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6554935403

    經過董仲舒改造後的新儒學與先秦儒學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繼承、發展先秦儒學的基礎上,最終取得統治思想的主流地位。

    繼承:先秦儒學宣揚的"禮""仁""仁政""民本"為新儒學所繼承;

    發展:經過董仲舒改造後的新儒學,能夠取得統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增加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和"三綱五常"的理論,強調深化王權和等級名分,符合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需要。同時,新儒學又增加了"大一統"思想,(博採眾家之長)並融合了陰陽家、黃老之學及法家的一些思想。適應漢武帝時期的政治需要。

    新儒學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神化皇權,由此成為封建正統思想。

  • 2 # 我想邊走邊唱

    思想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獲得統治者的支援和承認,而統治者也是需要用儒家思想作為自己加強統治的工具。

    儒家思想產生於春秋晚期,孔子創立它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統治,說白了就是為統治者出謀劃策的。但由於當時諸侯致力於兼併戰爭,所以各國最關注的是富國強兵,而主張以德治國和民本思想的儒家思想並不為諸侯國所認同,所以當時孔子周遊列國時說自己:“惶惶如喪家之犬。”最後晚年只好回家去整理六經了。(到漢朝被統治者將其中的五經作為儒家經典)。這也是為什麼儒家思想沒有在春秋戰國時期成為國家的主流思想的原因。

    這些現狀也給思想家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要想使自己的思想得到長遠的發展,必須適應統治者的需要。

    孔子,孟子和荀子沒有做到,而董仲舒做到了

    漢初統治者為維護統治,採取與民休息無為而治的黃老學說。漢武帝時期黃老學說不能滿足其需要就要尋找新的思想武器。董仲舒新儒學應運而生了。

    董仲舒兼採道家法家陰陽家的學說創立了新的儒學,為適應統治者的加強中央集權需求,他提出了春秋大一統。為適應加強君權的需求他提出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而且為了維護封建的統治秩序,還提出了三綱五常。這一系列舉措適應了漢武帝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於是漢武帝便將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確立為國家的正統思想,可以說雙方是各取所需。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如果要想使自己的思想獲得長遠發展,就需要一個強大的後盾,最強大的後盾就是統治者的支援。

  • 3 # 雨停不及天晴

    中國的民本思想家強調人民是組成國家的基本要素,這主要是從政治統治的角度出發的。也就是說,沒有人民,統治者不僅無從統治,而且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人身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

  • 4 # 使用者劉葉生


    中國民本思想與西方民主思想完全不可比附,民本與尊神是護衛君權的有機統一體,民本是君權的附庸。伸天仁民是董仲舒民本思想的特色,董仲舒在伸天主張掩護下的親民思想,比先秦的民本思想有新的發展,並且達到了這種思想所能夠達到的高峰。他強調“仁”應該施及民眾。他較早提出了關注民生,調劑貧富的主張,他的教化思想出發點是建立君仁民從的和諧社會,然而難免成為愚民的重要途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輪電動車充電器48V用多少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