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奕韜
-
2 # 真誠健康管理師
我是真君,我來詳細回答
世人普遍認為,趙雲勇武勝關張,僅次呂布;忠義不減關張;智謀過人。當陽長阪獨闖敵軍救幼主,足見其勇武;赤壁之戰隨劉備赴東吳護駕,此後一直承擔劉備護衛之責,對劉備不離不棄,足見其忠義;進攻漢中時曾設“空營計”,大敗曹軍,足見其智謀。劉備曾對趙雲讚歎說:“子龍一身是膽也!”明代著名學者、文史學家徐奮鵬這樣評價:“子龍不特渾身是膽,殆渾身是智,為三分之完人歟。”然而,這樣一位堪稱完美的將才,劉備卻從不給機會讓他單獨率軍打仗立戰功,只是讓他充當護衛或護送糧草,即使出戰也是協從作戰,致使他一生雖有顯赫之威名,卻無顯赫之戰功。連崇拜他的姜維也只能給他這樣的評語:“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有“勞績”,卻無“功績”,與趙雲的赫赫威名很不匹配,讓人很是遺憾,也很是困惑:三顧茅廬、求才若渴的劉備,為何不重用趙雲這種天下罕見的將才?
劉備對趙雲的器重和信任是毋庸置疑的,否則就不會將護衛自身的安全交付他手上。然而劉備不重用趙雲,不給他機會立顯赫戰功卻也是事實。封他為所謂的“五虎上將”,其實是《三國演義》裡的說法,只是小說家之言。在陳鑄的《三國志》裡,劉備做漢中王后,封“關張馬黃”為四大將軍,即“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拜飛為右將軍,假節”;“拜超為左將軍,假節”;封“忠為後將軍”,“與羽等齊位,賜爵關內侯”。“節鉞”,在古代指可代黃帝出征,有節制將領之權;“假節”,指戰時可斬殺犯軍令之人,平時則沒有這種權利。可見在“四大將軍”裡,關羽地位最尊,張、馬次之,黃忠居尾。關張是劉備結義兄弟,馬超是世襲貴族,黃忠只是劉表部下中郎將,在“門閥制度”森嚴的三國時代,這種排位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劉備當漢中王時並沒有對趙雲加封,據《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記載:“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翊軍將軍”在古代屬於“雜號將軍”,若按魏曹時代制定的“九品中正制”的選官制度,雜號將軍官職為第五品。直到蜀漢建興元年,即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後,趙雲才被封為“中護軍、徵南將軍”,“永昌亭侯”,“鎮東將軍”;後來又被貶為“鎮軍將軍”。
對於劉備不重用趙雲的原因,後人眾說紛紜,有說因他出身布衣,身價低;有說因他為人低調,不愛搶功勞;有說因他不結黨,單槍匹馬,沒有勢力;等等。我卻以為,在劉備不重用趙雲的問題上,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劉備的真正為人,也照見了他不重用趙雲的真正原因。
在世人眼裡,都認為劉備在亂世中掙扎求存,禮賢下士,招兵買馬,兵徵天下,入蜀建國,是為了“光復漢室”,其實這只是世人的誤解。
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羽葆蓋車”在古代意指“車乘上有華貴羽毛覆蓋的天子之車”。說明劉備自小就有當“天子之志”,“光復漢室”並不是他真正的志向,只是他雲集賢士、兵將及征討天下的一面“大旗”。
而且這面“大旗”是劉備自己向漢帝討要的。劉備做“豫州牧”時,進宮曾受漢帝密詔,但密詔只是讓他幫誅曹操。《三國志·蜀書·先主傳》這樣記述:“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劉備當漢中王后,才自己上表漢帝,正式討要這面“光復漢室”的大旗。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先主上言漢帝,曰:‘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董督三軍,奉辭於外,不得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久使陛下聖教陵遲,六合之內,否而未泰,惟憂反側,疢如疾首。’”
在《三國志》裡,有兩個事例暴露了劉備並非是為“光復漢室”的真正意圖——
先慮收買人心,忽視安定民心。劉備奪取益州後,劉備準備用成都城中房屋和城外桑田封賞各位將士,當時諸葛亮及眾將都默認了劉備這一決定。可是趙雲卻勸諫說:“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劉備採納了趙雲的建議,取消了封賞計劃。
為報私仇,不顧大局。劉備稱帝后,為報關羽被殺之仇,準備討伐孫吳。趙雲卻率先提出了反對意見:應先擊敗曹操,恢復漢室。滅了曹魏之後,孫吳自會臣服。但劉備並沒有聽從趙雲及眾將的勸諫,執意伐吳,結果慘敗,差點喪命。
從上述兩個事例中,可以看出,趙雲忠的是“光復漢室”的大義,而不是對劉備愚忠,所以他凡事總是先慮民及以大局為重。因他的所為,與劉備真正的志向相左,所以劉備儘管信任他、賞識他,卻不會真正重用他,因劉備很清楚趙雲的為人,一旦日後他的真正志向暴露,趙雲肯定會選擇“光復漢室”的大義而不會選擇滿足他的“私志”,所以劉備怎麼敢真給趙雲兵權和顯赫戰功?他這是為防日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啊。
其實當初劉備執意稱帝時,曾有三人勸諫劉備:一個是劉備的親信費詩,後被貶官;一個是雍茂,後被劉備找藉口誅殺;一個是劉巴,被迫屈服後抑鬱而終。稱帝后的劉備當時已鐵了心要討伐孫權,選擇忠於“大義”的趙雲居然不識時務敢勸諫,劉備不殺他已算是網開一面,手下留情,自然不會重用他了。
-
3 # 文史學徒夢九霄
三國演義中趙雲不受重用,跟趙雲的出身並無多大關係,張飛不也是屠戶出身嗎?能力上趙雲屬於武藝高強,但是缺乏領兵作戰的才幹,並且人緣不好,這是趙雲不受重用的主要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一、忠心耿耿的趙雲打仗其實不行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時候,封了五虎上將,但帶兵打仗的將軍只拜了四位,分別是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唯獨缺了五虎上將裡面的趙雲。
按理說趙雲對劉備忠心耿耿,《三國演義》《雲別傳》《資治通鑑》都提到過,長坂坡之戰的時候,有人跟劉備說趙雲向北逃走了,劉備堅定的回道:“子龍不會棄我而去。”
趙雲是在劉備落魄的時候就投靠劉備的,可見劉備對趙雲的忠心看的是很明白的。而且長坂坡之戰趙雲救了劉備的兒子阿斗,也可謂是功勞巨大,但是劉備依舊沒有重用趙雲,這裡的問題就出在了趙雲領兵打仗的能力上了。
關羽張飛不用多說,跟著劉備起兵大小戰役無數次,馬超是當初的群雄之一,打的曹操都快沒辦法了,還剩個黃忠,定軍山一戰斬殺名將夏侯淵,都是戰功卓越。
趙雲呢?只在漢中之戰無關大局的情況下打了一場勝仗,雖然劉備事後稱“子龍一身是膽”,但劉備很明白這場勝利對戰局沒有決定性影響,而且《三國志.趙雲傳》對趙雲的這場勝仗也沒有提及,唯一能找到的憑證還是在《雲別傳》裡。
二、趙雲能做好人卻沒有好人緣劉備認可趙雲,但並不喜歡趙雲,按《雲別傳》的記載,劉備在平定益州之後,想把成都城中的房屋和城外的土地分給手下的將領們,但是趙雲卻提出了反對意見,趙雲認為天下未定,將士們不可求安,益州老百姓剛剛經歷戰亂,應該把土地歸還他們,讓人民安居樂業。
這件事劉備覺得趙雲的理由充分,不好反駁便同意了,但是封建社會,統治者和老百姓想的不一樣,劉備作為統治者肯定要犧牲老百姓的利益來籠絡手下的將領,這下可好,趙雲是徹底把劉備得罪了,好人都讓你趙雲做了,我劉備就是壞蛋呀?
本來因為劉備想法可以得到土地豪宅的將領們,因為趙雲的原因,什麼也得不到了,心眼小的將領肯定也對趙雲心生不滿,你趙雲可以高風亮節,難道我們拼死拼活的也就要和你一樣的高風亮節?
這就屬於同事關係沒有處好,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結果不一定就是好的,這麼多利益受損失的人能喜歡你趙雲嗎?這些人能讓你在領導面前受到重用才怪了。
三、諸葛亮給的機會也沒有抓住諸葛亮是一直比較欣賞趙雲的,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掌握蜀中大權,趙雲相比以前受到了很大的重用,這主要是因為趙雲就過阿斗的命,屬於現在皇帝的紅人,政治因素必須考慮在內,其次武將裡面趙雲比較聽話,不像魏延那樣的刺頭,諸葛亮用起來順手。
可惜當趙雲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真正獨擋一面的時候卻打了敗仗,作戰失利,自己也被貶為鎮軍將軍。
《三國志.趙雲傳》記載: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由此可見,趙雲領兵作戰確實不行,真重用了趙雲,也沒帶來實際的效果。
總結:趙雲死後,劉禪追封趙雲為順平侯,順平什麼意思?就是說這個人挺忠誠的,打仗什麼的還是不太行,縱觀趙雲的一生軍事生涯確實一般,加之劉備入川之後不合時宜的建議,人緣也不太好,所以一直沒有真正受到重用,但這並不妨礙千百年來人們對趙雲的喜愛。
-
4 # 風清雲淡118349621
應該是其能力問題吧。劉備手下許多後來之人都有了獨當一面的機會,而趙雲始終沒有機會,而劉備還是有識人之明的。
-
5 # 竹史鐵驪
有理有據,不吹不黑。趙雲不受重用,既不是能力不行,也不是出身不好,而是得罪了劉備。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之前,趙雲是很受劉備信任和重用的,作為例證一,他曾獨立領軍攻陷桂陽,封桂陽太守。例證二,劉備入蜀,他任留營司馬,駐紮荊州軍事樞紐公安,督管全境。而也正是在這一年底,劉備攻略了成都,趙雲也開始被排除出蜀漢核心權力圈。
第一次得罪劉備當年年底,劉備入蜀作戰成功,佔據成都,一高興,便想要大肆賞賜諸將財物。此時,趙雲挺身而出,力勸劉備放棄計劃,而對蜀地百姓軍民施以寬仁。按史所載:
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
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
先主即從之。
趙雲的勸諫,說白了就是讓劉備:“別搞這些不靠譜的破事,緊急時刻先把活命的錢留給老百姓。”這話不但直言犯諫,大大掃了主公的興頭和麵子,也無疑狠狠地得罪了一大批的有功之臣。注意史書上所用的這個駁字,趙雲這麼穩重的人,是真著急了。所以是駁,而不是曰或者諫言,可以說明當時的情態激烈,否則為什麼諸葛不敢說,法正不敢說,糜竺孫乾簡雍這幹老人一個也不肯站出來說,而要一個武將趙雲來說。
攤開來講,趙雲入蜀之前,地位僅次關張,為什麼五年來他一駐守荊州有功,二次江山救劉禪有功,三入蜀支援有功,而兩年後,漢中之戰時趙雲的地位卻淪落到去輔助黃忠。
真正花心思去通讀過關於趙雲歷史的人,一定能夠了解,趙雲之不受重用,正是由此時起,這回大大地得罪人了!從此原本排在關張諸之後第四位的趙雲逐漸離開了蜀漢核心集團,被排擠和邊緣化了。千古之後,只有四川人成都人依稀還記得他的好。不過趙雲卻是以一個文官形象出現在武侯祠的。
另一次更狠的得罪趙雲向以冷靜謹慎,富於洞察力而著稱,但史上記錄下來他得罪劉備卻不止一次,還有一次更狠的。公元221年曹丕篡位,劉備繼漢稱帝后,一意孤行要攻打東吳,發動為關羽復仇之戰,趙雲又強行加以勸阻:
先主大怒,欲討權。
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
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
也正是這件事,惹得劉備更加不快,不用趙雲領軍而讓他管理後勤。隨後的結果大家自然都知道了,一切皆如趙雲所言,夷陵之戰蜀國以弱敵強,未能做到速戰速決,而打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反覆拉鋸戰,最終因國力不足而慘遭敗北。
透過史料所載,分析思考,我們其實不難觀察到歷史深處真實的趙雲這個人。
對私事,他身為騎將的盧馬可以不要,桂陽城的美人可以全不在意。唯獨涉及到江山社稷大局時,他原則明確、思維極盡冷靜客觀,言出必中。更要緊的是,胸有大局、心懷民眾、行有圭臬。甚至不避得罪主上而犯顏直諫,是個真正有理性理智理想的將領。確確實實是三國無雙第一武將。
-
6 # 德克基地
第一次見到這個說法。說歷史上趙雲不受重用也就罷了。三國演義裡五虎大將排第三,被塑造成完美戰將的趙雲,居然在題主看來不受重用?真的可笑。
首先,趙雲在古城相會這一回正式跟隨劉備後,待遇基本就和關張二人差不多了。
博望坡打夏侯惇,關張不服諸葛,趙雲是主力。
當陽長坂坡,趙雲負責保護兩夫人和少主,張飛保護劉備,關羽先行向江夏求援。怎麼看三人重要性也是相差無幾。
諸葛亮過江東,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之後,是趙雲過來接應他。
打南郡,趙雲取的南郡,順便氣了周瑜一把。
平定荊南四郡,趙雲獨引一軍平定桂陽,張飛關羽分別取的武陵和長沙。怎麼看對三人的任用也是並駕齊驅的。也許長沙有黃忠,關羽要加分一些,但總體都是一人一郡。
後來劉備去江東成親,兩個兄弟都不帶,帶的趙雲。趙雲還不受重用???
劉備入川之後,少主的安全是趙雲負責。不是趙雲,劉禪就被挾持到東吳當人質了。
後來趙雲跟隨諸葛亮入川,張飛獨引一軍入川,關羽留守荊州。可能這裡有人覺得不重用,可歷史上就是這麼分配的。三國演義對歷史的改編,基本手法是“無中生有”,增加一些歷史上沒記載,但發生了又對歷史走向沒什麼影響的事件,來豐富人物的性格。
漢中之戰,趙雲在漢水大破曹操,被稱讚為一身都是膽。但總得來說,漢中之戰黃忠的表現要更好一些,先後擊敗張郃,夏侯淵。
然而即便如此,演義裡趙雲依然位列五虎大將第三位。相比於三國志中關張馬黃趙合傳,關張馬黃分別是前右左後將軍,趙雲同期只是翊軍將軍,並非重號。演義裡無疑對他進行了拔高。
伐吳的時候,趙雲因為之前進諫反對伐吳,所以必然不可能讓他擔任先鋒。不過劉備還是把非常重要的接應任務交給了他。最終事實也證明,劉備的選擇是正確的。
最後就是諸葛亮執政期間。南征,趙雲基本都被當做獨當一面的將領,殺金環三結,擒祝融夫人。北伐,趙雲年過七十,依然作為全軍先鋒。不可謂不重用。
所以,說趙雲在三國演義裡不受重用,純屬無稽之談。
-
7 # 香茗史館
在三華人物之中,趙雲可以說是人氣最高的人物之一,不僅文武全才、有勇有謀,而且對劉備忠心耿耿,然而近年來卻始終有一種說法,認為趙雲其實始終未能得到重用,甚至說其就是劉備的一個保鏢而已,證據便是趙雲所擔任的一系列職務。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趙雲曾經擔任的那些職務。
【抱歉,寫完才發現《三國演義》這個前提】
主騎:初從劉備《三國志·蜀書·趙雲傳》有載,“(趙雲)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這是趙雲轉投劉備之後擔任的第一個職務,不過這個“主騎”並不算是個官職,而更像是一種職務,其主要任務便是管理劉備手下的騎兵,職能與漢朝官制中的騎都尉大體相同。
有種說法認為,“主騎”說白了就是保鏢隊長。個人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此時的劉備勢力相對較小,還處創業發展階段,寄人籬下的他也不過是個別部司馬,根本沒有權力任命朝廷官員,自行任免官員那是需要開府資格的。因此,此時的劉備根本沒法給趙雲一個正兒八經的官職,這個“主騎”顯然就是這麼奇葩個職位。
此時的劉備不僅官位低,且本部兵馬極少,因而手下騎兵並不算多,而能夠將騎兵全部交給趙雲統領,最少也證明劉備對於趙雲能力的肯定,畢竟有說法認為趙雲很可能出自於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公孫瓚麾下的輕騎精銳),也就是說趙雲應該具有一定騎兵指揮能力。
牙門將軍:長坂坡後《三國志·蜀書·趙雲傳》有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通典》認為趙雲擔任的“牙門將軍”乃是雜號將軍,這點顯然也不太準確,牙門將軍乃是蜀漢所獨有的,曹魏、東吳均未設立,同時也不屬於漢朝官制,可以算是劉備的又一獨創。而在趙雲之後,蜀漢也僅有魏延曾擔任此官職,而從劉備對魏延的器重程度來看,趙雲這個牙門將軍自然也不太一般。
要知道,此時劉備麾下,關羽也僅僅是偏將軍,而張飛則是中郎將,趙雲擔任的牙門將軍與關羽之位的高低尚無定論,但明顯是要高於張飛的中郎將。
留營司馬:攻打益州之時《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裴注云別傳有載,“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劉備在應劉璋之邀兵進益州之時,趙雲最初是被留在荊州的,而劉備給趙雲的職位則是“留營司馬”。
這顯然又是獨立於漢朝官制外的一個存在,關於這個職位,我們似乎只能從字面上來理解。“留營”兩字,顯然是指劉備親率大軍入川之際,留在荊州的軍隊;“司馬”則是漢朝中位列三公的高官,主要負責管理軍隊的官員。因此,趙雲擔任“留營司馬”,應該便是將荊州軍隊的日常管理交給了趙雲,要知道荊州可是劉備的根基所在,此職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留營司馬”的官職大小,由於是蜀漢獨創的原因,我們雖然無從判斷,但顯然不太可能是東漢的五部司馬,而應該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府將軍麾下的司馬。此時劉備的官職不過是左將軍,雖無開府之權,但已有開府之實,因此趙雲這個“留營司馬”其實就是荊州軍團的“司馬”罷了。
所謂“留營司馬”,主要便是負責的管理軍賦、訓練新兵和執行軍法,以趙雲剛正不阿的性格來講,這個職位不僅極為重要,而且也算是人盡其才了。
翊軍將軍:攻克成都之後《三國志·蜀書·趙雲傳》有載,“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這裡的“翊軍將軍”卻是漢朝官制當中真實存在的,已經不再是劉備的獨創了。不過,雖然按照漢朝官制,“翊軍將軍”只是個雜號將軍,品階不高,但卻是時常追隨在君主左右,握有兵權的親信將領。
此時的劉備,已經成功入主益州,實力得以迅速壯大,不過此時手中的嫡系軍隊仍然不多,主要由隸屬於關羽的荊州兵團、直屬於劉備的兩萬軍隊(劉備和張飛分領)、趙雲攻取桂陽後收編的兩萬軍隊和早年攻取荊南四郡後招降的兩萬軍隊(分由黃忠、魏延統領)組成。至於益州的五萬降軍,劉備則將其拆分後分別駐紮於各地。
而以上四路軍隊之中,在劉備拿下益州,又奪取漢中之後,也被分散駐紮於各地,其中關羽率軍駐守荊州,魏延、黃忠的兩萬軍隊被派駐漢中,張飛的一萬軍隊則負責駐守閬中,成都周邊的軍隊其實就只剩下了三萬,其中除了直屬劉備的一萬軍隊之外,便是趙雲率領的兩萬軍隊。
劉備的軍隊,自然是直接負責劉備的安全,而中央朝廷所在地成都的安全,自然就交由駐紮於成都各地的趙雲集團來負責了,由此可見趙雲這個“翊軍將軍”雖然是雜號將軍,但卻極為的重要。
中護軍:升遷時間不詳《三國志》引注《華陽國志》有載,“建興元年夏五月,後主即位…中護軍趙雲,江州都督費觀,屯騎校尉、丞相長史王連,中部督襄陽向寵,及魏延、吳懿,皆封都亭侯。”由此可見,早在劉禪繼位之前,趙雲便已經是中護軍、徵南將軍了,但具體的升遷時間卻已經不可考。
彼時的蜀漢,前後左右將軍分別由關羽、張飛、馬超和黃忠擔任,中軍則由君主自領,而趙雲的“中護軍”便是君主的首席內軍統率,地位在前後左右“護軍”之上,並擁有中下級武將的選拔權力。有人認為“中護軍”說到底不還是個保鏢麼?其實顯然不夠準確,吳國的周瑜便曾以“中護軍”的身份和張昭共掌國事,魏國的司馬師也曾以“中護軍”的身份選拔官吏,進而給司馬懿保駕護航,而趙雲也在劉禪繼位不久後,便被加封為了永昌亭侯,升遷鎮東將軍。
綜上所述,趙雲在劉備麾下並非沒有得到重用,趙雲擔任的官職或許談不上位高,但卻絕對算得上權重,而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源於劉備自身官階較低,其職位升遷速度遠遠低於勢力擴充速度,這導致其麾下官職具有極強的蜀漢“特色”,創造發明了不少特有的官職,就連他自己的“主公”也是如此。而另一個原因則是,趙雲長期跟隨劉備身邊,因而職位升遷速度其實並不快,但職能卻極為重要。
此外,關於趙雲是否受到重用,其實還可以從側面予以證明:一是陳壽在書寫《三國志》時,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被並列一傳,可見趙雲的重要性並不低於其他四人,而這想必也是“五虎將”這個稱呼的來源。二是趙雲去世之後,諡號“順平”,要知道蜀漢有諡號者不過十餘人,而武將之中擁有諡號者,其實也就關羽、張飛、馬忠、黃忠、趙雲五人,即使算上龐統也不過六人。
-
8 # 丙潤老師
在三國當中,甭管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我們都會發現趙雲的身份地位異常尷尬.而之所以身份地位異常尷尬,其實和趙雲本身所處的工作就有著密切聯絡。
野史傳聞當中劉備臨死之前還曾經告訴過諸葛亮:趙雲這個人一定不能重用,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首先要看的就是趙雲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一、趙雲的日常工作有哪些?我們根據不同歷史資料以及相同歷史資料當中的不同記錄點,不難發現趙雲的工作更類似於當今的一個工種,當今的什麼工種呢?答案是秘書,沒有看錯,趙雲幾乎可以看作是劉備的秘書,幫助劉備解決個人的各種各樣的私生活以及妻子兒女方方面面的問題。
比如劉備因為一次戰敗導致自己的老婆孩子跑丟了,這個時候我們會看到包括張飛、包括關羽在內的每個人都各司其職。
比如張飛跑到長板坡下嚇退了曹操的百萬雄兵,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任務分工,但是唯獨趙雲卻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非得闖進人群當中來了個七進七出,把阿斗給救了回來。
儘管沒有救糜夫人,但也相差不多了,畢竟古代是以子為貴,只要自家兒子能夠活著跑到劉備的身邊,那問題不大。可是我們看到這個時候總會有一點點的小疑問,為什麼張飛不著急,為什麼關羽不著急,是因為張飛和關羽不是劉備的親兄弟嗎?
並不是這個樣子的,事實上張飛跟關羽與劉備的關係要比趙雲和劉備的關係還要親密,而這兩個人之所以不著急,是因為保護劉備家眷的任務本身就不在這兩個人身上,他們兩個人的唯一目的就是統兵打仗和保護自家主公。
也就是說只要劉備沒事,那麼和張飛和關羽就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劉備的妻子和孩子、劉備的所有家眷都是交由另一個人來照顧的,照顧的那個人就是趙雲,也就是說趙雲就是劉備的貼身秘書。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後期的劉備跑到東吳那邊娶媳婦,也能夠看得出來。趙雲是忙左忙右,忙前忙後。
為什麼趙雲這麼折騰?原因很簡單,因為一旦涉及到劉備私人生活,涉及到劉備娶親納妾,涉及到劉備家人老婆孩子等等方方面面幾乎都是由趙雲監管的。更重要的是當孫尚香準備把阿斗帶回去的時候,也是趙雲第1個反應過來,如果這個時候趙雲反應不過來,劉備回來估計第1個就得把趙雲的頭給砍下來。
二、你知道的太多了。突然想起前一段時間流傳非常廣的一個段子,網友要把某個軟體解除安裝,這個軟體被解除安裝之前問到:你為什麼要把我解除安裝了?然後這個網友陰森一笑說,因為你知道的太多了。
同樣的道理,趙雲也知道的太多了,儘管表面上看趙雲忠於劉備,劉備就是一個正人君子,劉備做過很多很多的正義的事情,他永遠站在道德的最正方向的位置,也永遠站在輿論的風口方向的位置。
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任何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過失,哪怕他是劉備也不例外。可是問題的關鍵在於:為什麼我們不知道劉備的過失,為什麼我們不知道劉備的陰暗面呢?因為一直有人在給他擦屁股,而給他擦屁股的那個人就是趙雲。這也是為什麼劉備在臨死之前告訴諸葛亮:絕對不可以重用趙雲,因為這個時候劉備也害怕,如果諸葛亮真的重用趙雲了,那麼趙雲的話語權就會無限度放大。
趙雲的話語權一旦無限度放大,萬一有一天趙雲喝酒喝多了,或者對自己不滿意,把情緒宣洩出來了,說自己各種各樣的壞話,那麼自己的一世英名可就毀掉了。
而且毀掉之後,根本沒有人再次把它給撿起來,畢竟自己已經死掉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出發,甭管是劉備也好還是諸葛亮也好,都在刻意的打壓趙雲。
表面上看起來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還有野史專門說劉備準備把趙雲拉過來,要結拜四兄弟而不是三兄弟。
劉備給的好處需要趙雲承擔很多的包袱,其中之一便是劉備的私生活,也包括劉備的所有家眷的私生活。趙雲就如同一個大保鏢一樣,這個大保鏢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了劉備很多很多的秘密,而這些秘密在平日裡是絕對不能示人的,也就是說大家誰都不能知道。
趙雲自然而然曉得這其中的種種微妙,也自然而然的不願意觸這種眉頭,這也就導致了當劉備死後趙雲的身份地位越來越低,再加上趙雲本身就有重病,也沒有辦法來回折騰了。
當然,這僅僅是我的一種猜想。但是仔細想想:這種猜想或許也佔據了一部分主觀因素,決定了趙雲不受重用的部分原因。
回覆列表
黃巾起義時,周倉加入張寶的隊伍,張寶死後,周倉和裴元紹等黃巾軍率領部隊佔山為王,做起綠林來。當關羽過關斬將護送兩位嫂嫂經過周倉的山頭時,先碰到的是裴元紹,後經裴元紹介紹,周倉才和關羽認識。周倉對關羽早就仰慕不已,如今見了他本人,又想到自己身為黃巾殘黨,佔山為寇終究不是正途,於是就抓住這次好機會,非要跟著關羽。關羽起初不願意,因為兩位嫂嫂不同意,但周倉苦苦哀求,最後還遣散眾人,自己獨身跟著關羽。
以《三國演義》為依據,周倉之所以跟定關羽,是因為當他還是黃巾軍的時候,關羽同劉備、張飛一起剿滅黃巾軍,他們身手不凡,英勇善戰,自然在黃巾軍中聲名顯赫。後來又有三英戰呂布的英雄事蹟,如今他親眼所見關羽千里走單騎只為明主,周倉的心已經被大丈夫本色的關羽所折服。
後來和關羽朝夕相對,他對關羽的瞭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被關羽的智勇雙全、胸襟開闊、情操高尚所折服,英雄崇拜是那個時代尚武之人的共同點,周倉當然也不例外,所以,他才對關羽忠心耿耿,並且心甘情願,毫無怨言。
當關羽單刀赴會時,周倉巧妙營救,使關羽安然脫離虎口。關羽水淹七軍時,周倉乘大筏將曹操的悍將龐德撞下水,然後他生擒龐德,立下汗馬功勞。最後關羽敗走麥城,身死東吳,周倉聞之,自刎而亡。不單單週倉,和周倉一起守麥城的王甫在見到關羽的首級時,大叫一聲,墮城而死。
這種忠義之人,其實在小說中普遍存在,他們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遇到一個開明的人後,為他折服,便將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給他,誓死追隨,至死不渝。周倉之於關羽,正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