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855714727923
-
2 # 隨心所欲6234
因為分封制造成了諸侯割據、戰亂不斷、所以中國古代自秦漢以後要堅持實行以郡縣制為主體的地方行省制度。
秦朝這套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機構,管制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牽制,統治機構的最高統治權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確保了封建地主專制統治。這套金字塔般統治機構的建立,標誌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強化。
郡縣制與西周分封制相比較,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西漢王朝繼續推行郡縣制。漢初曾分封諸侯王而形成“郡”、“國”並存的局面,後逐步消除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使“大一統”政體更為鞏固。
-
3 # 使用者1191489932099959
西周分封制分封的主體是周王室。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分封的物件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同姓王室貴族、先代帝王后代和遠氏族部落首領)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被封諸侯的義務是:要服從國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貢獻財物,要派兵隨從周王作戰;周王先後分封的重要諸侯國有:魯、齊、燕、衛、宋、晉等;分封的作用是:鞏固了西周的統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時期,分封制崩潰。崩潰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併戰爭,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葵丘會盟,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認,標誌著分封制崩潰。秦朝統一後,建立郡縣制,分封制結束。
-
4 # 使用者5119196148852
西周分封物件包括同姓親族(姬姓 魯國)、功臣(姜 齊國)、原來的附屬國(先代貴族),其中主體是同姓親族。
西周實行分封制,它與嫡長子世襲的宗法制緊密結合。周天子居於至高無上的絕對地位。其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他們在各自封國內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裡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這樣,根據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宗族貴族組成的金字塔式等級制機構。各個等級之間的相互關係,既是大小宗關係,也是上下級關係。
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和勞動者名義上都歸周王所有,下一級須對上一級承擔繳納貢物、服力役、軍事保衛和述職等義務。實際的制度執行過程中,各級貴族在自己的封地內,有世襲的行政統治權和經濟剝削權;和王畿一樣,封國、封邑可設官治理,建築都城,並擁有軍隊,儼然又一小王國。東周以後,該制度漸為郡縣制取代。
-
5 # 使用者5485290753
秦朝這套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機構,管制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牽制,統治機構的最高統治權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確保了封建地主專制統治。這套金字塔般統治機構的建立,標誌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強化。
郡縣制與西周分封制相比較,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西漢王朝繼續推行郡縣制。漢初曾分封諸侯王而形成“郡”、“國”並存的局面,後逐步消除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使“大一統”政體更為鞏固。
回覆列表
從歷史的角度看,郡縣制的採用和普及是時代所需,正如部落文明經過千百年發成演變成城邦文明,再進化成我們熟知的封建文明。
透過郡縣制來削弱地方諸侯的力量,加強中央集權,鞏固自己的皇權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