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91157907865

    在後疫情時代出版的《人心紅利》中預言,中國企業靠人口和流量獲利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品牌呈兩極分化,大品牌在市場上更具優勢,而沒有品牌力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將被逐步淘汰。

    品牌說白了就是在消費者心智認知中佔據優勢地位的產品,贏得消費者心智是佔領市場的根本,這即是江南春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含義。

    江南春在《人心紅利》中反思分眾傳媒應對危機的經驗和方法,認為危機中蘊藏著機會,樂觀者永遠會看到事件中積極的一面,在危機中獲得轉變的勢能。透過分析消費端及經濟環境的變化,根據過去應對危機的經驗,江南春給出了中國企業在變革中求生存求發展的可行解決方案和路徑,不吝傳授自己的品牌營銷寶典。

    一方面總結主流人群獲取資訊的主要途徑——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的營銷趨勢,另一方面澄清分眾傳媒電梯媒體認知的誤區,作者試圖找到中國消費升級的推動力以及資訊過載時代營銷的大趨勢。可以說“雙微一抖”的內容營銷和分眾傳媒為代表的場景營銷成為這個時代品牌引爆的利器。

    而針對消費需求算準人心則是品牌演算法的不二之選。那麼江南春的定位理論是如何算準人心的呢?他認為中國的主流消費者是Z世代和精眾人群。書中指出據Z世代圈層消費報告,其實這類人群是新精緻主義、新時尚主義和新健康生活的倡導者。

    消費升級意味著家庭至上、悅己主義、平衡生活和精緻品質,消費趨勢是精神層面、知識層面、健康方面和智慧化消費。也由此得出企業定位於中高層次消費才有可能獲得長足發展。

    疫情影響下,普通消費者更加理性,而中產消費者更加精緻,書中也反覆提到“精緻”一詞,來表徵主流消費者更加本質的追求。商業社會自有它的邏輯,萬變不離其宗,不變的是摸準時代的脈博,算準人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江南春為中國企業把脈,無疑也是為分眾傳媒的未來作長遠的部署,應該看到其定位的視角和定位的原理,都是基於商業社會的商業邏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到十三度可以穿鹿絨皮外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