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聊人在743
-
2 # 普廳河畔
1949年9月21至30日,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舉行。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各民主黨派、團體、無黨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會議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致開幕詞,林伯渠、譚平山、董必武等分別就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和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等檔案作了說明。經過充分的民主討論,代表一致通過了《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和《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
-
3 # 大國縱橫
克什米爾全境大部分是山區,還有部分四荒原和沙漠,其中山地為主,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其中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4座,7500米以上的8座,可謂是地理環境極為兇險,不太適宜人類居住。
既然不適宜人類居住,為什麼印度和巴基斯坦還會為了克什米爾掙個你死我活?首先克什米爾自古就是一條重要的戰略通道。印度次大陸因為印度洋板塊對亞歐板塊的衝擊,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蘇萊曼山脈,這些高大的山體將印度與亞洲其他地區幾乎完全封閉起來,但唯獨留下了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就是開伯爾山口。自古以來,印度本土民眾一直生活在自給自足當中,他們還創造了非常先進的古印度文明。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外來入侵者源源不斷的從這個山口經克什米爾地區入侵印度,歐洲的亞歷山大大帝,蒙古的莫臥兒王朝等都是透過這個通道入侵印度的,這使印度的人種和文明比他的鄰居中國要複雜的多。
因此,這個通道自古對印度就非常重要,他是連線印度與西亞唯一通道,在古代海運不發達的情況下,這條通道成為印度對外交流的唯一通道。外來的物品和文化透過這個通道源源不斷進入印度,印度的佛教也是透過這個通道走向了世界。中國的玄奘法師西天取經走的也是這條線。這就是為什麼印度對克什米爾一直抱有野心的原因。現在印度的貿易大部分都是走的海上,陸上貿易幾乎被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完全隔斷,因此,印度一直想把克什米爾佔為己有,藉機打通印度通往西亞和歐洲的戰略大通道。
其次,克什米爾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重要的水發源地。印度河是印度一條重要的河流,雖然名字叫印度河,但是大部分幹流都在巴基斯坦,上游的5條支流則完全處於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因此,印度屢次以在上游修建大壩為由要挾巴基斯坦,要給巴基斯坦斷水。如果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就可以掌握水資源的主動權,再也不用看印度的臉色行事。
再次,克什米爾位於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三者交界的地方,因為中國的存在,這個地區又被賦予了新的戰略意義。如果印度完全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和中國在地理上將不再接壤,這樣就可以切斷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聯絡,使巴基斯坦少了一個最重要的靠山。如果巴基斯坦完全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一方面可以加強與中國的聯絡,使兩國的溝通和聯絡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可以使印度失去一個重要的緩衝區。少了克什米爾這個緩衝區,中國和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直線距離只有幾百公里,對東方強大的陸軍來說,就是一天的路程。
最後,克什米爾地區多為高山,自然環境十分優美,還是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其自然風貌絕不亞於中國的西藏地區,未來旅遊開發前景十分美好。之前克什米爾地區就是世界上有名的旅遊地,但因為印巴衝突不斷,才使這個地區變成了窮山惡水。未來一旦地區形勢穩定了,經濟上大有發展前途。另外,即使沒有這方面的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說不定也會發現什麼重要的戰略資源。之前,俄羅斯賣給美國的阿拉斯加也是不毛之地,現在卻被發現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因此,現在沒有並不代表未來沒有,領土的價值絕不能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來衡量。正因為如此,俄羅斯總統普京才說:俄羅斯的領土雖大,但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
4 # 銘蘇先生
克什米爾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北部,是青藏高原西部與南亞北部交界的過渡地帶,面積約19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600萬人。克什米爾地形主要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大部分地區海拔在4000米以上,分佈著很多冰川荒原和無人區。總體而言,克什米爾大部分地區比較荒涼,不適合人類居住,只有低海拔地區河谷地帶人口比較集中。
(克什米爾地形圖)
第一、克什米爾雖然不是優質板塊,但是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克什米爾位於南亞西北部,東面與中國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與阿富汗接壤。克什米爾處在四國交界地帶,這裡是南亞通往中亞地區的重要戰略通道。如果印度控制了這裡,一方面就可以掌控印度通往中亞的戰略通道,另一方面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北方建立一道屏障,為首都安全提供戰略緩衝區。
(克什米爾示意圖)
如果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爾,相當於掌控了南亞通往中亞的門戶,直接封堵了印度北上的戰略通道,使印度無法影響中亞地區,只能向海洋地區擴充套件。同時,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靠近克什米爾地區,巴斯基坦控制克什米爾有利於維護首都的安全。
可見,克什米爾不管是對於印度,還是巴基斯坦,都很重要,兩個國家都想控制這裡,為此兩國不惜發生三次戰爭。
第二、印巴兩國的大國野心在做崇。印度作為南亞地區的大國,自從1947年印巴分治以後,就試圖恢復英屬印度的殖民版圖。為此,印度出兵佔領克什米爾部分領土,收回葡屬印度和法屬印度領土,佔領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吞併錫金王國,出兵藏南,同時對周邊小國行使羈縻之策,以達到影響和控制周邊國家的目的。
近些年印度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一直謀求大國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一方面印度透過大規模採購世界先進武器裝備,不斷髮展自己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面印度謀求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取得同其他世界大國平起平坐的地位。
所以印度在南亞地區需要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擠壓巴基斯坦的生存空間。但是,依靠印度目前的實力,還難以整合整個南亞大陸,何況印巴現在都是擁核國家,印度不可能把巴基斯坦怎麼樣,所以只能在克什米爾地區開展軍事對抗。
巴基斯坦不管是在國土質量上,還是在綜合實力上都比印度差的多,但是自從有了核力量,使印巴達到某種戰略平衡。但是長期的與印度軍事對抗,使巴基斯坦必須保持較大規模的軍事力量,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力巴基斯坦國內經濟的發展。但是巴基斯坦為了保持自己足夠的戰略生存空間,不得不與印度對抗到底。所以體現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印巴衝突不斷,而且互不相讓。
-
5 # 談笑觀察室
克什米爾有什麼樣的魅力,一直吸引著印度和巴基斯坦,並且讓印巴為之大打出手,而且持續幾十年的衝突呢?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克什米爾屬於亞洲腹地,和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極其相似,阿富汗之所以被稱為帝國墳場,主要就是阿富汗的地理位置被歷史上的各大帝國看中,那些帝國在阿富汗進行拼死戰爭。克什米爾算是連線東亞和西亞的一個重要樞紐,印度和巴基斯坦都需要發展,那麼它們就必須控制一些重要關卡。阿富汗如今已經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巴基斯坦或者印度無法對其進行征服,而靠近阿富汗的克什米爾,就成了印巴雙方眼中的肥肉了。再仔細看看,對於巴基斯坦來說,如果失去克什米爾的絕對權力,那麼巴基斯坦的鄰國數量將大打折扣,鄰國數量減少意味著貿易不方便,更可況東邊有個大國,巴基斯坦如果不挨著大國,很難得到有效的發展。
再看看印度,印度剛好出在南亞地區,往南沒有一個有實際貿易意義的國家和它接壤,印度想要和更北面的國家進行便利的貿易來往,就必須拿下克什米爾。印度在很早以前就和俄羅斯有著武器裝備貿易交往,假設印度失去了克什米爾控制權,那麼俄羅斯出口到印度的武器裝備就要繞很長的路,才能運到印度,這樣一來就大大的增加了運輸成本,印度本身就不是發達國家,高昂的運輸費用它根本負擔不起。這就使得印度在英國撤軍後,便對巴基斯坦下狠手,而且動手的地方就是克什米爾地區,當時印度就是一心想要佔領整個克什米爾,無奈受到聯合國的約束,沒有佔領整個克什米爾。不過印度並不死心,每年都會對巴基斯坦進行騷擾,旨在吞併克什米爾,可是巴基斯坦並不屈服,頑強的和印度對抗到底。
印度和巴基斯坦非常靠近赤道,常年氣候炎熱,經常發生乾旱自然災害,每次發生乾旱災害,就會有大量莊稼沒有收成,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經濟也會遭到嚴重損失,因此水源對印巴雙方來說至關重要,更何況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工業都不發達,主要依靠農牧業支撐國內經濟。而克什米爾則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水源上游地帶,南亞很多河流都會經過克什米爾,然後流向南亞各地,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想掌握充足的水源,就必須控制克什米爾。假設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那麼印度隨時都會切斷巴基斯坦水源,導致巴基斯坦農牧業受到重挫,這就使得無論印度怎麼打壓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都要和它抗爭到底。同理,假設巴基斯坦完全控制克什米爾,印度的農業就要被巴基斯坦控制,人口龐大的印度,如果農業發展不起來,將會有巨大動盪發生。
除了地理位置,水源,還有其它原因,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非常多,宗教矛盾,種族矛盾等,一旦哪方示弱,另一方將會迅速且對之進行高壓打擊,那樣的話,弱方根本沒有發展的動力,因此印度和巴基斯坦不惜一切代價,都要爭奪克什米爾,哪怕是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要捍衛它們的“主權”。
-
6 # 世界史圖鑑
在南亞北部有一個叫克什米爾的自治區,在這一個地區,大部分都是荒漠,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在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等方面都不是沃野良田不適應人類居住,但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卻成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幾十年來的爭奪物件。克什米爾地區沒有農業,工業等任何基礎,但卻恰恰是兩國之間矛盾爆發的焦點。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克什米爾地區之重要,並不在於它的地理環境,更主要的是在於它的地理位置。
首先克什米爾自古以來就是戰略交通要道,在整個南亞次大陸地區。由於板塊兒之間的相互運動,使得這一地區的山脈眾多,基本上將南亞次大陸於亞洲的其他地區分隔開來。在歷史當中,印度的本土居民一直生活在較為封閉的環境之中,創造了古印度文明,但是外來入侵者基本都是從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的一個叫開伯爾山口的通道處進入南亞次大陸,進而征服整個印度地區。這時的印度經常飽受外敵入侵的困擾,因此這個通道自古便對印度十分重要。再沒有外族入侵的時候,這一條通道也是印度通往中亞,西亞地區的主要交通樞紐。
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聯絡也大多從此出發。因此克什米爾以及周邊地區,印度勢在必得。如果克什米爾地區完全被巴基斯坦所掌握,那麼印度在路上的貿易便完全被巴基斯坦所阻斷。為了國家安全,以及未來的經濟發展,印度也一定要把克什米爾佔為己有,藉此打通印度通往西亞和歐洲的通道。在另一方面,可是米爾也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水源的主要發源地。印度的母親河,印度河多條上游支流都是以克什米爾為發源地的。幾個主要的支流都是在印度實際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
而整個印度河的大部分流域都在巴基斯坦境內,這也就意味著印度實際控制了巴基斯坦的水源供給。為了將巴基斯坦從克什米爾地區趕走,印度多次在上流修建水壩,以要挾巴基斯坦給巴基斯坦斷水,如果巴基斯坦掌握了克什米爾,那麼就會奪回水資源的主動權,不用看印度臉色行事。而且隨著兩華人口的增多以及環境的惡化,對於水資源的要求日益嚴重。即便沒有克什米爾對於印度河的水流量,兩者也一定會大打出手。此外,更在於它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的三國交界。中國自然不會插手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但是中國的存在更給克什米爾的戰略地位提供了更重要的一個角色。
那就是如果巴基斯坦完全掌控克什米爾將和中國領土接壤。反之,印度則完全能夠切斷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路上聯絡。而且印度一直在軍事和戰略方面將中國視為假想敵,如果丟了克什米爾這個緩衝區,中國在這一方向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距離只有幾百公里。 這在印度看來是無法接受的。再說一句題外話,雖然克什米爾地區物產並不算豐富,溝壑縱橫,不利於農業生產,但也確實環境優美,適合作為旅遊開發之地。
-
7 # 匆匆訥年
克什米爾問題是印巴兩國長期衝突的焦點,鑑於中巴兩國特殊友好關係,華人對這段歷史肯定都很瞭解,因此多餘的話就不多說了,只簡要概括下要點。
1.克什米爾問題是英國“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英國的均勢原則,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扶持人口占少數的印度教上層掌權者,壓制人口占多數的下層穆斯林。這就為印巴分治後克什米爾歸屬埋下了衝突的火種。
2.戰略價值十分重要,有多重要呢,翻開南亞地圖,大家可以看到克什米爾地形以山地為主,是巴基斯坦的軍事制高點,也是巴境內印度河的流經地,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是連線中亞、中國新疆、南亞與西亞的戰略要衝,對巴基斯坦來說這對於發展周邊國家關係或尋求外部援助等戰略作用巨大。對於印度來說,對於實現其大國夢意義重大。因此對於印巴兩國來說都不容有失。
3.克什米爾大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對巴基斯坦來說必須爭取,對於印度人來說,克什米爾的印度教徒她們也不能放棄。
就這樣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到目前為止,克什米爾地區仍然衝突不斷,該地區目前仍然是國際熱點問題之一。
-
8 # 優己
克什米爾是塊高地,誰佔領了這塊高地誰就佔有先機,所以說克什米爾就是被印巴衝突給躺槍的,因為印度與巴基斯坦結仇互攻,這才導致兩國不得不去強佔克什米爾,佔不佔領克什米爾都沒有關係,但是千萬不能讓對手給佔了去。
從地形上看克什米爾相對於印度會比較的重要,因為印度的腹地就在克什米爾山下,一旦克什米爾落入巴基斯坦手裡就可以居高臨下列印度,這樣印度就會很吃虧,所以印度對克什米爾志在必得。反過來呢,由於佔領克什米爾可以對印度取得優勢,這又迫使巴基斯坦也必須去佔領克什米爾,因為這樣才能透過克什米爾來牽制印度。否則巴基斯坦便只能任由印度胡來了。
其次,克什米爾是巴基斯坦的生命通道。巴基斯坦的海軍遠遠弱於印度,這使得一旦印巴爆發戰爭的話巴基斯坦很可能被印度海上封鎖,切斷進口補給通道。巴基斯坦國內工業能力弱,軍工生產能力幾乎為零,他不得不透過克什米爾公路從某國補給。所以呢,巴基斯坦一定要守住克什米爾,而印度想要打巴基斯坦則也必須攻下克什米爾。
-
9 # Mer86
印巴在克什米爾拼的你死我活,目標並不僅僅是克什米爾,而是各自的國家命運。
印度是個擴張性極強的國家。有些不瞭解印度歷史,或者對印度社會的認識只是浮於表面的人,常常說印度人有信仰、很溫和、還給他們打上善良人的標籤。但是事實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印度獨立之前,印度總理尼赫魯的心中一直懷揣著一個“大印度聯邦”計劃。
按照這個計劃,尼泊爾、錫金、不丹、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和阿薩姆地區,都將作為印度的防務內線。並且就連中國的西藏也會納入印度的勢力範圍。
至於印巴分治方案,當時的尼赫魯根本就不同意。因為他壓根不承認巴基斯坦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只不過,由於1946年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之間空前的大仇殺,使尼赫魯大為震驚,他在這一嚴酷的事實下,不得不暫時同意了蒙巴頓實行的印巴分治方案。
但是,包括尼赫魯在內的許多國大黨要員仍然堅持認為——印巴分治只是權宜之計,巴基斯坦的經濟落後,對印度十分依賴,這決定了巴基斯坦必將是一個短命的國家,終將回到印度的懷抱。
為此,尼赫魯在1947年印巴分治前斷言:“小的民族國家註定要滅亡的,它可以作為文化上的自治區苟延殘喘,但不能成為獨立的政治單位而存在”。
印巴分治後,印度實力不強,尼赫魯還裝裝樣子,宣傳“不結盟運動”,把很多第三世界國家領導人迷的暈暈乎乎的。
但是,假象終究是假象,尼赫魯要實現他的目標,他就必須要有具體的行動。而他第一個要吞併的目標就是克什米爾。
克什米爾原本是個土邦,面積比中國的湖北省稍大,跟湖南省面積差不多,現在的人口大約1600萬左右。
英華人主導印巴分治時,當時給了克什米爾自己決定前途的選擇權:可以獨立建國,也可以選擇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不過由於當時克什米爾的領主還很猶豫,沒有想好怎麼辦,便沒有回覆英華人。後來英華人著急撤走,就在沒有解決克什米爾的歸屬權的情況下,宣佈印巴順利分治。
英華人撤走後,克什米爾上下否定了獨立建國的方案,但就針對加入印巴哪一方,卻產生了分歧。普通老百姓大多是穆斯林,希望加入巴基斯坦;而領主老爺們則多是印度教徒,希望加入印度。
然後,印巴雙方便都以此為藉口,宣佈克什米爾地區是自己的,並都向克什米爾派出了重兵,分別搶了克什米爾一部分。第一次印巴戰爭由此爆發。
戰爭打了一年左右,最後雙方停火,維持了各自的佔領區。
但是這種停火只是暫時的。因為在當時的印度看來,吞併克什米爾地區只是吞併巴基斯坦的第一步。它的下一步計劃就是吞併整個巴基斯坦。而在巴基斯坦看來,守住克什米爾就是守住巴基斯坦的底線,克什米爾如果丟了,巴基斯坦也必然會被吞併。
所以說,印巴在克什米爾的衝突,並不單單是為了爭奪一個克什米爾。而是印度在南亞奉行的霸權主義遭到了巴基斯坦的抵制,再加上雙方的宗教矛盾,便產生了現在的克什米爾爭端問題。
後來,印度轉變思路,決定先吞併實力最弱小的錫金,於是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問題就放在了一邊。
1950年12月,印度強迫錫金簽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將錫金納為的保護國,並派專人駐錫金,擔任首席行政官,行使首相職權,將錫金的國防、外交和經濟進行了全面的控制。
錫金被完全控制後,印度又瞄上了巴基斯坦。1956年,印度破壞並趕走了巴基斯坦駐守在庫奇蘭恩的哨所和邊防警察(庫奇蘭奇的面積大約為1.8萬平方千米),並建立了自己的哨所。等於在事實上控制了庫奇蘭恩。
接連的佔便宜成功,讓尼赫魯產生了傲慢自大的心理。他認為修理錫金和巴基斯坦都太輕鬆了,於是他決定玩票大的——向中國宣戰,併吞並中國的西藏。
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和“拿下整個西藏!”的命令。
當然了,最後的結果很多人都知道,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大國的印度軍隊被中國軍隊打的屁滾尿流,顏面盡失。總理尼赫魯也在不久後羞愧難當,黯然離世。
尼赫魯死後,不管部部長拉爾·巴哈杜爾·夏斯特里上臺。他上臺後,意識到中國貌似是惹不起的對手。於是他轉變思路,重新挑起跟巴基斯坦的戰爭。(內閣制國家的不管部長就相當於政府秘書長)
↓印度第二任總理夏斯特里
夏斯特里的策略很簡單,就是故意在克什米爾挑事,蠶食巴基斯坦控制區。巴基斯坦起先惹不起,一味的退讓。
但是面對印軍咄咄逼人的進攻,巴基斯坦感到了克什米爾局勢的嚴重性。為此,巴總統阿尤布汗主持最高會議,決定出動精銳部隊對克什米爾地區實施反擊。第二次印巴克什米爾戰爭由此爆發。
這次戰爭打了一個對月,最終在聯合國的干涉下,雙方才停火。
停火後沒幾個月,夏斯特里去世,隨後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上臺。這位印度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領導人是個狠角色。她宣佈上臺後,沒有急著報仇,而是潛心蟄伏,等待一個報復巴基斯坦的機會。幾年後,這個機會就來了。
1971年3月25日,東巴基斯坦的伊斯蘭教族長穆吉布·拉赫曼宣稱東巴要獨立,併成立孟加拉國。對於東巴的這一獨立事件,西巴基斯坦肯定不能同意了。巴國總統葉悔亞汗立即下令對東巴基斯坦進行軍事鎮壓,孟加拉國獨立戰爭因此爆發。英迪拉甘地聽說巴基斯坦內戰的訊息後,興高采烈的對巴基斯坦下了黑手。
1971年12月,印度在蘇聯的支援下,對巴基斯坦發動武裝進攻,並挑起了第三次印巴戰爭。
由於印巴雙方在國力上的差距,以及東巴基斯坦的獨立,這場戰爭最終變成了一邊倒式的戰爭。開戰僅僅幾天,巴基斯坦就被迫停火,主動釋放印度和東巴游擊隊的戰俘,並承認孟加拉國獨立。
這場戰爭後,巴基斯坦不僅損失了東巴的所有領土和幾千萬人口。同時,西巴基斯坦還被印度佔了將近兩千平方公里的領土。可謂是元氣大傷了。
拆掉巴基斯坦後,印度野心再度膨脹。這一次他們打算幹一票大的,正式將早已淪為傀儡的錫金吞併。
值得一提的是,錫金被吞併前,印度試爆了自己原子彈。其目的非常明顯,就是在威懾其它國家不要干涉它吞併錫金的行動。
1975年2月3日,印度軍隊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了錫金國王。錫金正式變為了印度的一個邦。(二戰之後還能吞併一個主權國家的國家,也就只有印度了)
正式吞併錫金後,印度開始向不丹動手。具體方式與吞併錫金一樣,先進行外交和軍事上的滲透。後來因為中印邊境摩擦事件,中國將不丹看作是遏制印度擴張的棋子,便強行阻止了印度吞併不丹。否則不丹早就淪為第二個錫金了。
後來,印度又先後對斯里蘭卡和尼泊爾兩國下手,意影象吞併錫金一樣對兩國進行先滲透再吞併的計劃。但是最終都因為一些不可控的原因而失敗了。
1991年底,由於蘇聯解體,印度的大靠山沒有了,印度才總算是消停了幾年。(由於印度無端挑起巴基斯坦內訌,遭到了美國的報復。因此在1971年後,印度和美國的關係很差,與蘇聯關係非常好)
但是,這種消停只是暫時的。從1991年開始,印度連續搞核試驗,並在1998年宣佈自己躋身為擁核國家。(據說印度擁有65枚核彈頭,其彈道導彈的射程為2500公里)
作為迴應,安理會五常便偷偷支援巴基斯坦搞核武器試驗,也幫助巴基斯坦在1998年成為了擁核國家。(據說巴基斯坦15~25枚核彈頭,其彈道導彈的射程為1500公里)
目前階段,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的對抗仍然在繼續。印度並沒有放棄它的“大印度聯邦計劃”,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依然是印度要吞併的地區和國家。對於巴基斯坦來說,克什米爾也依然它的國防底線。但是隨著它和印度經濟的差距越來越大,它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
10 # 微笑樂陽
就算一毛不拔,也會被搶奪,是因為戰略需要!克什米爾全境大部分是山區,還有部分四荒原和沙漠,其中山地為主,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其中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4座,7500米以上的8座,可謂是地理環境極為兇險,不太適宜人類居住。克什米爾地區之所以讓印巴拼死爭奪,並不是因為克什米爾有多麼富裕,而是因為克什米爾決定了國家的命運!
首先 拋開宗教信仰等問題,克什米爾地區對於巴基斯坦和印度來說,克什米爾地區都是對方攻擊對方首都的一個戰略要地,自然也是保護首都安全的一道屏障,不管是巴基斯坦還是印度佔領該地區,都會有絕對的優勢,再加上印度有稱霸的野心,巴基斯坦更得防止克什米爾地區落入印度的手裡,就導致印巴兩國在該地區幾十年仍舊僵持不下!克什米爾是古代和現代進出入中亞、南亞的交通樞紐,是進入南亞的交通咽喉。巴基斯坦獲得整個克什米爾,阻斷了印度向阿富汗、中東、中亞等國幅射的影響,也等於阻斷了印度面向中東丶歐亞次大陸的必經之路。阻斷了印度成為南亞一霸的夢想。克什米爾是連線巴基斯坦海上至陸地的最主要通道,是直接關係到巴基斯坦的經濟建設對外聯絡的交通要道。印度如果獲得了整個克什米爾,就會阻斷巴基斯坦從海上到陸上的通道,將巴基斯坦與中國完全隔開,巴中經濟建設走廊也就不存在。還可以直接干涉阿富汗事務,象吞併錫金、控制尼泊爾一樣控制阿富汗,將南亞諸國連成一片,將直接影響幅射到中亞和中東直至歐洲。
其次、克什米爾地區是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如果印度控制了全部控制了克什米爾,巴基斯坦等國就會陷入被動狀態,所以每次印巴衝突,巴基斯坦都能得到該地區周邊國家的支援,就是為了保證這條交通要道掌握在自己人的手裡!
其三、為了控制重要的水源印度河,在印巴關係緊張的時候,印度方面曾揚言要修築堤壩攔截印度和的水,就說明巴基斯坦對該河流非常依賴,一旦印度河被印度控制,巴基斯坦的城市發展就會受到限制,而且大多數的城市建設,都是圍繞著水源的進行的,人類也不可能生活在一個沒有水源的地方,更何況印度河還是巴基斯坦的母親河,所以巴基斯坦對克什米爾地區的控制權非常敏感!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鬥得你死我活,完全是因為該地區對兩國有很大的戰略意義,都是兩國的保護傘,而且能夠滿足兩國的利益需要。誰都想獲得對克什米爾的絕對控制權,誰也不願意放手,只有繼續鬥又或是的平分克什米爾!誰會願意丟失自己的利益呢
-
11 # 藍風破曉
克什米爾地區,是印巴雙方都想控制的地區,無奈到現在,只能各控一部分。這個總面積有17萬平方公里的地區,沙漠和荒原不少,為什麼成了印巴雙方爭奪的香餑餑呢?
地緣問題,誰獲得克什米爾,誰和中國接觸最多從地圖上來看,克什米爾在印度的北方,巴基斯坦的東北方,在中國的西邊。印巴雙方,誰佔領了克什米爾,誰就和中國接壤得更多,這事很重要。
如果巴基斯坦失去了克什米爾,基本會被印度隔斷和中國的接壤,那麼巴基斯坦和中國的地域合作就會減少,風險會成倍地增加,因為少了中國的支援,巴基斯坦抗住印度實在不容易。
而印度一旦佔領了克什米爾,那麼印度所謂的曾經的“偉大計劃”離實現就更近了,吞併周邊小國,吞併西藏,這是印度人天方夜譚式的“夢想”,一旦印度得手克什米爾,一定會膨脹無比,一定會導致地區的極度不安全。
(印度士兵)
因此,為了地緣政治安全,巴基斯坦無論如何也不會丟了克什米爾,中國自然也非常不希望克什米爾被印度人奪去。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克什米爾是並不豐盛的鹽鹼地,但對巴基斯坦而言,那是得以安身立命的命根子;對印度而言,克什米爾是印度開啟“偉大計劃”,蠶食周邊地區最重要的橋頭堡,特別是對吞併巴基斯坦和吞併西藏,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於是乎,克什米爾,成為了印巴必爭之地。
國土問題,是主權問題,和貧瘠無關印巴分治後,因為克什米爾沒有獨立建國,因此,克什米爾的南部歸了印度,北部歸了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都把自己控制的部分,當成了自己的國土。
有一句話說得好:國土問題,不容談判,無論是黑土地還是鹽鹼地,都是不能捨棄的。既然印巴把自己控制的克什米爾土地當成了國土的一部分,那麼怎麼會輕易放棄呢?絕對不會,放棄了實在沒法向各方交代。
除了主權問題,目前國際上是有共識的:沒有完全的貧瘠土地,沙漠和荒原地帶,往往會勘測出石油、煤炭等能源和礦產資源。所以,為了不使將來後悔,還不如起初就嚴加看管,也許在不久的未來會收穫一個奇蹟。
(中國軍人和巴鐵)
總體來說,克什米爾地區對於印巴雙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同時,印巴雙方把控制的部分克什米爾地區當成了國土的一部分,既然如此,又怎麼能輕易放棄呢?
-
12 # 珞珈山的貓
克什米爾地區是印巴兩國爭議最大的地區。也是有兩國的歷史淵源和文化信仰造成的主要衝突地區。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印巴兩國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爆發過多次大的戰爭,小的衝突更是不斷!
克什米爾地區確實條件比較惡劣。海拔普遍達到了4000米的高度。境內多山川。降雨量由南至北依次降低,克什米爾又稱為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其中印度控制的是南部的查謨地區。而巴基斯坦控制的則是北部的克什米爾地區。而另外一個與克什米爾地區相鄰的國家則是中國(此處不談)。
克什米爾地區總共有約700萬的人口。80%的人信奉的是穆斯林。但是同時這裡受到歷史原因的影響,也有大量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同時也受到了東方文化和中亞文化、西方文化的多重影響。
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地和被壓迫的人民紛紛抗爭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紛紛為爭取民族和地區的獨立而抗爭。作為人口稠密的南亞地區和東亞地區也不例外。
在這樣的世界潮流之下,英國在二戰中儘管是戰勝國但是損失慘重,國際影響力和對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大不如前,再加上受到聯合國的約束,因此英國等殖民者不得不考慮印度地區的問題。
於是在英國殖民者從南亞地區撤離之時,根據當地各地區百姓的自發自願以及民族信仰而劃分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但是對於宗教文化錯綜複雜、歷史問題眾多,種族混居的克什米爾地區卻沒有指名歸屬。而是由當地的王公自主決定,這便是臭名昭著的蒙巴頓方案。
但是克什米爾地區的王公信奉的是印度教。但是克什米爾地區的百姓卻80%是伊斯蘭教徒。而當時新成立的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有想法,想要獨佔克什米爾地區。於是一場為了中國克什米爾地區的戰爭在所難免!
於是1948年10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爆發戰爭,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印巴戰爭。這一次印巴戰爭持續了近一年,最終的結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大約60%的土地與75%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40%的土地與25%的人口。這基本上奠定了印巴兩國對克什米爾地區的佔領情況。
其實印巴兩國之所以對克什米爾地區如此重視。一方面是因為這一地區位於中亞經濟走廊之上,另外一方面則是出於戰略安全的考慮。除此以外這一地區分佈的自然資源和人口、宗教信仰也是雙方爭奪的重要因素!
-
13 # 漢淮的天空
首先,瞭解一下克什米爾的歷史遺留問題。
克什米爾問題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紀中葉,印度次大陸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印度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1947年6月,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的“蒙巴頓方案”。 根據“蒙巴頓方案”的規定,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但對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卻規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當時,克什米爾地區77%的人口為穆斯林,他們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願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後又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印、巴分治後不久,雙方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於1947年10月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12月,印度將克什米爾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聯合國印巴委員會先後透過關於克什米爾停火和公民投票的決議,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雙方正式停火,7月劃定了停火線。克什米爾分為印控區和巴控區,印巴分別在各自控制區內建立了地方政府。
其次,克什米爾的地理位置對印巴兩國的重要性
克什米爾位於南亞西北部,東面與中國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與阿富汗接壤。克什米爾處在四國交界地帶,這裡是南亞通往中亞地區的重要戰略通道。如果印度控制了這裡,一方面就可以掌控印度通往中亞的戰略通道,另一方面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北方建立一道屏障,為首都安全提供戰略緩衝區。
如果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爾,相當於掌控了南亞通往中亞的門戶,直接封堵了印度北上的戰略通道,使印度無法影響中亞地區,只能向海洋地區擴充套件。同時,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靠近克什米爾地區,巴斯基坦控制克什米爾有利於維護首都的安全。
印度的南亞霸主野心和巴基斯坦的生存慾望
印度作為南亞地區的大國,自從1947年印巴分治以後,就試圖恢復英屬印度的殖民版圖。為此,印度出兵佔領克什米爾部分領土,收回葡屬印度和法屬印度領土,佔領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吞併錫金王國,出兵藏南,同時對周邊小國行使羈縻之策,以達到影響和控制周邊國家的目的。 近些年印度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一直謀求大國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一方面印度透過大規模採購世界先進武器裝備,不斷髮展自己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面印度謀求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取得同其他世界大國平起平坐的地位。要是能佔領克什米爾全境,印度的實力大增,而且能在地理位置上切斷中國與巴基斯坦的聯絡。控制了克什米爾,印度可以從巴基斯坦的北面威脅巴基斯坦,如此一來,巴基斯坦將陷入困境。
對巴基斯坦來說,這就是一場生死保衛戰。如果失去了克什米爾,那麼巴基斯坦也將不復存在。 克什米爾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就是巴基斯坦通向歐亞大陸的交通樞紐。是南來北往貿易的必經之地。中巴經濟走廊和中巴鐵路需要透過克什米爾進行連線。萬一巴基斯坦失去了對克什米爾的控制權,那麼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貿易關係將被印度徹底撕碎,巴基斯坦從此就會成為一個死衚衕。
可見,克什米爾不管是對於印度,還是巴基斯坦,都很重要,兩個國家都想控制這裡,為此兩國不惜發生三次戰爭。
-
14 # 出鞘寰宇
誰佔據了克什米爾,誰就佔據了未來戰場的先機!
首先,克什米爾地區並不是荒漠和沙漠地區,或者說就根本沒有沙漠,克什米爾主體就是山區,其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西端,面積20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200萬,那裡有大約13座大山脈,並且有萬年的冰川、藍色的高原湖泊和綠野,夏季風光旖旎,景色秀美,克什米爾一直是旅遊、探險的好地方。但與這景色秀美相比,當地人常年十分緊張,特別是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常年百業凋零、民不聊生。印度長期在克什米爾地區保持戰備,包括斯利那加機場,印度軍隊控制下的克什米爾地區首府斯利那加地區整座城市和軍營一般。
印度軍隊這麼嚴控克什米爾,就是因為克什米爾地區13個大山區,居高臨下,如果巴基斯坦佔據了克什米爾地區,那麼印度本土無險可守,後邊就是印度大平原,而對於巴基斯坦也是,失去了克什米爾就失去了戰略屏障,所以克什米爾是印巴雙方無法丟棄的土地,雙方寧卡在海拔6000米以上對戰,也死活不放棄克什米爾地區。
克什米爾問題不單單印巴領土問題,而且還是克什米爾人爭取獨立的問題,從上個世紀開始,克什米爾地區就平方出現各種游擊隊,印度軍隊的瘋狂鎮壓導致近7萬人喪生,20萬難民。為了鞏固這個戰略要地,印度在2019年就部署了90萬大軍。嚴防巴基斯坦軍隊進入並且防止克什米爾人揭竿而起。這麼龐大的軍事力量,是以犧牲克什米爾當地經濟為代價。
克什米爾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以及民眾、宗教、文化、心理都是影響該地區和平重要因素,令克什米爾成為了印巴關係的核心問題,克什米爾衝突的看法也決定了印巴兩國的李果理念,加上印巴在戰略上缺乏互信,這更加增加和平解決克什米爾問題的難題。
-
15 # 鳶飛九天2018
世界第一高峰是什麼峰?相信大家都能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珠穆朗瑪峰,那麼,世界第二高峰是哪座峰呢?可能很多人就並不清楚了,世界第二高峰是喬戈裡峰,海拔高達8611米,而喬戈裡峰正是位於克什米爾境內。
克什米爾地圖
克什米爾位於中國、巴基斯坦和印度三國交界之地,北邊則與阿富汗接壤。克什米爾地區是典型的高原和山地,境內高山林立,荒原和沙漠面積也頗為不小,比之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區,克什爾米爾經濟既不發達,人口也算不上繁密,資源更沒有多麼豐富。
但是,自印巴分治以來,克什米爾卻成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紛爭最為激烈的地區,1947年、1965年和1971年分別爆發的三次印巴戰爭,其戰爭的核心正是克什米爾的控制問題。
克什米爾
從地理環境也可以看得出來,克什米爾地區以高原、荒漠和山地為主,似乎算不上資源豐富的地區,經濟更十分落後,似乎並沒有兩個大國拼死相爭的價值,為什麼印度和巴基斯坦仍不惜爆發戰爭,拼死相奪呢?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問題的來由。眾所周知,包括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和印度在內的南亞次大陸,原屬於英國的殖民地,是所謂印度女王王冠上的一顆明珠,數百年來,英屬印度,一直是英國最為重要、收益最豐厚的一塊兒殖民地。
然而,二戰結束之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的興起和英國的國力持續衰落,再無法控制住南亞次大陸的英國,被迫承認印度等國獨立。
克什米爾地理位置
不過,英國不愧為著名的歐洲攪屎棍,在同意南亞大陸各國獨立的同時,也給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留下了一個頭痛無比的問題——即克什米爾問題。
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懸而未決,迄今為止,巴基斯坦佔據了克什米爾約2/5的面積,1/4的人口,而剩下3/5的面積和3/4的人口,則在印度控制區。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宣稱自己擁有對克什米爾的主權。兩國的紛爭由此爆發,這場紛爭,已經持續了70多年的時間。
克什米爾
兩國為什麼都不各退一步,協商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呢?很簡單,因為誰都不願意退、也不能退。克什米爾問題的核心,是不可退讓的領土主權問題。眾所周知,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可再生的領土是最核心的資源。
面積高達19萬平方公里的克什米爾自然也不例外,如此龐大的疆域,無論是巴基斯坦領袖還是印度領導人,既不敢、也沒有權利輕易的決定這塊領土的歸屬,更不可能鬆口讓給敵對國家。
因為一旦他們這麼做,他們就將成為本國的民族罪人,不但地位無法保持,甚至會遺臭萬年。因此,在兩個國家徹底倒下一方之前,克什米爾問題根本不可能得到徹底解決。
克什米爾
其次,克什米爾絕不是資源荒漠。表面上看,克什米爾以高原和荒漠為主,地廣人稀,環境惡劣,似乎並不能算一塊多好的地方。但這只是表象而已,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資源中,沒有一塊是無用的。
哪怕是環境嚴酷、根本無法住人的沙漠,都可以發現價值連城的石油,擁有4000多萬人居住、卻沒有經過多大開發的克什米爾,其境內到底蘊含著多少尚未開發的資源,根本難以想象,更難以估量。這些未被開發的資源,也是印巴雙方爭奪克什米爾的焦點。
南亞次大陸
再次,克什米爾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無論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都無法承擔失去克什米爾後帶來的戰略劣勢。從地圖上看,克什米爾位居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四國交界之地,而且由於其地勢很高,成為印度巴基斯坦天然的戰略高地。
也因此,克什米爾成為印度旁遮普恆河平原等富饒地區的天然屏障,一旦失去克什米爾,印度的這些核心地區都將直接暴露在巴基斯坦的打擊範圍之內。
而對於巴基斯坦也是如此,一旦失去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將在克什米爾居高臨下,可以輕易地打擊巴基斯坦的大部分地區。更何況,克什米爾還是巴基斯坦及印度諸多水域的源頭,失去這些地區,印度和巴基斯坦賴以生存的河流將受到直接威脅。
發源於克什米爾的印度河
最後,印巴雙方對於克什米爾的爭奪還源於宗教問題。克什米爾地區77%的人口為穆斯林,這些人大部分傾向於加入巴基斯坦,而剩下的一部分人則大部分為印度教徒。按照這樣的人口比例,如果全民公投的話,很顯然,巴基斯坦將獲得克什米爾。
然而,事情當然不可能這麼簡單,長期控制克什米爾的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的決定也將直接影響克什米爾的前途,正是雙方極為複雜的宗教民族等問題,使得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歸屬問題懸而未決。而境內主要民族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也因此都不可能做任何退步。
正是雙方極為複雜的宗教、政治、領土、利益、經濟、軍事、戰略的諸多問題,釀成了如今錯綜複雜的克什米爾問題。而在可見的未來,也根本看不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徹底解決克什米爾問題的可能。
-
16 # 靜夜史
這個問題讓克什米爾十分上火:
你才荒原和沙漠,你全家都是荒原和沙漠!
事實上,克什米爾不僅有發達的河谷農業,盛產稻米、玉米、小麥和油菜籽、蘋果等,更有一定規模的畜牧業,所產羊毛文聞名世界。另外毛織、絲織、地毯、坎肩和木雕等工業和手工業也比較發達,是世界上較為有名的旅遊勝地。
然而,這都不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拼死爭奪克什米爾的理由。換句話說:我家缺這點兒大米和羊毛啊?
1、歷史原因
克什米爾爭端的根源,在於印巴分治前,這裡有77%的人口屬於穆斯林,傾向於加入巴基斯坦;但克什米爾土邦王卻是印度教徒,傾向於加入印度。
而作為印巴分治的始作俑者,英國對英屬印度自然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體現在即便他們不得不灰溜溜地離開,也要充分發揮“攪屎棍”精神,將煽風點火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在以仲裁者身份將各土邦陸續劃分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後,英國殖民者卻破天荒地在克什米爾貫徹了民主精神,把歸屬問題留給了克什米爾自己。
而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虎視眈眈的鄰居面前,克什米爾高層和民眾不可避免地分裂了。
事實證明,克什米爾作為英國埋在印巴兩國之間的地雷,充分發揮了後患無窮的歷史作用。
所以印巴兩國分別獨立建國後,印巴兩國馬不停蹄地開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雙方在1947年、1965年和1971年先後爆發了三次戰爭,其後更是在1999年爆發了卡吉爾邊境衝突。
經過3次印巴戰爭的“洗禮”,雙方在克什米爾的勢力範圍基本確定,其中巴基斯坦佔據了克什米爾的2/5土地和1/4人口,而印度則佔據了克什米爾的3/5的土地和3/4的人口,兩國經過慘烈的廝殺,仇恨的感情更深厚了。
2、現實因素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所以死磕克什米爾,不僅僅是為了大米和羊毛,對於兩國而言,克什米爾的戰略價值,註定了它從一開始就是真正的兵家必爭之地。
雖然地形對現代戰爭的影響遠比古代微弱,但絕不意味著無足輕重,對印巴兩國而言,克什米爾是真正的高地。無論對印度還是巴基斯坦而言,作為青藏高原延伸的克什米爾,不僅是南亞很多河流的發源地,更對兩國形成了居高臨下的壓制態勢。
對於立志要做有聲有色的,超級大國的印度而言,佔據克什米爾:
一可以控制印度河上游水源,對巴基斯坦形成高屋建瓴的致命威脅;
二可以在地勢上從西側威脅西藏,扭轉在中印邊界被我們全面壓制的被動局面;
三可以從阿富汗將影響力投射到中亞,擺脫地區大國的桎梏,成為真正的世界性大國。
鑑於印度這樣的勃勃野心,巴基斯坦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抗爭。除了將首都從沿海城市卡拉奇遷到內地的伊斯蘭堡,形成“天子守國門”的局面;更將喀喇崑崙走廊歸還我們,同時促成中巴公路和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強化對印度的壓制,將印度牢牢地封死在南亞次大陸。
由於長期難以在克什米爾地區打破僵局,印度開始了核武器的研製,並在1998年正式擁有核武器。然而這樣的行為遭到了所有大國的反對,於是巴基斯坦在其他大國的支援下也於同年擁有了核武器,印巴雙方形成了動態的核平衡。
對於其他大國,尤其是我們而言,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無解”,這樣無論對壓制印度還是保持巴基斯坦對我們的向心力都意義重大;而對於美國和俄羅斯等和克什米爾沒有直接聯絡的大國,雖然印度作為它們官方指定的軍火冤大頭,對於美俄等大國的錢包有重要意義,但巴基斯坦關聯的阿富汗和伊朗似乎更能吸引它們的注意力,所以他們也不會選擇在印巴雙方貿然站隊,克什米爾也將在印巴雙方的爭奪下繼續烏煙瘴氣。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7 # 歷來現實
俗話說不爭饅頭爭口氣,那些認為只要是肥沃地區才值得竭盡全力去爭取,貧瘠和戰略地位不重要的地區,大家就可以發揚風格,友誼第一、拱手相送的國土觀念太陳舊了。
這樣領土觀念,擱到大清統治時期非常適合,讓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非常受用,放到現在已經太不合時宜了。
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應該是沒事不搞事,有事不怕事,敢於擔當的政府。不屬於自己的領土,我一寸都不要;屬於我的領土,我寸土必爭。
因為你的權力是人民給的,你沒有資格找任何理由放棄,不然就會成為千古罪人。
那麼具體到克什米爾地區,它到底是個富饒還是個荒涼的地方呢?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土地肥沃、美麗富饒;有人說它苦寒貧瘠是不毛之地。其實兩種說法都不全面,都不完全正確;之所以有不同說法,那是對克什米爾的具體範圍不夠了解。
"克什米爾"原來的範圍很小,只是指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的一處峽谷,而這個峽谷部分你說它美麗富饒是沒有毛病的。
因為克什米爾谷地這裡氣候適宜,土壤肥沃,周圍是群山,海拔又不高,不僅景色宜人,而且河流交錯、流水潺潺,兩岸稻穀飄香,確實是人間天堂。
但是克什米爾地區覆蓋範圍很廣,它涵蓋了包括查謨、拉達克、巴爾蒂斯坦、吉爾吉特、罕薩、納加爾以及克什米爾谷地等七個地區。確切地說,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也就是說是整個查謨和克什米爾西部、北部地區,不是高山就是山地,說它是不毛之地也沒有毛病。
有人說克什米爾地區是聚寶盆,秋天收穫香噴噴的稻米、香甜可口的玉米、夏天有金黃的麥穗和飄香的油菜、蘋果等。
不僅如此,牛歡馬叫,羊兒奔跑,薅資本主義羊毛沒有問題,毛織、絲織、地毯、坎肩和木雕等工業和手工業也非常發達,它還是世界上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
但這只是盲人摸象,是克什米爾的區域性,整體來說,它不能說是那麼富饒。
但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為這個地方爭的你死我活,打得頭破血流,其原因絕對不是克什米爾本身的價值,也不是兩國就缺這點土地。
這就像農村的鄰居,往往會為了一寸寬的邊界大打出手,雙方誰也不肯示弱。何況巴印兩國他們爭奪的克什米爾地區生活著很多人,那裡的人民有的穆斯林信徒,有的是印度教徒,他們信仰不同,人種不同,作為母國,無論是巴基斯坦還是印度,政府都不能撇下自己的百姓不管。
如果真的那樣,他們的政府肯定會被人民唾棄,成為歷史罪人,因為印巴兩國都是民主選舉,政府只是百姓的僕人,跑腿的,他們身不由己。
其實克什米爾爭端跟俄羅斯和日本的北方四島爭端不同,也跟唐努烏梁海和庫頁島的歸屬不同。因為這些地方原來有主人,俄羅斯從主人手裡奪走的。
而克什米爾很像是弟兄分家,找個一個糊塗的中人幫忙分家,把前院、後院都分好了,可是一邊的跨院卻沒有分清楚,導致弟兄兩個爭執不休,大打出手,無休無止;而那個分家的中人卻幸災樂禍,到一邊偷著樂。
這個中人不是別人,正是英國的蒙巴頓將軍。眾所周知,印度大陸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英國順應時代潮流,放棄了這個殖民地,允許他們獨立。
蒙巴頓在撤走的時候,擬定了一個分家的方案,那就是根據信仰把印度大陸分成兩部分。信仰印度教的地區屬於印度,信仰伊斯蘭教的屬於巴基斯坦,這個分家方案看起來很公平,天衣無縫、公平公正,無可挑剔。
但是在劃分克什米爾歸屬的時候,蒙巴頓公爵卻說你們可以按信仰劃分,也可以按統治者的意願選擇自己的命運。
有人因此一直指責蒙巴頓分家不公,這對蒙巴頓來說是不公平的。
因為印度大陸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英國的殖民地,在英國的軍隊控制之下,英國不要這個殖民地了,自然有權力也有義務把他們和平分開。
可是克什米爾的地位跟印巴地區不同,嚴格地說,它不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僅僅可以對它內外政策施加有限的影響,但真正當家做主的是克什米爾王邦,人家也不會聽從英華人擺佈。
說實話,查謨克什米爾王邦的大君哈里·辛格是願意維持獨立現狀的,放著好好的老大不做,去當馬仔?
但是印巴分治之後,這個大君就做不了主了,因為老百姓人心思變,蠢蠢欲動,跟印度還是跟巴基斯坦必須要做出選擇。
大君哈里·辛格是印度教徒,當然願意跟印度過日子,而王邦裡的半數以上的百姓是穆斯林教徒,更願意跟著巴基斯坦搭夥。
這邊王邦老大——大君哈里·辛格正猶豫著呢,那邊穆斯林教徒就起義了,讓巴基斯坦軍隊開了進來。大君哈里·辛格身不由己向印度軍隊發出求救,印度軍隊也介入進來。
印巴克什米爾的衝突從此拉開序幕,一發不可收。克什米爾地區衝突是當地百姓的災難,造成了數以萬計的平民死亡,軍人傷亡更是難以計數,但是兩國曆代領導人為了各自國家的民意又不得不強硬。
衝突爆發70多年,誰也戰勝不了誰。
2001年8月,時任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在獨立日講話中表示,希望以和平方式解決克什米爾問題,他當時向巴基斯坦喊話:
"我們已打了50年的仗,還要繼續打多少年?"
而時任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也表示,武力不是最佳選項,我們只能依靠和平方式解決克什米爾問題。
但是好戰的勢力不管這些,他們心裡只有仇恨,洶湧的民意裹挾著政府,讓他們身不由己、欲罷不能。而每當一國大選臨近的時候,政客為了拉選票,又不惜加劇該地區的緊張局勢,以強硬獲取百姓支援。
這樣一來,克什米爾問題就成為一個難解的結,該地區因此永無寧日。好戰者們過癮了,只是苦了當地百姓。
-
18 # 笑語千年
自 1947 年 以來, 克什米爾爭端就一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關係中的核心問題,其影響已經超出了南亞,對全球的安全都產生潛在的威脅。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歧在於,巴基斯坦認為克什米爾問題是印巴分治未完成的議程,應該執行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的明確支援克什米爾自決權;印度認為克什米爾是印度領土的一部分,是巴基斯坦佔領了印度的領土。
克什米爾問題,核心是印巴兩國的宗教矛盾。這種矛盾既有其歷史根源,也與印巴兩國的內部政治狀況有關。
英國殖民者在撤離南亞次大陸前,將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克什米爾賣給印度,造成以宗教為基礎分治印巴的結果。
多年來,印度與巴基斯坦為爭奪克什米爾,不惜耗費鉅額軍費開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展開軍備競賽。自從上世紀 90年代以來,印度從俄羅斯、美國、以色列以及歐洲國家進口了大量先進武器,保持著對巴基斯坦的絕對軍事優勢。兩國還在核技術方面展開競賽,先後進行了多次核試驗。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駐紮了近 40 萬軍隊,每年印軍費開支高達22億美元;而巴基斯坦軍費開支的 1 /3也被用於克什米爾地區,使克什米爾問題呈現更加錯綜複雜的局面。
分治前的克什米爾克什米爾地處中亞、南亞、西亞和東亞的結合部,總面積約18萬平方公里,被稱為“亞洲的心臟”,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人口中,穆斯林約佔77%,印度教徒約佔20%,其餘為錫克教徒、佛教徒等等。
1846年,英國殖民者為了便於統治,把英屬印度的克什米爾的統治權賣給了查謨土邦的王公、印度教徒辛格,以換取其出兵援助英國在克什米爾周邊地區的軍事行動。從此,信仰伊斯蘭教為主的克什米爾被置於以信仰印度教為主的查謨大君的統治之下,播下了戰爭的種子。
英國殖民者最怕的是什麼?是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聯合起來,將他們趕出這塊土地。所以,英華人極力挑撥離間克什米爾的教派矛盾,實行分而治之的策略。他們籠絡、承認土邦王公政權,把土邦當作它殖民統治的支柱和抵擋印度獨立運動的防波堤;並利用政黨之間的矛盾,把群眾鬥爭的矛頭引到教派鬥爭上,去坐收漁人之利。
1947 年,英國殖民者通過了《蒙巴頓方案》及《印度獨立法》,將英屬印度分為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自治領地和以穆斯林為主的巴基斯坦自治領地,讓克什米爾等多個土邦選擇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自治領地,或成為獨立國家。由於當時統治克什米爾的克什米爾大君是印度教徒,因此克什米爾表示願意加入印度;但當時克什米爾地區的穆斯林人口占將近八成,, 因而巴基斯坦拒絕接受克什米爾加入印度,要求由克什米爾人民公決其未來。這也導致了兩國家間的第一場戰爭。戰後,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五分之三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餘則由巴基斯坦控制。
戰爭導火索的蒙巴頓方案1909年,英國為了穩固在印度的地位,頒佈了一個 新的法案———《莫萊-明託改革法案》,在法律上確認了“分別選舉”的原則。
《莫萊-明託改革法案》是別有用心的。“分別選舉”是按信仰和階級來區分,意味著克什米爾彼此敵對的政治陣營的形成,進一步刺激了各種教派勢力進行爭權奪利的鬥爭,鼓勵了教派組織和教派政黨的建立,對印度社會的教派鬥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戰以後,克什米爾地區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鬥爭,英國政府一方面開始著手製定撤離政策,另一方面繼續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製造教派矛盾,挑起教派衝突,力圖繼續保持在南亞次大陸的影響力。
1947年,在英國的授意下,印度總督蒙巴頓勳爵發表了《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並授予各土邦自由選擇加入任何一個自治領的權利。
通過蒙巴頓方案,英國給予各土邦自行決定加入印巴的選擇權,但否認其擁有獨立權,為土邦問題的產生埋下了禍根。
因為根據蒙巴頓方案,克什米爾土邦應該加入巴基斯坦。但是,蒙巴頓卻鼓動伊斯蘭會議,要求英國政府宣佈克什米爾脫離印巴而獨立。克什米爾問題就是英國採取雙重標準、另有所圖的產物。因為印巴兩國獨立之時,絕大多數土邦基本按境內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的人數以及就近原則,分別加入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但克什米爾土邦顯然情況與其他土邦不同。
克什米爾土邦歷史上與巴基斯坦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絡,且土邦內大部分居民為穆斯林。但該土邦的王公辛格卻是一個印度教徒,他擔心加入巴基斯坦這樣一個穆斯林國家,會失去其統治地位;但又怕加入印度會激起土邦內廣大穆斯林的反對。所以,他提出了維持克什米爾土邦現狀的建議。
巴基斯坦率先同意了這個建議,但印度一心要將克什米爾納入版圖,在遊說無果後,派兵進入克什米爾,結果導致了印巴第一次全面戰爭。
這場歷時一年零三個月的戰爭,並沒有解決克什米爾領土爭端,反而使克什米爾境內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克什米爾問題的困境多年來,印巴兩國為解決克什米爾問題進行了多方努力,但始終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巴基斯坦堅持主張按照聯合國有關決議和克什米爾人民的意願透過全民公決決定其歸屬,而印度則堅持克什米爾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舉行公民投票,反對將克什米爾問題國際化。
從建國理念上來看,印度的建國理念是基於“世俗主義”原則, 而巴基斯坦則是以“兩個民族”理論為基礎。如果克什米爾最終歸屬了巴基斯坦,就意味著印度“世俗主義”建國原則的失敗,與印度實現大國目標的政治意願背道而馳。
對巴基斯坦來說,如果任憑穆斯林佔多數的克什米爾地區加入印度,就是對自己“兩個民族”建國理論的否定。這種建國理念之爭,使得克什米爾爭端在戰略和經濟之爭之上,更賦予了兩國國家生存合法性的爭端,因此調解的難度幾乎為零。
雖然早在1953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和巴基斯坦總理阿里·汗達成協議,雙方願意遵照克什米爾人民的願望解決克什米爾問題,但在此後十幾年中,雙方圍繞“公投”事宜舉行的多次談判均沒有取得任何突破。
印、巴雙方都認識到,克什米爾問題是複雜的國際爭端,要指望在短時期內解決這一問題是不現實的。不過雙方倒是在一點上取得了共識,那就是兩國間的三次戰爭使印巴雙方都認識到,武力並不能解決克什米爾問題。所以近年來,巴基斯坦開始利用利用克什米爾的混亂,克什米爾穆斯林的解放事業。
對印度來說,克什米爾大多數土地和人口都在印度的實際控制之下,印度這個有著強烈民族自尊心的國家是不可能放棄的。但是持續的對抗已使雙方都不堪重負,克什米爾問題對於渴望快速發展經濟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來說都有嚴重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影響了兩國在國際上的形象。
印巴兩國能不能同時做出適量的讓步呢?這種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雙方因克什米爾問題發生全面的戰爭甚至核戰爭的可能性也比較小。印度長期宣稱克什米爾是印度領土的一部分,任何一個印度領導人都很難做出妥協,因為這會被民眾視為是“賣國行為”;而巴基斯坦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主動放棄克什米爾這一穆斯林居住區,在伊斯蘭世界便等同於對伊斯蘭事業的背叛,這是誰也無法承受的罪名。即使讓克什米爾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對印巴雙方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
克什米爾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本是同根、同族的同胞。克什米爾問題的解決,需要雙方做出戰略上的根本改變。當前印巴雙方都有改善關係的誠意, 並且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願印巴兩國最終能夠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使兩國關係走向全面正常化。
回覆列表
1949年9月21日,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開幕。大會主席團由89人組成,選舉毛澤東等31人為常務委員會委員,林伯渠為秘書長。毛澤東、朱德、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擔任執行主席。毛澤東致開幕詞,指出此次會議是在完全新的基礎上召開的,具有代表全華人民的性質。毛澤東代表華人民向世界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華人從此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