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苗桂雲
-
2 # 使用者4787600715672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曆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澱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龍抬頭、社日節(農曆二月初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 ;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清明節(公曆4月5日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1]
另外,二十四節氣當中,也有個別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如:清明、冬至等,這些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它們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
3 # 人在旅途
春節又叫過大年或者過新年。
元宵節叫正月十五或者過小年。
清明節又叫寒食節或者鬼節。
五月初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或者粽子節。
七月十四鬼節,也稱中元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又叫月餅節或者嫦娥日。
九月初九重陽節也叫登山節或者老人節。
冬至也叫冬節或者叫過冬。
-
4 # 使用者1864727776329
傳統節日的別稱?答:傳統節日的別稱是春節吊別稱為過年,正月十五宵節別稱是燈花節,五月初五端午節,別稱是五月節,8月15是中秋節,別稱是8月節,陽幣年的別稱叫新年,那個傳統節旦都有別稱的,這些別稱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語言的稱呼
-
5 # 使用者1484119209368
佳節最早被人熟悉是在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作中“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由此,佳節早期是專指“重陽節”。而在宋代詩人黃庭堅詩作中有“佳節清明桃李笑”,由此看,佳節在這裡是指清明。所以,至少在宋時代,佳節已經不單指“重陽”了。從現在的情況看,元宵、春節、中秋均可以稱為佳節,故“佳節”已經不再是當初的含義了。總的來講,佳節一詞現在可以是所有中國傳統節日的代指。
-
6 # 香香204961265
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歲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時人概念中“春節”這個名稱的出現,還只有一百零四年,在此以前有多個古稱,有的沿用至今未變。民間習慣把春節謂之“年”。隨處可聞的“過年”“過大年”“過新年”,指的正是春節。稱春節為“年”,從古至今,為時最長。
回覆列表
春節,別稱:新年,大年,歲首,正旦,正月朔日。
元宵節,別稱:上元節,春燈節,元夕,燈節,小正月。
清明節,別稱:鬼節,死節,冥節,聰明節,寒食節。
端午節,別稱: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