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冰武

    老子則是一種民本思想、平等思想,這種思想現已成為世界的潮流。老子和孔子都主張聖人治國,認為聖人是統治者的完滿化。但老子和孔子認為的聖人有是有區別的,老子認為的聖人不具有階級性,他是處下的,而孔子認為的聖人是有階級性的,是居上的。

    孔子推崇等級制,其理想是等級有序。老子則反對等級制,其理想是平等自由。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老子是非常前衛的。

  • 2 # 守侯的溫暖

    是的

    首先,從老子《道德經》整體來看,老子對農民充滿了同情,對統治者則頗有微詞;其次老子的“無為”的思想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實現“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並不是為統治者服務。至於老子的思想,黃瑞雲《老子本原》裡提出道的全部內涵有三:“有生於無”;“無為無不為”;“柔弱勝剛強”。筆者認為老子的總體思想便是“無為”。而在老子的思想中又體現了濃厚的民本思想。

    1.民本思想的提出

    老子《道德經》裡面具有明顯的民本主義思想。在第三十九章中“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直接提出民本思想,與孟子“民貴君輕”異曲同工。

    老子告誡統治者應該儉約謙下,不高居人民群眾之上。老子極力反對統治者奢侈無度,縱慾橫行。老子還認為政貴淳樸、自然,不擾民。老子同時告誡統治者要清淨寡慾,對人民的壓榨要有度,不然就會適得其反。

    老子的民本思想也是極具爭議的,第六十五章老子認為,“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很多人以此發難,認為老子以“愚民”政策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實際上並非如此,老子的政治思想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人民的過多幹預,而要做到無為而治,便需要使民返樸還淳,要使民返樸還淳,就需要使民無知無慾。因此老子提出“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老子思想體系必然會走這一步,老子並不是主觀上為統治者而使民“愚”,其出發點還是為民。

    關於社會理想問題,老子不滿“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現實社會。他希望統治者能夠堅持“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天道”社會,實現社會的公平。這是老子的美好的理想。老子還提出了“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模式。

    2.從辯證法角度承認民的地位

    老子承認人民的地位,他認為“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在《道德經》中一直告誡統治者人民的重要性。春秋末期,社會動盪,人民社會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統治者仍不忘記加強對人民的壓榨以維護自己的統治。老子的政治哲學具有深刻的辯證法。

    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從辯證法出發,老子主張守柔、處靜、處下、無為。關於統治者對待人民的態

  • 3 # 修行的功夫

    《道德經》是老子哲學智慧的結晶,也是其政治主張的總結。老子用哲學的辯證思文來詮釋自己的政治思想,顯示了其獨特的表述方式,也彰顯了道家文化的魅力。

    而其中所包含的民本思想更是後人關注的焦點,老子從哲學的角度來闡述民本思想,認為統治者的最佳統治方式是無為而治,並構建了一個符合自己主張的社會模型,雖然有一定的侷限性,但其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對當今的社會政治也具有重大的借鑑意義。

  • 4 # 路長所以夢遠

    老子不是民本思想之父,是孟子。

    民本思想表述最為精確的,乃是戰國思想家孟子,其所言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可謂振聾發聵,甚至令明太祖朱元璋都覺得刺耳,宣稱“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並詔告天下,說孟子的不少言論“非臣子所宜言”,乃作《孟子節文》刪之,足見其思想的影響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ad內屏顯示但是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