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016671196117
-
2 # 頻陽布衣138
青年時期是武將,從我掌握的史料來看是的的確確殺過幾次人的。有一次自己一個部下叛變,偷印信逃走,陸遊單槍匹馬追了2天,第3天提回一顆人頭。一直組織抗金,可謂意氣風發,但是後來拉著幾千人去歸附南宋,失去兵權。然後就只能用筆和紙來抒發心中的憤懣。
他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因為他親自上過戰場,親身感受到凜冽的殺氣,所以他的作品比一般的邊塞詩人(邊塞詩人想象較多一些)更凜冽。一首《破陣子》,也就嶽飛的《滿江紅》比的上。後期只能從武到文。
-
3 # 2968186160
"靖康之變″,徽欽兩帝當俘虜了,卻美其名曰"二聖北狩″,仍是死要面子的幹活!卻樂壞了康王趙構,沒有爸爸哥哥被擄,自己怎有機會坐龍椅呢?因此宋高宗心中卻是一百個一千個不願意趙佶趙桓回來,最好是永遠消失在異域!趙構昏庸無恥,是個徹頭徹尾的怕死的求和投降派,只要有皇帝當那怕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只求與敵相安無事根本不想抗金,所以與大奸臣秦檜沆瀣一氣迭下十二道金牌勒命岳飛退兵!
或曰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岳飛可乘勝追擊直搗黃龍把兩個老趙迎回,或不致於被"莫須有″罪名在風波亭父子雙雙殉宋!每讀岳飛《滿江紅》詞真令後人"怒髮衝冠″,"仰天長嘯"!但這也是岳飛的宿命,因他背上刻著"精忠報國″四字緊㧜咒呢!即是昏君喪權辱國的命令也要執行!這不是愚忠麼?本來岳飛還有一個選擇,不管金牌銀牌皆不理它!揮師北進,把兩聖救出,把金酋捆綁掠回大宋,把失地全部奪回,縱是違抗朕令而死,也死得榮光,那更是多麼的名垂萬古呀!但抗金名將岳飛卻被慘遭枉殺了,後人只是"空悲切″呀"空悲切″!
-
4 # 有智慧的故事
岳飛在接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時,剛剛在朱仙鎮大敗金兵,軍事形勢一片大好,此時正是士氣高昂,乘勝進兵的良機。岳飛本人也是激情滿懷,勉勵他的部下:“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可惜人算不如天命,岳飛未接到宋高宗的獎賞,卻接到了召他回京的十二道金牌。在當時的封建年代,君權至上,岳飛未必不知道回京後會遭受政治清算,但也只有奉命回軍這一條選擇。雖然歷史無法假設,但我們不妨為岳飛推演一下:除了奉命行事,他是否還有別的生存下去的選擇。
選擇一:拒不回京,繼續北伐。畢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歷史上是有過先例的。戰國時代李牧是趙國名將,在戰場上擊敗了秦國大將王翦六十萬大軍的進攻,秦國使用反間計,趙王輕信讒言,下令召李牧回來。李牧卻為了趙國著想,不希望葬送戰場上的勝果,拒絕這一命令。結果趙王更懷疑了,一不做二不休,處死了李牧。岳飛熟讀史書,李牧的下場他一定是不願重蹈的。況且不接受皇帝的詔令,也等於拒絕了朝廷的糧草軍餉,不要說北上抗金,連部隊的生存都是一大困難。無論是考慮自己的安全,還是顧及部隊的大局,拒不回京都是等而下之的選擇。選擇二:擁兵自重,效仿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樣的選擇比較扯淡,在岳母從小“精忠報國”的教育下,岳飛恐怕這樣的念頭從未有過。不僅僅是背離了一貫以來的思想理念,也缺乏深厚的政治基礎作支撐。岳飛深受部下擁戴百姓支援,是建立在忠君報國,收復失地的基礎上,背道而行,這些政治支援也會蕩然不在,甚至會形成巨大的反對力量。這時候一定會遭受其他宋朝軍隊的絞殺,金兵也會趁亂夾擊,最終也就離死不遠了。選擇三:投降金國。這是個比造反還差的選擇。換了你你會嗎?跟人家打了那麼多年仗,讓人家飽受損失,投降過去能有好果子吃?選擇四:辭官遠遁。你們愛怎麼玩怎麼玩去,我不奉陪了。歷史上岳飛在早些時候也這樣做過,但最終還是道義戰勝了自己,岳飛還是選擇了為國為民。畢竟在幾千年中國歷史中,這種大義影響了無數人,培養了無數忠肝義膽的英雄人物,構成了中華民族堅強挺立的脊樑。結語:大義面前,別無他選,身死形滅,道義永承!
-
5 # 小編虎哥
1140年7月,朱仙鎮的軍帳之中,岳飛正愁容滿面,進退兩難。此時的岳家軍剛剛擊敗宗弼,殲敵七千多人,繳獲戰馬三千匹,活捉金軍將領78人,連宗弼的女婿都被斬落馬下,汴京唾手可得。就在他躊躇滿志之時,朝廷卻連下12道金牌,命令全線撤軍。其他部隊都已經後撤,原本全線進攻的局面,瞬間就變成了岳家軍孤軍深入。若是進攻,那就是抗旨不遵,並且孤軍深入沒有後援;若是退,那宋軍14年的浴血奮戰,就將毀於一旦。然而,岳飛最終還是決定班師回朝,河南百姓聞知宋軍後撤,哭聲震天,這是大宋第三次放棄河南的百姓。而岳飛回到朝廷之後,立即被解除兵權,關進大獄,並在1141年12月被處死。作為南宋軍隊的一員虎將,宋高宗趙構為何執意要殺岳飛呢?
1126年,金軍第一次包圍開封,趙構被當作人質送到金營,受盡了屈辱。1127年1月,開封城破,徽、欽二宗以及大量的嬪妃大臣成為俘虜,趙構僥倖逃脫,在南京宣佈即位。但是金軍很快又大舉南下,驚恐的趙構慌忙逃亡揚州,由於驚嚇過度,還喪失了生育能力。到了江南之後,岳飛、韓世忠等大將鎮守長江,經濟也漸漸復甦,趙構的小朝廷逐漸站穩了腳跟。趙構對金軍的恐懼是刻骨銘心的,如今好不容易站穩腳跟,保住半壁江山,實屬幸事。若與金軍開戰失敗,這半壁江山也將不保,因此他一心求和。
可岳飛是主戰派,明知趙構一心求和,還多次上書抗金,甚至奏議請立太子,這不僅超越了他武將的本分,還深深的觸痛了趙構早年喪子、不能生育的痛點。除此之外,岳飛還多次上書“奉迎二聖”,但徽欽二宗回來,他趙構又該置身何處呢?另外,趙構對武將也不信任,早年就被劉正彥、苗傅逼著退位,劉世光還多次抗命不尊。他不想當第二個晉元帝,因此,剛站穩腳跟,就對武將動手了。此時,劉世光兵權被收,韓世忠年邁不足為慮,張俊已與秦檜勾結,唯獨岳飛年紀輕輕,立下赫赫戰功,且兵精將悍。只要殺了岳飛,就足以震懾諸將,就抽掉了主戰派的主心骨,才能讓金軍看到自己議和的決心,自己也才能坐穩龍椅。這時,只需要一個人去執行任務就行了,他就是秦檜。
很多人都對岳飛的死感到惋惜,若他當年不收金牌,執意攻打汴京,或者起兵造反,歷史是否會改變呢?答案是悲觀的。第一,就像上文說的,全線都已撤退,岳家軍孤軍深入,就坐實了抗旨的罪名,糧草後勤必定會遭切斷。第二,就算岳飛知道自己會被殺,起兵造反,勝算也不高。因為岳家軍的成分比較雜,手下將領不一定會跟著他起兵造反。後來他手下部將王貴、王俊誣陷他就是明證。而且當時理學盛行,忠孝觀念深入人心,跟著岳飛起兵,在道義上就陷入謀反的境地,將領們不一定會死心塌地。第三,當時的岳家軍有7萬人,除此之外,還有8萬張家軍、7萬吳家軍、6萬韓家軍,岳飛造反兵力不佔優勢。所以,岳飛無論是進攻,還是後退,面對高宗、秦檜、金朝必將他置於死地的情況下,幾乎沒有翻盤的可能。
-
6 # 古今事皆付笑談中
其實在封建社會的時代,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正所謂“君要成死,臣不得不死。”臣子是沒有拒絕的選擇。若不遵從就是謀反,還會被天下人唾罵。岳飛若拒絕了金牌,即等同於謀反,不僅高宗會派兵去打他,還會被天下百姓唾罵。
這裡既然說假設,那我們也不妨天馬星空的想象一下。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這時岳飛被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若岳飛不接受,會有怎樣的後續發生呢?
第一種:秦檜以各種手段阻礙岳家軍的後勤補給,沒有糧草供給的岳家軍只能陷入死戰,最終力戰而亡。
這是最大可能的。
第二種:沒有糧草等後勤補給的岳家軍一鼓作氣,直搗黃龍,成功迎回高宗最不想見到的徽宗欽宗二帝。由於得罪了現任皇帝,被奸臣設計陷害殺死。
第三種:直接反了,自立為主。由於正統皇帝猶在,岳飛不會得到很多的支援,故很快會被鎮壓,死於謀反。
第四種:投降敵人。一心報國的岳飛估計怎麼也做不出。
第五種:對時局感到心灰意冷,帶著心腹歸隱山林,從此不問世事。
綜上所訴,無論哪一種,岳飛下場都不會太好,只能說,岳飛雖能打,岳家軍雖強,卻依然不幸的成為了政局的犧牲品。
-
7 # 雪狼天眼
可嘆岳飛,為什麼不學司馬懿,詳敗,讓金兀朮除掉趙構,你立三歲趙氏為帝,將金兀朮困於金陵,與北直搗黃龍,兀朮無法圍魏救趙,可你用一個月打敗兀朮,晟後被殺,可嘆!
-
8 # 清淨虛無愛國愛人民
一身武功,就當那場戰鬥中出脫了!反正就是死,不造反必死!造反成功救活!就是不成功,以要“動搖”想殺自己的根基!
-
9 # 正史野史當故事
在我們國家,最不缺少的就是英雄,他們為了國家,為了人民都無私的奉獻了自己。在古代歷史之中,這樣的英雄比比皆是,這些英雄被歷代人民傳揚和歌頌,也是我們歷代人民所學習的榜樣。在中國歷史之中,湧現出來的民族英雄數不勝數,但他們之中,有一位是我非常喜愛和敬佩的英雄,他就是岳飛。
我們都知道,岳飛是中國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一生都在收復失地和正興國家而努力的奮鬥著,為當時的南宋朝廷做出了不少的貢獻,讓南宋在當時的社會里有一定的地位。可是,對於這樣的一位民族英雄,南宋朝廷最後用12道金牌把他從戰場給召回,以“莫須有”罪名害死了岳飛。
對於岳飛這樣的結局,是我們所不希望的,希望他們永遠的活下去。假如岳飛拒絕了12道金牌,那岳飛的結局是否會有什麼不同呢?會不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想一下。
拒絕12道金牌,最終取得勝利收復失地如果說岳飛拒絕了南宋朝廷的12道金牌,繼續和敵人戰鬥,並且最終取得了勝利,那曾經被關押的兩位皇帝宋徽宗和宋欽宗也就能夠迴歸。那麼,這時岳飛的結局也會有好幾種狀態。
1、趙構繼續當權,分封岳飛
岳飛收復失地後,宋徽宗和宋欽宗迴歸南宋朝廷,趙構繼續當權做皇帝,他的父親和哥哥退到幕後安享晚年,南宋的朝廷的政權沒有什麼改變一如往常。
對於岳飛收復失地,光復了大宋山河,這樣一來,大宋在當時的社會里,它的地位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大宋會比以前更加的強大,在鄰國之間更加有地位,趙構的名聲也會在百姓和鄰國中更具威望,這一切功勞都是岳飛給他帶來的。
在大宋安定的情況下,趙構肯定會分封有功之臣,這時的岳飛肯定功不可沒,說不定岳飛會分封個王侯將相什麼的,岳飛也會從此位高權重。
2、趙構繼續當權,猜忌岳飛
在收復失地後,趙構繼續當權的情況下,南宋朝廷的局面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改變,朝廷之中秦檜等人還存在,秦檜等人還是像以前一樣排擠岳飛,那岳飛的結局也不會太好。
對於岳飛,他收復失地立下功勞不假,但是,在這個前提下,岳飛確實違抗了皇命,拒絕了12道金牌。在古代,違抗皇命的罪名也是個不小的罪名。在這種情況下,趙構難免不會猜疑岳飛的忠心,在再秦檜等人的耳邊風下,岳飛的結局肯定是悲慘的。
如果趙構最後不記岳飛的功勞,猜忌岳飛,那岳飛最後也難免一個死罪,畢竟趙構的初衷是不希望岳飛繼續戰鬥的。
3、二帝當權,岳飛功成名就
收復失地後,宋徽宗和宋欽宗迴歸,南宋朝廷的局面發生了變化,趙構退位,皇位從新回到趙構父親的手裡,這時趙構和秦檜等人也沒有了權利,南宋朝堂大換血。
宋徽宗能從新當權,這其中功勞最大的莫過於岳飛,對於這樣一位解救了自己和正興了自己國家的人,宋徽宗肯定是感激不盡的。宋徽宗肯定會對岳飛進行封賞,分封個王爺和元帥的肯定不成問題,賞賜個免死金牌和打王鞭什麼的也是有的,岳飛以後也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拒絕12道金牌,最終收復失地失敗如果說岳飛拒絕了12道金牌後,繼續和敵人做鬥爭,最後沒有取得勝利的情況下,岳飛最後只能還是要回去的,也不用什麼金牌了。
在岳飛失敗後,岳飛回到了南宋朝廷,他那時的罪名已經不僅僅是違抗皇命了,在秦檜等人的謀害下,岳飛再不會是什麼“莫須有”的罪名了,而是會給岳飛定下一個確切的罪名。這樣,岳飛最後還是會被謀害,而且還會有一個確切的罪名給他定罪。
歷史的結局已經成為定局,是我們怎麼也改變不了的,我們對英雄多少美好結局的想象也終歸是想象,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弘揚和歌頌他們。 -
10 # 歷史約讀座
不用想太多,就一種----死路!
我們的現在正統的歷史課本里只記載了岳飛北伐一路大捷,沿途百姓簞食壺漿迎王師的場面。南宋高宗時代的聚光燈全打在了岳飛身上。
但是大家得注意個問題:岳飛是一個人一路大捷的嗎?
知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上臺領獎的時候都要說:“感謝組織的培養和信任”?
這不是客套,而是事實。
岳飛能拉起7萬岳家軍,首先靠的是高宗的信任。因為當時北宋垮臺以後,南方軍事力量的組建基本是依靠北宋陝軍殘部為基礎的。韓世忠的神武左軍是北宋陝西軍鄜延路,吳玠的神武右軍是北宋陝西軍涇原路。唯有岳飛一人是靖康之敗後投軍,宋高宗把他從小卒一路提拔到一軍主將的位置。所以說,岳飛本人就是宋高宗的嫡系,屬於“校長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岳飛如果拒絕12道金牌的朝廷召令,不僅否定自己的合法性,還否定自己的人格,是典型的自己刨自己根的行為。岳飛瘋了才會這麼幹!
當然,也有人說反!
那更可笑。
老百姓簞食壺漿迎的是“岳家軍”,還是大宋王師?這是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別忘了,當時的北方可是有大批的土匪強盜在填補北宋朝廷消失後的地方權力真空。老百姓對他們“簞食壺漿”了嗎?躲都來不及!
7萬岳家軍人吃馬嚼一路北上,靠得是大宋朝廷的後勤供應,起碼也是靠大宋朝廷這杆大旗,才能在深入北方之後就地籌糧。你要是一個禿瓢軍閥,什麼名分都沒有,老百姓會對你“簞食壺漿”?
這就是高宗趙構的威力----沒有他的名分,岳飛背上那“精忠報國”都沒法刺!
道義說完了,再說說現實和戰場形勢!
12道金牌是朝廷詔令,也就是高宗的命令!
歷史課本里說什麼高宗擔心岳飛“迎回二聖”,基本屬於老爺爺講故事哄孫子的層次。
要知道,岳飛一出兵就打著“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旗號,那會兒高宗就不擔心嗎?
當然不擔心了!
首先,別說岳飛本人是高宗的嫡系,就算不是,哪有放著現任領導不巴結,反倒去拿命奉承退休領導的事?岳飛是忠誠,但是不傻!
第二,“直搗黃龍,迎回二聖”本來就是個旗號而已,而已,而已......搞不好岳飛走之前就跟高宗彙報過了----靖康之後,宋朝南渡,趙構是在正統王室被團滅的情況下推出來的。說白了,在北方沒有影響力!一旦把戰爭推進到北方,“直搗黃龍,迎回二聖”這個旗號是很重要的“統戰策略”。否則,光憑區區康王趙構的名號,未必能攏起北方尚存的宋朝殘餘力量。
第三,所謂的“二聖”就算真回來了,對高宗也沒什麼威脅。徽宗、欽宗二人,說好聽的叫“二聖”,說直白些就是亡國毀廟的廢物。不僅自己不能死社稷,還連累妻女“穀道破裂”。這種人就算回來了,也得被當成“反面教材”,被批倒批臭!還談什麼政治影響呢?
所以12道金牌召回岳飛,政治問題是次要的,戰場形勢才是關鍵!
紹興十年諸路大捷,岳家軍推進至離開封只有45裡的地方。此時,金人已經做好了隨時撤退的準備。按照當時的計劃:岳飛的神武后軍從鄂州(今天的湖北武漢)出發,直指河南,西路是吳玠從四川進軍陝西策應,東路是張俊從淮西進軍徐州,加上韓世忠的水軍控制淮河到長江的水網,確保大軍後勤暢通。
計劃很完美,推進得也很順利。
但是,問題來了!
前面說了,這幾路大軍裡,只有岳飛是高宗提拔的嫡系。其他那幾位都是前朝留下的軍頭。稍不控制,就是軍閥!軍閥的特點是什麼?儲存實力!
這也是岳飛做中路的原因----西路的西川到陝西,一路山地,金朝的騎兵沒法發揮威力;東路淮西到徐州,水網密集,還是不利於金朝騎兵。只有湖北到河南這一路,是廣闊的平原,便於金朝騎兵發揮威力----就留給了岳飛。
就算這樣,岳飛還是靠著天才的發揮打垮了金軍的主力。那幾位就不樂意了----本來是讓你去碰個頭破血流,結果你小子打出了人生巔峰!看笑話的成了捧場的。於是這幾位就不玩了!於是從張俊開始,這幾路助攻陸續撤了!後來張俊等人還瘋狂配合秦檜致岳飛於死地!岳飛廟前塑張俊的鐵像不冤枉!
這一撤,把岳飛的左右肋都暴露出來----西側可能會遭到金軍順江而下切斷退路,東側有可能糧道斷絕,後援不濟。如果他不退,強行孤軍深入,進軍廣袤的河南大平原,就只有被金軍多路合圍的份兒了。高宗連發12道金牌的目的,根本在於什麼“二聖”,而是要保住岳家軍這支嫡系武裝。
所以說從張俊率先撤軍開始,這次北伐已經註定失敗了,岳飛如果抗命不撤,恐怕不用高宗殺他,金軍就能要他的命。
這裡有時事閒話,也有歷史微語。
請您指正我的系列文章《商鞅與商君書》
-
11 # 漁歌夜話
如果岳飛拒絕朝廷金牌的號令,不班師回朝執意率兵北伐直搗黃龍府,迎回徽欽“二聖”!後果將會非常嚴重,結局會很慘烈。岳飛及其“岳家軍”不僅成為北方金國的強敵和眼中盯,更成為大宋的敵人、叛軍、侫臣賊子!岳飛及其軍隊不是有幾種活法,而是有幾種死法!現來推演岳飛執意北上的嚴重後果:
一:岳飛及“岳家軍”孤軍北伐,極可能被金國全力圍剿,凶多吉少!
“岳家軍”如此龐大的一支軍隊如孤軍北伐,後方大宋糧餉顯然只得斷絕。在沒朝廷的支援及後續援軍下,很快會造成軍心渙散,戰鬥力急劇下降。
對於金國方面來說,岳飛軍隊的孤軍北上,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金國會動用舉國精銳撥除這顆恨之如骨的釘子!
對岳飛及其軍隊來講,必然受到金國全力剿殺和陷於金軍的全面包圍戰中,危在旦夕!別說直搗黃龍,只要沒全軍覆沒,能保留部分實力撤回河南,那就算萬幸!
二:岳飛如執意北伐,軍團內部很可能會產生較大規模的內亂。
近十萬大軍一旦離開朝廷的軍餉武器糧草支援,很快會成為一盤散沙流寇,分散淪為小股游擊隊伍,甚至部分會叛投金國。不要認為這是詆譭和誹謗岳飛的能力,從岳飛下獄後眾多高階將領的“沉黙”和“配合”向朝廷“舉報”,便可得知,岳家軍內部並非鐵板一塊,緊密無間。
在生死決擇關頭,人性的自私和醜惡便會暴露出來,內部內訌自相殘殺極有可能出現!
三:宋金苟合,聯合剿殺,除掉這顆“和平”絆腳石
為團結和利用一切復國及抗金民間軍事勢力,給岳飛、韓世忠等抗金隊伍特權以及供給,為南宋政權的穩定起了巨大的作用。大量的“X家軍”之所以出現並壯大,與高宗大力支援配合是密不可分的。
作為在被金滅國中倉促登位的皇帝,國仇家恨,子民塗炭,江山蒙羞的趙構不為別的,僅為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穩固自己的江山社稷皇權地位,他都必須全力抗金。
因此高宗前期是個堅定的抗金派!
如今民間一邊倒地認定高宗趙構為主和派及投降派,我認為這是街頭市井評書級的認知。
作為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如同某傢俬有財產的江山政權,哪朝帝王都會拼死相爭。如非要說趙構願意當兒皇帝投降派,除了他被金國嚇得精神分裂外,再沒有其它合理解釋。
但隨著“X家軍”的私人化、軍閥化和不斷壯大化,並出現嚴重失控的跡象!成為高宗趙構的心頭大患,尤其是這幾位在抗金中成長壯大的“嶽、韓、劉家軍”,尤其是岳飛的“岳家軍”更被文官掌權的南宋朝廷所忌憚。
“岳家軍”的失控,無論對金戰爭成功或者失敗,最終會成為新的敵對勢力,造成對宋金的嚴重危害。在宋金數十年征戰後,都心生和意時,對任何此類勢力必然不會看其座大,定會促成南北夾擊,聯和剿殺的結局,因此岳飛及其軍團最終難以善終!
岳飛自身的重大性格缺陷以及政治修養欠缺,必然會導致嶽系勢力的失敗和衰落
如今絕大數岳飛類人物的事蹟,都非歷史原貌。大多是某些文人按廣大民眾的喜好意願而“製作包裝”出來的英雄及事蹟,至少是有選擇性的取捨了一些帶有缺陷的事蹟。類似我朝為塑造英雄形象的某些手法——沒有愛恨、沒有恩怨、沒有私心、沒有情慾、不喜權錢、更沒有缺點、甚至拒絕男女情愛,脫離了肉體人類的基本屬性!
抹掉英雄光環,我們會發現岳飛身上不僅有著凡人身上的問題,而且還有著致命的性格和政治缺陷!
——多次擅自變更作戰計劃和命令、拒不執行上級的作戰命令、不配合友軍行動等問題,甚至直接臨陣回家,以此消極態度表示對高宗的不滿。
——在沒徵得高宗的真實意圖時,卻將“迎回二聖”的政治口號,當做自己的作戰行動目標。
——多次參與皇室家事,以及選立儲君問題,並明確反對高宗的意見和方案。手握重兵的岳飛此舉難免不讓眾多大臣聯想到染指皇位一手遮天的權臣!
——自古至今,任何事都事不過三。同一事件,從釋出十二道金牌事件,既可看出:朝廷己感到岳飛及其軍隊出現失控的跡象,以及失控後可能造成的可怕後果。
從岳飛及其軍團角度看,既有十年征戰毀於一旦的一面,也有岳飛與朝廷己無法有效溝通和相互信任的一面,更有對朝廷金牌置之不理的實際行動。如此嚴重性質,不殺掉岳飛難解高宗心頭大患!
總結:終宋一朝,對待文臣武將都相當“溫柔”。如岳飛能較好的處理與高宗與秦檜的關係,不那樣“倔強”和“多事”,發揮軍事才能全力抗金。趙構絕不會自斷肱股,屈膝求和甘當兒皇帝!哪個帝王不願開疆拓土,收復失地,名垂千古!
能執意將岳飛除掉,高宗趙構必然做了全面的考量。對一個羽翼豐滿並馬上失控,極有可能從內部分化對抗朝廷的軍團。和除掉潛在危脅卻能換取長久和平安定的外族金國的選擇。
兩害之中取其輕,岳飛就成了宋金和平的“祭品”。一石二鳥換來長期和平安寧,對宋王朝來講,那是筆最具價效比的“公平交易”!
如果岳飛北伐,那他的謀反罪名真就鐵證如山了,歷史上更不可能再會有備受千百年頌揚的英雄美名!
岳飛極可能成為遺臭萬年的禍國叛將,家眷下場很可能是滿門抄斬,嶽系勢力全部消滅!
-
12 # 大愛無恨劉成
首先要說明的是,在《說岳全傳》中,岳飛並沒有拒絕朝廷的詔令。我們可以先看看《說岳全傳》第五十九回《召回兵矯詔發金牌、詳惡夢禪師贈偈語》:
正說之間,又報有內史賫著金字牌,遞到尚書省札子,到軍前來催元帥起身。岳飛慌忙接過。又報有金牌來催。不一時間,一連線到十二道金牌。內史道:“聖上命元帥速即起身。若再延遲,即是違逆聖旨了!”嶽爺默默無言,喚過施全、牛皋二人來道:“二位賢弟,我把帥印交與二位,暫與我執掌中營。此乃大事,須當守我法度,不可縱兵擾害民間,也不枉我與你結義一番。”說罷,就將帥印交付二人收了。
原來,在此之前,岳飛就收到一道聖旨,讓他進京受封。岳飛要奉旨進京,其它大將都頗有微詞。都認為應該商議一下再做決定。劉元帥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嶽爺道:“此乃君命,有何商議。”
也就是說,岳飛從一開始就沒有抗旨不遵的想法。而且岳飛正在對手下大將牛皋、張憲等做一些相應的交接和準備工作。只是這十二道金牌,一道接著一道,接連不斷來得太快,顯得好像是岳飛在猶豫不決。其實岳飛對皇帝的旨意一貫都是不折不扣地執行的。
岳飛進京受封,交出兵權,那麼就成了砧板之肉任人宰割了。這就是宋高宗和秦檜的第一個目的。接下來的就是如何處置岳飛了。如何處置?岳飛功高蓋世,應該加官進爵,封妻廕子,賞賜金銀財寶啊。可是,岳飛偏偏不喜歡這些賞賜啊。皇帝賞給他美女,他拒之千里;皇帝賞給他金銀財寶,他不屑一顧。總之,皇帝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獎賞給他了。人家韓世忠接受皇帝賞賜的豪宅美女,歡歡喜喜地回家享受生活了。而岳飛則沉溺於不能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遺憾之中。此時的岳飛與皇帝“離心離德”了。皇帝希望你享受生活,你不愛享受也就罷了。但是,你千不該萬不該,不讓皇帝好受啊。
迎回二聖,宋高宗怎麼辦?高宗皇帝放在哪裡呢?“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這麼簡單的道理,岳飛應該懂得啊!
其實,此時的岳飛最好的做法,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就是:開開心心地享受生活。你越是懂得享受,皇帝就越是對你放心。君臣同樂,有何不可的?
岳飛和宋高宗的分歧就在於:岳飛想要消滅掉大金結束分裂狀態;而宋高宗只要是能夠偏安一隅保住皇位即可。於是,宋高宗和金國達成一致:兩家講和,不再打仗,都各自偏安一隅。岳飛就同時成了南宋和大金共同的“眼中釘”。大金國提出“必殺飛而後和”。宋高宗和秦檜就以此為由,卑鄙無恥地殺害了岳飛。
在電視劇中,十一道金牌被忠義堂的人攔截,但是最後一道沒有截住而送到了岳飛的手中。忠義堂的人計劃是,不讓岳飛接到詔書,岳飛就沒有抗旨不遵的顧慮,就可以專心致志地北伐,一舉消滅大金收服河山。忠義堂的打算的確不錯,但是沒有執行的好,最後一道金牌還是到達了岳飛的手中。以岳飛的秉性,只要是聖旨,無論對錯,他都會堅定不移地遵守。結果也是,岳飛立即啟程進京。
那麼如果,這裡說的是假如,假如岳飛抗旨不尊,那麼他會有幾種應對的方案?
當時的背景是,岳飛、韓世忠、劉琦、張俊四路大軍會師朱仙鎮,在朱仙鎮大破金兀朮的金龍陣。金兀朮的六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隻身逃回大金。金兀朮就使用反間計,啟用奸細秦檜做內應,一方面促使大宋退兵,一方面陷害“主戰派”岳飛。秦檜就攛掇宋高宗下旨停止進攻大金和大金議和。宋高宗也不願意迎回二聖,於是就採取了議和的政治策略。
岳飛要想避免被害,至少可以有三種應對方案。
第一、改變思維,及時站到“議和派”的一面。積極配合宋高宗的議和。這樣,南宋和大金只要能夠順利議和,殺不殺岳飛也無關緊要了。宋高宗就沒有必要冒著陷害功臣的巨大陰影去殺害岳飛了。最多是剝奪了岳飛的兵權,閒置起來而已。岳飛也可以採取明哲保身的策略,對局勢可以保持三緘其口,不置可否就是。
第二、帶領嫡系部隊,自立為王,割據一方。不過,這樣做就是造反了,岳飛肯定不會這樣的。岳飛是精忠報國,寧可自己死一百次,也絕對不會反叛朝廷。
第三、聽從劉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建議,乘勝進兵,一鼓作氣直搗黃龍,收復失地迎回二聖。然後,在開封府重新擁立宋欽宗登基為帝。這樣的話,被動的就是趙構了。你要麼取消帝號,承認北宋政權;要麼就劃江而治搞分裂。責任也不在岳飛。岳飛順應民心,抗擊金兵,又統一了國家,迎回二聖,兌現了趙構最初的誓言。沒有任何人能找出岳飛的不是。宋欽宗也會以“再造大宋之恩”對岳飛大加賞賜。“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就有可能成為現實。
當時,岳飛如果這樣做的話,劉琦元帥肯定是支援的,因為這本身就是他的意思;韓世忠最差也能保持中立;剩下張俊一人,即使反對也無法興風作浪了。
岳飛之所以沒有這樣做,是因為岳飛的“忠”沒有弄明白。岳飛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忠的是什麼?是忠於趙構本人?還是忠於大宋王朝?還是忠於大漢民族?這也是岳飛當時的歷史侷限性。
我們當然不能以今天的標準去要求岳飛。
“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絃斷有誰聽?”這就是痛苦迷茫中的岳飛。
宋高宗以後,宋孝宗徹底為岳飛平反,並追封岳飛為王。對於當時的岳飛遇害到底對錯如何,也由此可見一斑。
-
13 # 巍巍昆倫
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大前提錯了,導致後邊所有推論全錯。第一,“迎還二聖”不是岳飛的主張,而是宋高宗的號召。這種大氣恢宏的國家戰略口號只有皇帝才有地位和身份發出,其他任何人均不具備該身份和地位,只是響應者。二,這個口號不是岳飛的戰略目標。因為在岳飛北進時該口號即已停止使用了,因為宋徽宗已死,岳飛用的口號是符合他身份的“迎回天眷”,而“天眷”是指皇室成員,包括高宗生母,這個口號是宋高宗高興都來不及的,不可能對岳飛有反感。三,岳飛假如不遵照高宗的命令撤軍,並能打敗金國,迎回宋欽宗(實際是不可能的,只是假設),他能夠憑一己之力而尊宋欽宗為皇帝,而導致南宋政權因法理不足而失去統治地位嗎,答案是不可能。因為南宋政權此時已根基非常穩定,國家各種制度也十分完善,而岳飛如違皇命北進,即使取勝,也是叛逆之罪,其所立的宋欽宗政權也將被廣泛視為不合法,這同當時南宋政權初建,被金人追打無處安身時情況完全不同。另外,宋欽宗身上揹負著亡國之君的罪名,臭名昭著,即使出於忌諱,也沒人願意他繼續當皇帝,畢竟誰也不想再來一次“靖康之恥”吧。四,岳飛憑一己之力不可能把南宋政權推翻。因為岳飛手中的軍隊不是岳飛的私人武裝,而是南宋朝廷的軍隊,這支軍隊的主要將領(包括岳飛本人)的親屬家小均在朝廷控制之下,這些將領可以聽從岳飛的戰鬥命令,但絕對不會執行岳飛造反的命令,這個代價太大,承受不了。五,只要岳飛敢另立中央,就會立即被宣佈定性為叛亂,全國的所有政治和軍事力量會聯合起來對其進行圍攻,宋高宗會動用國家法令,宣佈宋欽宗為“偽政權”,而宋欽宗因為是前朝亡國之君,已無法得到廣泛擁戴,失去大旗的岳飛只能是在孤立無援的形勢下被全國各路軍一一擊破,沒有第二條路可走。所以,岳飛根本不可能以復立宋欽宗的形式來與南宋分庭抗禮,宋欽宗在金人手中對南宋有威脅,因為是一個國家的政權在身後支援,南宋又弱,而現在只是一個叛亂的個人在支援,面對的是強大的南宋政權,結果可想而知。
-
14 # 貟天龍r
其實岳飛是可以接到金牌後應按兵不動等待朝庭裁決而不需要回朝覆命的。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古代是有規則的。趙構發十二道金牌是叫停還沒下決心要殺死岳飛的意思。皇帝是要元帥聽令也不見得是非殺不可,而岳飛回朝趙構無法向天下交待為什麼要這麼做的用心。自知理愧的趙構是不能見岳飛而使人陷害是他惟有選擇。
帝王的心事難以揣摸,岳飛回來要摸犯了誤會,政治是個佈局,那個棋子要舍怕是看它顯眼不顯眼,贏又如何,輸又怎樣!
-
15 # 仁者厚德載物
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宋高宗趙構用12道金牌召回岳飛這件事還存在爭議,但如果岳飛拒絕南宋朝廷的召令,在儲存岳家軍實力的基礎上堅持抗金,至少岳飛不會遇害。
當時岳家軍是南宋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一度擁有十幾萬人,只要岳飛把岳家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宋高宗趙構與宰相秦檜為首南宋朝廷拿岳飛沒有什麼辦法。
而經歷過苗劉兵變差一點送命的宋高宗趙構最擔心的就是武將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因此趙構用明升暗降的辦法剝奪岳飛、韓世忠、張俊三大將的兵權,提拔張俊與韓世忠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
如果岳飛識破宋高宗趙構的陰謀,就應該採取軟抵抗的辦法,既接受朝廷的任命,又拒絕回京離開岳家軍,以襄樊作為北伐抗金的根據地,如果這樣做岳飛至少可以自保。
畢竟岳飛在岳家軍中擁有絕對的權威,岳飛武功蓋世而且人品出眾,在金朝軍隊對南宋虎視眈眈大敵當前的情況下,南宋朝廷也不敢公開與岳飛撕破臉,派其他南宋將領除掉岳飛,因為一旦南宋軍隊發生內訌,無疑是自取滅亡,會讓金朝軍隊漁翁得利。
事實上岳家軍是南宋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也沒有哪個南宋將領有打敗岳飛消滅岳家軍的能力,而且岳家軍軍紀嚴明,岳飛在南宋百姓中有很高的威信,得到南宋老百姓擁護的岳家軍在糧草後勤方面也不存在問題。
可見岳飛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就是像明朝末年大將左良玉那樣擁兵自重,既忠於南宋朝廷堅持抗金,又拒絕服從宋高宗趙構要求岳飛回京離開岳家軍的命令避免任人宰割,這樣岳飛雖然對南宋朝廷赤膽忠心的程度會受到質疑,但岳飛至少可以進可攻退可守,進可以北伐抗金收復中原,退可以擁兵自保。
-
16 #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首先,岳飛並沒有能力直搗黃龍府,也沒有擊敗金兀朮,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也就不存在了!從河南前線到首都遠隔千山萬水,金國的金兀朮在打敗仗以後(循屬虛構),立即派人到臨安見秦檜,讓秦勸諫宋高宗撤軍,而宋高宗也很聽話,而且知道岳飛肯定不服從命令,所以立即連續派十二人次,要求岳飛撤軍十二次,而且岳飛也知道宋高宗不允許他直搗黃龍,所以故意不趕緊出兵,就是留在河南等宋高宗的金牌,那就是幾個月的時間了!這樣的事情可能嗎?只要有思維有頭腦的人,都可以發現,十二道金牌違背最基本的常識!所以是不可能的!
而宋金和議之後,宋高宗害怕驕兵悍將,防止尾大不掉,開始收回岳飛,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因過早就辭職,善終)兵權,而岳飛授樞密院副使,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也算是榮華富貴了!只要岳飛低調一點,什麼問題都沒有!可是岳飛闖禍了,趙構無子,原來就是皇帝的傷心事,更是皇帝的醜事(趙在揚州受到金兵的驚嚇,性功能受傷害),文武大臣都是知道敏感迴避,可是岳飛勸諫趙構立乾兒子了人家太子,這屬於幹予立儲,就是大不敬,趙構震怒,岳飛知道害怕,向皇帝告罪,趙構還是仁義,還是原諒了他,並沒有追究責任!而岳飛覺得在京域不安全,就書信張憲,要他弄點動靜出來,然後讓皇帝再要求他帶兵,事洩被部下出賣,(謀反的大罪,部下當然應該忠君),趙構大驚失色,仍然害怕有誤會,交大理寺刑訓,然人證物證都在,岳飛也是膽大妄為!最後趙構還是網開一面,並沒有以謀反罪誅九族,僅是斬岳飛,岳雲,張憲三人!
-
17 # 文史墨客
岳飛之死,源於奸臣秦檜挑唆宋高宗在一日之內連發了十二道金牌,令岳飛速速班師回朝,抗金大業就此毀於一旦,岳飛也在不久之後被絞死在了風波亭,南宋也快馬加鞭的走在了亡國的道路上。那麼,如果岳飛拒絕這12道金牌的詔令,他的後來,又會有幾種可能呢?
直搗黃龍,收復失地,宋朝中興首先肯定是大家最喜聞樂見的一種。如果岳飛抗旨不遵,他就沒了上頭的束縛,可以無拘無束的發揮自己領兵作戰的天賦。不管是汴京,還是燕雲十六州,還是別的失地,只要還有岳飛的一口氣在,打,都給我打,整個中原版圖再次被拼湊成功,大一統王朝由此建立,新的歷史就這樣被書寫。
自立為王興基業?班師回朝做忠臣?岳飛抗旨不尊,跟金人掐架還掐應了,把金兵又都趕回了老家。這時候的岳飛,可能會面臨著第二個選擇,要麼班師回朝,要麼在北地再做打算。如果岳飛固執的留在北方,此時又有了兩個選擇,第一:自立為王。自己兵馬在手,軍功赫赫,哪一個開國皇帝不是從兵馬堆裡殺出來的,劉備可以、李淵可以,岳飛怎麼不可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岳飛自此開創自己的岳氏王朝。如果不想自立為王,那就從被迎回的徽、欽二帝中挑一個,他當自己的傀儡,自己當這大宋王朝的幕後掌權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招,三國時期的曹丞相已經為後來者樹立了一個極好的榜樣。
如果是戰勝後班師回朝,岳飛自己雖然沒有把那12道金牌放在眼裡,下了宋高宗的臉子,讓一國的皇帝很沒有面子。但岳飛仍舊是收復天下的大英雄,宋高宗怎麼也得封給岳飛一個異姓王,才算對得起岳飛這麼一個忠臣良將。然後岳飛享盡榮華,終老一生。
封建思想的束縛註定了岳飛悲慘的結局可惜的是,上述的幾種猜想,可能只會存在於後人想象中的網路小說裡。將岳飛放在封建王朝的大背景下,從岳飛抗旨的那一刻起,就是宋朝人眼中的亂臣賊子,岳飛也就進了一個必死的死局裡。
首先,岳飛雖然是三軍統帥,可在軍隊裡,可不是岳飛一個人的天下。韓世忠、吳璘兄弟這些將領,難道其中所有的人都會義無反顧的跟著岳飛造反嗎?還是當他們得知岳飛有了不臣之心後,會第一個跳出來清君側呢?雖然韓世忠在岳飛死後,曾經為岳飛鳴不平,這並不代表他可以跟著我們假想中的岳飛一起,做出違背儒家禮法、不君不臣的反叛之事來。所以,在岳飛拒絕12道令牌後,他肯能死在當時的軍中譁變中。就算是所有人都開了上帝視角,願意跟著“抗旨不遵”但仍對宋高宗“絕無二心”的岳飛奪回汴京城,但如此大逆不道的岳飛,真的不會秘密處死這個挑戰君王權威的人嗎?
事實上戰死是最好的歸宿最後,也是最壞的結局,抗旨不遵的岳飛並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直搗黃龍,而是在金人最後的反撲中兵敗,被俘是死,回臨安依舊是死。
這麼多不同的結局,可惜的是,岳飛是忠君愛國的化身。儒家的綱常禮教給他的教導是,忠君,君為臣綱。儘管他所忠於的君主,不是那麼的英明。所以,就算他明知自己這一回,十年的心血就會付之東流,他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在供狀上留下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回覆列表
岳飛 從牛頭山到臨穎,從朱仙鎮到郾城.他用瀝泉神矛支撐起半壁江山,他用精忠報國構建起不敗神話.一支銳旅雄師,贏得一句悲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