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與你同行—凌霄花
-
2 # 2020史話史說
高熲被罷官的一個可能輔因
為何不說出這個女人叫什麼呢?我先來給大家稍微介紹下這位傳奇的女子吧,此人名叫獨孤伽羅,河南洛陽人,隋文帝楊堅皇后。而且還有“二聖”這樣的形容,這樣的一個人,甚至可以說是偉大的人物能夠用一個小女子來形容嗎?她的一舉一動都是代表著某種特殊的政治走向,在哪個後宮干政就是大逆不道的年代,聖明如隋文帝楊堅這樣的人物也默許這樣的存在,即使是簡單的她看高熲不順眼,被罷官的話,也沒有誰會去求情的,這是一種可能的因素,不過頂多算是一種輔助因素;
高熲被被罷官的肯定因素要說高熲的才華真的沒得說,而且從隋文帝還是很小官員的時候就跟著他,幾十年來大大小小的功勞,尤其是獻取的取陳方略,之後楊廣完全按照他計劃的一步步將南陳滅了,這在今天看來是極具戰略眼光的大家;但是他在關於“繼承”這方面的研究屬於短板,有時候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個木板多長,咱們的高大人就是這種型別,而且高大人碰到了一個好老闆,僅僅用罷官就免除了自己可能被殺的命運,作為幾百年後的岳飛就沒能逃出命運的“魔爪”,大家都知道楊勇的太子被廢了,大家也能想到高大人是支援楊勇的,大家也可以推測到高大人可能因為支援太子楊勇做的某些事情讓獨孤皇后看不過眼了,而且枕邊風的力量也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了,楊堅也不例外,這股“風”的內容完全可以解讀為高大人挑撥自己家庭,高大人可能要把控朝政等等;
高大人的幸運大家可能不知道高大人是怎麼死的,當時年齡多大了?他是在67歲的時候,見到煬帝奢靡,有所議論,被人告發,之後就簡簡單單的賜死,能夠榮享幾十年的榮華富貴,發揮著自己識人、提拔後人的優點,從這方面來說高熲是幸運的,在參與奪嫡這方面的爭鬥,還能全身而退,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對他的一種保護呢?
-
3 # 五酒煮史
隋文帝楊堅代周建隋,高熲功不可沒。早在楊堅假黃鉞,領丞相職總覽大權時,高熲就態度鮮明的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願受驅馳,縱令公事不成,熲亦不辭滅族。”能得到此等既有忠心又能力出眾的大臣擁戴,是楊堅的幸運,但在這種幸運背後,卻有一層陰影,使得他難以投桃報李。
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獨孤後構陷高熲的故事,讓人覺得高熲的失寵與罷官,與她有著極大的關係。這種看法其實有些失之偏頗,隋文帝作為一代雄主,雖然有懼內的名聲,可也絕不會因此而害國事。
高熲之所以被楊堅貶黜,後來又被隋煬帝殺死,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楊堅父子心中,高熲其人已經成了皇權的潛在威脅。
隋文帝得位不正,最忌諱大臣能力出眾功高震主隋文帝建立隋朝以後,一直有得位不正的心病,他畢竟是以外祖父的身份,篡奪了外孫周靜帝的皇位。在隋朝之前,這種權臣篡位的王朝,大都沒有好下場。如曹魏、司馬氏的晉朝,幾乎都困於權臣禍害。
所以,楊堅自然對身邊的有功大臣十分警惕,甚至於懷有深深的忌憚。正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他非但沒有對曾經擁立他的大臣投桃報李,反而還痛下狠手,先後冤殺了屢立戰功的右武侯大將軍虞慶則、上柱國大將軍王世積,
事實證明,無論虞慶則抑或王世積,都沒有謀反的意圖,楊堅僅僅憑著某些人的一面之詞,就將他們統統殺掉,其出手果決無情,恰恰證明了他對這些人的不信任,至於罪名是什麼,罪名的真假,不過是個拿來就用的藉口而已。
如此,高熲也難免成為楊堅所忌憚的下一個目標。和虞慶則、王世積一樣,高熲同樣是有著赫赫戰功的大將軍,開皇九年統帥隋軍,攻滅南陳,以滅國之功位極人臣,加封上柱國、晉齊國公。
除此以外,高熲還是一位出將入相的文武全才。隋朝開皇初年,經歷多年戰亂的北方有大量的逃戶、隱戶藏匿於民間,為了使這些人重新成為國家的編戶,增加稅收,豐盈國庫,高熲除了令地方有司清理逃戶以外,還制定了輸籍輕稅之法,用來吸引眾多逃戶、隱戶重歸編籍。
到了開皇九年,天下戶口已經由四百餘萬戶,陡增至七百餘萬戶,幾乎翻了一倍。在短短數年時間裡,自然增長的人口肯定不會這麼多,主要還是歸功於高熲施政得當。
而且,整個開皇年間,數次減免賦役,裁汰兵員,使得府庫收入激增,百姓樂業,為開皇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樣一個擁有滅國戰功的治世能臣,又如何能不讓心機深沉的楊堅大為忌憚呢?
但他終究沒有像處置虞慶則和王世積那麼簡單粗暴,隨便安個罪名處死,僅僅是“坐免,以公就第”。
高炯作為廢太子楊勇岳父,必不能為隋文帝所容政壇險惡,從來都不是善男信女能夠生存的地方。高熲能夠在爾虞我詐、充滿了殺機的朝廷中樞位極人臣,除了擁有過人的能力和心性以外,還有一個極重要的原因,他與楊堅結為姻親,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太子楊勇為良娣。
正因為有著這一層關係,才使得他更得楊堅信任和重用。但是,這種關係往往是一把雙刃劍,與太子進行深入繫結,在得到好處的同時,也可能因此而遭受牽連。
當楊勇日漸失寵之時,高熲的位置就變得十分尷尬,一方面要為了自家利益,出面保住楊勇,另一方面又不能做的過於明顯,令楊堅生出反感。
為了保住楊勇,高熲曾數次力勸楊堅,不要廢長立幼,雖然藉口都是為了國家更好,但作為政壇老手的楊堅又怎能不知道他的真實意圖呢?
當楊堅決意廢掉太子時,高熲勢必就成了橫在他面前的一大障礙,君臣之間的矛盾便很難調和。
開皇十九年,發生了王世積被誣告謀反事件,這本來和高熲牽扯不上關係,但頗為詭異的是,王世積竟攀扯出,曾經在高熲那裡聽聞過宮中密事。
於是,高熲洩密事件又很快被楊廣和他的親信們拿來大做文章,紛紛上書彈劾高熲。這種事本來可大可小,若在受寵信之時,至多被申斥幾句就算作罷,但現在是爭奪太子之位的關鍵時刻,抓住任何機會都足以置對方於死地。
很不幸,高熲難以倖免,在劫難逃了。楊堅順水推舟,將他罷免,不再重用。
至於楊堅為什麼沒有馬上殺掉高熲,這也絕非出於顧念君臣之情,而是剛剛殺了王世積,如果再殺高熲,勢必使得朝廷更加人心不安。
顯然,高熲得以倖免於死,只因為現在還沒到他赴死的合適時機。
在高熲被罷黜的次年,失去有力保護者的楊勇被廢。
高炯改稅法,清理隱匿逃民,得罪了權貴門閥除了於皇權鬥爭中失利以外,高熲還在改革稅法、清理逃民的過程中得罪了大批既得利益者。
而這些既得利益者,大都是門閥世家。眾所周知,隋朝建立於門閥政治基礎之上,門閥世家也都對朝政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力。當高熲深受皇帝寵信時,門閥們自然拿他沒什麼辦法,可一旦顯露出頹勢,這些人便會毫不猶豫的痛打落水狗。
門閥攻擊高熲,在他正當得寵時就已經頻頻發生,只不過隋文帝替他擋住了大部分的攻擊。
如開皇九年滅陳以後,楊堅曾親口對高熲說:
“公伐陳後,人言公反,朕已斬之。”歷史記載中只有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但今人讀來未免脊背生寒。今天皇帝可以為了高熲殺掉那些反對他的人,可惜“花無百日紅,人無百日好”,難免哪一日寵信日衰,他就真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我們無從得知高熲當時的心理活動,究竟得意還是憂懼,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事實情況是,隨著楊廣集團與楊勇集團矛盾日深,門閥世族的站隊便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直到高熲率軍擊敗突厥以後,再次有人上書,誣陷高熲謀反。這一次,楊堅沒有將其斬之,而是“上未有所答”。
從隋文帝的沉默中,我們不難看出,此時的他已經對高熲疑慮漸深。而在楊勇和高熲的反對者看來,皇帝的不表態,實際上就已經是表態了。
與楊廣母子結怨高熲的失寵和罷官與楊廣有著極大關係,作為太子楊勇的支持者和保護者,他天然就是楊廣的政敵,楊廣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這是高熲的可悲之處,由於姻親站隊的緣故,他連選擇退出的權力都沒有。楊勇的無能又連累了這位出將入相的不世全才。
高熲與楊廣的結怨還要追溯到開皇九年的滅陳之戰,兩人因張麗華而結下私怨。楊廣有意將張麗華納入帳中,高熲卻大義凜然的予以阻止。
“昔太公蒙面以斬妲己,今豈可留麗華?”於是張麗華被冠以禍國之名被高熲下令斬殺。
楊廣也不是後來善於納諫的唐太宗,不會對那些為了國事頂撞他的人假以辭色,憤怒之下,竟陰陽怪氣的說了一番話:
“昔人曰:無德不報,我必有以報高公矣!”除此以外,高熲還得罪了一個他不該也不能得罪的人。獨孤皇后善妒,因為楊堅寵幸尉遲迥的孫女,就妒心大發,殺了這個可憐的女子。
楊堅大怒失態,高熲便從旁勸諫:
“陛下豈能以一婦人而輕天下!”當獨孤皇后聽說高熲將自己稱為“一婦人”,因此也恨上了他。
在關鍵時刻,獨孤皇后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以牙還牙,算是報了高熲將其比作區區“婦人”之仇。
高熲夫人死後,獨孤皇后假意勸楊堅為,他續絃,高熲果然流涕謝絕,但偏偏在不久之後,高瓊的愛妾懷孕了。
於是獨孤皇后便又對楊堅說了一番話:當初陛下打算給高熲續絃,高熲心中顧念愛妾,而當面欺騙陛下,謝絕續絃。而今,高熲小妾懷孕,其詐已現,又怎麼能再相信這種人呢?
獨孤皇后這番話屬於典型的讒言,包藏禍心,令人生寒。如果在高熲尚得寵信之時,楊堅可能只會一笑置之,但此時此刻,無疑在楊堅心中紮了根刺,等著某日一股腦爆發。
當高熲與楊堅因徵高句麗而發生爭執時,這根刺就隱隱發揮了作用。等到高熲領軍無功而返而時,獨孤皇后再度於楊堅的耳邊吹風:當初高熲不贊同征伐高句麗,陛下強行派遣他去,妾就已經知道他會無功而返。
如果以前的話只算紮了一根刺,這次,已經是誅心之言了。
楊堅何等聰明,焉能聽不出獨孤皇后的言外之音!
千夫所指,高熲必死至此,高熲已經樹敵無數,從獨孤皇后到楊廣,再到遍及朝野的門閥世族,無論哪一個都必欲除之而後快。
太子楊勇和高熲本是天然的同盟者,本該互相扶持,共度危機,偏偏他又是個無能懦弱的人,非但不能幫助高熲分擔火力,反而屢屢使其受累。情勢至此,也真令人嘆息。
楊堅到死也沒有對高熲痛下殺手,或許還是顧念了他曾經“不辭滅族”的情分,可楊廣就不同了,終於在大業三年“有以報高公”,將其誅殺。
-
4 # 葉之秋
高熲是隋朝開國功臣,深得楊堅信任,為何因為一女人被罷官?
首先,這個女人的地位很不一般。
和高熲有關的女人應該很多,但最著名的就兩個,一個是傾國傾城的陳朝貴妃張麗華,一個是權傾天下的女權悍將獨孤皇后。這兩個女人都不得了,平定陳朝時,楊廣堅持要留,高熲堅持要殺,最後楊廣沒得手,楊堅也沒怎麼樣他。獨孤皇后呢,是獨孤家族的又一位皇后,楊堅的髮妻,楊廣的生母,題主所說的“一女人”,應該是指獨孤皇后了。這個女人沒誰惹得起,楊勇不得她喜歡,說廢就廢了,楊堅碰了後宮中的女人,說砍就砍了,就連楊堅,都無奈地喊出了不得自由的口號。高熲敗在她手裡,不算虧。
其次,高熲的功,太招人妒恨了。
楊堅還是北周臣子時,高熲就上了他的船,他請兵平定尉遲迥叛亂,推薦賀若弼等人作滅陳準備,也曾安撫江漢民眾,深得民心,平陳之戰,高熲事無鉅細,一一決斷。在張麗華的事情上,高熲和楊廣有了紛爭,高熲認為張是禍水,說:“昔太公蒙面以斬妲己,今豈可留麗華?”這樣的女人,斷斷不能留,楊廣怒氣滿滿:“無德不報,我必有以報高公矣!”招人恨是很容易的事情啊。
隋朝的建立,高熲功勞不小,他不但有軍功,還主持修訂律法,規劃大興城(長安新城),包括行政,官制等各種制度,高熲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可是,對於楊堅來說,高熲的存在,感覺卻很微妙,一方面他是老夥計,老親家,可是另一方面,他也是大威脅。所以,楊堅和高熲之間,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有一定的平衡,但在獨孤氏介入後,平衡被打破,高熲就危險了。
仗著自己和楊堅的關係,忠心的高熲一再和楊堅唱對臺戲,不同意攻打高句麗,楊堅派他隨同楊諒作戰,楊諒訴苦,獨孤吹風,高熲又被人計上了一大“功”。
後來高熲的妻子去世,楊堅和獨孤要給他續絃,高熲沒答應,不久,高熲的小妾生子,楊堅在獨孤後的枕頭風一再吹拂下,積了一肚子的氣。
楊堅在獨孤氏的影響下,認定楊勇很不合格,所以要撤掉他的守衛,高熲認為不但不能少,還應該多,楊堅怒不可遏,認為高熲已非合格臣子。
後來,楊勇被廢,死保太子楊勇的高熲就礙人眼了,他得罪了楊堅,得罪了獨孤,也得罪了楊廣,被踢出朝堂也就正常了。
上柱國王世積犯事的時候,楊堅想趁此機會定下高熲的罪,可是上柱國賀若弼,吳州總管宇文弼,刑部尚書薛胄,民部尚書斛律孝卿、兵部尚書柳述等等一大幫朝中重臣,都證明高熲無罪——這哪是請求開託啊,分明是把高熲往死裡送。被團團圍攻的楊堅,一氣之下,把所有的為高熲求情的人,全部抓來進行處理,作為“魁首”的高熲自然不可能安然無恙,免官免職,算是輕的了。
開國功臣功勞大得人多了,但能保有榮華富貴的太少,如高熲這般,浩瀚歷史裡,和他同病相憐的,很多,高熲不孤獨。
-
5 # 2許雲輝
高熲,隋相。楊堅擔任北周大丞相時,對其加以重用。隋建,助隋文帝滅陳,實現南北一統,又北伐突厥,為隋立下不世功勳。“當朝執政將二十年,朝野推服,物無異議。治致昇平,熲之力也,論者以為真宰相。”
高熲“竭誠盡節,進引貞良,以天下為己任”,故當隋文帝欲廢太子楊勇而改立次子楊廣時,他長跪勸諫:“長幼有序,其可廢乎?”此舉得罪了獨孤皇后,獨孤皇后“知熲不可奪,陰欲去之。”
恰在此時,高熲的愛妾產下男嬰,獨孤皇后趁機翻舊帳說他曾“面欺陛下”不值得信任,隋文帝偏聽偏信,開始疏遠高熲。
朝議徵遼東,高熲力諫阻,反被任命為元帥長史隨漢王徵遼東,後無功而返。獨孤皇后趁機進讒言,漢王也哭訴高熲對他過於嚴苛,隋文帝聽信妻兒讒言,更加惱怒。
其後,王世積因罪被殺前,誣告高熲曾在外傳播宮闈之事。隋文帝大怒,想定他的罪。五名大臣力證“熲無罪”,隋文帝更加惱怒,把他們全部交有司處理,“熲竟坐免”。
故,與其說高穎是因得罪皇后而被免官,不如說是因激怒皇帝而遭廢黜。
-
6 # 輕浪五更風
高熲作為隋朝的開國元勳,身居宰相,文武全才,在外南平陳國,力克外夷,在內穩定朝局,深受文帝賞識和信任。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最後高熲為什麼會因為一個女人失寵而罷官?
可這個女人偏偏是獨孤皇后。如果你知道獨孤皇后對文帝的影響有多大,就會明白得罪了她,高熲在文帝心中的信任必然會逐步土崩瓦解。
隋文帝懼內的名聲遠近馳名獨孤氏是獨孤信的最小的女兒,在她十幾歲如花似玉的年紀,和楊堅自由戀愛而成婚。男才女貌,天作之合。
獨孤氏突破封建婚姻思想的束縛,勇敢自主地信奉真愛的世界必須只有兩人相守。便和楊堅約定,此生誓無異生之子。
翻譯過來就是這輩子只有我才能給你生孩子。
楊堅完全被這種霸道的氣質所吸引,深陷愛戀中的他為獨孤作出《天高》《地厚》兩首曲子,以表達誓死捍衛忠貞的承諾。
要說獨孤皇后厲害,能讓楊堅一輩子和她舉案齊眉,不只是她空有強悍的皮囊,她更有智慧和果決,所謂內外兼修。
當年劉昉、鄭譯、柳裘等人要求楊堅進宮來主持大局的時,楊堅猶豫不決,不敢前去,此時獨孤氏勸說他,大事已然,騎虎之勢,必不得下。在她的鼓勵下,楊堅進宮並順利成為了隋文帝。
而且,在隋文帝登基之後,獨孤皇后也多次要求隨堂聽政,而文帝也養成了遇到重大國情決策,與獨孤皇后商討的習慣。
你看,她是普通女人嘛?簡直和隋文帝是亦妻亦友亦謀臣啊。
高熲是如何得罪獨孤皇后的?
1.不好好說話,含沙射影。
雖說獨孤皇后和文帝約法三章,今生只有彼此真愛,不碰其他女人,但是總有意外發生。話說那天夜裡,文帝見到一小宮女,膚白貌美,便心生歡喜把她帶進了寢殿。誰知等到他第二天上朝時,獨孤皇后便提著刀,讓此宮女命喪當場,血染龍床。
下朝回來的文帝本是高興的,聽說美人被殺了,而且還是被皇后在光天化日下親手殺的,便滿心的憤怒啊。但是無奈,憤怒歸憤怒,也不能拿獨孤皇后撒氣,那就只能離家出走啊。
後來高熲找到文帝,對他說了一句“陛下奈何為一婦人而輕天下”。
這句話乍聽起來是,叫皇上不要因為區區一個美人宮女而且天下不顧,而真正背後的潛臺詞,則是影射獨孤皇后,管的太寬,手伸得太長。獨孤皇后聽說後,自然記恨高熲。
2.得罪晉王楊廣且自身身份尷尬。
相傳,在平定陳朝時,陳後主有一位妃子張麗華,號稱江南第一美女,建康城破後,隋軍在井口邊發現了她,楊廣見到之後臉紅心跳,走不動路。身旁的高熲卻說“此禍國之紅顏也”,讓楊廣效仿姜子牙劍斬妲己把她殺了,這件事讓楊廣很不爽。這是其一。
其二,高熲作為太子楊勇的岳父,使得他和楊廣之間成為天然的敵人。當楊廣徵戰在外屢獲戰功時,慾望膨脹的他便有心想要爭奪太子儲位。每當文帝批評太子楊勇行為失德時,高熲便站出來勸諫皇上教育兒子要有耐心。這讓楊廣看在眼裡自然不會舒服,再加上楊廣深受獨孤皇后的喜愛,在易儲的道路上,高熲必然受到獨孤皇后的打壓。
這裡還要說個小插曲,高熲在征戰高句麗時,在行軍部署中和漢王楊諒產生諸多矛盾,而這個楊諒也是獨孤皇后喜歡的兒子。當愛子和母親哭訴時,高在她心中的不滿又加重了一層。
3.私生活被人抓住把柄。
高熲正室夫人去世後,皇帝便要給他指婚,但是高熲卻說,夫人去世後,我便想此生孤獨終老,無意續絃啊,希望皇上理解老臣的情深義重啊。但是問題來嘍,沒過多久,高熲的妾室懷有了身孕,給他生了個兒子。
獨孤皇后聽說後,便和文帝說,高熲在你面前裝出一副清高的樣子,拒絕再婚,可私底下卻也沒閒著啊,這不是虛偽嘛,狡詐嘛,這樣的人臣如何配站在朝堂之上呢。所謂殺人誅心,獨孤皇后的話,讓文帝對高熲開始心生芥蒂。
4.被人出賣,被文帝懷疑結黨營私。
大臣王世積意圖謀反,被抓審訊中,透露出曾經在高熲口中聽說很多宮廷秘事。文帝聽說勃然大怒,在加上獨孤皇后在他耳邊吹的那些風,便想要狠狠的治高熲的罪。
誰知道高在朝廷中人脈基礎堅固,剛正不阿的氣節讓很多人敬佩,所以很多人便直言上諫,高熲是冤枉的,是無罪的。
文帝看此情形,便覺得高熲有這麼好的人緣,是不是在暗中結黨啊,這還了得。便一怒之下,免掉了高熲的官職,保留爵位回家養老。
其實,文帝在位上沒有殺高,等到楊廣繼位後,身在家中的高熲,不時發表批評朝廷的言論,最後被楊廣找個罪名給殺了。
以上。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高熲是隋朝第一能臣,他不僅能征善戰,幫助隋文帝統一了天下。而且他在國家政務上很有能力,善於舉薦人才。因此他深得隋文帝的寵信,然而他卻因為得罪了一個女人,最終落得含冤而死,這是怎麼回事呢?高熲出身於名門世家渤海高氏,其父高賓在北齊為官。後因避讒,投靠北齊。其才幹得到北周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的賞識,被舉薦為官。(高熲)雖說是官二代,但高熲從小就聰慧好學,讀了不少史書。平時引經據典,口才極好。再加上他氣度不凡,正好他家門口有棵高大的柳樹,枝繁葉茂,看上去如同巨大的車蓋。因此人們紛紛傳言,他們家將來一定有大貴人。自然,這個“大貴人”指的就是高熲。當時的北周皇帝宇文贇是個荒淫無度,殘酷暴虐的人。他大興土木,濫施刑罰,引得朝野怨聲一片,民間更是起義四起。高熲與齊王宇文憲等人交好,經常參與平定叛亂。但不幸的是,宇文贇為了鞏固政權,誅殺手足,宇文憲等人都慘遭殺害。宇文贇病死後,身居高位的老丈人楊堅圖謀篡位。知道高熲有文韜武略之才,於是向他丟擲橄欖枝,並共圖大事。高熲認為楊堅是個能成大事的人,於是欣然答應,並表示就算不能成就事業,他也願遭受滅族之災,於是楊堅愈發器重高熲,並視他為心腹。高熲在楊堅建立隋朝的過程中,的確立有很多戰功。比如,八大柱國之一的尉遲迥因不滿楊堅獨權,召集百官征討楊堅。各地官兵聞之紛紛響應,一時竟有數十萬人之多。不僅如此,尉遲迥還與陳國、突厥等周邊國家結為同盟,並答應事成之後,割讓土地給盟友。因此當時與他結盟的國家不少。隨後,尉遲迥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向都城進發,所過處諸軍不敢擋。楊堅先後派遣幾名大將督戰,均推託不前。緊要關頭,還是高熲主動請纓,解了楊堅之急。高熲懂得戰略,在他的指揮下,尉遲迥很快戰敗,最後以自殺終結了叛亂。此一役,楊堅的權力愈發鞏固,高熲因功得封丞相府司馬,並晉位柱國。公元581年,楊堅廢周立隋,登基稱帝,是為隋文帝。高熲也因擁立之功,進封渤海郡公,並拜為尚書左僕射。一時在朝中地位及權力都無人能及。建國之初,高熲修訂刑律,將梟首、轘身等刑罰減輕,在大棒、束杖等酷刑上進行了刪減。新的刑律制定後,由於較之前要寬仁,因此百姓更加擁護楊堅。除此外,官制和行政體制也多由高熲斟酌考慮。他結合舊朝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合理健全的新制,這也為隋朝鞏固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除此外,高熲認為舊的長安城由於多年戰亂,街道破敗凋敝,隋朝興盛,在舊長安城很難有改天換地的格局。於是在他的建議下,楊堅在舊長安城不遠處建立新都。為了新都的長遠規劃,高熲又在建設和規劃上頗下了一番苦功,新都建立後,非常恢弘大氣,很有天子之都的氣象。(楊堅)楊堅一直想要統一天下。適逢陳國國政混亂,百姓有怨。但是陳國地處江南,經濟富庶,國力並未衰弱。高熲認為陳國皇帝昏庸,可以用計謀滅掉陳國。於是他向楊堅獻策,讓楊堅屢次放出風聲,要攻打陳國。陳國驚惶之下,全國募兵,準備防禦。但楊堅屢次卻按兵不動,三番五次後,陳國便放鬆了警惕。此外,高熲發現陳國的糧食儲備等,都不像隋朝是放在地窖裡,而是放在竹木結構的房子裡。所以他建議楊堅偷偷派人潛入陳國,對那些儲藏著糧食等的房子縱火燒屋,毀壞他們的糧食等。這樣反反覆覆幾年後,陳國的財力物力幾乎全部損毀,國家因此陷入貧困之中。公元588年,高熲見陳國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認為時機成熟,於是在楊堅的安排下,向陳國發動了總攻。攻陷陳國都城建康後,皇帝陳叔寶獻玉璽投降,陳國滅亡。因功,高熲得封齊國公,食邑達到1500戶,並加授上柱國,其權位更是如日中天,僅在楊堅之下。人紅是非多,雖說高熲的權位和富貴都是憑著他的能力和戰功所得,但是朝中還是有人對他所得到的權勢百般眼紅,數次在楊堅面前詆譭他的行為,並屢屢誣告他。楊堅對高熲信任有加,不僅對那些誣告高熲的人施以懲罰,還數次安慰高熲,說他是“天降良臣”。他和楊堅的君臣關係,更不是那些蒼蠅般的小人能離間的了的。有這番知遇之恩,高熲自然以死相報。當時的隋朝並不太平。一是高句麗不斷侵擾遼西,二是突厥作戰。高熲作為戰將,先後使高句麗罷兵並大敗突厥,保證了隋朝邊境的長治久安,為楊堅除去了後顧之憂。此時的高熲,已經到了官無可升,賞無可賞的情況。其位高權重,又有楊堅力挺和信任,因此他在朝中堪稱權臣。但高熲卻是個極為低調的人,他不光從不爭功,反而還把他獲得的功勞讓給別人。另外,他還多次向楊堅請辭,想辭掉顯赫的官職。按說,高熲能文能武,又從不以功臣自居,且十分忠心,楊堅對他也是十二分滿意,兩人的君臣關係也非常親厚。楊堅為了籠絡他,還特意做主,將太子楊廣的女兒許配給了他的兒子高仁。然而,縱是完人一般的高熲卻還是因為一個女人得罪了楊堅,最後落得個悲慘下場。這個女人正是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獨孤伽羅)獨孤伽羅和楊堅是患難夫妻,兩人經歷過很多磨難。同時獨孤伽羅又很有政治見地,經常為楊堅出謀劃策,最終幫助楊堅以隋代周,坐上了皇帝之位,因此楊堅對她極為寵愛。太子楊勇本是獨孤伽羅所生的嫡長子,但是獨孤伽羅見楊勇不僅和太子妃關係惡劣,還寵愛一個小妾,再加上楊廣生活奢靡等,因此獨孤伽羅對他非常不滿意。而次子晉王楊廣則處處和楊勇不同,他不僅生活儉樸,還和太子妃恩愛有加,對其他姬妾態度冷淡,因此獨孤伽羅偏愛楊廣,在楊堅面前多次提出改立太子。楊堅素來聽從獨孤伽羅的建議,再加上獨孤伽羅屢次三番指責楊勇的不是,因此楊堅也漸漸起了廢除楊勇的心思。不過,廢太子的事情並不是想廢就廢,畢竟事關國體,所以楊堅想看看高熲的態度。於是他就對高熲說,晉王妃有神靈護體,據巫者說,晉王必得天下。誰知,高熲並不肯聽信楊堅這番神神鬼鬼的話,他說,長幼有序,切不可隨意改變太子。可是,獨孤伽羅卻認為高穎是因為與楊勇有兒女姻親的緣故,才不贊同改立太子,所以獨孤伽羅對他頗為惱恨,一心想要除掉他。不久,高熲的夫人病逝。獨孤伽羅對楊堅說,高僕射晚年喪妻,皇帝該為他續娶。楊堅便將獨孤伽羅的建議說給高熲聽。高熲哭著表示,他已年老,唯願過著吃齋唸佛的生活足矣。楊堅見高熲主意已定,也就不再提幫他續絃的事了。誰知不久後,高熲的小妾生了個兒子。楊堅得知非常高興。獨孤伽羅卻撇嘴說,皇帝當初想為高熲娶妻,他明明是偏愛小妾,所以才欺騙皇帝說要過吃齋唸佛的生活,這明擺的是欺騙皇帝,您如何還能信任他。楊堅覺得有道理,所以對高熲漸漸冷落起來。就在這時,遼東邊境再次被擾。楊堅決定討伐遼東。高熲認為山高路遠,糧草等都沒有準備,倉促行事於戰事不利,因此極力阻止。但楊堅心意已決,高熲不得不領命隨漢王楊諒前往征伐。誰知,出征不久便遇到傾盆大雨,且久雨不停。糟糕的是,就地紮營後,軍中又引發了疫情,於是高熲只得撤軍。沒想到,孤孤伽羅卻在楊堅面前說,當初高熲就不願意去,是皇帝您逼迫他去,我早知道他會半路撤軍,無功而返了。漢王楊諒因為妒忌高熲在軍中的威望,也趁機在楊堅面前詆譭高熲,說他險些被高熲所殺。如此一來,楊堅更加氣惱高熲。不久後,楊堅便隨便找了個由頭想定高熲的罪。沒想到高熲曾經舉薦的官員們,一再為高熲作證,認為他是無罪的人。楊堅大為惱怒,將這些為高熲作證的人一一處以懲治後,給了高熲一個“連坐”的罪名。本來楊堅想要處死高熲,但當時他已處死了上柱國王世積等人,考慮到高熲賢名在外,萬一他再處死高熲,勢必引得世人指責,於是他革去高熲的官職,僅讓他回家做個富家翁去了。楊廣順利被立為太子後不久,楊堅病逝。(楊廣)楊廣繼承帝位後,為了鞏固權力,再次起用了高熲。然而,楊廣並沒有像當初表現的那樣儉樸,反而大修宮殿,生活上極為奢靡。除此外,他還強徵民夫開鑿運河,修建長城等,導致百姓生活苦難,社會動盪。高熲見此,頗為不滿,在和朝臣閒談時,屢有指責之意。楊廣得知後,便以“誹謗朝政”的罪名處死了他。可憐高熲,一代忠臣名將,為隋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卻因得罪了一個女人,遭到兩代皇帝的不公待遇。後人為他的悲慘結局唏噓之餘,也紛紛稱讚他為“真宰相”。(參考史料:《北史》《隋書》)
-
8 # 美映椒房
高熲是隋文帝的宰相,也是隋朝全面建設最重要的功臣,隋文帝的重要政績,比如平定三方之亂、建設大興城(長安城)、括戶、平陳統一、分裂突厥等等,高熲都在其中發揮了絕對的主導作用。
他身居宰輔之位長達十九年,為隋文帝立下汗馬功勞。而隋文帝也一直對他報以絕對信任,君臣之遇可以說本該成為千古美談。但開皇末期,高熲卻因為得罪了獨孤皇后,從而遭到罷相的待遇。甚至隋文帝去世後,高熲還被隋煬帝藉故殺害。
高熲的悲劇結局表面是因為出言不遜得罪了獨孤皇后,深層原因實際上是因為他被迫捲入了楊勇和楊廣兩個皇子之間暗流洶湧的奪嫡鬥爭,並非史書簡單概括的獨孤皇后婦人之妒。不過縱觀高熲的一生,仍然可以說是,得之獨孤、失之獨孤,讓後人感慨萬分。
高熲和獨孤皇后淵源頗深,是隋文帝夫婦一手提拔起來的親倖重臣高熲的父親高賓原來是獨孤皇后之父獨孤信的家臣。獨孤信捲入謀反政治風波被賜死後,高賓一度遭到猜忌,後來他投奔到了北周齊王宇文憲麾下,之後得到重用,仕途開始順利。
高賓為人應該比較有品德,獨孤信垮臺後,他嫁給了楊堅的女兒獨孤伽羅依然和高賓一家互通來往,兩家之間有著很好的私交關係,因此楊堅對高賓之子高熲經天緯地的才幹也有比較深刻的瞭解。
但高熲在北周只是中層官員,當時並沒有得到很特別的賞識。因此當楊堅以外戚身份奪取了北周政權,試圖招攬高熲到自己麾下來時,一直渴望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的高熲欣然赴約,並表達了九死不悔的決心:
願受驅馳。縱令公事不成,熲亦不辭滅族。正是因為高熲堅決跟隨楊堅的決心,還有他和獨孤皇后這層特殊關係,讓他成為隋文帝核心創業團隊成員,併為隋朝立下不世之功。
國之良相、帝后寵臣,高熲穩居宰相之位十九年高熲面對的是一個新興王朝,而且隋文帝和獨孤皇后也給與了他絕對的信任,這讓高熲有了充分發揮自己才幹和能力的舞臺與空間。他在相位之間,為隋朝各方面的發展都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甚至可以說,隋唐帝國的制度基業就是自高熲開始。
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高熲雖然大權在握貴盛無比,但他為人低調謙遜,而且從不嫉賢妒能,一大批能臣干將都是經過他推薦給隋文帝;而且高熲處事公正公平,朝野上下對他的決策都很信服,《隋書》這樣評價他:
有文武大略,明達世務。及蒙任寄之後,竭誠盡節,進引貞良,以天下為己任。當朝執政將二十年,朝野推服,物無異議。面對這樣一個忠臣良相,而且還是獨孤皇后親自提拔和重用的,隋文帝夫婦是非常欣慰,對高熲的寵愛無以復加。因為高熲是出自獨孤皇后家的家臣,因此隋文帝每次在朝堂上都直接呼高熲為“獨孤”,這等於向天下宣告皇后就是高熲的後臺,自然沒有人敢去與高熲為難。文帝夫婦對他恩寵賞賜不可計數,甚至把一座行宮賜給了他。那些嫉妒和攻訐他的大臣都被文帝罷黜,有一個人甚至被活活打死。
廢易太子,傾向保護楊勇的高熲最終被罷免相位,以庶人身份下野開皇后期,隋朝在隋文帝高熲等人的治理下已經是國富兵強、蒸蒸日上。但這時步入晚年的文帝夫婦面臨著所有皇帝都為難的一件事:如何正確選擇繼承人。
其實隋文帝在開國之初就已經立好了太子,那就是他和獨孤皇后的嫡長子楊勇。但文帝夫婦一共有五個兒子,隨著歲月的流逝,楊勇的幾個弟弟也逐漸長大了。尤其是他的二弟楊廣,不但長相俊美無匹,才華更是才高八斗,這自然讓文帝夫婦喜愛無比。本來還不錯的楊勇一對比弟弟楊廣,似乎就顯得有些平庸了。
再加上隋文帝當時採取的是厚重藩王的國策,皇太子楊勇常年看守在隋文帝眼皮底下,當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也得不到表現自己的空間。而他的幾個弟弟分別鎮守到了全國各處軍事重鎮,其中楊廣就鎮守的是北方門戶晉陽,之後又以最高統帥的身份完成了華夏統一,接著調到了江南為藩,為穩定江南的局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可以說楊廣是隋朝政壇一顆冉冉上升的政治明星。
有實力的人都有野心,就像當年名不見經傳的高熲願意賭上全族性命,去博一個青史留名的機會,楊廣現在手中大權在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然也對最高皇權起了覬覦之心。他能奪取皇位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把哥哥楊勇拉下馬,自己成功上位。
而楊勇的太子之位被惦記時,他和父母之間也發生了嚴重的矛盾。由於隋朝風氣重嫡和重視與世家大族聯姻,用以鞏固皇權和家族利益。但性格有些任性的楊勇卻反其道而行之,他討厭父母選的出身高貴的元太子妃,最寵愛的反而是家世寒微的雲昭訓,最後元太子妃暴薨,死因成謎,這在獨孤皇后心中埋下了猜疑的種子。
楊廣於是趁虛而入,用重金厚寶賄賂隋文帝夫婦以及楊勇東宮的各路人馬,讓他們拼命挑楊勇的錯誤,事無鉅細都彙報給帝后,不斷給楊勇上眼藥。同時自己則表現出溫文爾雅謙謙君子的形象,讓朝野大臣一直讚美。
最終楊廣成功贏得了母親獨孤皇后和隋朝第二宰相楊素的支援,他們成功說服隋文帝廢易太子。但楊勇身居太子位將近二十年,身邊也有一個牢固的利益集團,就算是隋文帝的決定,也不可能很輕易地在朝堂得到認同。
而這個太子利益集團的頭號人物,就是高熲,因為高熲和楊勇本身就是兒女親家,楊勇的女兒大寧公主嫁給了高熲的兒子。當隋文帝夫婦試探高熲的態度時,高熲用“長幼有序”的宗法制度委婉拒絕了文帝的廢易提議。高熲為相十九年,勢力龐大,他的態度自然舉足輕重,因此隋文帝也只能悻悻而退。
而這時隋文帝私生活方面又出了一點風波,原來他年老入花叢,寵幸了一個貌美的宮女。這讓獨孤皇后憤怒不已,她氣急之下把宮女給打死了,隋文帝則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為了皇帝安危,高熲和楊素兩大宰相趕緊拍馬追上,隋文帝哀嘆自己不自由時,高熲說了一句“陛下豈能以一婦人輕天下”,結果這句話傳到了獨孤皇后耳朵中,這樣把皇后也得罪了。最後高熲在獨孤皇后和楊素的合力之下,被罷免相位,而楊勇也最終被廢黜。
高熲悲劇的真相:廢易太子政治旋渦中站錯了隊伍無論是史書還是民間八卦,都把高熲悲劇的原因歸結為獨孤皇后的妒忌之心,這顯然是不對而且非常表象的。高熲失去帝后歡心的真正原因還是廢易太子之爭,因為他支援的是楊勇,而不是帝后想立的晉王楊廣。
《隋書》的一段記載也印證了獨孤皇后對高熲真正的感情和態度:
上幸秦王俊第,召熲侍宴。熲歔欷悲不自勝,獨狐皇后亦對之泣,左右皆流涕。高熲和隋文帝夫婦攜手打拼大隋江山這麼多年,事實上獨孤皇后對高熲是真心欣賞和有感情的,但在殘酷的政治面前,她只能選擇站隊,清洗掉阻擋自己政治目標的攔路虎。正是因為皇后對高熲有特殊感情,所以後來高熲雖然因為廢易太子事件遭受到了嚴酷的政治清洗,而且除名被廢,但是高家人還是都倖免了實質性殃及身家的牽連,比如流放或者血光之災之類的。至於高熲之後被隋煬帝的殺害,這是沒有看穿兒子真面目的獨孤皇后不能預料的了。
所以高熲的一生,可以說是成也獨孤、敗也獨孤。是獨孤皇后慧眼識珠,把他提拔出來,給了他發揮充分自我才幹的空間,也是獨孤皇后因為恨他阻擋其政治目的,最終親手把他拉下馬。君臣遇合以悲劇終,徒留後人唏噓感嘆。
-
9 # 希望星晨58298869
高熲官至隋文帝的宰相,隋文帝的平定三方之亂、平陳統一、分裂突厥等重要歷史事件中,尤其是建設長安城時都有他的身影。由於能力卓越,他身居宰輔之位長達十九年,隋文帝很信任他,君臣之間的親密關係甚至超越了後來的李世民與魏徵,一時傳為美談。但天有不測風雲 ,開皇末年,高熲卻因為捲入了廢立太子的事件中,得罪了隋文帝的獨孤皇后而被罷相。
隋文帝的皇后獨孤伽羅,是南北朝至隋朝時期的一位傑出女性政治人物,在她的協助下,隋文帝北擊突厥、南平陳朝,使分裂近四百年的中原大地,逐步實現了南北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融合,功莫大焉!。她不僅在政治上大有作為,也是一位具有鮮明個性的女性。她繼承了鮮卑女子的英氣率真,也兼有漢家女兒的柔情體貼,隋文帝楊堅對其迷戀終生 :二人共寢、並輦上朝 ,一夫一妻、伉儷情深,隋文帝六宮常年形同虛設。可是隋文帝與獨孤伽羅早年立的太子楊勇卻是有點好色,不僅有自己的妾室,而且對父母為他選的出身名門的元太子妃很討厭,他寵溺出身寒門的雲昭訓。元太子妃突然暴薨後,死因成謎,獨孤皇后認為是楊勇和小妾合謀害死她。
這時,一直惦記大哥太子之位的楊廣趁虛而入,不惜重金賄賂了楊勇東宮的人,讓他們處心積慮地挑楊勇的錯誤彙報給帝后。同時自己則表現出一幅謙謙君子象,獲得了滿 朝文武的讚美。在生活上也效仿父親,與自己的妻子演了一曲相敬如賓的戲。
以獨孤皇后豐富的歷史知識,她判定楊勇是難以成為一代明君的,而楊廣口碑好,生活簡樸,又是事實上的一夫一妻(實際上,她被騙了),類似於文帝。於是,她便向文帝建議廢長立幼,隋文帝對她是言聽從,有了廢黜太子楊勇的打算。文帝便開始與高熲商議 此事,不料,高熲卻脫口而出:
“長幼有序,其可廢乎!”依古代宗法義理原則,在接班人的問題上從來是立長不立幼的,高熲的意思是說楊勇是皇長子,當太子符合傳統。而現在楊勇又已經是太子了,並沒有多大的過錯,冒然廢之,必定引發朝廷的質疑與猜測,不利於國家的穩定。
高熲並不知道,這是獨孤皇后的意思,所以,就引經據典,以古為鏡,極力阻止隋文帝。獨孤皇后知道後,就想慢慢拿掉高熲宰相職務。
適逢高熲的夫人去世,獨孤皇后建議文帝給他納妻。高熲卻說自己年事已高,力不從心,退休以後吃齋唸佛度過餘生。文帝遵從了他意願,沒有為他納妻。不巧的是,高熲的小妾事後又為他生了孩子,這就被心細如髮的獨孤皇后了抓住把柄。獨孤皇后對隋文帝說,皇上想幫高熲納妻,他卻一副思念亡妻的模樣,現在又與妾室生下孩子,這是有意欺君啊。隋文帝認為言之有理,於是自此開始疏遠高熲。之後,獨孤皇后又屢次離間隋文帝與高熲的關係,終於隋文帝罷了高熲的官。
高熲被罷官 ,是因為他阻擋了獨孤皇后實現自己政治目標的道路。獨孤皇后沒有看穿小兒子的真面目,為他成為儲君,才把高熲拉下馬來,歷史已經證明這是君臣遇合的又一悲劇,徒留後人嘆息!
-
10 # 尋根拜祖
高熲知名度雖然不高,但是如果問同時期的人,誰才是隋朝開國第一功臣,他們會眾口一詞,把票選投給高熲。
李世民評價說:“高熲有經國大才,為隋文帝贊成霸業,知國政者一十餘載,天下賴以康寧。”而隋煬帝殺高熲,“刑政由是衰壞”。
當時的史學家們,把高熲與蕭何、寇恂、諸葛亮、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璟放在一起比較。其實我認為,這些人的功績,還不如高熲全面,高熲不光有文治,還有赫赫戰功。也正因為地位太重要,直接導致了他含冤而死的悲涼結局。
高熲出身河北渤海豪門士族,渤海當時在北齊境內。高熲的父親高賓,在北齊官至龍驤將軍、立義都督,因為遭到同僚構陷,得罪了高歡,只好投奔北周,受到宇文泰的賞識。
高賓這段不太起眼的經歷,決定了高熲起伏跌宕的命運,我會在文章的結尾,解釋其中的蹊蹺。
高熲少年有為,他17歲就因戰功,封縣伯,獲得開府資格。南北朝時期,“開府儀同三司”雖然有點濫,但一個鬍子還沒長壯實的毛頭小子,就能獲得這種資格,實在讓人咋舌。
當絕大多數政客,把開府設定為人生一輩子的頂點時,高熲卻翱翔青雲,俯視開府。大象二年,39歲的高熲迎來人生的再一次飛躍。意圖取代北周的楊堅,銳眼識才,他向高熲拋來橄欖枝。
周宣帝的昏庸,和楊堅的崛起,讓高熲意識到北周滅亡只是時間問題。當大多數人選擇忠於宇文家族,排擠楊堅的時候,高熲堅定地站在了楊堅身邊。
要知道,那時候的楊堅,在各種勢力的打壓下,一度自身難保。高熲的加盟,可謂雪中送炭,這恐怕就是楊堅對高熲的信任基礎。
高熲加入楊堅陣營後,地位並不顯眼,任丞相府司錄,主管財政。可事實上,從那時候起,楊堅就已經把高熲當心腹,重大的事宜都要跟高熲商量,視之為決策層的核心成員。
楊堅的專權,終於引發政治危機。宇文泰的外甥,柱國大將軍尉遲迥起兵討楊,他勾結北齊殘餘勢力、突厥和南陳,以河北和山東之地,合軍十三萬,其聲勢之大,弄得滿朝噤若寒蟬。前線大軍消極怠戰,朝內楊堅連點三將,他們不是拉肚就是腳疼,拒絕出征。
楊堅很清楚,這些人都是騎牆派,見勢不妙,等著看他的覆滅。就在楊堅面臨強大的軍事和政治雙重壓力之時,高熲站出來,主動請纓上前線。
高熲臨危受命,他與前敵總指揮韋孝寬一起,打敗叛軍,尉遲迥自殺。戰後,楊堅在內室為高熲慶功,賜御帳,改封義寧縣公,升柱國大將軍。
第二年,楊堅受禪登基,建立隋朝,高熲被任命為尚書左僕射(宰相),封渤海郡公。從此,高熲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第一權貴。
大隋建立後,高熲文武一把抓,既要履行宰相的職責,還要經常統兵出征。他修訂新法律,規劃督建大興城,三次以長史身份主導軍事行動,在消滅南陳、征伐高句麗和突厥的過程中,立下殊勳。
高熲忙得不亦樂乎,彷彿是大隋的“二主子”,這就招來一輪接一輪的誣陷。楊堅選擇了對高熲的信任,先後或殺或貶了一批高熲的反對派,甚至有人進言高熲乘兵權在手準備謀反,楊堅都置之不理。
一個將兵長史,有可能擁兵自重嗎?完全有可能,因為高熲表面上是長史,可主帥晉王楊廣和漢王楊諒,只是名義上的主帥,戰爭的決策權在高熲手上,甚至在征討突厥的時候,主帥楊諒都沒有隨軍。
毫無疑問,高熲是大隋建立頭二十年裡,功勞最大,地位最重,權勢最盛的一位大臣。那麼,隋文帝楊堅,又怎麼“氣溫驟降”,對高熲實施冰雪風霜的摧殘了呢?
太子楊勇被廢,是高熲失寵的導火索。
在廢楊勇之前,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都曾經試探高熲的口氣,高熲態度很堅決:長幼有序,不可廢長立幼!
高熲的表態惹翻了獨孤伽羅。早年高熲曾經在獨孤家族做賓客,跟獨孤伽羅有主僕之情,由此還被賜姓“獨孤”。這會兒高熲違背獨孤伽羅的意願,讓楊堅與獨孤伽羅大感意外,進而認為高熲私心作祟。
原來,高熲的女兒嫁給了楊勇的兒子,二人是兒女親家。
就在楊堅對高熲的信任出現裂痕時,蛆蟲趁機爬進來。高熲的夫人賀拔氏去世,楊堅準備給他重新賜一門婚事,高熲流淚聲稱:我老了,只想著吃齋唸佛,不想再婚了。沒想到話音剛落,高熲就又喜當爹了。
獨孤伽羅不失時機對楊堅說:高熲此人不可信,他當面跟你說不願再婚,一副痴心的模樣,轉頭就跟愛妾生孩子,這種人能信任嗎?楊堅頓時木雕了:難道高熲真的是兩面三刀之徒?
緊接著,漢王楊諒又奏上一本:高熲跋扈,在軍中我差點被他殺了!
晉王楊廣又落井下石,跟在獨孤伽羅後面敲邊鼓。早年消滅南陳時,楊廣曾經想納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卻被高熲不留情面地懟回去,並堅決殺了張麗華。後來又因楊勇之事,讓楊廣對高熲恨之入骨。
外有大臣始終不斷對高熲的構陷,內有獨孤伽羅母子們嘮叨不停,楊堅心中的那個疙瘩,終於長成腫瘤。
開皇十九年,柱國大將軍王世積因謀反案被誅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王世積交代了很多“宮禁中事”,讓楊堅大吃一驚。再一細追問,原來這些訊息都來自於高熲之口。
楊堅大怒,將高熲一擼到底,僅保留爵位回家養老。
如果高熲就此吃齋唸佛,終老山林,人生也算圓滿。可楊廣登基後,高熲又被詔入朝中任太常。高熲越活越糊塗,不斷給楊廣進言,甚至抱怨朝廷越來越沒有綱紀。
楊廣對高熲就沒那麼客氣了,他下旨,以“誹謗朝政”罪,處死高熲,並將他的兒子們,都發配邊疆。一代開國元勳,就此悲慘落幕。
前面,我們簡述了高熲從一飛沖天,到迅速滑落的全過程,不知道你們是否有一個疑問:楊堅就那麼“耙耳朵”嗎?很顯然,所謂的讒言,根本不是高熲隕落的真正原因。那麼,楊堅為何會對高熲的態度急轉彎呢?
楊堅慧眼識才,除了高熲的才華,其實還看中了高熲的身份。高熲出身渤海士族,其政治勢力的根在渤海,到了長安後,高氏就是無源之水。高賓當年在長安一度混得很慘,被迫歸隱,就是這個原因。
楊堅為何需要高熲的落魄出身?很簡單,當時是門閥的天下,楊堅自己就是門閥勢力,他也是靠這個優勢,取北周而代之。根據“公交車現象”,上了車的人,總是抱怨車上人太多,當了皇帝的楊堅,恨不得把所有門閥集團都踢下車,而高熲恰恰不是門閥。
這就是高熲一邊飽受構陷,一邊還能寵幸有加的政治原因。
後來楊堅為何變臉?也很簡單,高熲這顆孤苗,在大隋的Sunny雨露下,紮下了根,也變成了門閥勢力。
高熲首先傍上了楊勇,又與王世積、虞慶則、薛胄、柳述、斛律孝卿、宇文弼、賀若弼、元旻、元胄這些門閥集團交往甚密,自己還娶了賀拔家族的女兒,已經成了大隋帝國的新門閥。
隋文帝和隋煬帝父子兩代人,都在努力做一件事——幹掉門閥集團。楊勇為何被廢,絕不是所謂的奢侈過度,違背老媽的女權主義,而是楊勇太依賴門閥集團,與楊堅的政治理念背道而馳。
楊堅在對高熲動手前,已經處死了一大批門閥士族,包括王世積。《隋書》記載:“上性忌刻,功臣多獲罪。”這一句話就點出了楊堅與門閥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既然高熲變質了,楊堅怎麼可能手軟?可笑柳述、賀若弼等人,還為高熲抱不平,豈不知他們越是這樣,越讓楊堅腦後生風。
事實上,楊堅不殺高熲,並非仁慈,而是因為功臣被殺太多,再殺高熲容易激起門閥集團鉅變。隋煬帝重召高熲入朝,也不是什麼格外開恩,而是近距離監控,或者說為斬草除根提供條件。
當年高熲顯赫一時,一位智慧的老人,對高熲說了這麼一句話:“你的富貴已經登峰造極,就差一個砍頭了,所以你要小心吶!”這位目光如炬的老人,就是高熲的母親。
-
11 # 遊弋歷史長河
高熲,是隋朝宰相,也是隋朝的開國功臣,此人文武雙全,在政治、軍事、戰略的才能都十分出眾,為隋朝的建立、統一、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齊國公,於此同時位極人臣的他從不居功自傲,為人謙虛,但最終隋文帝楊堅還是廢了高熲的齊國公爵位,這其中有什麼深層原因呢?
高熲的身世公元541年,高熲出生在東西魏相互攻伐的分裂時期,東西魏都是從北魏政權分裂出的政權,都以自身為正朔,導致北方戰爭四起,民不聊生。
高熲的籍貫呢,原本是東魏這邊的,但他的父親遭到奸臣迫害,投靠了北周(西魏之後的政權)成為獨孤信的幕僚。
圖 高熲北周時期公元558年,17歲的高熲成為齊王宇文憲(宇文泰之子)的記室(負責撰寫章表文檄的官職),後來,在平定北齊的戰爭裡立下戰功,官職也是節節攀升。
北周後期,皇帝昏庸,朝政大權被外戚楊堅掌握,高熲也逐漸被楊堅招入麾下,
平定叛亂
公元580年,宇文泰外甥的尉遲迥起兵反抗楊堅的專權,起初楊堅派出大將韋孝寬迎擊叛軍,但叛軍勢力很大,諸將都有些發憷,高熲主動請纓,擔任監軍,獲得了楊堅的肯定,高熲到任後,在沁水上架橋,大軍渡過沁水後燒掉橋與叛軍背水一戰,最終大敗叛軍。很快叛軍被平定,此戰後,高熲晉位位柱國,升任丞相府司馬。
隋朝時期公元591年,楊堅代周建隋,升高熲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進封渤海郡公。
攻滅南陳
隋朝滅亡陳朝,擔任元帥的是楊堅的次子楊廣,也就是以後的隋煬帝,而擔任元帥長史一職,軍隊的參謀事項,這些事情其實都是高熲所決斷的,陳朝被攻滅後,高熲被授為上柱國,晉爵位為齊國公。
圖 隋朝滅陳屢遭詆譭
位極人臣、忠勇正直的高熲自然遭到很多的妒忌,南陳被平定後,就有人密告隋文帝楊堅,說高熲企圖謀反,後來右衛將軍龐晃、將軍盧賁、尚書都事姜曄、楚州行參軍李君才等人,多次在隋文帝楊堅面前參高熲,楊堅始終不為所動,對高熲寵信有加。
大敗突厥
隋朝結束了南北朝幾百年的亂世局面,統一了中國,但北方的突厥也在此時強盛起來。
公元599年,突厥的都藍可汗與達頭可汗結盟,一同合兵襲突利可汗,突利可汗不敵,投靠了隋朝,隋文帝很禮遇他,派出高熲為首的三路大軍一同出擊突厥。
在族蠡山和突厥大軍大戰七日,隋軍大敗突厥,都蘭可汗敗逃後,被其部下所殺,達頭可汗重傷逃跑,突厥大軍死傷慘重,高熲得勝回朝。
圖 隋攻突厥之戰帝王的逆鱗———繼承人問題
歷史上有很多受到寵信的大臣最終因參與皇帝的繼承人問題而處境悲慘,高熲也不例外,他的失寵,就源自於此。
隋朝的太子原本是隋文帝楊堅的長子楊勇,和次子楊廣同樣是皇后獨孤所生,但楊勇
但是後來太子楊勇品德不修,驕奢淫逸,逐漸被隋文帝所猜疑,再加上獨孤皇后非常喜愛次子楊廣,楊堅產生了廢掉楊廣立楊廣為繼承人的想法,
有一次,隋文帝問高熲繼承人問題,高熲以長幼有序、太子楊勇亦無大過為由,反對廢太子楊勇。但此話在隋文帝聽來就是另一番滋味了,太子楊勇娶了高熲的女兒為妾,以高熲的才智,楊勇成為皇帝后,這個女兒很有可能成為皇后,高熲就成為了強大的外戚,楊堅就是以外戚身份篡位的,對於此事,他是絕對允許發生的,所以在他看來,楊勇一定要廢,高熲也不能在重用了,這也成為高熲失寵的主要原因。
失寵歸家
遭到隋文帝猜忌的高熲,很快被免官為民,不久後連齊國公爵位也被奪去了。
人物結局隋文帝死後,楊廣繼位,是為隋煬帝,高熲擔任太常卿。但他很快就看透了楊廣奢靡無度、好大喜功,就非常憂慮,私下有所議論,但此事卻被人告發,公元607年,高熲被以誹謗朝政罪殺害,享年67歲。
總結政治、軍事才能都很出眾的高熲在隋朝的建立時立下了汗馬功勞,功勳卓著,但觸犯了帝王的繼承人問題,最終引發皇帝的猜忌,繼而罷官,失去爵位,最終被殺害,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
12 # 沐嵐爸爸
公元599年,58歲的左僕射高熲又當爹了——他的18歲愛妾又為他生了個“大胖小子”!隋文帝楊堅聽說後,忍不住讚歎:
“齊公可真是老——當——益——壯啊,哈哈……”
不料,獨孤皇后聽了卻不高興:
“陛下,您還相信高熲啊!之前,陛下想給他娶個媳婦,高熲掛念著自己的愛妾,當面欺騙您。現在他的這個騙術揭穿了吧?您以後還相信他?”
楊堅聽了心中不爽,“由是疏熲”。
或許,有朋友納悶,大臣家裡“添子”,這不是好事嗎?怎麼獨孤皇后嘴裡反而就沒句好話呢?
說來話長。
有一年夏天,隋文帝楊堅照例去到仁壽宮避暑。在此期間,楊堅見到了前相州總管尉遲迥的孫女(“有美色,先沒宮中”)。
——太建十二年(580年),周宣帝宇文贇病逝,周靜帝宇文闡繼位。由於靜帝年幼,就由隋國公,也就是靜帝的親外公楊堅輔政,就任“大丞相”,“總知中外兵馬事”。不久(同年),尉遲迥不服,起兵叛亂,但很快就被大將軍韋孝寬鎮壓。尉遲迥死後,家中“女眷”皆“罰沒掖庭為奴”。這裡邊就包括尉遲迥的孫女!話說回來,楊堅能在仁壽宮眾多“奴婢”中注意到她,足可見此女“資色”過人。
“帝王”難過美人關!
最終,楊堅沒能把持住自己,把這個美女給“寵幸”了!
不久,“東窗事發”!一向“妒性”十足的獨孤皇后聽說後,“醋意大發”,竟然將這個女子秘密處決了!——其實,古代的帝王們,看見個美女“寵幸”一下,實在是再稀鬆平常的事情。誰讓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呢?偏偏獨孤伽羅對楊堅的“控制”,到達如此的程度!這不能不使楊堅覺得“顏面盡失”!
於是,楊堅“大怒,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裡。”左僕射高熲、右僕射楊素趕緊去追,追上以後,“扣馬苦諫”。最後,楊堅長嘆一聲:
“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
高熲就勸說他:
“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
楊堅聽了高熲的勸說,算是稍稍解了點氣,“上意少解,駐馬良久,中夜方還宮。”獨孤皇后見到楊堅回來,“流涕拜謝,熲、素等和解之,因置酒極歡”……好說歹說,這夫妻倆的關係終於回覆如常了。——只可憐尉遲迥的孫女、好端端的一個美女就這麼白白死掉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不過,這次事件竟然導致了獨孤伽羅對高熲的不滿,就因為他把獨孤伽羅說成是“婦人”。
高熲字昭玄,“一名敏,自雲渤海蓨人也”。高熲的父親高賓“背齊歸周”後,被大司馬、獨孤伽羅的父親獨孤信“引為幕僚”,並且賜姓獨孤氏。後來,獨孤信被誅,高賓也跟著到了黴,其“妻子徙蜀”。正是由於高賓是父親的“故吏”,又遭遇瞭如此的磨難,獨孤信平反以後,獨孤皇后就會經常拜訪高賓家,以示慰勉。因此,自少年時起,獨孤伽羅就對這個僅比她大3歲,且“明敏,有器局,略涉書史,尤善詞令”的小哥哥高熲“親禮之”。——如果不是獨孤信眼光太高,將獨孤伽羅許配給高熲想也是一門不錯的婚事吧?
至是,就因為這“倆字”,心胸狹窄的獨孤伽羅“恨”上高熲了!
其時,太子楊勇逐漸“失愛於上”,獨孤皇后就想著將他“廢了”,改立晉王楊廣,於是徵求高熲的意見:
“有神告晉王妃,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
高熲的女兒早就嫁給了太子楊勇為妃,如果廢掉楊勇,自家女兒必受連累!想到此,高熲當然反對:
“長幼有序,其可廢乎!”
獨孤伽羅一聽,心裡更加不開心了,“陰欲去之”——鮮明的政治立場,把雙方推到了對立面上!
開皇十九年(599年),高熲的正妻死了,獨孤伽羅又打聽得高熲的愛妾又要生孩子了,就故意對楊堅講:
“高僕射老矣,而喪夫人,陛下何能不為之娶!”
楊堅表示贊同,見到高熲時,就把皇后的意思說給他聽,未成想,高熲“流涕謝曰”:
“臣今已老,退朝,唯齋居讀佛經而已,雖陛下垂哀之深!至於納室,非臣所願。”
楊堅覺得也對,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誰料想,不久,高熲的愛妾又生了個兒子,於是有了本文開頭一幕……
高熲就這樣先是得罪了皇后獨孤伽羅,又因她而得罪了皇帝楊堅,你想啊,他能不倒黴運嗎?
果不其然!
不久,有司在稽查宜陽公、涼州總管王世積謀反案(599年)時,發現“有宮禁中事,雲於熲處得之”——這相當於洩密了;有司又奏高熲暗地裡“勾連朋黨”。這還了得?於是,楊堅將高熲一擼到底:“(高)熲坐免上柱國、左僕射,以齊公就第”……沒要了高熲的命,楊堅已經是留了情面!
……
結語如果說高熲在把楊堅接回來時,將獨孤皇后稱為“婦人”是無心之失的話,那麼在是否廢立太子楊勇的問題上,就是“故意找茬”了!以高熲的智慧,他怎麼可能不明白獨孤皇后的意思呢?如果不想廢楊勇,她就不會問!這不明擺著是看你的立場嗎?可偏偏高熲選錯了方向。
由是起,令到楊堅夫婦對自己不滿,這又是何苦呢?
怪不得孔子講,“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從高熲的事情來看,此言果不虛也。
大家以為然否?
參考:《資治通鑑》、《隋書·高熲傳》
(網圖,侵刪)
回覆列表
喜宴的話,首先確定本人是否已結婚,按照我已知的習俗,結婚之前可以隨自己的心意買點禮物祝賀堂哥,不需要要隨禮;結婚之後:
一,如果你是堂妹,那麼隨禮要寫你老公的名字;
二,如果你是堂弟,你是否和父母分家,未分家寫你父親的名字,如果已分家,隨禮寫你自己的名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