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21648782405
-
2 # 使用者8824927649898
中國古代數學專著有:
1、《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
《九章算術》在數學上還有其獨到的成就,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演算法則。它是一本綜合性的歷史著作,是當時世界上最簡練有效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周髀算經》
《周髀算經》原名《周髀》,是算經的十書之一。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約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主要闡明當時的蓋天說和四分曆法。唐初規定它為國子監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經》。
《周髀算經》在數學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紹了勾股定理。(據說原書沒有對勾股定理進行證明,其證明是三國時東吳人趙爽在《周髀注》一書的《勾股圓方圖注》中給出的)及其在測量上的應用以及怎樣引用到天文計算。)
3、《海島算經》
《海島算經》是中國學者編撰的最早一部測量數學著作,亦為地圖學提供了數學基礎。由劉徽於三國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所撰,本為《九章算術注》之第十卷,題為《重差》。
唐初開始單行,體例亦是以應用問題集的形式。研究的物件全是有關高與距離的測量,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利用垂直關係所連線起來的測竿與橫棒。有人說是實用三角法的啟蒙,不過其內容並未涉及三角學中的正餘弦概念。所有問題都是利用兩次或多次測望所得的資料,來推算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的高、深、廣、遠。
4、《張丘建算經》
《張丘建算經》,中國古代數學著作。(約公元5世紀)現傳本有92問,比較突出的成就有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的計算,各種等差數列問題的解決、某些不定方程問題求解等。
自張邱建以後,中國數學家對百雞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百雞問題也幾乎成了不定方程的代名詞,從宋代到清代圍繞百雞問題的數學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5、《緝古算經》
《緝古算經》 ,中國古代數學著作之一,王孝通撰。他是唐代初期數學家。根據《舊唐書》、《新唐書》以及《唐會要》的記載,王孝通出身於平民,唐高祖武德年間(公元623年前後)擔任算學博士,奉命與吏部郎中祖孝孫校勘傅仁鈞制訂的《戊寅歷》,提出異議30餘條,被提升為太史丞。
-
3 # wangbumin
中國的古代數學著作:
在中國古代,就有無數的先輩對數學進行了先導研究,經過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編寫了一些著名的數學專著,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主要是《九章算術》、《周髀算經》、《海島算經》、《張丘建算經》和《緝古算經》等五部。
-
4 # 使用者5870693034841雪
《甘石星經》是一部天文學專著,甘經、石經各八卷,共十六卷,大致成書於戰國時期。《甘石星經》是兩書的合稱,作者為當時的齊華人甘德和魏華人石申。甘德著有《天文星佔》八卷,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兩書合稱《甘石星經》。《甘石星經》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專著和觀測記錄,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僅次於前1800年的巴比倫星表。在長期觀測天象的基礎上,戰國時期齊人(一說楚人或魯人)甘德、魏人石申(一名石申夫)各寫出一部天文學著作。後人把這兩部著作合起來。
-
5 # 使用者劉葉生
《靈憲》是東漢時期的張衡總結多年的實踐與理論研究心得寫成的一部天文鉅著,也是世界天文學史上的不朽名著。這是因為:
一,張衡論述了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結構。
第二,解釋了月食的成因。
第三,宇宙的有限性和無限性。
第四,測量出日和月的平均角直徑值。
第五,重製星表。
回覆列表
2010-07-15 回答
唐代學者李淳風在中國歷史上被視為占星大家,其著作《乙巳佔》則是一部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占星學典籍.但李淳風本人實際上是一位天文學家,在天文儀器製作、曆法修訂、天文著作編撰乃至數學、氣象學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乙巳佔》本身對於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也具有極高價值.
《靈臺秘苑》原是北周庾季才撰,據《隋書·經籍志》載,共有一百二十卷,現在見到的只有二十卷,北宋王安禮等人重修。書中有三百四十五顆恆星的赤道座標值,是中國現存第二份星表,它的觀測年代是北宋仁宗皇祐年間(公元1049年到1053年),這對研究宋代的恆星觀測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