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花香
-
2 # 江湖人稱朱叫獸
以前小的時侯,也常跟隨家裡大人去給已逝去的長輩上墳、燒紙。當時對此類事情完全不懂,只是跟著去湊個熱鬧。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有些此類民俗邏輯上的矛盾問題開始在腦子裡冒出來,比如,按民間說法,世間是有輪迴的,人死去以後經過一段時間即會轉世投胎,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逝去的先人們很可能早就已經轉世投胎到陽世間了,那麼孝子賢孫們燒的紙錢之類的又燒給誰了呢?!再有,民間一直有人死後會過奈何橋,會喝孟婆湯的說法,據說是為了安心去陰間而忘掉前世陽間的經歷。如此說來,去到陰間的先祖們應是早已忘卻了自己曾經的陽間之事,那麼又怎知道陽間誰燒給他的紙又或者怎麼去接收晚輩燒來的紙錢呢?
當然,傳統歸傳統,民俗歸民俗,記念先祖或長輩有孝心也無可厚非。至於一年一次的上墳燒紙行為,相比它對環境的汙染而言,也許由此引起的各類火災的後果和影響要嚴重的多。既要尊重傳統,而又不盲目迷信並且減少環境汙染和火災的辦法,也許就是推出某種比如電子祭奠之類的活動並廣為推廣,一旦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並形成某種時尚,原有那些上墳燒紙的行為也許也就會慢慢的退出歷史舞臺。
-
3 # 老王說文化
上墳燒紙的來歷
關於上墳燒紙的來歷有很多,核心思路都是一樣。就是最開始有一個造的紙又黃又粗糙,結果就沒有人買,可是賣不出去掙不到錢。
最後家裡老人想出一個主意,就是假死。
然後故事就開始了,兒子給老人辦理後事,然後就在墳頭燒自己做的黃色的紙,就這樣燒了三天三夜。
然後第四天,老人就回到家中,村裡聽說就趕緊都過來了,然後問怎麼死而復生了?
老人說:“還好我兒子孝順,給我送了那麼多錢,我把這些錢全都送給閻王和那些小鬼手裡,然後他們運作了一下,我就又多活二十年”
村裡人就問:“我就看你兒子給你燒紙了,也沒看到送錢啊?”
老人回道:那個黃色紙,燒完到了陰間了就是錢了,而且金額特別大。
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就都過來買紙錢了。
上墳燒紙的意義南北朝開始就已經流行燒紙錢,古代大多都是銅錢的形狀,最早就是白紙,後來才變成了黃紙。
人們人為陽間需要錢,陰間也肯定需要錢,尤其子女不希望過世的長輩在陰間受苦,所以清明或者過年的時候,就燒一些紙錢給陰間的人。所以這個特定的紙也就代表了陰間貨幣。
還有燒電視、冰箱、汽車、馬、僕人等等的,當然都是紙做的。
現在的冥幣種類越來越多,而且數額巨大,動不動就幾十億,搞得陰間通貨膨脹。老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所以錢多送點,在那邊日子也好過一些,還能打點打點閻王、鬼差,爭取早點投胎。
從情感上來說,這是一種對亡者的思念與關懷的表現,但是這種感情完全可以用其它的方式來表達,比如掃墓、敬獻鮮花,或者也可以放一些喜歡吃得物品與菸酒,都是可以的。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去燒紙,逝者已去,當如煙消雲散,又怎麼會存在需要送錢這一說法。而且對於對於他們而言,活著的人能夠好好活著,才是最大的心願。
-
4 # 勇敢的聰明的
如何看待上墳燒紙問題?
上墳燒紙其實就是活著的人對逝去的親人一種緬懷、沒有忘了逝去的親人。當然還要分看各地方的風俗。在南方上墳燒紙一年可能三、四次,正月初一(去給拜年)、逝者生日、在農曆七月十四、五(俗稱鬼節)。可一般出了嫁的女兒不會去孃家給逝去的親人上墳燒紙的,如果那樣孃家哥嫂或弟媳他們不會高興的,他們的意思有他們就不用嫁出去的女兒去墳上燒紙了。
在北方有些地方一年分四、五次去墳上燒紙。過年(正月初一)、清明節、農曆七月十四(又稱鬼節)、農曆十月初一(農曆十月初一上墳燒紙又稱寒衣節,說是給逝去的親人送去寒衣紙,冬天了給他們保暖)。這些地方出嫁了的女兒是允許回孃家給逝去的親人上墳燒紙的。平時清明節很注重,清明節不只是上墳燒紙,還要在墳頭上增添一些土,說是給逝者抹"房",清明節過後愛下雨了,這樣他們的"房"也就不漏雨的緣故吧。
可人們常說人死如燈滅,死了死了,死了就了了。
我們活著的人能忘得了嗎? -
5 # Word隔壁王同學
清明節快到了,雖然很多城市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法規,不允許在道路兩邊、城鎮區域露天燒紙,但是在監管不嚴或者開放的地區還是不少民眾會去墓地或者十字路口等地給故去的祖先親人燒紙錢。一般燒紙錢多選在農曆節日或死者祭日,如清明節、中元節、十月初一以及春節之前等,人們普遍相信自己燒的“紙錢”可以達到已亡故的親人的手中,使其“衣食無憂”,或者享受與凡間相同或更好的生活。
其實中國各族基本都有祖先(靈)崇拜,種種信仰與儀式體現的是民間對亡故的先人的敬奉,可以歸為亡靈崇拜的一種,因此人們一方面希望得到亡靈的祝福與幫助,另一方面也怕因為自己的疏忽或不敬而遭到其報復與懲罰。所以民間總會有諸如“夢見某某先人,說在下面過得很苦”或“某某人來託夢跟我說,要什麼什麼”之類,這些超自然經驗敘事其實代表著人們對生與死、凡世與來世、陽間與陰間等二元對立卻又彼此交融的態度與認知。
至於紙錢,還要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上看,錢幣在民俗中有多種意象,其中亦有象徵生命、繁殖等符號特點,最早的貝殼類錢幣再到銅錢,在墓葬中多有使用,似乎也因為其帶有某種具有溝通能力的“中介”物,使其在喪葬習俗裡成為不可獲取之物。因此到現在還有用銅錢做“鎮物”,而用紙錢則是來代替流通的貨幣,人們普遍認為它們可以起到賄賂、買賣和交換的作用。
只要能在保證公共安全與環境整潔的情況下,在當代社會中這樣的傳統民俗還是應當予以一定的尊重的。
-
6 # 金吾文化
上墳燒紙是中國千年的文化傳承,是對先人的懷念,是一種對“孝”的表達方式。
100多年前美華人阿瑟·亨德森·史密斯在《華人的性格》一書中這樣描述我們的傳統,簡直就是鬼扯!“華人祖先崇拜正是那些死氣沉沉的保守思想的最佳狀態和保證。只要逝去的幾代人仍然被華人奉若神明,中國怎麼可能真正向前邁出一步呢?”。
這裡不明白了,懷念祖先就不能進步?這是什麼道理?再說當時一個把漢語都翻譯的詞不達意的西方傳教士,如何能理解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和厚重的歷史使命感呢?你懂中國嗎?懂什麼是禮儀之邦嗎?就胡說。
不過就是看到華人不僅信仰道教等諸神,還對祖先的祭祀與崇拜,奉若神明。他感到傳教異常艱難、束手無策,發出的一聲聲哀鳴罷了。你們的上帝是神,我們的道祖就是迷信?你們的經文是聖經,我們的經文就是胡說?信仰都是信仰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
下面說一下我們清明節祭祖的正確方式,祭拜黃帝炎帝,也祭拜自己姓氏的先人,就是繼續一代代傳承先人遺留的智慧積澱。海外僑胞、華裔、臺灣同胞都有清明祭祖習慣,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也使整個民族有著強大凝聚力,生生不息。
清明節祭祖燒紙之前的禮請順序
清明節祭祖擺好貢品後,需要焚香禮請順序為:
第一位焚香禮請的是:當方城隍,城隍爺是守護城池、護國安邦、、統轄亡魂、調和風雨之神,這是首先禮請的道教的神
第二位焚香禮請的是當方土地。一般死者家人要稟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資料,以求土地神為死者引路,掌管著鄉里死者的戶籍,是地府的行政神。希望他們做證明,護持你的祖先前來受供。
當方土地,就像我們當地的郵局和快遞公司,城隍就像警察局一樣,它能起到外鬼不敢亂搶亂佔。當地的城隍和土地爺,把這個錢送給你的祖先。
第三位焚香禮請的是自己祖先。這是我們要祭祀自己的血脈,有直系血脈的親屬,你像爺爺、太爺爺、太祖。
綜上所述:上墳燒紙是中國千年的文化傳承,是對先人的懷念,是一種對“孝”的表達方式。
-
7 # 龍龍6576
如何看待上墳燒紙的問題?這也是上千年留下來的風俗,活著的人去祭奠死去的親人,用上墳燒紙的方式也沒什麼,怎麼看待,各人觀點不同,結論也不一樣,我各人認為這種方式沒什麼不好,我家的父母親和前妻都去世啦,在山裡有墳地,去年也建了圍網,年節孩子們都在遠方,只有我一人去上墳,但是清明節封山,是不能燒紙點火的,上墳只是一種形式,證明這家人的後繼有人,任何事都有利有弊。只要合情合理都挺好,象這樣的事,更沒法一刀切,固定怎樣做,只要不影響環境,一切都OK!
-
8 # 天成堂擇吉中心
上墳燒紙是中國傳統幾千年的禮儀!古人云:陰陽一般同。陽間活著的人需要用錢購物,陰間也如此(聽傳說而已)。中國是文化禮儀之邦,孝敬祖先是沒有錯的,古今都有生人活著時去外地工作,回家才知道祖輩已逝,無法挽回孝敬,只有在墳地前燒紙錢跪拜長嘆!這就是對祖先孝敬的補償,領著子孫在墳地燒紙,修飾墳墓正是對祖先的尊重,後代尋根問祖有據可尋,這也是華人的禮儀文化!當然在山上也會引起火災,那就要看燒紙人的品德素質覺悟,過去清明節燒紙錢引起火災不用坐牢,人多複雜不知道誰引起火災,認為是不小心而已,法律也不健全。如今與過去不一樣,如今森林茂盛,上山幹活的人很少,滿山林草,法律明確,人人文化素質也高。祀祖先不燒紙錢也無所謂,把紙錢放在墳頭上也一樣,表示此墳後繼有人即可,燒紙錢祖先能否收到買東西誰也不知道,去墳地祀奉鋤草培土也是要傳承下去,鋤草培土是對墳墓的保護。不能再燒紙錢,要懂得林業法律,誰燒山誰坐牢,要考慮到林草生態對人類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如今時代用花草擺放在墳墓上祀奉祖先最好,好看又無汙染即防火災,後代的人時刻想到祖先是誰在什麼地方安葬即可,祖先就會有靈!就會護佑後代興旺發達!
-
9 # 膠州人士
上墳祭祖是千百年來形成的習俗,是後代寄託哀思、祭奠親人的一種方式,是良好家風的傳承與弘揚,其本身無可厚非。
這裡要說的意思是,這種傳統習俗發展到今天,是否能夠在方式方法上有所改變。特別在農村,為了防止火災隱患,可以逐步向文明祭奠的方向發展。比方說能否把燒紙改為獻花等形式進行祭祖或掃墓。這樣既避免了火災事故,又寄託了對已故親人的哀思。其實這種方式在城市或者企業早就是普遍應用了,只不過思維觀念一時轉不過來罷了。總覺著不燒紙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心願。隨著時代的變遷,應該倡導移風易俗。
俗稱人死如燈滅,死了死了,燒紙燎草。只要後代心中擁有,始終存有一顆感恩之心也就夠了。任何事情不在形式,而在於內容。“親人活著一杯水,勝過死後灰一堆”。只要親人在世時盡心了、孝力了,什麼時候都問心無愧、心安理得。是不是非要到墳前燒紙,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尤其是在外闖蕩的遊子,千里或者萬里,國內或者國外,奔波回家為過世的親人祭奠,確實有諸多不便。絕不能憑此就簡單地說他們是不孝之子。他們完全可以在網上遙祭,並且早已實行。緬懷、表達、寄託自己的哀思之情。
如果真有在天之靈,天堂上的親人也會理解和原諒他們的,也會保佑他們平安的。您說呢?
-
10 # 風吹不倒的秋草
上墳燒紙是幾千年流下來的一種習俗,就是讓活人懷念故去親人感到心安的一種寄託,對於已經去世的人來說沒有一點用處。
假如給家中的老人燒紙,認為多給老人寄點錢幣,老人在那邊能過的好一點。這都是虛無縹緲的事,誰也沒有看到人死了還有陰魂存在,還能在另一個地方生活,所以,兒女們燒紙思念父母,都是人死後的一種愚孝。
其實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要在人活著時候進行,這樣才真實,能讓人感覺到,觸控到。人死後,不管活著的人做什麼,死者也都看不到了,摸不著了。
所以,在老人生前,多給老人一些關懷,多讓老人享受到子孫帶來的幸福,讓父母能過上最好的生活,比死後燒多少紙都管用,所謂墳前萬噸灰,不如床前一碗湯。
燒紙不僅汙染環境,也浪費大量的資源,看到每年一車車的黃皮紙,都讓人買去燒掉了,少著十幾塊錢,多著上百塊錢,都燒成灰了,而且去世的親人已經收不到了,人死了也就永遠的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為逝者燒多少紙又能怎麼樣呢?
-
11 # 無名小草134387980
上墳燒紙古來傳,
表達哀思宗祖念。
不只敬仰這點事,
亦能凝聚親和力。
不損公共之安全,
無需多議來報怨。
祭祖並非講迷信,
追根求源勿忘記。
一年亡靈幾節氣,
上升環保真不必。
活人少坐一天車,
能減多少車尾氣。
雖然上墳不反對,
林地火災必注意。
禁火之地當禁止,
安全必須放第一。
-
12 # 清香益遠5
我認為這一傳統觀念,還在延續,但也看到了不斷在改進,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的這一觀念逐漸淡薄了。
一、上墳繞紙是為逝世的親人送錢,是幾千來的一種傳統文化。現在多見許多老年人,在春節前、清明等節日,在逝世親人墳前燒紙祭奠,以示哀悼。老人們只是“心到神知”,感恩先人,自我安慰的一種心理,並不是封建迷信。
二、現在多見許多公墓地,管理單位都建一燒紙池,上墳的都在此燒紙。也有許多人,在墳前為先輩送鮮花,以示祭祀、感恩。農村自留公墓處,也都在公墓外砌壘一個大燒紙池,上墳的都在此燒紙,燒完紙再到先人墓前跪拜感恩。
三、現在新興的“樹葬”、“水葬”等,大多數年輕人都在積極響應,他們對傳統的燒紙信念,會逐漸消失。隨著社會發展,科學思想普及,人們的傳統觀念也在不斷改進。
但是,我認為後人在有關節日,對先輩的祭祀不能忘,生前盡孝心,逝後不忘恩。要傳流這種孝道思想,使之代代相傳。
回覆列表
燒紙算白事即喪事。一個人去世後,他的親人為了表達對他的哀思和懷念給他燒紙,燒紙也是給往生者送錢,為了他在陰間有錢花,不至於捱餓受冷。至於往生者能不能收到?能不能用到這些錢?活著的人也不知道,也無法知道。但是燒紙卻能給活著的人以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