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冀中將進酒
-
2 # 金地標牌
捷克共和國,簡稱“捷克”,國土面積78866平方公里,與德國,奧地利,波蘭,斯洛伐克四國接壤,是位於中歐的一個內陸國家。
-
3 # 天涯辦公
捷克與德國,奧地利,波蘭,斯洛伐克四國接壤。
1、德國,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
2、斯洛伐克共和國,西北臨捷克,北臨波蘭,東臨烏克蘭,南臨匈牙利,西南臨奧地利,是位於中歐的一個內陸國家。
3、波蘭,是一個位於中歐,由16個省組成的民主共和制國家。東與烏克蘭及白俄羅斯相連,東北與立陶宛及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西與德國接壤,南與捷克和斯洛伐克為鄰,北面瀕臨波羅的海。
4、奧地利,作為一個內陸國家,與多國接壤,東鄰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鄰義大利和斯洛維尼亞,西鄰列支敦斯登和瑞士,北鄰德國和捷克。
-
4 # 地球知識局
捷克斯洛伐克在歷史上真正作為一個國家存在有兩個時期:一戰到二戰之間、二戰後到東歐劇變。
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是斯拉夫人分支,但是由於地理位置靠西,受到德意志人的很大影響。
在歷史上,捷克斯洛伐克的土地上建立過波西米亞王國,並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世紀初,波西米亞王國王冠落到了哈布斯堡家族手中。這段時間,大批德意志人移民波西米亞王國,佔據該地區的礦場和農田,引發當地人不滿。波西米亞王國偉大的宗教改革家胡斯深入貧民播撒宗教改革思想。等到天主教廷處死了他,民眾發動了大起義,這就是胡斯起義。雖然起義被鎮壓,但這是未來宗教改革的先聲。
然而波西米亞王國還是不可避免地淪為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土六百年,30年戰爭中波西亞人民的反抗還是被強制鎮壓下去,民眾還是得信仰天主教。
波西米亞王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最終得到獨立是在一戰奧匈帝國崩潰以後。捷克斯洛伐克就這樣從崩潰的奧匈帝國獨立了。其經濟發展蒸蒸日上,二戰前已經是世界第十大工業國。然而其境內遺留的德意志人最終釀成災禍。納粹德國藉口蘇臺德區事件無恥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而英法則不惜出賣自己的盟友捷克斯洛伐克來和德國綏靖。
等到二戰結束,捷克斯洛伐克是在蘇聯的幫助下復國,也就加入了蘇聯陣營。儘管如此,捷克斯洛伐克的人民並不甘心作為蘇聯衛星國。但是他們的反抗還是被蘇聯鎮壓,布拉格之春遭遇了蘇聯軍隊的無情干涉。
終於等到了東歐劇變,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透過天鵝絨革命,擺脫了蘇聯的強權。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在友好協商的氛圍中分裂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國,從此開始了各自的歷史。
-
5 # 美麗的紅楓葉
國名:斯洛伐克共和國。
首都:布拉迪斯拉發。
貨幣:歐元
官方語言:斯洛伐克語
地理位置:中歐內陸國家,西北臨捷克,北臨波蘭,東臨烏克蘭,南鄰匈牙利,西南臨奧地利。
地形地貌:斯洛伐克地勢較高,大部分位於西喀爾巴阡山山區,西南和東南有小平原。北部是西喀爾巴阡山脈較高的地帶,大部分海拔在1000到1500米,山地佔據國土的大部分地區。
歷史簡介:斯洛伐克歷史上曾是捷克斯洛伐克東部地區,1993年1月1日與捷克和平分離,成為獨立主權國家。斯洛伐克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於2006年被世界銀行列入發達國家行列。之後,加入歐盟和北約,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
6 # 青年維也納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國家,從名稱上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這是一個二合一的國家,也就是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而它總共不到七十年的歷史也剛好分成兩部分,從1918年獨立到1939年捷克被德國吞併為前半部分,從1945年蘇聯把德國從捷克領土上趕走,到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各自成為主權國家為止。
捷克斯洛伐克是奧匈帝國崩潰之後在它的領土上誕生的一個新國家。但這個新國家卻在各方面都繼承了太多舊帝國的色彩。首先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由捷克部分和斯洛伐克部分組成,其中捷克部分在舊奧匈帝國屬於內萊塔尼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奧地利部分。而斯洛伐克通常也被成為“上匈牙利”,是匈牙利王國領土的一部分。其中斯洛伐克首都符拉迪斯拉發原本被叫做普雷斯堡,在歷史上長期作為匈牙利王國的首都。比如說前不久在北京舉行的“茜茜公主展”裡展示的那副瑪利亞特蕾莎女王加冕畫像裡的那座城堡,畫的就是普雷斯堡。
(在奧匈帝國的歷史上,捷克屬於橘色的奧地利部分,而斯洛伐克屬於淡黃色的匈牙利部分)
既然這兩部分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密切的關係,而且在最近的歷史階段裡它們還分屬奧匈二元君主國的兩個不同部分,那麼它們為什麼會在1918年結合在一起呢?首先捷克雖然作為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是捷克人一直對奧匈帝國的二元體制耿耿於懷,因為按照1860年的改革計劃,奧地利帝國應該進行徹底的聯邦制改革,變成多瑙河聯邦或者奧地利合眾國。即使不做這樣的改革,至少也應該是奧地利、波希米亞、匈牙利三元君主國。但是當波希米亞的議會在1871年10月10日透過《基本條款》,要求對整個帝國進行徹底的聯邦制改革的時候。奧匈帝國外交大臣博斯伊特卻在匈牙利首相安德拉希伯爵的支援下否決了《基本條款》,終結了奧地利帝國的進一步改革。
(捷克軍團的宣傳明星片,胡斯戰士的傳統!)
此後的捷克作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爭中捷克和帝國的其他各個組成部分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協約國和同盟國都開始拉攏對方國土上的反對派。同盟國支援愛爾蘭、烏克蘭、波蘭的獨立勢力。而協約國則拉攏中歐同盟國領土上的獨立派,其中長期作為捷克政壇上的邊緣人物,流亡在巴黎的馬薩里克博士就在協約國的支援下組成了捷克民族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甚至在名義上得到了俄國從奧匈帝國俘虜中招募的捷克軍團的指揮權,1918年甚至被協約國承認為成員國之一。但此時的捷克民族委員依然只能代表捷克而不能代表捷克斯洛伐克,這兩個國家是怎麼結合起來的呢?
1918年當奧匈帝國終於崩潰的時候,帝國所有的組成部分都希望擺脫自己的戰敗國身份。其中奧地利和匈牙利試圖透過革命來和舊帝國劃清界限。而作為上匈牙利的斯洛伐克,在1867-1918年之間的匈牙利一直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並不想繼續加入這個新成立的匈牙利國家,於是它選擇獨立,而且在它給自己劃定的領土上實際上還有大批的匈牙利少數民族。一旦這些匈牙利人聯合匈牙利國家對斯洛伐克動用武力,斯洛伐克是無力抵抗的。而與協約國成員國的捷克結合起來就可以第一擺脫自己的戰敗國身份,第二藉助捷克的力量來威懾匈牙利,並且壓制國內的匈牙利少數民族,無疑是斯洛伐克最理想的選擇。
(捷克斯洛伐克國家的締造者馬薩里克和貝奈斯,其中貝奈斯1938年面對希特勒的軟弱,和1945年對國內德意志、匈牙利少數民族的殘忍兇惡相映成趣)
而捷克其實面臨著和斯洛伐克一樣的問題,在南方捷克拒絕把德意志人多數而且比較親奧地利的南波希米亞併入奧地利,在西方則拒絕把德意志人多數的蘇臺德併入德國或者奧地利。從而在自詡為捷克民族國家的捷克共和國領土上保留了幾百萬德意志少數民族,而這些德意志少數民族背後還有雖然戰敗卻依然可能重新強大起來的德意志國家作為靠山。和斯洛伐克聯合起來可以擴大這個國家的領土和實力,於是一個1919年版的奧匈帝國就這麼誕生了。
(1918年與其說是民族革命不如說是奧匈帝國的崩潰,捷克斯洛伐克這個新國家的誕生真正的見證者並不多,人們大多是從報紙上讀到的)
這個國家的公務員、軍隊、警察、法官、教會,甚至政黨都直接繼承自奧匈帝國。馬薩里克雖然是名義上的捷克領袖,但他長期流亡在外根本沒有自己的勢力。他只是捷克權貴階層的旗幟,而這個捷克的實際統治集團則是舊奧匈帝國時期的政府官員、議員、軍官、法官、教授們組成的。奧匈帝國的國旗是奧地利和匈牙利兩面國旗拼起來的,而國歌則是共用同一首《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捷克斯洛伐克則剛好與舊帝國相反,捷克斯洛伐克的國旗是統一的國歌卻是二合一。在唱國歌的時候前半部分唱捷克的《何處是吾家》,然後突然轉換成斯洛伐克的《塔特拉山上的暴風》。
(1930年的捷克斯洛伐克語言分佈圖,我們可以看出捷克和斯洛伐克境內都分佈著大量的而且居住密集的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是這個國家誕生的根源,也是它滅亡的導火索)
捷克斯洛伐克繼承了舊帝國的所有缺點,卻沒有繼承舊帝國對少數民族寬容的優點。捷克斯洛伐克從1918年獨立開始就開始迫害國內的德意志少數民族,甚至對德意志示威者開槍射擊。為此《凡爾賽合約》和國際聯盟,甚至承認了魏瑪共和國對蘇臺德德意志人處境的監督權。而這個權力也就給捷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1938年納粹德國提出要求奪取蘇臺德地區,而捷克在英法的壓迫下不得不妥協,其結果就是《慕尼黑協定》。而當德國按照慕尼黑協定佔領蘇臺德地區之後,又撕毀協議佔領了整個捷克。在這種情況下斯洛伐克變成了斯洛伐克保護國。但是它領土上的匈牙利人地區則被霍爾蒂的匈牙利王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的歷史宣告結束。
(納粹佔領蘇臺德地區至少對當地的三百萬德意志少數民族來說是從捷克的壓迫下解放出來。但是納粹撕毀協議佔領整個捷克,就最終不可避免的導致了世界大戰)
(捷克斯洛伐克的滅亡)
捷克斯洛伐克的歷史的後半部分,始於1945年蘇聯的佔領。隨著捷克斯洛伐克的恢復,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藉口反對納粹對領土上的德意志少數民族採取了嚴厲的驅逐政策,這就是著名的》貝奈斯法》。隨著《貝奈斯法》對德意志人採取的人走地留的驅逐政策,之後的捷克斯洛伐克已經徹底的去德意志化。之後捷克斯洛伐克的歷史就進入了典型的華約國家時期。一直到90年代蘇聯的解體。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宣佈各自成為主權國家,宣告了這個國家的滅亡。
(根據貝奈斯法令被驅逐出捷克斯洛伐克的匈牙利和德意志少數民族)
縱觀捷克斯洛伐克的歷史,這個國家純然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為了壓迫本國少數民族而基於共同利益結合在一起的。但也因為它的這種壓迫政策而導致了它在1939年的滅亡。而當《貝奈斯法》驅逐了國內的少數民族,同時德國再次戰敗變成焦土,甚至分裂成東西德國的情況下,這兩個國家繼續結合在一起的理由也就不復存在了。使它們繼續結合到1993年的只是蘇聯的霸權而不是他們內部的團結。當蘇聯也不復存在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就徹底被所有人拋棄了。
捷克斯洛伐克是《凡爾賽合約》賦予捷克人的勝利地位的產物,也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採取的民族壓迫政策的產物。一旦失去了兩戰之間的國際環境和它們國內的民族矛盾這個基礎,這個國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最終被它的兩個組成部分所拋棄。
-
7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捷克斯洛伐克是1918年10月28日從奧匈帝國分化出來的國家之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由德、奧等國組成的同盟國集團戰敗告終,而戰爭的結果之一就是作為戰敗國的奧匈帝國徹底分崩離析:1918年10月4日奧匈帝國議會的議員宣佈所有帝國的民族都享有自決權。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在布拉格成立;10月29日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在從奧匈帝國獨立出來後同塞爾維亞合併組建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並於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11月2日匈牙利也宣佈脫離二元制帝國;而作為帝國核心區域的奧地利事實上早在10月21日就已自行成立了“獨立的德意志奧地利國家臨時國民議會”。就這樣昔日偌大的奧匈帝國領土分別劃歸於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義大利等國,而各國也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咱們不談從奧匈帝國分化出來的企圖國家,單說這個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是由捷克和斯洛伐克兩部分所組成的國家,但事實上這兩個民族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甚至從寬泛的角度而言:說他們是一個民族也並不為過。捷克和斯洛伐克都屬於斯拉夫人中的西斯拉夫分支,在歷史上這兩個民族曾同屬大摩拉維亞王國:捷克在西,山嵐環抱;斯洛伐克在東,北面臨山,南部是平原。兩個民族的分野起源於公元9世紀:來自亞洲草原的遊牧民族馬扎爾人入侵了大摩拉維亞王國。憑山據守的捷克人維持了自己的獨立性,後來又歸入神聖羅馬帝國;而斯洛伐克則被馬扎爾人征服,後來馬扎爾人建立了匈牙利王國,於是斯洛伐克就成為了匈牙利王國的一部分,如今斯洛伐克的首都符拉迪斯拉發在匈牙利王國統治時期被稱為普雷斯堡,曾長期作為匈牙利王國的首都存在。兩個民族的歷史至此形成分野:捷克受到日耳曼文化的影響,而斯洛伐克則更多是受到匈牙利文化的影響。從11世紀起捷克被納入到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哈布斯堡王朝在捷克實行相對較為開明的君主制度,捷克的工商經濟由此繁榮起來,進入到近代的工業化時代後捷克成為了中歐工業革命開展最早、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相比之下斯洛伐克則成為了農奴莊園國家,其教育、文化水平等所造成的思想觀念與捷克差別很大。這實際上已埋下了兩個民族日後出現分歧的種子。
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的奧地利透過政治聯姻的手段建立起了一個囊括現在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北義大利、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和波蘭的加利西亞等廣大地區在內的國土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120萬的龐大帝國。然而隨著帝國疆域的擴張就使帝國內部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銳起來:奧地利本來是德意志民族的一個分支,然而透過政治聯姻將中歐大量斯拉夫人國家合併到奧地利皇室的統治之下。1859年在撒丁王國發起的義大利統一戰爭中奧地利被從義大利北部的倫巴第地區逐出。七年後奧地利又被普魯士打敗,從而被迫放棄對德意志諸邦的領導權。在被排擠出德意志邦聯後奧地利轉而同境內的第二大民族匈牙利人大臣妥協——奧匈帝國這一二元制帝國由此誕生:奧地利皇帝和總理兼任奧匈帝國皇帝和總理,在軍事、財政、外交三大權力的執行上由位於維也納的帝國政府控制,除此之外在其它方面構成帝國的兩大主體奧地利和匈牙利則保持高度的自治,彼此互不干涉。儘管隨著奧地利帝國改組成為二元制結構的奧匈帝國使匈牙利這個帝國境內第二大民族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帝國境內還有很多斯拉夫系的民族,他們的人口數量加起來超過了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的總和,但卻處於政治上無權的地位。在當時的奧匈帝國日耳曼人佔其總人口的23%、匈牙利人佔21%、捷克人12%、波蘭人佔11%、烏克蘭人佔8%、羅馬尼亞人佔5%、克羅埃西亞人佔7%、斯洛伐克人佔3%、塞爾維亞人佔6%、斯洛維尼亞人佔3%、義大利人佔3%。尖銳複雜的民族問題使看似強大的奧匈帝國不僅難以形成合力,甚至從一開始就潛伏著分裂接替的風險。包括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在內的廣大斯拉夫民族對奧匈帝國的二元制結構極為不滿,他們強烈要求將奧匈帝國改組為由奧地利、匈牙利及斯拉夫民族三個平等主體共同組成的三元制帝國。1871年10月10日捷克人起草了旨在將奧匈帝國改造為三元制帝國的《基本條款》,然而當時的奧匈帝國外交大臣博斯伊特卻在匈牙利首相安德拉希伯爵的支援下將其否決。最終捷克和斯洛伐克成為與奧地利、匈牙利平起平坐的平等主體的想法未能實現,兩地分別隸屬於奧匈帝國兩大主體的基本格局並未改變:捷克屬於奧匈帝國治下的內萊塔尼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奧地利部分;而斯洛伐克在當時則被稱為上匈牙利。
一戰爆發後作為奧匈帝國一部分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參與到戰爭中,這和奧匈帝國的其他組成部分並沒什麼不同:在維也納街頭人們高唱著“崇高騎士葉夫根尼親王之歌”走上戰場;在布達佩斯軍官從出征的軍列車廂視窗伸出頭來微笑著接受人群的歡呼;在克拉克夫畢蘇斯基將軍統帥的波蘭旅舉行了向奧匈帝國皇帝宣誓效忠的儀式;在薩格勒布日後的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跟隨自己所在的克羅埃西亞步兵團奔赴薩瓦河畔的塞爾維亞前線;在布拉格人們揮動著手帕為即將奔赴前線的波西米亞軍團送行......帝國境內的各部分各民族都被動員起來了,然而潛伏在帝國各部分各民族之間的深層次矛盾並未因此消失不見,而作為對手的協約國自然會想到利用這種矛盾,事實上不只是協約國會利用對手的內部矛盾:同盟國方面同樣想到了利用愛爾蘭、烏克蘭等地的獨立勢力。同盟國能想到的事協約國自然也能想到,於是長期作為捷克政壇上的邊緣人物的馬薩里克博士在協約國的支援下在巴黎組織了捷克民族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甚至在名義上得到了俄國從奧匈帝國俘虜中招募的捷克軍團的指揮權,1918年甚至被協約國承認為成員國之一。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徹底分崩離析,而從帝國分化出來的各部分自然希望透過與舊帝國劃清界限從而擺脫被作為戰敗國處置的命運。對戰前構成奧匈帝國主體部分的奧地利和匈牙利是難逃被作為戰敗國處置的命運的,而已被協約國承認為己方成員的捷克則顯然不會面臨這樣的命運。在這種形勢下脫離匈牙利,轉而投入捷克的懷抱對斯洛伐克而言:無疑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透過與已被協約國接納的捷克聯合從而擺脫戰敗國命運,又可以藉助捷克的力量應對匈牙利可能的報復行為。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使斯洛伐克最終選擇同已分家多年的老兄弟捷克聯合組成捷克斯洛伐克。
早在獨立之前捷克的工業產量就已佔到奧匈帝國總產量的80%,捷克還是奧匈帝國中信仰、出版、教育最自由的地區之一,布拉格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和學術中心,奧匈帝國享譽世界的斯柯達兵工廠就位於波西米亞境內。獨立後的捷克斯洛伐克繼承了奧匈帝國成熟的工業體系,得以與美、英、蘇、德、法、日、意等國並列為世界十大工業國之一。捷克斯洛伐克擁有較高的工業化水平以及完整的工業體系:除了能夠製造出效能出色的機槍和火炮,還可以生產飛機和坦克,甚至連軍艦上的火炮都可以製造出來,強大的工業化水平已超過了當時的義大利。二戰前捷克斯洛伐克的軍火產量甚至超過了英法的總和。以武器裝備為代表的捷克工業品不僅自用而且大量出口到國外:捷克式輕機槍和斯柯達火炮成為了捷克斯洛伐克出口的拳頭產品。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依靠其強大的軍工製造水平打造出了擁有百萬精良裝備部隊,還在邊境地區修建了號稱"小馬奇諾"防線的防禦設施。獨立後的捷克斯洛伐克並沒形成像奧地利、匈牙利一樣民族成分相對單一的國家——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結構情況如下:捷克人佔總人口的51%、日耳曼人佔22%、斯洛伐克人佔16%、馬扎爾人佔5%等等。儘管這個國家的國名叫做捷克斯洛伐克,然而實際上這個國家的第二大民族並非斯洛伐克族而是日耳曼族。同奧匈帝國一樣:捷克斯洛伐克也是一個民族關係極其複雜的國家。事實上捷克斯洛伐克同奧匈帝國的相似性還不止於此:這個國家的公務員、軍隊、警察、法官、教會,甚至政黨都直接繼承自奧匈帝國。奧匈帝國的國旗是奧地利和匈牙利兩面國旗拼起來的,而國歌則是共用同一首《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捷克斯洛伐克則正好與奧匈帝國相反:捷克斯洛伐克的國旗是統一的國歌卻是二合一。在唱國歌的時候前半部分唱捷克的《何處是吾家》,然後突然轉換成斯洛伐克的《塔特拉山上的暴風》。事實上奧匈帝國分裂解體後繼承其經濟軍事體系最大份額的並非作為主體部分的奧地利而是捷克斯洛伐克,與此同時捷克斯洛伐克也繼承了奧匈帝國複雜的民族關係,然而捷克斯洛伐克卻沒繼承奧匈帝國對少數民族的開明包容政策。事實上後來希特勒對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行動正是以捷克斯洛伐克迫害境內日耳曼人作為藉口的。
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日耳曼人主要聚居在蘇臺德地區。1938年德國透過《慕尼黑協定》吞併了面積2.8萬平方公里的蘇臺德地區,次年3月納粹德國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捷克斯洛伐克軍隊進駐整個蘇臺德地區,隨即生活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300萬德意志人遭到驅逐:他們被強迫步行56公里前往奧地利,然而當他們抵達奧地利時卻被佔領奧地利東部地區的蘇軍禁止國境並要求他們原路返回。在這一過程中當然會有一部分體力不支的老弱病殘因飢餓、疾病而死亡——根據捷克官方的統計資料:在二戰後針對日耳曼人的強制種族遷徙過程中約有2.4萬人死亡、6.2萬人失蹤。二戰的強制種族遷徙徹底改變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人口結構——本來作為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民族的日耳曼族在捷克斯洛伐克變成了一個在總人口比例中微乎其微的少數民族。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期間將捷克作為自己的保護國,而斯洛伐克則獨立出去成為德國的僕從國。1945年蘇軍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後捷克和斯洛伐克再次作為平等主體聯合成為捷克斯洛伐克。1945年6月29日蘇聯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莫斯科締結了關於外喀爾巴阡烏克蘭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的條約:根據1919年《聖日耳曼條約》併入捷克斯洛伐克的外喀爾巴阡烏克蘭重新合併到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這次領土變更使捷克斯洛伐克失去了最東部面積為1.26萬平方公里的外喀爾巴阡烏克蘭地區。重新獨立後的捷克斯洛伐克頒佈《科希策會議》綱領: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平等民族的共同國家,但憲法中規定:斯洛伐克行使立法權、行政權和執行權,國防、外交、貿易則不屬於斯洛伐克直接管轄。由於捷克斯洛伐克是在蘇聯的幫助下取得解放的,因此在戰後理所當然成為了蘇聯陣營的成員之一。在民族政策上捷克斯洛伐克也全面效法蘇聯的民族制度:按照族群建立各民族的政黨,然後將政治和經濟權力在各民族黨之間分配。與此同時斯洛伐克作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中的少數民族還受到一定照顧:斯洛伐克人杜布切克和胡薩克先後成為捷克斯洛伐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而在由人民院和民族院組成的立法機關中是以等額人口做為選舉基礎的——在150名代表中75名來自捷克,75名來自斯洛伐克。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政壇發生劇變,新上臺的政府仍試圖維繫聯邦的統一。然而這時捷克斯洛伐克和其他東歐國家一樣面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處境,在這一過程中捷克人主導的聯邦政府堅持自由化放開物價,然而這卻損害到了斯洛伐克的利益:斯洛伐克的工業化程度一直低於捷克,加之其少數民族地位,所以長期以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一直在經濟上對其比較照顧。可如今捷克斯洛伐克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央政府從經濟轉型的大局出發而大幅削減了對斯洛伐克的經濟補貼。斯洛伐克自然會覺得自己的利益受損了,於是短時間內斯洛伐克就湧現出一大批利用族群議題來贏得選票的政黨,其中有9個政黨公開發表要求“斯洛伐克獨立”的聯合宣告。與此同時有37%的斯洛伐克人說他們支援共產主義體制,他們指責高失業率是由於捷克方面主導的市場化所導致的,然而捷克方面卻堅定不移要走資本主義市場化路線。斯洛伐克要求越來越多的自治權利並提出輸油管線、鐵路、郵政、銀行等要進行分離,而捷克方面則對分離持反對態度。雙方的矛盾日益升溫,與此同時分別代表各自民意的政黨為爭取選民的支援也有意識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1992年6月的大選中公民民主黨和爭取民主斯洛伐克運動兩個政黨分別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獲勝。同年11月25日兩個共和國領導人經過協商決定將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分離——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規定自1993年1月1日起兩個共和國分別成為獨立的主體國家。
-
8 # 西府趙王爺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消失了的國家,僅僅存在於歷史中。
這個國家是目前捷克共和國與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前身,而再往前,那就是奧匈帝國了。奧匈帝國再往前那就是“哈布斯堡帝國”,這個扯起來那就沒完了。
所以咱們就從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的誕生講起,之前的歷史淵源,咱們略過!
話說一戰之後,曾經的歐洲列強奧匈帝國,四分五裂,被肢解為多個民族國家。除了作為主體帝國存在的奧地利和匈牙利這兩個國家以外,還有巴爾幹諸國,即黑山、克羅埃西亞等等。還有就是中歐兩精英,捷克和斯洛伐克。他們在獨立之後,隨即就組建了聯合政府,於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而獨立之後的捷克斯洛伐克還發展得挺不錯,其工業實力很強,能排進歐洲前六,超過波蘭。尤其是其軍工也特別發達,位於布林諾市的“斯柯達兵工廠”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兵工廠之一,在歐洲僅次於德國克虜伯。
其生產的輕武器、火炮等武器在當時可謂是獨樹一幟,當年的捷克造在咱們抗日戰場上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斯柯達兵工廠”和咱們熟知“斯柯達汽車”並不是一碼事兒,雖然他們都發源於於德國。雖然“斯柯達汽車”在二戰時期也曾被迫轉戰軍火。但這是兩家公司,如今的“斯柯達兵工廠”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軍工企業,CZ系武器,非常受歡迎。
大家千萬不要被網上的無良帖子給忽悠了!
扯遠了,咱再說回捷克斯洛伐克的歷史!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這個國家被德國攻陷!直到1945年再度被蘇聯解放。這時候的捷克斯洛伐克改名了,成了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的東歐劇變,捷克斯洛伐克改變了意識形態,國家主體轉向多黨制,走資本主義道路。
這時候的其國名又變成了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事實上,在冷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應該是當時的華約國家裡面發展得最好的,當初的“布拉格之春”便是最好的例子。而這也是其解體後的捷克共和國與斯洛伐克共和國再今天能大大領先東歐各國的原因之一。基礎擺在那兒的!
至於後來捷克斯洛伐克為何會分裂,其實就是一個民族問題。一直以來,捷克比斯洛伐克的要發展得好,而且再人口數量上也佔據優勢。所以在國家權力分配上,捷克人佔據主導地位,斯洛伐克的心裡不是太平衡。這就導致了這個國家出現嚴重的分歧,無法統一。於是藉著國內兩個黨派分別在兩個地區大選中獲勝的契機,雙方和平分手。捷克斯洛伐克在於1993年1月1日正是被捷克共和國與斯洛伐克共和國。
從現在來看,這次分家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雙方的分歧得到了解決,可以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發展。
現在兩國都已經是高收入國家了,捷克人均收入超過兩萬美元,而鄰居斯洛伐克也有著一萬七八的人均GDP,妥妥的發達國家。
-
9 # 歷史中簡堂觀點君
捷克斯洛伐克到底是怎樣的國家?
嚴格的說,捷克斯洛伐克現在已經變成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了,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的產物。
捷克斯洛伐克的來歷1918年11月3日,奧匈帝國與協約國簽訂停戰協議,退出一戰,隨後帝國解體,分出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奧地利等國。
生活在捷克斯洛伐克國的主要是德意志人、匈牙利人、盧森尼亞人等。以1921年的統計資料為例,捷克斯洛伐克內生活著312萬德意志人,75萬匈牙利人和46萬盧森尼亞人。
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同屬於西斯拉夫人,他們聯合在一起的話,共有876萬人,這樣才能使西斯拉夫人佔據主體地位。
捷克和斯洛伐克“和平分手”捷克和斯洛伐克最終選擇分手,是因為讓他們聯合到一起的大前提不存在了。
二戰結束後,捷克斯洛伐克驅趕德意志人,生活盧森尼亞人數量最多的外喀爾巴阡被劃入烏克蘭。因此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只剩下捷克族和斯洛伐克族,也就是西斯拉夫人,他們之間的聯合沒有了繼續下去的理由。
而且二戰之後兩族之間的差異也逐漸暴露出來。
捷克曾是奧匈帝國的主要工業區,其首都布拉格早在20世紀初就是人口超過百萬的第三大城市。此外,布拉格是歐洲文化中心,捷克人大多無宗教信仰。
相比於捷克,斯洛伐克一度受到匈牙利人的壓制,經濟發展較為落後,斯洛伐克人多信奉天主教。
20世紀90年代,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歷史步伐,捷克斯洛伐克的聯邦議會通過了解體法,最終在1993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和平分手”。
-
10 # 我是四格格
在德國讀書的時候,中間有去捷克參加過一次會議,地點在布拉格。那我就那次我去布拉格的經歷說說我對那邊的感受吧。
因為都在歐洲,我當時選了一個相對來說便宜的捷克的航空公司,雖然有報銷,但是漢莎還是有點貴的。也是因為自己當時把飛機時間看錯了,以為還有半小時,在到了法蘭克福機場安檢後覺得時間還多,就從候機室跑出來換錢了。雖然知道捷克也使用歐元,但是她們還是有他們自己的貨幣,考慮到到了那邊下午有會議怕時間不夠,所以就想著在機場換錢了。沒想到,等我換好錢重新安檢的時候,工作人員對我大喊大叫,問我到哪兒去了,廣播裡一直在找我,你為什麼要再次出來。因為東歐人看起來還是和德華人有點區別的,長相沒有那麼和善,加上當時他的態度和語氣,搞得我很害怕。我也確實沒想到自己把時間看錯了,還以為時間很充裕。等到了候機室,候機室的服務人員,和我說了一句“it‘s too late”,態度還好,只是她在說這句話時候的語氣,感覺真的是特別地無奈。當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大腦都是空的,實在想象不到飛機已經走了,緊接著她解釋到飛機的艙門已經關閉了。從再次安檢被罵到說飛機飛走,就幾分鐘的時間,我一直都是恍惚的,除了害怕還是害怕,主要是被安檢的那個長相很恐怖的人嚇到了。
沒有辦法,只能改坐汽車過去,還好,布拉格不算遠,離德國的慕尼黑也就兩個小時,所以當時就乘了歐洲最便宜的flixbus,到的時候,已經是那邊的11點多了,本來中午就能註冊上,下午參加會議,晚上還有個參會人聚在一次的大餐,等等都錯過了。就這樣開始了兩天的會議。
會議結束後,我特地留在那邊多逗留了兩天,想看一下布拉格的風土人情。因為老公在紐倫堡,離布拉格不遠,我們約好了在我會議結束後他過來。總體來說,布拉格還算不錯的,風景很美,就和電影裡放的一樣,到處都是古堡,適合漫步。我每次到一個地方,喜歡的是自由地不受約束地遊玩,不喜歡趕時間,我和老公在那邊吃了一些當地的美式,也有中餐,中餐還是很便宜的。布拉格廣場給人很自由的感覺,很美。但是總覺得捷克那邊的人沒有德國義大利那邊的友善,我們在到一個景點,忘記名字了,中途必須要乘坐公交,有個人從我們上車一直在盯著我們,然後跟著我們轉乘了另一個地鐵,直到中間我們加快速度才擺脫掉他。德國那邊的公交上大家都是自己忙自己的事,很少有人會盯著你看,也極少有小偷,遇到的工作人員就特別友善,願意幫忙。但是捷克那邊的人總體感覺就是大家的眼神讓人感覺不好,有些工作人員的態度也不是很好。
還有就是那邊到處都是換錢的地方,然後他們都是亂收費的,匯率也都是不一樣的,去了那邊才知道。另外,城市的建築是還挺美的,說實話,我喜歡看建築,但總體來說,城市不是很乾淨整潔,這個還是德國會更好一些。還有就是有點商業化,如果完全走市區的小巷子,商品琳琅滿目,人流多。但到視野開闊一點的地方,爬爬山,感覺會比較好。
走過歐洲那麼多城市,還是喜歡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去過兩次,每次都給我驚喜。
-
11 # 我要解除鍵盤鎖
1939年3月15日凌晨,希特勒出動24個師的德軍,幾個小時就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29年後,蘇聯如法炮製,20萬蘇軍用了比希特勒更少的時間,就完成了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控制。這樣因利益走到一起,又因利益解散的小國,如果不是因為捷克議長的一些騷操作,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
(捷克斯洛伐克地圖)
抱團取暖的斯拉夫兄弟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屬於斯拉夫血統,不過兩兄弟很早就分開過了,後來奧地利控制了捷克,匈牙利則控制了斯洛伐克。到了1867年,奧匈帝國成立,跟著奧地利混的捷克得到了很多好處。當時奧地利把很多工業都放在了捷克,因此捷克的工業底子很厚,而斯洛伐克就比較悲催了,一直被匈牙利壓制著,所以日子過得比較苦逼。
1918年,奧匈帝國這個拼湊的帝國解體,帝國內的各個小兄弟都在尋找著各自的出路。當時捷克境內有不少的德意志人,如果自己單過的話,捷克人可能主體民族的地位會受到威脅。而斯洛伐克被匈牙利控制了很久,不急沒撈到啥好處,心裡還有陰影,所以對旁邊的匈牙利很忌憚。於是兩兄弟看了看對方,覺得搭夥過日子,也比單打獨鬥強。
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獨立了,在1921年的人口普查時,全國總計有1300萬人。其中捷克人680萬、德意志人310萬,斯洛伐克人190萬,剩餘的都是少數族裔,當時捷克斯洛伐克一心一意發展工業。機械製造、軍工製造、船舶、動力裝置等,都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強項,甚至斯柯達兵工廠是歐洲第二大軍工企業,可見當時這個國家工業實力。
雖然有很強的工業實力,但是大部分都被佔主體的捷克人掌控了,斯洛伐克沒有那沒多的基礎。反倒是因為合併,佔據優勢的捷克人進入斯洛伐克,接替了匈牙利人走後留下的大量公共職位。雖然心裡不爽,但是斯洛伐克至少日子過得比以前強,看著捷克人吃肉,自己也能喝口湯。而且此時國內還有共同的競爭對手,那就是大量的德意志人,所以捷克斯洛伐克維持了一定的團結。
(二戰前捷克斯洛伐克坦克生產線)
合併之後的漸行漸遠捷克斯洛伐克優越的軍工基礎,讓這個國家有了一些底氣,但畢竟是小國寡民,需要依賴英法兩國的支援。隨著二戰前的局勢緊張,捷克斯洛伐克迅速裝備了一支精銳的陸軍部隊,時刻準備跟虎視眈眈的德國死磕。然而捷克內部的多種族矛盾,被希特勒一再利用,他不僅鼓動德意志人鬧事,甚至還鼓動斯洛伐克搞獨立運動。
此時英法兩國為了自身利益,出賣了捷克斯洛伐克,在他們的默許下,希特勒於1939年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這樣藉助捷克斯洛伐克的工業基礎,德國繼續發動了二戰,到德國投降前,捷克和斯洛伐克都只能自德國的統治下過活。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被蘇聯控制後,繼續自己的長處,重點發展重工業,為蘇聯陣營其他國家提供服務。
在50-60年代,捷克的經濟和人均收入遠好於斯洛伐克,這種不平衡發展造成了內部的不穩定。為此蘇聯專門扶持斯洛伐克人擔任最高領導,而且還指導捷克扶持斯洛伐克,以平衡兩地的發展。從60年代末期開始,大量的基建投資放到了斯洛伐克,斯洛伐克人的收入從1970年到1985年間,增長了2倍,而此時全國的平均增長只有85%。
雖然捷克和斯洛伐克發展變的均衡了,但是雙方都不滿意,捷克認為自己幫扶了斯洛伐克太多,這樣是厚此薄彼。而斯洛伐克認為捷克把落後汙染的重工業放到了自己家裡,捷克人卻享受了高階產業,雖然自己確實發展了,但是並不領捷克的情。只是這時蘇聯還在,雖然雙方有矛盾,都是不得不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
(1968年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為了自身利益各自單飛本來在二戰結束前,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有不少的德意志人,但是隨著德國垮臺,德意志人被逐出了捷克斯洛伐克。這時候捷克人成為國家的主體,而斯洛伐克人則成為主要的少數族裔,捷克人掌權的時候逐步取消了斯洛伐克的自治權。1989年,此時的蘇聯已經大不如前,捷克也發生了天鵝絨革命,此時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也開始下滑。
雖然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但是捷克的家底明顯更加厚實,畢竟早年的積累和人口上的優勢都還在。1992年的時候,捷克經濟也在負增長,但其國內的失業率也只有斯洛伐克的四分之一,通脹率和經濟增長都好於斯洛伐克。而處在逆境中,大家都是自掃門前雪,不會再向過去那樣不計成本的援助條件差的一方。
而此時已經沒有了強大外力的影響,這兩個國家開始考慮分家的問題,最終雙方在1992年年底決定和平分手,這樣就成立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其實從人口和工業底子來看,斯洛伐克的條件都是差於捷克的,這是幾百年來造成的,不是人為的干預就能夠抹平差異的。只是這兩個國家往日無怨,近日無仇,在分手的時候沒有發生流血衝突,而是很和平的就分開了。
從1993年開始,已經沒有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了,後來他們都陸續加入了歐盟,現在分開過,沒有了明顯的利益糾紛,反倒讓他們親密了不少。
(捷克年輕學生)
總結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只是存在了74年,在二戰前也是歐洲的第六大工業強國,甚至比日本和西班牙都強。只是因為歷史和人口規模原因,這個國家很快被德國吞併,直到1945年才獨立,並且加入蘇聯陣營。當初因為利益,捷克和斯洛伐克走到了一起,後來又因為利益,兩個國家各自單飛,正應了那句老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回覆列表
斯洛伐克是一個歐洲中部的內陸國,主要鄰國有5個:西北鄰捷克、北鄰波蘭、東鄰烏克蘭、南鄰匈牙利,西南鄰奧地利。
斯洛伐克於1993年正式獨立,是一個新興國家,其境內地勢較高,以山地丘陵為主,氣候溫和,森林資源、水資源豐富,蘊含煤、鐵等各種礦產,鋼鐵、汽車等工業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