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76029976962
-
2 # 使用者8986136409361
一平方釐米有多少電晶體,這個問題要區分不同的情況才能回答。在積體電路剛出來時,每平方釐米只有幾十個電晶體,到後來隨著光刻技術的發展,每平方釐米整合的電晶體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幾十個到幾百個、幾萬個、幾百萬個,到現在講的是奈米技術,而不是集成了多少個晶體管了。完畢
-
3 # 昨夜的味道
5奈米晶片的尺寸其實跟以前的晶片尺寸是一樣的,都是在一平方釐米左右。因為主機板上設定植入晶片的尺寸是一樣的,所以晶片的尺寸不管是幾奈米,都是相同的。只是奈米數越低,說明晶片的製程工藝越強,在單位面積內整合的電晶體數量就越多,所能提供計算能力也就越強
-
4 # 冬陽JDU7111
晶片體積變小,成本降低,功耗降低,而1nm=0.0000001cm,可想而知對於5nm我們根本無法辨別。可以這樣說,技術精密等級可以用奈米來形容,5nm工藝製成集成了153億個電晶體。
5奈米( nm ) =5.00 × 107釐米
5nm指的是寬度在晶片之中,有非常多的電晶體,而每一個電晶體的寬度,也就會用5nm這樣的方式表達出來,說專業點的話就是“製程”。“ nm ”是一個單位,也就是中文裡面的“奈米”。1nm等於 0 .0000001cm,而5nm的寬度可想而知,小到我們用肉眼可能根本無法辨別。
臺積電的客戶覆蓋了蘋果、高通和華為等眾多重要晶片及移動終端廠商。但無論為哪家客戶提供晶片代工服務,工藝中都有一個不變的原則——晶片電晶體越多,其功率和能效就越高。
簡單地說,晶片代工廠所使用的工藝節點與特定面積內(如平方毫米)的電晶體數量有關。
例如,當前使用7nm工藝生產的晶片,包括蘋果A13、高通驍龍865和華為麒麟990,它們的電晶體密度約為每平方毫米1億個電晶體。其中,蘋果公司可在每顆A13晶片中填充85億個電晶體。
而臺積電的5nm晶片電晶體密度為每平方毫米1.713億個電晶體,這將使蘋果的5nm晶片A14 Bionic能夠擁有150億個電晶體,效能提升10%-15%,能耗降低25%-30%。
實際上,電晶體對晶片效能的影響與摩爾定律有關。這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理論,他認為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隔18至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