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高貴柑桔

    一元二次方程握手問題公式:假設有X個人,握手總次數=X(X-1)/2。假設有X個人,則每個人都要和除自己之外的(X-1)個人握手,則總握手的次數是X(X-1)。但是在這X(X-1)次的握手中,每一次的握手都重複計算了,所以要把它除以2,則X個人握手的次數是X(X-1)/2。

  • 2 # 歷史神秘人

    沒有韓信,劉邦就不能打仗了嗎,劉邦從一個小混混做到皇帝能力絕對不弱,而且劉邦玩政治手段比韓信強多了,韓信不就是死在了呂后手裡嘛,當然前提是劉邦削了韓信的兵權才有呂后的跟進。而英布是囚犯出身當了諸侯,在政治上玩不過劉邦,最關鍵的是劉邦佔據著大勢,項羽我都搞定了,難道還搞不定曾經是項羽手下的英布嗎?

    劉邦能打敗英布,因為天下初定,民心思安,民心都在劉邦那裡呢,民眾當然是希望好好過日子啦,劉邦用全國的兵力和民心去打英布,打不贏才怪呢,劉邦有絕對的實力和信心正面打敗英布。劉邦當了皇帝后,就開始滅掉七個異姓諸侯王可,最能打的韓信都被幹掉了,剩下能打的就是英布了,英布已經感覺到危險來臨了。特別是劉邦幹掉梁王彭越後,把彭越剁成肉醬,分給了諸侯王,英布分到了一塊,被嚇著了,劉邦那樣做就是要給諸侯們一個警報,同時也是一種信心的表現,我不怕你們造反,既然做了,就有實力收拾你們。結果英布真的反了劉邦,不反不行啊,反了還有一線生機,不反遲早被劉邦砍頭呢!英布反了後,劉邦召集大家商量怎麼打,手下有個叫薛公的人分析說,英布無非採取上中下三策進軍。上策就是,向東攻吳,向西打楚,北上吞併齊魯,脅迫燕趙,控制東方大部分地區站穩腳跟,和朝廷分庭對抗。中策就是向東攻吳,向西佔楚,吞併韓魏,掌握敖倉的糧食,阻塞成皋通道,控制戰略要地。下策就是,攻吳,下蔡,佔據長沙,靠近南越,退守邊隅之地。結果英布擊敗荊楚大軍,真的採取下策引軍向長沙方向了。

    劉邦放心了,看來英布自己也是沒有信心啊,畢竟英布是倉促起兵,別說要去攻佔長安了,選擇下策無非就是為了自保罷了,這樣的武夫強不到哪裡去呢,劉邦相信自己有信心和能力幹掉英布。於是快70歲的劉邦率領大軍親征英布,最後兩軍碰面了,英布沒想到劉邦會拖著病的身體親自來打自己,有點驚訝。劉邦上前問英布,說你為什麼反我啊,我對你還是不錯的。英布說,我也想當皇帝啊,過過皇帝的隱呢,你不死我怎麼當皇帝呢!劉邦憤怒了,馬上下令軍隊衝鋒。在戰場中,劉邦中了一箭,不過沒事,漢軍氣勢如虹,擊退了英布的軍隊,英布敗了,只能帶著一百多人逃向長沙方向。剛好長沙王吳芮是英布的小舅子,英布想去小舅子那裡避難應該可以的吧,剛好吳芮寫信給英布,說你來長沙吧,我保護你,我絕對支援你,你不用擔心我會害你。英布接到信後信以為真,其實是吳芮設計騙英布來長沙然後中途設埋伏幹掉英布,以此討好劉邦,如果真的收留了英布,劉邦肯定不會放過自己,雖說英布是親戚,但親情比不過性命啊,於是英布在去長沙途中伏兵偷襲,一代梟雄就這樣死了,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小舅子手裡,真夠悲催的!

  • 3 # 大漢山民

    英布只是個將才而已,劉邦可以稱謂帥才,格局比英布大的多。在戰場上,英布算是一元猛將,跟著項羽時,簡直就是項羽的先頭部隊,開路先鋒,你說英布猛不?都說項羽很小氣,對部下別說封王了,就是想被封個侯都難,卻封了英布個王,說明英布確實能打,功勞不小。再說劉邦,真不簡單,就說與匈奴冒頓單于之戰,雖然沒勝,但當時敢親率大軍與強大的匈奴開戰,相當於開國時偉人在北韓挑戰美帝了,說明,劉邦有敢戰的勇氣。再說英布被逼造反時,劉邦雖六十多歲,但天下已坐定,資源握在手裡,身邊謀士成群,加上馬上征戰了一輩子,對手下英布已很瞭解,英布手下也是漢軍,難免久戰厭戰,眼看英布拿雞蛋碰石頭,手下沒有必勝信心,難免一觸即潰。

  • 4 # 吟風社

    劉邦其實是秦末漢初軍事能力最容易被低估的一個人,他的軍事才能在秦末漢初的諸侯中僅僅不如項羽和韓信罷了,擊敗英布並不足為奇。我們說英布本人在造反時是怎麼說的?“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按英布所說,劉邦年老了不樂意帶兵,而派遣諸將,我害怕的韓信、彭越都死了,其他的都不足為懼。也就是說,英布眼裡當世英豪,只有劉邦、韓信、彭越三人才是自己的對手。而最終是劉邦帶病出徵,擊敗了英布,符合此言。

    劉邦的被低估很大一個原因在於關於劉邦的影視劇基本只渲染劉邦的痞氣,而少有描繪好劉邦的豪氣的,一介布衣,三年滅秦五年平楚,光靠所謂的痞氣是遠遠不夠的。

    劉邦

    起兵反秦與西進破秦

    我們說劉邦的軍事能力,在起兵初期就是勝多敗少(否則直接就被剿滅了),結果在出兵方與之時,留守豐地的雍齒背叛,帶著作為劉邦主要根據地的豐降了魏,劉邦兵力不足,又丟了根據地,重新攻豐不下,跟章邯手下駐守在碭地的別將司馬橺打了兩丈,一敗一勝,第二仗三日內拿下了碭地,收攏了五六千兵馬,攻破了下邑,再次回師攻打豐,但大概因為豐城曾是魏國的首都,並非一座小城(也是為何前期雍齒投降對劉邦打擊頗大),這次仍然沒能攻下,於是劉邦找到項梁,項梁給了劉邦五千兵馬,這次攻下了豐。

    之後項梁命劉邦和項羽一起 跟秦軍作戰,數次戰鬥都是大破秦軍,有人說會不會主要是項羽的功勞?並非如此,劉邦手下的曹參在此段時間就是多次立功,兩次擊敗章邯,遷為五大夫,樊噲在濮陽擊章邯一戰也屬於攻城先登,雍丘之戰斬殺李斯之子李由的又是劉邦部下的曹參。而戰後懷王封劉邦為碭郡長、武安侯,項羽則是長安侯,兩個人受封的級別相同,再次證明了劉邦在這數戰中立有大功。

    劉邦與項羽

    之後則是西進滅秦,西進滅秦一戰決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樣是撿漏,西進滅秦是楚懷王部署的軍事任務,而非所謂的劉邦主動趁虛而入,當時秦軍仍然強盛(鉅鹿之戰都還沒打呢),懷王手下諸將哪怕是聽有“先定關中者王之“的賞賜也不敢西進,唯獨項羽因為叔父項梁被殺,急著報仇,特別希望懷王把西進滅秦的任務交給自己。但諸將認為項羽殘暴,所過無不殘滅,由他西進秦人肯定不會依附,於是劉邦接手西進滅秦這項極艱鉅的任務。

    劉邦西進滅秦的軍隊兵力極少,一開始可能只有幾千人,因為打到陳留時還不足萬人,這還是一路上收攏陳涉和項梁的殘兵敗將的結果,但劉邦在一開始就在城陽與槓裡擊敗了阻攔他的王離的軍隊,王離部就是當年蒙恬駐守在長城的部隊,絕對是秦軍的精銳。

    劉邦

    西進破秦打了一年多,並非是一兩個月就完成了(若真是如此才符合所謂的乘虛而入),連劉邦這麼一隻幾千人的部隊在最終破秦之後都擴充到了十萬人,秦國作為當時統治者,最富庶的基本盤關中尚在,一年多的時候怎麼可能不繼續招兵?劉邦在攻打宛城之時,張良說”秦兵尚眾“,宛城投降後,靠著宛城強大的人力物力,劉邦引軍向西,戰無不勝,無不下者,而劉邦對百姓不虜掠,也贏得了秦人的民心。入了武關,此時”秦軍尚強“,而劉邦在藍田數次大破秦軍,這才消滅了秦軍在關中最後的抵抗力量。

    還定三秦、破趙的主要功勞均在劉邦

    楚漢戰爭中由於劉邦得了韓信,就出現了楚漢戰爭劉邦就是靠著韓信打的謠言,這裡我澄清兩個分別是還定三秦與破趙,首先是史記的《高祖功臣侯者表》,一般認為這個年表是司馬遷直接把漢朝官方檔案照搬了過來,這個表記錄了跟隨劉邦平定天下功臣主要的功勞,韓信那一欄裡是”別定魏、齊,為王,徙楚“,也就是說韓信的主要功勞被定性為滅魏和滅齊,而韓信本人的淮陰侯列傳中也沒有說韓信親自參與了還定三秦之戰。

    韓信

    很多人認為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從而還定三秦,然而事實上,最早說韓信親自參與指揮作戰的是元雜劇,史記和漢書中最多也只是說韓信為劉邦出謀劃策,劉邦聽信了這個計劃,按照計劃出兵。但是首先這裡的韓信是韓王信還是後來的楚王韓信在史記中是有不同說法的,史記集解的註釋是認為指的是韓王信,這裡我們不爭論。

    具體操作上,韓信是建議劉邦”從故道還“就是按照舊道進攻陳倉,但事實上,這個計劃實施並不成功,陳倉已經被章邯堵住了,這時候劉邦手下的趙衍“言從他道,道通”,隨後劉邦數敗章邯,平定隴西、北地、上郡等地,擊敗三秦王。至於歷史上的韓信,他對定三秦的戰術部署其實是失敗了的,是劉邦臨時變計才成功。何況退一步講,就算韓信的計劃成功,赤壁之戰黃蓋向周瑜獻計,從而破曹軍,難道主要功勞就從周瑜變成了黃蓋?

    還定三秦

    另外是關於滅趙之戰,因為背水一戰這個成語,滅趙的主要功勞成了韓信,但前文說了漢朝官方給韓信的主要功勞定性是滅魏和滅齊,為何滅趙不算?因為滅趙是兩路並行,張耳、韓信一路,劉邦一路,劉邦這路參考《傅靳蒯成列傳》記載

    (靳歙)別之河內,擊趙將賁郝軍朝歌,破之,所將卒得騎將二人,車馬二百五十匹。從(漢王)攻安陽以東,至棘蒲,下七縣。別攻破趙軍,得其將司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從(漢王)攻下邯鄲。別下平陽,身斬守相,所將卒斬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從(漢王)攻朝歌、邯鄲,及別擊破趙軍,降邯鄲郡六縣。還軍敖倉”

    此戰中靳歙跟著劉邦破朝歌、下棘蒲、降邯鄲。在滅趙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祖功臣侯者表》還記載了召歐“以中涓從起沛,至霸上,為連敖,入漢,以騎將定燕,趙,得將軍,侯”,作為劉邦部下的召歐在滅趙一戰中立功封侯,可見功勞必然不小。

    因此,韓信井陘之戰時,本質上趙國已經在兩路夾擊下成了孤城,韓信背水一戰滅趙看著是傳奇,但其實不符合史實。所以滅趙戰爭,韓信並未被當作主要功臣被計入《高祖功臣侯者表》。相反劉邦一路攻城略地,才該是滅趙的最大功臣。

    漢滅趙之戰

    至此,我想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劉邦的軍事才能本就極強,你可以說他不如韓信、項羽,但和英布相比,英布自己都是以為劉邦不會親自出徵,這才敢造反的,而劉邦親征,英布戰敗也沒什麼奇怪的了。

  • 5 # AA時光

    一、英布起兵造反歷史事件的背景。

    秦漢之際的英布的確有一段開掛人生。秦朝時期的英布,雖然是一介草民,但他確實有個牛人的經歷。一天,有個看相地告訴英布,只要受了刑就能當王。這下可讓英布高興壞了,說實在的在秦朝受個刑太容易了,不僅刑律嚴苛,酷刑也多,動輒斷胳膊、斷腿、斷腦袋。英布回家細想了想,掉腦袋、斷胳膊斷腿之後成了殘疾人,即使當了王也容易讓人恥笑。為此,英布選擇了能判黥刑的一個小罪,偷了人家一根老玉米。這樣英布被判了黥刑,臉上刺了字,又被送到驪山陵工地成為了一名囚徒。從此,英布又有了一個新名字,叫“黥布”。

    儘管英布成了囚徒幾個月後成王的目標也沒實現,但英布和當時的古人一樣,對相學堅信不疑。也的確,沒用多長時間,秦朝天下大亂,各地義軍蜂擁而起,英布便帶領一部分驪山囚徒參加了項梁的起義軍。項梁死後,他又跟隨項羽反秦。

    英布不愧牛人稱號,他以勇猛善戰很快成為了項羽手下五虎將之一,並在鉅鹿之戰中一戰成名。到了楚漢戰爭期間,劉邦利用英布和項羽的矛盾,成功說服英布歸漢,劉邦取得天下後,英布被封為淮南王,成為漢初八位異姓王之一,的確應驗了當初哪位看相先生的預言(也可能碰巧)

    劉邦稱帝后,劉邦為了消除異姓王對新興政權的威脅,開始逐漸剷除異姓王。隨著臧荼、韓王信、韓信、彭越等異姓王的或被殺或被消滅,英布已是惶惶如落網之魚,被迫起兵造反。

    二、劉邦是如何打敗英布的?

    1、英布敗在自己的謀略上。

    英布雖然以勇猛善戰著稱,但他作為一個粗人,智謀有限,他起兵造反所採用的謀略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據史料載,劉邦在率軍隊消滅反叛的英布前,楚華人令尹薛公對劉邦說:“英布反叛是不足為怪。現在有上中下三個策略可供英布選擇,如果英布採用上策,山東地區(崤山以東)就不是朝廷所有了;如果他採用中策,是勝是敗的情況就難以預料了;如果他採用下策,陛下就可高枕無憂了。”

    薛公所說的上中下三策又是什麼呢?

    上策:向東攻取吳國,向西攻取楚國,吞併齊國,奪取魯地,向燕國和趙國下一道文書,糾集燕趙之地反漢勢力,那麼函谷關以東地區就不是朝廷所有了。

    中策:向東攻取吳國,向西攻取楚國,吞併南韓,奪取魏國,佔有敖倉的糧食,封鎖成皋的要道,是勝是敗的情況就難以預料了。

    下策:向東攻取吳國,向西攻取下蔡,把物資囤積到越國,自居長沙,陛下可以高枕無憂了,朝廷平安無事。

    當時劉邦問薛公英布會採取哪個策略時,薛公告訴劉邦,英布會採取下策。薛公說到英布為何不採取上策時,直接指出:英布原來是驪山的刑徒,由於他的目光所限,他最大目標也就是做到了大國的國王這麼簡單,他胸中根本沒有天下這一要求,所以說他會採用下策。

    事實上,英布的確像薛公預判的一樣,採取了下策。雖然英布取得了初戰的一些勝利,但此後面對劉邦所率的平叛大軍時,無論英布多麼驍勇,怎奈也不過一枝獨秀,面對漢軍曹參、灌嬰、酈商、靳歙等有名上將的輪番攻擊,英布很快戰敗,最後隻身逃到長沙國被殺,得到了敗亡的結局。

    2、戰場上劉邦高超的軍事統帥能力是戰勝英布的另一個原因。

    當今很多人們認為,劉邦除了會用人外,其實他能取勝完全是靠韓信、彭越、英布等人,而他自己根本沒什麼軍事能力。實際這是極不客觀的。我們可以一直認為楚漢時期,項羽作戰能力第一。但試想,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一等一的能人,有誰連續抗衡過項羽一兩年時間?韓信從沒有單獨和項羽交過手,無法證明他兩個孰強孰弱。英布只是和項羽的部將打過半年,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彭越是和項羽面對面打過,他也不過被項羽追得打起了遊擊。唯有劉邦抗衡過項羽兩年時間,儘管幾次差點丟了性命,但無論如何是劉邦率少量軍隊拖住了項羽大軍,韓信才得率漢軍主力以取得趙魏燕齊的勝利。

    在反秦、楚漢戰爭以及建國後的系列平叛作戰中,更是體現出了劉邦高超的軍事才能。諸侯大臣共立劉邦為帝時曾說過:“先時,秦為亡道,天下誅之。大王先得秦王,定關中,於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敗繼絕,以安萬民,功盛德厚。”張良都稱他用兵如天授,就說明了劉邦的軍事才能是相當高的。

    就連英布在造反前給他的部將們鼓勁時說:“在皇上所屬各位將領中,我只怕淮陰侯韓信和梁王彭越,如今他們都死了。另外,皇帝老了並且身體多病,他一定不會親自率兵前來,定會派遣將領前來,我們沒有什麼可懼怕的,我們一定會取得成功。”這說明在英布心中是十分忌憚劉邦的作戰能力的。

    結束語。一場戰爭、一段歷史,它絕非由少數人或某個人所主宰,而決定它的肯定是一個群體或者整個社會。因此,沒有韓信後的劉邦能夠戰勝英布,完全反映的是劉邦和他的團隊的客觀實力。

  • 6 # 冷清先生

    【英布和劉邦根本不是一個級別,英布造反被劉邦擊敗】

    劉邦不僅是大漢的開國皇帝,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戰略家,也是頂尖的戰術指揮家,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親自指揮戰爭、戰役的皇帝,偉人稱讚劉邦:“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皇帝”。在秦末漢初的戰亂時代,從領兵打仗的層面上,能夠和劉邦相提並論的,也只有三個人:項羽、韓信、冒頓單于。英布是秦末漢初的一名傑出的將領,但是他的軍事指揮能力,也就是一二流的水準。韓信、彭越造反被滅後,英布造反時說:“皇帝已經老了,韓信、彭越死了,誰還能打的過我?”英布造反,被劉邦迅速的擊敗,逃亡蕃地後被蕃人所殺,人頭送往大漢。

    【英布其人其事】

    黥布者,九江六安人,姓英氏。秦朝的時候,是個老百姓,有個相面的客人對英布說:“你當受刑罰後稱王!”成年後,英布犯法黥面,英布笑著說:“相師說我,黥面而稱王,是真的嗎?”當時的人,權當笑話聽。英布被遣送驪山,驪山徒有幾十萬人,英布和犯人隊長關係好。與罪徒曹偶一起出逃,在九江一帶當強盜。陳勝起義時,英布去見蕃君,率領手下反秦,聚眾數千人,蕃君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章邯攻滅陳勝,攻破呂臣蒼頭軍,英布領軍北擊秦軍左右校尉軍,擊敗秦左右校於清波,帥兵退東南。聽說項梁略定江東會稽郡,遂渡江向西。陳嬰以項氏世代為將,以兩萬東陽軍投項梁。下淮南,英布、蒲將軍帥兵歸屬項梁。

    項梁渡過淮河向西,進攻假楚王景駒、秦嘉,英布常常充當先鋒。項梁確定陳勝已經死了,遂召開薛城大會,范增建議復立楚懷王玄孫,遂擁立熊心為楚懷王。陳嬰為上柱國,項梁為武信君,英布為當陽君。項梁戰敗死於定陶,呂臣10萬蒼頭軍退守彭城東,劉邦三四萬沛豐軍退守碭郡,項羽5萬江東軍退守彭城西。楚懷王熊心遷都彭城,楚懷王收繳了呂臣、項羽的兵權,封呂臣為司徒,呂臣父呂青為令尹(宰相),劉邦為碭郡長,封武安侯,率領碭郡之兵,英布隨諸將保衛彭城。

    當時,章邯40多萬秦軍圍攻趙國,趙國幾次派人求救。楚懷王熊心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英布、蒲將軍等人為將軍,率領16萬楚軍主力救趙。劉邦率領3萬沛豐軍進攻秦關中,呂青、呂臣、陳嬰等人率2萬東陽軍守衛彭城,楚懷王與天下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宋義在濮陽遲滯46天不進軍,項羽殺宋義奪取軍權,楚懷王以項羽為上將軍,諸將皆歸屬項羽。項羽命令英布、蒲將軍率2萬多兵先渡河,試探性攻擊秦軍並且掩護項羽十幾萬楚軍渡河。項羽16萬楚軍主力渡河後,率先向秦軍甬道發動進攻,血戰三日而奪取秦軍甬道,章邯遂向後撤退,50萬諸侯聯軍共同圍殲王離15萬秦軍。

    公元前207年10月中旬,劉邦率軍打入關中,秦王子嬰白馬素車投降,秦王子嬰詔令天下秦軍向諸侯聯軍投降。11月初,章邯率20多萬秦軍向項羽投降。項羽領兵入關中走到新安(鄭州西部),項羽命英布等將領連夜坑殺秦卒20萬。項羽率領大軍走到函谷關的時候,劉邦命令函谷關秦軍關閉關門,項羽命英布等將領攻破函谷關,項羽大軍才得以入關中,12月下旬,項羽大軍到了咸陽。各路諸侯共推楚懷王熊心為義帝,項羽操盤替義帝熊心分封諸侯,英布經常當先鋒,封英布為九江王,都城在九江六安。

    前206年4月,諸侯罷兵於戲下,分封諸侯各就國。同年10月,項羽遷義帝熊心於長沙,暗地裡命令九江王英布等人,半路上截殺義帝熊心,英布派將追殺義帝熊心於郴州。項羽想暗殺義帝熊心而取代之,英布無疑充當了“以臣弒君”的幫兇,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英布做事沒有原則,為後來造反被殺埋下了伏筆,這就是“因果報應”。漢二年元月既前205年元月,齊王田榮合併三齊擁兵20萬反楚,項羽親率30萬楚軍征討,項羽徵調九江王英布的兵力,英布稱病不去,只派了幾千人隨行。二月中,劉邦攻佔彭城,英布又稱病不幫助項羽,項羽由是怨恨英布,多次派遣使者責怪英布,英布愈加的害怕,更不敢來了。

    前205年4月,劉邦彭城之敗後,經過大梁(開封),到達虞地(山西平陸),對左右說:“你們這幫人,誰能與我計謀天下大事?”謁者隨何曰:“不知陛下要謀劃什麼?”劉邦說:“誰能與我出使淮南,讓英布發兵背叛項羽,讓項羽滯留在齊國幾個月,如此一來,我就可以建立滎陽防線和項羽爭天下。”隨何說:“我願意前往。”於是,隨何出使淮南,一共有28個人隨從。隨何勸說英布叛楚歸漢,文章有點長,總之,隨何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軟磨硬泡的說服了英布,同意叛楚歸漢,但是保密而不對外宣佈。項羽的使者到達淮南,催促英布發兵擊漢,隨何直入大殿,坐在楚使的上座,對楚使說:“九江王已經歸漢,楚何得以發兵?”英布有些猶豫不決,隨何說:“事已至此,殺了使者,趕快歸漢。”於是,殺楚使發兵擊楚。項羽派項聲、龍且進攻淮南,項羽留在齊地攻下邑。數月,龍且在淮南擊破英布軍,英布想領兵歸漢,又怕項羽追殺,故此從小路和隨何一起歸漢。

    英布到了漢營之後,劉邦為了降服英布,接見英布的時候,故意讓兩個侍女洗腳,英布看到劉邦對自己如此輕蔑,心中大怒,後悔自己來見劉邦,想自殺的心都有。出來後就住館舍,帳房、用具、飲食、隨從等等和漢王劉邦規格是一樣的,英布由是大喜過望。英布派人取道九江,項羽已經派遣項伯收取了九江兵,把英布的妻兒老小都殺了。英布派出的使者找到故人老臣,率領數千人歸漢。劉邦於是分給英布一些兵力往北撤退,駐軍在成皋一帶。漢四年七月既前203年7月,分封英布為淮南王,共同抗擊項羽。

    漢五年,既前202年,英布派兵到九江,取得幾個縣。五年十月,英布與劉賈一同到九江,利誘大司馬周殷反楚,於是舉九江之兵與劉邦共擊楚,破之於垓下。項羽死於東城,天下方定,劉邦論功行賞。劉邦貶低隨何的功勞,說隨何是腐儒,腐儒有什麼用呢?隨何跪曰:“當年,陛下帥兵攻打彭城,陛下發步兵5萬、騎兵5千,能不能攻取淮南?”劉邦說:“不能。”隨何說:“陛下派遣隨何,和28個人出使淮南,到了以後,是不是達到了陛下的願望?是不是,隨何的作用大於5萬步兵、5千騎兵。但是,陛下罵隨何為腐儒,說腐儒沒有用,是何道理?”劉邦說:“我剛才思考更改你的功勞。”乃任命隨何為護軍中尉(相當於軍長)。英布乃接受兵符為淮南王,都城在六安,九江、廬江、衡山、豫章四郡皆歸屬英布。

    【英布起兵造反,射傷劉邦,兵敗逃亡被殺。】

    十一年既前196年,韓信謀反,被呂后所殺,英布內心恐慌。夏,呂后又殺彭越,將其剁成肉醬,把彭越的肉醬傳至於諸侯。肉醬到了淮南,英布出獵回,見到肉醬內心非常恐慌,暗地裡派人部署兵力,打探周邊郡國的情況。

    英布有個寵姬生病了,找醫生看病,醫生和中大夫賁赫住在對門,寵姬幾次去醫生家看病,賁赫自認為是侍中大夫,給與優厚的財物饋贈,和寵姬在醫生家裡飲食。寵姬侍候淮南王英布時,談話之間很隨意,誇獎賁赫是忠厚的長者。英布生氣地說:“你從哪裡知道的?”寵姬就如實的講了認識賁赫的經過,英布懷疑賁赫有淫亂寵姬的嫌疑。賁赫聽說後,很害怕,稱病不上班。英布愈發的生氣懷疑,就想抓捕賁赫。

    賁赫知道英布密謀造反的事情,乘坐驛站的馬車到長安去,英布派人追殺,沒有追上。賁赫到了長安,向劉邦上書告發英布準備造反,可以在英布未發兵之前抓捕英布。劉邦讀了賁赫的上書,對蕭相國說了。蕭何說:“英布不會造反吧?恐怕是仇家誣告的?先穩住英布,派人暗地裡去調查核實。”淮南王英布發現賁赫淫亂自己的寵姬而逃亡,並向皇帝上書自己準備謀反,故此懷疑賁赫捏造事實;現在,朝廷的使者又來明察暗訪,證實自己的懷疑是對的,就殺了賁赫一家,起兵造反了。英布造反的奏報來了,劉邦就赦免了賁赫,任命為將軍。

    英布造反之前,佔有九江、廬江、衡山、豫章四郡,擁有精銳步、車、騎、水四軍大約五六萬人。英布造反之後,攻滅荊王劉賈,合併荊王三軍三四萬兵,攻佔荊、襄、長沙三郡,擁有精銳軍隊十餘萬。漢朝初年,全國擁有常備軍60多萬,40萬中央軍、20多萬地方軍。前201年,燕王臧荼反叛被殺,盧綰加封燕王;前200年初,韓王信抗擊匈奴失利,率領數萬漢軍投降匈奴,同年漢匈爆發白登城之戰。前197年,陳豨盡率趙代之兵十餘萬造反,連累燕王盧綰叛漢入匈奴,劉邦為剿滅韓王信、陳豨並抗擊匈奴,不得不破格提拔人才並招募新兵入伍,不得不把30多萬漢軍佈置在燕、趙、代、齊。

    前195年,英布造反後擁兵精銳十餘萬,劉邦能夠調動可用的軍隊,只有拱衛京師長安的南北軍十餘萬人。當時漢朝的形勢非常嚴峻,北方匈奴虎視眈眈,韓王信、陳豨叛亂尚未平定,形勢對英布非常有利。可惜,英布不是戰略軍事家,和劉邦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對手,而且,英布身邊也沒有特別出眾能幹的謀士。英布起兵造反,首先錯誤的估計了形勢,他認為皇帝劉邦已經老了,不可能親自帶兵前來;其他諸將之中,比自己厲害只有韓信、彭越,可惜韓信、彭越已經死了。英布說皇帝老了,韓信、彭越死了,誰還是我的對手呀!第二,英布錯誤的制定了戰略規劃,沒有很好的規劃戰略方針,劉邦把剿滅韓王信、陳豨的大任交給了樊噲,自己親自率領大軍前往征討英布。劉邦打了英布措手不及,迅速的戰敗被殺。

    英布造反之後,劉邦在朝中和大臣們商量對策。汝陰侯滕公夏侯嬰,召見原來項羽手下的令尹薛公問話,知道令尹薛公心中很有對策,就把薛公推薦給劉邦。劉邦召見問策於令尹薛公,薛公回答說:“英布造反不足為奇,假如,英布採取上策,山東就不是漢朝的地方了:假如,英布採取中策,勝敗不可預知:假如,英布採取下策,皇上可以高枕無憂。”劉邦問:“什麼是英布的上策?”薛令尹對答曰:“假如,英布向東攻取吳越、向西攻取荊襄、向北攻取齊魯、傳檄燕趙韓王信、陳豨,固守他的根據地九江,那麼山東就不是漢朝的了。”

    劉邦又問:“什麼是英布的中策?”薛令尹對答曰:“假如,英布東取吳越、西取荊襄、北向攻韓取魏,佔據敖倉的糧食、阻斷成皋關口,漢朝東西首尾不能相顧,勝負之數不可預測。”劉邦再問:“什麼是英布的下策?”薛令尹對曰:“假如,英布東取吳越、西取下蔡,把輜重放在吳越、自己留守在長沙,皇帝則高枕無憂,漢朝什麼事情都沒有。”劉邦追問:“英布會採取什麼策略?”薛令尹說:“英布會採取下策。”劉邦反問:“英布為什麼放棄上中策略,而要採取下策呢?”薛令尹對曰:“英布本是驪山囚徒,這是他的身世決定的。英布做事顧前不顧後,只為自己的富貴考慮,而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更沒有遠大的戰略思想,所以,英布會採取下策。”劉邦說:“好!”封薛公為千戶,即刻發兵征討英布。

    英布帥兵西進,和劉邦率領的軍隊相遇。英布率領的都是精銳之師,劉邦堅守在庸城(既上庸、今湖北十堰市),望見英布的軍隊佈置的很像當年項羽的軍隊,劉邦非常討厭。劉邦看到英布就在城下,問道:“為什麼要造反?”英布回答說:“想當皇帝了!”英布想不到,劉邦老了還能帶兵親征,自己失算就已經洩氣了。劉邦大怒,大罵英布,隨後出城決戰。英布的軍隊敗退而走,劉邦率軍追殺,英布渡過淮河向南,打了好幾次敗仗,英布率領數百人逃到江南去了。英布當年娶了蕃君的女兒,所以長沙哀王吳回就接濟英布,假裝幫助英布逃亡,誘騙英布去越地躲避,英布相信了長沙哀王的話,跟隨著去了鄱陽湖,鄱陽湖的民眾在田野民舍裡殺了英布,英布之亂遂為平息。

    參考書目:《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黥布傳》、《史記•盧綰韓王信傳》等。

  • 7 # 劉一千五

    韓信在楚漢之後,沒有幫助過劉邦。 劉邦還是把國內的大部分叛亂都平定了。說明劉邦是非常能幹的皇帝。

    如果再往前反推一下,韓信在秦末沒有出什麼力,劉邦項羽們還是把秦朝推翻了。

    這麼說來,韓信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楚漢時期。

    韓信在楚漢時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平地說,說劉邦在主戰場死死地拖著項羽的楚國的主力軍隊,使韓信在北方戰場坐大。韓信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劉邦的主力配合之上。這一點應該不是韓信一個人的功勞。

    當然韓信在開闢北方戰場上,降服南韓,魏國,攻下代地,回軍打敗趙王歇和殺陳餘於泜水之上,再走齊國,滅齊,殺龍且支援齊國的三十萬。打得連項羽都害怕了。韓信自稱齊王。

    最後,齊王韓信與相國彭越,漢王劉邦會師垓下,消滅了楚國項羽。

    韓信封楚王,回封國過了一年顯擺的日子。屁股還沒有坐熱,有人告韓信陰謀造反。

    劉邦也覺得韓信還年輕,能力又好,應該加以控制。就採用了陳平的辦法,到雲夢澤旅遊,順便把韓信捉到了,帶回京城,降為淮陰侯。

    韓信最後停止於這個位置上,不再上升,並不是說不折騰了。

    就在這個時候,劉邦封的幾個諸侯王走了項羽封的諸侯王的老路。項羽封劉邦,劉邦造反,劉邦封異姓王 ,異姓王造反。

    而且,漢朝初期的諸侯王反劉邦是連續地反,屬於此起披伏的狀態出現的。整個漢朝帝國搖搖欲墜。劉邦是每逢戰爭就要親自出徵的皇帝。這在歷史上非常特殊。

    但是,韓信在侯府中,被監視居住。韓信被高掛起來。再好的本領,再會打仗,劉邦就是不用韓信。韓信的軍事生命已經死了好幾年了。韓信不願意出力,劉邦不願意再用。但是,劉邦還是把造反的諸侯王們一一平定了。

    這裡面,劉邦的軍隊和將領有很多,能夠打大仗。這時候的劉邦,文武大臣都處於巔峰時期,所以能征慣戰的將軍不在少數。

    臧荼,利幾,韓王信,陳豨,盧綰,彭越,淮陰侯韓信,趙國貫高等等平定之後,黥布造反了。

    黥布造反就是被彭越,淮陰侯韓信的死刺激的。他害怕劉邦以造反的藉口來奪他的淮南國。所以先走一步,反對劉邦了。

    劉邦這會兒有病,本來不想去的。希望太子劉盈帶兵去。商山四皓就對呂太后說,太后呀,你去求皇帝,太子鎮不住這些梟將。再說太子得了功勞也不得加封;沒有功勞,太子位置必然被動搖。皇帝不是要廢太子嗎,千萬別讓太子去。求皇帝親自去打那個狗日的傢伙。讓太子留守長安。

    劉邦不得已而去了。這就超出了黥布的想象。他沒有想到劉邦會來,淮南王心頭就虛了一怯。

    英布造反之後,滕公推薦了原來在項羽手下的楚國的令尹薛公給劉邦。

    劉邦問薛公怎麼辦?薛公回答說:

    英布造反不足為奇,假如,英布採取上策,山東就不是漢朝的地方了;取中策,勝敗不可預知;英布取下策,皇上可以高枕無憂。

    劉邦問:怎麼個說法?

    薛令尹對答曰:

    假如,英布向東攻取吳越、向西攻取荊襄、向北攻取齊魯、傳檄燕、趙、韓王信、陳豨,鯨布堅守九江,那麼關外就不是漢朝的了。

    劉邦又問:中策呢?

    薛令尹對答曰:英布東取吳越、西取荊襄、北向攻韓取魏,佔據敖倉的糧食、阻斷成皋關口,漢朝東西首尾不能相顧,勝負之數不可預測。

    劉邦再問:下策呢?

    薛令尹對曰:

    英布東取吳越、西取下蔡,把輜重放在吳越、自己留守在長沙,皇帝則高枕無憂,漢朝什麼事情都沒有。

    劉邦追問:英布會採取什麼策略?

    薛令尹說:英布會採取下策。

    劉邦反問:英布為什麼放棄上中策略,而要採取下策呢?

    薛令尹對曰:

    英布本是驪山囚徒,這是他的身世決定的。英布做事顧前不顧後,只為自己的富貴考慮,而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更沒有遠大的戰略思想,所以,英布會採取下策。

    劉邦說好!即刻發兵征討英布。

    從這裡可以看出,劉邦一直保持著多問多於大臣們溝通的良好習慣。如果劉邦剛愎自用,象他後來的子孫劉備,對大臣們的意見一概不用,堅持討伐東吳。,結果敗死白帝城。這是劉備不學習祖宗的結果。說明劉邦在沒有韓信,彭越,韓王信這些大將以後,還是有辦法四出征討不臣,平定叛亂的。

    鯨布本來就沒有想到皇帝要來,所以飛揚跋扈,不可一世。一旦看到劉邦來了。心頭就嚇了一跳。淮南國計程車兵就覺得鯨布騙了他們。鬥志就洩氣了。

    劉邦看到英布就在城下,問道:朕待你不薄,為什麼要造反?

    英布回答說:想當皇帝了!

    就這一句話就足以滅族。劉邦大怒,指揮漢朝軍隊打得英布的軍隊大敗。

    鯨布率領數百人逃到江南去了。鄱陽湖的民眾殺了鯨布,劉邦平定淮南國。

    劉氏淮南王劉長橫空出世。

  • 8 # 大白白野

    英布和韓信、彭越是漢初三大名將,淮南王英布造反時曾認為韓信、彭越己死,再沒有什麼漢軍將領可怕的。其實漢軍中曹參、灌嬰、周勃、樊噲等都是很厲害的將領。張良、陳平等智謀都是非常厲害的。項羽曾封英布九江王,英布叛楚歸漢時候曾被楚軍龍苴打的大敗族滅。英布逃到劉邦處重新東山再起了。

    西漢政權建立後,韓信、彭越等被劉邦除掉後讓英布很驚恐,尤其把彭越做成肉醬更讓英布恐怖、憤怒。恰巧英布懷疑一名愛妾跟御醫賁赫有染,賁赫驚恐逃到劉邦處控告英布謀反。英布索性起兵造反。

    英布造反失敗原因薛公分析很透徹。薛公是夏侯嬰門客,原楚國令尹。劉邦問計於薛公,薛公說:“英布造反不值得奇怪。假使英布計出上策,山東地區就不歸漢王所有了;計出中策,誰勝誰敗很難說了;計出下策,陛下就可以安枕無憂了。”劉邦說:“什麼是上策?”薛公回答說:“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楚國,吞併齊國,佔領魯國,傳一紙檄文,叫燕國、趙國固守他的本土,山東地區就不再歸漢王所有了。”劉邦再問:“什麼是中策?”薛公回答說:“向東攻佔吳國,向西攻佔楚國,吞併南韓佔領魏國,佔有敖庾的糧食,封鎖成皋的要道,誰勝誰敗就很難預料了。”劉邦又問:“什麼是下策?”薛公回答說:“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下蔡,把輜重財寶遷到越國,自身跑到長沙,陛下就可以安枕無慮了。漢朝就沒事了。”劉邦說:“英布將會選擇哪種計策?”薛公回答說:“選擇下策。”劉邦說:“他為什麼放棄上策、中策而選擇下策呢?”薛公說:“英布本是原先驪山的刑徒,自己奮力做到了萬乘之主,這都是為了自身的富貴,而不顧及當今百姓,不為子孫後代考慮,所以說他選用下策。”劉邦說:“說的好。”賜封薛公為千戶侯。

    最終,英布軍和劉邦軍交戰,英布軍失敗,英布率百餘人逃跑,被第二代長沙王吳回誘殺。

    劉邦在平叛英布軍過程中中了箭傷,劉邦的死跟中箭傷有關。

    劉邦是軍事家,在反秦起義過程中戰績一般,連反叛的雍齒打起來都費勁;楚漢戰爭,跟項羽交戰勝少敗多,有時候很狠狽,但是西漢政權建立後,在跟反叛的諸侯軍隊交戰過程中戰績很好,基本都取得勝利。

    英布驍勇善戰,是名將,反叛劉邦由於戰略戰術不得當,沒有朝廷軍隊強大,反叛時機不太好等原因最終失敗。

  • 9 # 風去了無痕D

    自古以來軍隊戰鬥力的核心,決不是僅靠一二位名將。

    而是訓練有素、戰鬥經驗豐富的精兵,與久經考驗、戰鬥指揮運用嫻熟的基層軍官與各級將領團體。

    而漢軍經歷了反秦起義與楚漢大戰磨鍊之後,已經從農民起義軍成長為了一支制度嚴整,賞罰分明,體系完備的“經制之師、百戰雄兵”。

    故而,沒了韓信,但是隻要漢軍在,所以劉邦仍然能擊敗英布,平定叛亂!

    況且,天下已安,人心思定,人民早已厭戰。

    此時英布發動叛亂,逆潮流而動,軍心民心已失,敗亡是註定的。

    而劉邦指揮打仗的能力也並不弱。

    只是之前的項羽有蓋世之勇、銳不可當;韓信用兵、又如兵仙。二位神一樣的人物,死死蓋住了劉邦的風頭。

    使得世人產生了劉邦不會打仗的錯覺,而開國大帝,又有哪一個是不會打仗的?

    韓信說,劉邦能將十萬大軍,這或有些拍馬屁的成份。

    但是,除項羽與韓信外,秦末群雄,各自率領五萬兵馬對決,還真不一定有誰能贏得了白手起家、能令英雄慕名來投的劉邦!

    由此,再看劉邦與英布的對決:

    而事實上,劉邦親率的漢軍主力與英布叛軍在蘄縣遭遇時。

    劉邦見叛軍兵精,又氣焰正盛,便先採取了堅壁不戰之策。

    而待叛軍氣沮時,便麾動大軍立即出擊,一役就大敗了英布的叛軍,

    然後,漢軍追擊,屢戰屢克,而英布軍節節敗退,竟連一次像樣的勝仗也沒有。

    劉邦最擅長的,最大的優點,就是“善能將將“,這也是韓信所評價的。

    劉邦能知人善任,尤其善於聽取意見,發揮眾人之長。

    這樣的人,往往能最後取勝。

    在大軍即將出徵平叛時,劉邦就接見了夏侯嬰所推薦的門客,原楚國令尹,並向其問策。

    劉邦問:英布的叛軍下一步動向如何?

    令尹為劉邦分析預測了叛軍可能的上、中、下三策。然後斷定,英布必取下策。

    一:上策。

    叛軍若分兵東出攻取吳境、西進攻取楚境,主力直取齊魯,並傳檄燕、趙二國,固守佔領區,撫其軍民,

    這樣,山東之地或將脫離漢朝,再非大漢之所有了。

    二:中策。

    叛軍仍分兵東出攻取吳境、西進攻取楚境,吞併南韓、佔領魏國,佔有敖倉的糧食,封鎖成皋的關隘要道。

    這樣,漢軍與叛軍都將面臨長期激烈爭奪苦戰,勝敗之數未可知也。

    三:下策。

    叛軍東取吳國,向西奪取下蔡,把所掠的輜重財寶遷到越國,自身跑到長沙享福。

    如此,待漢軍主力到達後,將能一役平叛,陛下就可以安枕無慮了。

    由此,劉邦問:“英布將會選擇哪種計策?”

    令尹回答說:“必選下策。”

    劉邦又問:“為何彼棄上、策不用,而選下策呢?”

    令伊認為:

    英布性格與行事,常常表現首鼠兩端,私心極重,此人本是驪山的刑徒,經自已拼命做了今日萬乘之主的諸侯王,這樣的人,一般只為了自身的眼前富貴,而不會顧及天下百姓子民,也不會為自己子孫後代考慮,

    所以,令尹斷定:英布必然會選用下策!

    而後來,英布叛軍的行動,以及漢軍平叛戰役程序,果然如所料。

    這就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故而,實際上善用發掘並使用人才的劉邦,未戰就已經先勝了。

    英布拜見劉邦,劉邦故意以怠慢氣英布的連環畫繪圖。

  • 10 # 一壺清茗品春秋

    沒有韓信的劉邦並不是一無是處,只不過是戰場上碰到的是戰神項羽,才會每戰必敗。英布造反是高估了自己,失敗是必然的。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英布造反的前因後果。

    事情還要從劉邦建國前說起,當時劉邦被項羽在彭城打得大敗,劉邦問張良,我可以把函谷關以東的地區分封出去,誰可以和我一起打天下?張良推薦了韓信、彭越、英布。等到楚漢戰爭打了五年,劉邦約好韓信、彭越,想要在固陵圍殲項羽,結果項羽來了,韓信、彭越卻沒來,反被項羽打得大敗。劉邦只得派出使者重新向兩人承諾,韓信、彭越才發兵垓下,圍殲了項羽。

    劉邦統一天下後,一共有韓信、彭越、英布等八個異姓王,他們形成原因各異有歷史原因形成的,有因功授封的,等等。但是,劉備從心眼裡對這些異姓王並不信任,所以,在他稱帝后一直致力於消滅異姓王。漢十一年,呂后誅殺韓信,已經令英布感到恐懼;同年夏天,又誅殺彭越,還把彭越剁成肉醬,遍送諸侯。英布見到“因大恐”。因為自己的功勞、地位與韓信、彭越相似,英布擔心劉邦的屠刀有一天會落到自己的頭上,從此暗中集結兵力,陰謀叛亂。

    導致英布叛亂還有個直接原因,英布有個妾,生病了,經常到醫館看病拿藥。醫館與中大夫賁赫家是對門。賁赫看到了機會,就想走裙帶路線。他給英布小妾送了很多禮物,還經常到醫館與她一起喝酒。這樣,這名小妾就經常在英布面前給賁赫說好話。或許是用力過猛,令她和賁赫意外的是,竟然適得其反。英布懷疑這名小妾與賁赫私通,賁赫不僅沒有提拔獎賞,還要被英布追殺。

    賁赫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逃到長安,去告發英布有謀反跡象,應該趁著他還沒有發動就殺了他。劉邦與蕭何商議,蕭何說,英布不會這樣做得,恐怕是別人在誣陷他,可以先派人去暗中探查,才下決定。英布本來正在擔心賁赫洩露自己謀反的秘密,這時看到朝廷使者到來,就更加擔心了,感覺扯起反旗發兵造反。

    作為楚漢戰爭時期最勇猛的武將之一,英布出手果然不一般,他向東進攻荊國,擊敗荊王劉賈,收編了他的軍隊,然後渡過淮河與楚國交戰,把楚軍打得大敗。於是,英布繼續西進,與劉邦軍隊在薊縣以西相遇。雙方大戰,英布軍戰敗,渡過淮河;再戰,再敗,再撤退,幾次以後,英布軍隊已經全線敗退。戰士們紛紛逃跑,只剩下一百多人。英布因為娶了長沙王吳芮的女兒,這時長沙王吳臣欺騙姐夫前來長沙國,願意與他一同逃到南越,結果還沒有見到英布,就命人在番陽把英布殺死了。

    英布作為少有的猛將,卻敗得如此之慘?

    首先,估計錯誤。他沒有料到劉邦要來,在剛發生叛亂的時候,英布對屬下說,“皇上年歲大了,已經厭倦了軍馬生活,一定不會親自來。他手下的將領,我只害怕韓信和彭越,其餘的人都不值得害怕。”如果劉邦確實沒有來,這句話可以穩定軍心,激勵士氣。結果,偏偏劉邦選擇了御駕親征。英布和他的部下們見到劉邦突然出現在戰場上,一下子慌了神,反倒導致士氣低落,自亂陣腳。

    其次,錯失先機。劉邦出兵前,向項羽時期楚國令尹薛公問計。薛公分析說,有英布有上中下三種計策,上策是他向西進攻楚國,向東攻打吳國,然後吞併齊魯,脅迫燕趙,這樣的話函谷關以東就不會歸漢朝所有;中策是東取吳,西取楚,然後攻下趙、魏,據守敖倉,堵住成皋,這樣就勝負難料了;下策是東取吳,西取蜀,然後將後勤物資暈倒長沙國,那他一定胸無大志,只考慮自身,不考慮身後和後代的事情,所以一定會採取下策。事實證明,英布叛亂後,果然採取了下策。還沒交戰,就已經被劉邦洞悉了戰略意圖,英布又怎能不敗。

    第三,民心思安。楚漢戰爭打了四年,“丁壯苦軍旅,老弱疲轉餉”,百姓厭戰。而英布卻又興戰爭,得不到士兵和百姓支援。

    在英布與楚軍交戰時,楚將將軍隊分成三個部分,成為犄角之勢。這時有人勸楚將,“且兵法,諸侯戰其地為散地”,在本土作戰,士兵容易逃散。現在把軍隊一分為三,敵軍擊敗一支,其他兩支都會逃散。結果果然英布擊潰一支楚軍,其他楚軍也都逃走了。英布與劉邦兩軍交戰,英布軍隊也是在本土作戰,也犯了與前面楚軍一樣的錯誤,前面失利後,士兵逃散,很難組織有效反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ad應用限額怎麼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