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92719887420
-
2 # 高貴麵條3W
中國古代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最美的最真實的感慨也就是對年齡的總結,特別的符合人生階段性的特點。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當一個人成長到三十歲的時候,就該有自己的獨立能力了。不管成家與否,都要會照顧自己,照顧家人,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四十是壓力最大的時候,五十歲的時候,基本就知道這一生的重點和非重點了。
-
3 # 天山星馳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
在古代二十歲的男子被稱為弱冠,這時行冠禮,即帶上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
4 # 筆下務實
三十而立,十八是弱冠之年
不滿週歲——襁褓;
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不惑源於孔子所說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故後人遂以“不惑之年”來稱呼四十歲的人,“三十而立”來稱呼三十歲的人。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了中年,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 不會像年青是那樣困惑了,三十而立意思是人到了三十歲應該獨立而且事業上應該有所作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