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圓圓的世界圓圓的人
-
2 # 愛橙821
個人意見分以下五點考慮:
1、誰愛孩子,孩子跟誰。
愛孩子是基礎,無論跟誰,給孩子一個愛的環境最重要,愛會帶給孩子安全感和穩定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我覺得對於孩子精神上的疼愛高於物質上的享受。
2、都愛孩子,跟那個經濟條件好的一方。
經濟也很重要,現代社會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定的經濟來支撐,除了衣食住行,學習補課見識生病的費用也不少,為了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未來,跟那個經濟好一點的一方。
3、都愛孩子,條件都好,年齡小跟媽媽。
年齡小主要指一兩週歲之內吧,需要餵奶那種,那個年齡段對母親已經有了印象和依賴,段然分開怕會對孩子造成陰影。
4、都愛孩子,條件都好,年齡大女孩跟媽媽,男孩跟爸爸。
性別的原因,媽媽帶女兒,爸爸帶兒子比較方便,畢竟男女有別,成長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不方便,這樣成長也方便培養男女的性格特質。
5、孩子大了,也可以參考孩子本人意見。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是非觀,我們也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自己選擇的生活環境更容易調節心態,接受新的生活。
如果都不要孩子,只能法院按照國家的法律來判定。
-
3 # 獨者日記
從戀愛到結婚,再到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雙方父母的內心也同樣充滿了喜悅,對小寶寶每天成長的變化,甚至比年輕的你們都要上心,與孩子在一起的快樂已經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如今隨著你們婚姻的解體,孩子撫養權的歸屬自然成了老人家最關心的事情 ,跟誰都不服,那麼一切聽法院。一、雙方基本條件的取證
對雙方的基本條件進行取證,包括但不限於工作性質、工作環境、收入狀況、居住條件、文化程度、性格修養等,通過對雙方的基本條件進行比較分析,突出有利因素。即使夫妻雙方的基本條件,如工資收入、教育程度等差異不大,但並不表示就沒有差異。比如,一方的思想品質,就在爭取孩子撫養權方面尤為重要,因為直接撫養方的思想品質,會直接影響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二、雙方父母基本條件的取證。很多時候,真正帶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別是對於學齡前兒童,通常是一方的父母。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環境,以及長期帶孩子的父母的意見及身體情況,往往也是影響孩子撫養權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孩子生活環境方面的取證。離婚事件中,孩子撫養問題的處理原則,是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雙方離婚,但有一方距離學校較近,或生活小區成熟,對孩子人學、生活最為有利,當然得到孩子撫養權的可能性就會更大。因此,這方面的取證工作也是必須的。
四、孩子的意見相當重要。一般,法院在處理撫養問題上,會認真聽取十週歲以上孩子的意見,並做筆錄入卷。在離婚前或離婚過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願意隨自己生活是尤為重要的。十週歲以上的孩子一般比我們這一代人更為成熟,對於離婚的含義及後果都基本瞭解,雖然這樣會對其造成傷害,但這種傷害是避免不了的,使孩子由對其成長最為有利一方撫養,算是對其的補救吧——
-
4 # 情感II美文
離婚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但這不是絕對的,孩子過得幸不幸福,關鍵在於父母如何去處理他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處理不妥,即便家庭完整,孩子也會受傷,處理恰當,即便家庭破碎,孩子也可能比原來更幸福。
父母的愛,才是孩子內心真正的家,不管夫妻關係怎樣了,身為人父人母,做好孩子的守護者,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心靈上的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夫妻離婚之後,孩子跟誰到底比較好?我覺得要根據客觀條件來看的,看誰的經濟條件更好一些,能夠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或者說是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她更依賴誰?
還想說一點,如果你們之間的婚姻沒有到了非離不可的地步的話,為了孩子,希望你們也能夠好好的去生活,好好的去溝通。
離婚一時爽,但是如果給孩子造成的印象是一輩子的。見過很多的孩子,因為童年的時候父母婚姻不幸福,所以長大之後呢,自己對婚姻也沒有信心,這些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做好榜樣作用。如果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當中的話,生活會好很多。
-
5 # 情感店鋪張小二
我覺得你應該考慮一下孩子的意願和想法。
既然父母選擇離婚,那孩子肯定知道情況,看你家孩子這麼大了,你完全可以問問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選擇爸爸孩子喜歡和父親在一起,那也沒什麼關係,你完全可以有空多去看看孩子,前提是孩子的父親願意養孩子,對孩子好。
這一點,我相信你應該心裡清楚,畢竟結婚這麼久了,你老公什麼性格,什麼脾氣,你可以說是知根知底。
如果你老公願意照顧孩子,很喜歡這個孩子,對孩子挺好的,那你就把孩子留給他,我相信他會,好好把孩子養大成人。
一般來講,男方經濟基礎好一點,也更有能力撫養孩子,給予孩子最好的生活。
孩子選擇媽媽如果孩子選擇了你,那說明你老公,平時應該不怎麼顧家,對孩子的關心不夠,導致孩子比較依賴你,願意陪伴你身邊。
既然孩子選擇了你,我相信世上只有媽媽好,你會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不會讓她餓著凍著,你會比以前更努力。
看了照片,我覺得你們母女關係應該很親密,相比於父女關係,孩子選擇你的可能性更大一點,因為你問這個問題同時 說明你是一個合格的母親,是一個偉大的母親。
總結如果你已經想清楚準備離婚了,那你就應該把事情和女兒說清楚,看看女兒怎麼想的,問問她的意思。
離婚這麼大的事情,孩子有權利知道,也有權利選擇跟誰一起生活,她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不能剝奪了她選擇的權利。
離婚大多數都是迫不得已,為了孩子好,夫妻之間應該多商量溝通,父女母女之間,也該多多溝通交流,只有這樣你才能明白對方的想法 ,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如果有選擇,最好不要離婚,給孩子一個完整性家。
-
6 # 言之默
跟母親好還是跟父親好?
關鍵在於: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一般情況下夫妻離婚以後,兩夫妻爭孩子,一部分是為了孩子好,
但更多的是“我需要孩子的陪伴”
而不是…“孩子需要我的照顧”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先放下自我需求,
扣心問一問自己:孩子需要什麼。
其次:看孩子的年齡階段!不同年齡不同需求。
正常情況下:年齡很幼小的需要母親多一點,年齡大的需要父親多一點,這樣更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重點:父母的人格,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哪邊人格健全、健康、完整。那麼讓孩子跟著這邊,相對來說好很多。物質條件作為其次的考慮。
綜合:孩子成長中,既需要母親,也需要父親。 這會影響到他的性格發展,人際交往,婚戀關係,工作事業等,就像蝴蝶效應一樣,展開來講就很複雜了。
當然、不和諧的家庭,更能影響孩子的各個方面。為減少孩子以及各個方面的痛苦,著重考慮……再決定。
-
7 # 非常365
離婚後孩子跟媽媽好還是跟爸爸好?針對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無論孩子跟誰撫養都不如兩個人共同撫養,夫妻離婚傷害最大的無非就是孩子,單親家庭確實給孩子心裡上及生活上造成一系列的影響,給他們的童年帶來很多的不幸。
當夫妻兩人的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也不要輕易說離婚,多想想你們當初結婚的初衷是什麼?倆人靜下心來好好想想當初的甜蜜都去哪了?婚禮上的信誓旦旦和種種誓言都忘記了嗎?
如果確實到了非離不可的地步,夫妻可以和平談判,哪一方能給孩子提供比較好的生活環境就有哪一方來撫養,儘量做到對孩子最小的傷害。
-
8 # 芯桐VLOG
上世紀70年代末,作為一名年輕的心理學實習生,我的第一批病人是來自離異家庭的男孩,他們飽受當時所謂的“父親飢餓”之苦。在那些父母分居的日子裡,父親們被拋棄了。父親看孩子是由母親決定的。離婚帶來的這種習慣性後果反映了一種信念,即母親是極其重要的,而父親是可以犧牲的。從那以後我們走了很長的路。
我和我的同事們觀察了離婚帶來的問題,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研究如何幫助孩子們在父母離異時更好地應對。孩子們和他們的父親通常(儘管並不總是)想要和需要更多的時間在一起。所有跡象都表明,讓父母雙方共同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對大多數家庭都有好處。這就是現在所謂的共同養育。
在20世紀末,離婚法令規定孩子每隔一個週末與父親探望一次。定期訪問記錄了父親變成叔叔的過程,孩子們是他家裡的客人。爸爸成了一名娛樂導演:這些接觸很有趣,但與現實的親子關係相比,其質感和深度都黯然失色。當時,只有少數研究關注離婚父母共同監護的家庭。
孩子們至少有35%的時間和父母在一起,而不是和一方一起生活和探望另一方,他們與父母的關係更好,在學業、社會和心理上都做得更好。正如下週將在波士頓舉行的關於分享養育的國際會議上所描述的,他們獲得更好的成績;不太可能吸菸、喝醉、使用毒品;而且對焦慮、抑鬱和與壓力有關的疾病不那麼敏感。
儘管共同養育子女有著明顯的好處,但性別障礙並不容易瓦解,法律改革通常也不會毫無阻礙地進行。儘管對共同撫養的批評人士承認,父母共同監護的孩子享有許多好處,但他們認為這些孩子做得更好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有更多的錢和更少的衝突,而不是因為他們的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幾乎相同。批評者還認為,如果一方父母反對共同監護權,那對這個家庭來說是一個糟糕的計劃。
即使父母一方最初反對這種安排,即使父母之間的衝突很嚴重,父母共同監護的孩子也會有更好的結果。共同養育子女的好處與父母的收入無關。她工作的教訓?為了確保離異父母子女的更好的結果,專注於提高他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的質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們每一個人的時間。
大多數心理學家都認識到父母雙方積極參與孩子生活的重要性。但有些人在談到小孩子時會劃清界限。許多人仍然認為母親應該照顧嬰兒和幼兒,如果我們相信父親的工作,我們會危及兒童的健康。
實際上,這意味著父母分居的孩子每天晚上都在母親家裡度過。禁止在爸爸家過夜,即使同一個孩子在日託所睡覺,週六在爸爸家小睡,在奶奶家過夜。
儘管現在的爸爸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多推嬰兒車,但這一全面限制仍在繼續。在雙職工家庭中,父親佔父母與嬰兒相處總時間的41%。這對他們的孩子來說是個好訊息。
父親和母親一樣從工作中受益。他們學會讀懂嬰兒的訊號,並作出敏感的反應。在某些領域,父親甚至可能比母親產生更大的影響,例如語言發展和堅持面對挑戰性的障礙——成功所必需的“能行”態度。
當一個人坐牢時,他的孩子們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這裡有兩個主要結論:第一,共同養育不僅應該成為父母共同生活的孩子的標準,而且不僅應該成為年齡較大的孩子的標準,而且應該成為父母分開生活的所有年齡段的孩子的標準。孩子需要父親,而不是叔叔。第二,如果我們想給孩子與父親建立正常關係的最佳機會,那麼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將父親的工作時間限制在白天是不可能的。
誠然,離婚後並非所有家庭都有共同的父母。但人們普遍認為這對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有好處。
如果我們重視爸爸在凌晨3點撫慰煩躁的寶寶,或者在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時候給蹣跚學步的孩子讀“晚安月亮”,為什麼僅僅因為父母不再生活在一起,或者僅僅因為太陽已經落山,就剝奪了孩子父愛的表達呢?
-
9 # 葫蘆爸爸談育兒
夫妻離婚後孩子跟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個問題,分析如下:
1、看孩子年齡。如果孩子兩週歲以下,建議跟媽媽,媽媽更容易把孩子照顧的好一些;如果是兩三歲以上,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2、看孩子和誰感情好。要看孩子小的時候是誰管得多一些,和誰的感情較好,跟誰;這樣更有利於孩子順利適應爸爸媽媽分開的生活,能讓孩子心裡有更多的安全感,對孩子成長有利;
3、看誰的工作更穩定,能有穩定持續的收入。養孩子是既需要時間,又需要經濟基礎的,誰的工作收入穩定,孩子跟誰能更好一些,便於孩子能有一個穩定的生活;
4、看夫妻誰更有意向帶孩子。夫妻分開時,有的覺得無論如何要自己帶孩子,有的想找清閒,或者沒有條件養育孩子所以就不要孩子;這要看雙方誰想帶孩子的意願度強烈一些。
總之,夫妻分開時,大人誰離開誰都能生活,但是孩子是無辜的、是無罪的,希望夫妻雙方不要把大人之間的恩怨影響到孩子;夫妻分開,孩子就必須要離開父母中的一方,對孩子來說這已經很殘忍了,希望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協商好、落實好,儘量減少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另外,雖然大人分開了,但是永遠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和孩子的血緣關係是斷不了的,也不能斷;夫妻雙方都要有些責任心,該養育孩子養育孩子,該出撫養費就出撫養費。
-
10 # 麗美的世界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兩個真實的故事案例:
有一個家庭的孩子,叫小亮(原諒我起這麼俗的名字,因為,我覺得越平凡越有代表性,所以下面家庭孩子的名字,依然很俗)。
小亮的爸爸出軌後,媽媽提出離婚,小亮跟著媽媽生活,時不時需要外公外婆的接濟和幫助。
因為爸爸有錯在先,媽媽,還有媽媽的整個家族,都對他爸爸充滿仇恨,把他爸爸視為仇人,甚至為了達到報復的目的,故意不讓爸爸和小亮見面。
男人都是大豬蹄子。
小亮爸爸也不例外,離婚後很快和出軌物件結了婚,組建了新家庭,又生了孩子。但小亮媽媽,在世俗偏見和生計忙碌中,一直沒有再婚,過得苦澀又艱難。
有了新家後的爸爸,養育壓力大了,撫養費給的也不及時了。異常惱火的媽媽,常常讓小亮給爸爸打電話要錢,當著孩子的面兒罵道:
“你爸爸真不是個東西,當初他忘恩負義拋棄我,如今連你這個親生兒子也不管了。”
小亮和爸爸的關係,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小亮對爸爸冷漠,爸爸對小亮心涼,原本就疏遠的父子關係,日後更是形同陌路。
小亮在對媽媽的愧疚和對爸爸的仇視中,變得越來越沉默。
另外一個家庭的孩子,叫小田。
小田的爸爸也出軌了,最終和小華媽媽離婚,小田也跟著媽媽生活。
選擇離婚也願意承擔的小田媽媽,雖然生活得也很忙碌,也很艱難,但每當小田就父母離婚表達疑慮時,她都這樣說:
爸爸媽媽曾經很相愛,所以有了你這個愛情的結晶。但後來,爸爸媽媽不相愛了,深思熟慮後,選擇分開。愛與不愛,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分開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分開後,爸爸也很愛你,由於媽媽和外公外婆,非常非常捨不得你,所以多次向爸爸爭取,才把你留在我們身邊。
當然,後來,小田的爸爸也和小亮的爸爸一樣,很快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妻兒,小田的媽媽,也一直選擇單身。
有天,小田問媽媽:“媽媽,你這麼辛苦,為什麼不給我找個新爸爸?是怕新爸爸不喜歡我嗎?”
媽媽想了想,握著小田的手說:
孩子,媽媽沒有再婚,不是因為你,而是沒有遇到真心喜歡的人。媽媽一個人的確很累,很難,但看到你一天天長大,渾身有用不完的勁兒,也不覺得孤獨。
媽媽還常常提醒小田,和爸爸見面時,一定要尊重爸爸,關心爸爸。因為,他們父子之間,相處的機會本來就不多,所以每次見面,都要好好珍惜。
小田很愛媽媽,自然信從媽媽的話。所以,每次見了爸爸,他都很懂事很貼心。
爸爸因為出軌和離婚,本來就對小田一直心懷愧疚,如今見到前妻把孩子教養得這麼好,更是萬分自責,就想方設法地加倍疼
愛小田,日子過得再緊巴,也按時給小田撫養費。
就這樣,小田漸漸長大。他天資不是很聰慧,學習成績也不是特別好,只考上了一個普通大學。但他溫煦善良,交很多朋友,還在學習之餘,愛上了漫畫和書法。
他的漫畫活潑自然,書法自成一家,大學畢業後,就辦了兩次書畫展,出版了一本漫畫集,在網上擁有眾多粉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網紅。
那麼,父母離婚,究竟是跟著媽媽好還是跟著爸爸好
我的答案是:
影響孩子的,從來不是離婚,而是分開後,大人們如何做人。
這裡面,才藏著孩子的悲歡和命運。
孩子最好的命運是擁有一個健全的家庭。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要根據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來定!
根據雙方的經濟能力;雙方陪伴孩子的時間;誰對孩子更有責任心;有行為能力的孩子自己也有選擇權;全面的權衡,要選擇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一方為孩子的監護人!
如果家庭條件好的,經濟比較寬裕的家庭,一般爸爸會帶著男孩,媽媽會帶著女孩,這樣更方便與孩子溝通和教育。
有些是媽媽沒有能力扶養孩子的,把孩子留給爸爸。如果爸爸另娶妻生子,爸爸白天都要出去工作,孩子會和後媽在一起的時間長,遇見好後媽,是這孩子的造化大,遇見自私的後媽,這孩子就會比較苦。
有些是爸爸沒時間或不願意照顧孩子的,孩子跟著媽媽,或許條件不好,苦點累點,但媽媽都會盡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去照顧孩子。
離婚了,不管孩子跟著哪一方,爸爸、媽媽都要去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孩子是無辜的,不能讓孩子成為你們婚姻的犧牲品。多關心孩子,多和孩子去溝通,多去疏導孩子的情緒,多去培養孩子,讓孩子身、心健康的去成長,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