

    所以,艾佳首推《論語》進行修學。

  • 6 #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四書五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最權威的典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它們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框架和中華文明的精神基礎,同時也是先秦歷史、文化和思想的記錄和總結。在古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是以四書五經為修身、齊家、立德之本。

    四書五經的名字最早見於南宋,是由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將“四書”與“五經”進行整理合併而成的。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禮》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左傳》、《公羊傳》、《榖梁傳》分別合刊。雖然從嚴格的意義上說,解釋《春秋》的“三傳”非五經之一,但它一直列入“九經”、“十經”、“十二經”、“十三經”,已同《春秋》融為一體,歷來被視為經書,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也屬於五經範疇。

    四書五經內容博大精深,文化內涵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不乏優秀的名篇,表達了古代思想家對社會、人生的思索,反映了夏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歷史、文學、民俗等諸方面的情況。

  • 7 # 楊芳隨筆

    如果有時間的話,這些書都值得用心翻一番,讀一讀,瞭解國學經典。如果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本,我會選擇《詩經》這本書。

    《詩經》中的大多數作品是民歌,作者多是勞動者,寫著生活大小事,表達著最淳樸真摯的情感。幾千年後讀來仍意境美好,讓人不能忘懷,許多詩句被人們引用,常用的成語就有許多出自《詩經》。

    投桃報李,出自《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愛莫能助,出自《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人言可畏,出自《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邶風·擊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國風·王風·采葛》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當我讀到這樣的詩句時,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似乎再多的文字也比不上原詩,短短的句子,蘊含的深意。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的那一方。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瞭解我的人,說我心中憂愁;不瞭解我的人,以為我有什麼要求。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編錄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11 篇,可謂文學之源。詩歌之美,美於韻;詩歌之美,美於情;詩歌之美,美於景。歲月掩蓋不住它的美好,它點綴了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我們的生命色彩。

  • 8 # 韓蕭之

    從《四書》、《五經》選擇一部來修學的話,我選擇《論語》,理由如下:

    1.《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全書共20篇492章,《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2.《論語》中的很多語句,至今啟發著不同的人,儘管時代飛速發展,但是很多語句依然特別有道理。

    3.《論語》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來的道德標準,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文學、哲學、立身處世等仍然有很大的影響。

    來看看哪些語句,仍然指導著人的行為規範、學習方式、工作態度: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對於今天的學生來說,是受益匪淺的。學習要去思考,否則是死學習,學習思考了卻不做,這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千萬不要裝懂,如果在學習和工作上裝懂的話,最終害了自己。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要向好的方面學習,不要向不好的方面學習,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和缺點,優點要學習,缺點要反思。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做萬全準備,把要做的一定做好。

    5.“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志同道合的人,千萬不要在一起為謀,否則早晚會出事。

    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要胸懷坦蕩,不要斤斤計較。

    《論語》中這樣的句子很多,要精讀細讀,感悟《論語》的魅力。所以我從《四書》、《五經》中選擇《論語》作為我的修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手機如何清除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