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河萬古如長夜
-
2 # 甘苦人生32198676
這個判斷不只是新手撓頭,老司機也一樣視為難點。
一,開車時360度判斷車子四周動態。
二,提前預判動態的發展預期,留出提前量。
三,對方向盤的掌控能力以及四周障礙物的距離判斷,其中就包括右前角的最小距離。如果拿到一臺沒開過的車。
我的做法是首先測試一下剎車狀況,然後把車開到一個牆邊,按自己的判斷儘可能地將右前角靠近牆壁停下。
然後下車觀察距離,再坐回車內,找準可視範圍右前角的極限和牆壁的距離參照值。
至此,現在這臺新拿到的車就可以完全掌控了。
-
3 # 微光微落
看左右車胎?看路啊大兄dei...
保持車道,對於新手來說,就是找個標誌點,這個“點”不出去,那就是在車道內了。
一般可以找的點有雨刷的高點,或者車引擎蓋上的線,譬如下圖這樣的,
但是這樣子怎麼能算老司機呢? 而且開車哪有一直盯著雨刮器的?
然後老司機會說這事兒就靠一個感覺,但是怎麼才算感覺對了呢?
這個跑高速感覺會明顯一點,當你自己本身坐在駕駛座上,感覺車跑起來自己在車道的左二分之一內,略靠近二分之一中間位置的時候,你的車肯定就在車道內。要是感覺人在線上或者越過了中線,那車肯定也出去了。
我覺得這個感覺,就是感覺自己在不在這車道的左二分之一內。當你感覺ok的時候,左右掃一眼,只要能看到白線,就沒問題。多來幾次之後,這個感覺慢慢就建立起來了,保持住車道就是個下意識的行為啦。
額外再加一段,找人少的路去找感覺,不要作死上高速,風險總是有的。
簡單直接,求贊!
-
4 # 大成駕道
如何判斷車輪的位置,需要的是人與車的融合度-車感;如何判斷車輪的行駛軌跡,需要的是人、車與路的融合度-路感。
汽車在製造方面屬於“精密機械”,2-3萬個零件組裝在一起安全運轉,可是就駕駛來說又歸於“簡單操作”,所以有“熟練工種”之說。車輛給予駕駛者極高的操作支援與容錯率,而道路的設計又為駕駛者帶來了很多的寬容度,只是需要駕駛者有一個大致的估算,然而太多的關於駕駛的內容在引導新手進行計算,用尺子量出米甚至釐米……計算兩字倒過來是“算計”,累啊!
駕駛者的位置是固定在車輛左側居中(大機率),前輪位置沿A柱弧度向下自然延伸,後輪位置順C柱向下自然延伸;駕駛者與副駕駛位置分別位於道路中心軌跡兩側,車輛通行在車道中間位置,駕駛席處於路中位置,車輛行駛在車道內偏右位置,副駕位置佔居路中,車輛在車道內靠左行駛;左A柱對準左側車道線,車輛左輪軋線行駛,反之就是右輪軋線行駛。
駕駛,從職業技術轉化成了生活技能,我們可以理解駕駛也是一種運動。運動員需要專業素質與能力,而太多的運動卻成為大眾的業餘愛好,就像打羽毛球,太多的人可以打得不錯,但是涉及球拍的尺寸、重心點、拍網的資料等,明白的不是很多,但還是不會影響打球的狀態;打球時會預判球的落點,隨之移動腳步迎擊,而不是眼盯著球拍-球拍已和手臂融合在一起!
不要再拿尺子量出的尺寸駕駛車輛!!!
-
5 # 老司機侃侃車兒
題主跟我一樣,剛開始開車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車左右輪胎的位置,但慢慢的我學會了找點,開的多了也就有感覺了,今天把這個方法教給大家。
在我們走一些極為狹窄的路的時候,判斷好左右車胎的距離可以避免剮蹭,而且在城市道路行駛時候可以避免壓實線造成違章,那麼如何判斷左右兩邊的距離呢,最重要的就是找好點。
先說左邊車胎,當我們把身體調到我們平時開車時候的正常坐姿之後,我們的左邊輪胎在方向盤左邊緣往前延伸的點和A柱往右5釐米的點之間,不同的車不同的坐姿都會有所差別。在找這個點的時候,我們注意找個沒人的道路,把視線沿著方向盤左邊緣一直向前延伸,如果這個點和白線重合了,然後觀察後視鏡上後輪是否與左側白線重疊了,不斷向左或者向右修正,找準了之後記住這個點就行了。
在教大家一個小技巧,在你的車輛左邊玻璃內放置一張臨時停車號碼牌,記住你的點然後對應到數字,比如說數字8,那你下次找輪胎的位置直接根據8的位置判斷就行了。
講完了左邊輪胎我們說右邊輪胎,其實找右邊輪胎的方法跟左邊類似。一般來說車道線和機器蓋重合的地方在正中的位置,你的車基本上就壓線了,當然不同的坐姿不同的車型有些微的差別,這時候就可以對你的右邊距離進行調整然後找好雨刮器、噴水嘴等參照物記住這個位置。
最後提醒大家,找點的工作一定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希望大家都能夠平安出門。
-
6 # 馬頭人車庫
看了幾個其他人的回答,我只能無奈地搖搖頭,這樣不負責任地去誤導人真的好嗎?先說我的答案吧:開車時如何判斷距離只有靠你自己摸索和總結,所有別人告訴你的經驗都是錯的,因為大家的車型、身材、坐姿都不一樣,所以視線和參照物也完全不是一碼事。
現實版的《小馬過河》經常刷小影片的車友可能會刷到這樣的影片,就是教你如何透過觀察車身上的參照物去判斷車子所處的位置,比如離馬路牙還有多遠,離牆還有多近,離後車還有多少距離等等。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會照著做,我給你的建議是別人總結的經驗看看就好,當真你就輸了。
原因很簡單,這其實就是現實版小馬過河的寓言故事,你自己就是小馬,教你怎麼看參照物的老司機就是松鼠和大黃牛,他們告訴你的口訣就像告訴你河水有多深一樣,完全是都根據他們自己的視角去判斷的,對你來說毫無意義。你的車型、身材、坐姿都和他們不一樣,眼睛裡看到的東西能一樣嗎?真傻乎乎地照做你就等著碰擦吧。
口訣式開車的惡習源於駕校背口訣開車是個很差的習慣,因為這種判斷距離的方法純粹是形式主義,根本沒有從本質上提升司機的駕駛能力。可悲的是我們國內的司機從進入駕校那天開始,就在接受這種“應試教育”了,最明顯的就是科目二的學習。幾乎所有駕校的教官都會教你怎麼看引擎蓋上的筋線,怎麼看後視鏡裡的位置,怎麼看側窗的邊框等等,數不勝數。學員用這種方法練車一個個就像機器人,完全領會不到什麼叫空間想象能力,什麼叫人車合一。所以我要特別呼籲一下廣大的駕校教官們,知道你們有考核的壓力,但是科目二教學員怎麼看標記入庫是不是也太應試教育了,很多畢業的司機換輛車開就不知道怎麼入庫了。
拋棄死記硬背,找到屬於自己的“車感”說到底要想把車開好光靠死記硬背是沒用的,關鍵還是要提升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說白了就是要找到車感。什麼叫車感?就是你眼睛掃一下週圍的環境,大腦裡就自動跳出一個全景影像,自己的車在哪個位置,什麼姿態,離周圍障礙物還有多遠,清清楚楚。真正的老司機都有這種車感,而教你怎麼看參照物的都是半瓶水晃叮噹。
當然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有開車時隨意切換第一和第三人稱視角的天賦,不過勤能補拙,大家完全可以花點時間訓練訓練,方法很簡單:
第一, 週末找一個靠譜的朋友,再找一個不影響交通的場地。
第二, 讓你朋友在車旁邊指揮,你把車子儘可能貼近周圍的障礙物,比如旁邊的馬路牙子,前後的灌木叢等等。
第三, 重複這些動作,在這個過程牢記自己的視角,用心感受車子的位置,記住不要去背參照物。
就用我教給你的這個方法反覆練幾天,很快你就能成功解鎖車感了,找到車感最大的好處就是以後你不管換什麼車,座椅怎麼調,你都能開得比別人遛。
如果你的小腦實在不夠發達不過如果你實在是一個空間想象力特別差的人,怎麼練也找不到感覺,那麼就乾脆買一輛帶全景攝像頭和自動泊車功能的車吧,絕對比你死記硬背別人的參照物來得安全靠譜。
-
7 # 孫行者救援線上
當人坐在車內時是無法看到輪胎位置的,而且不同人坐在車內看到的視角也不一樣,從而無法直觀地去判斷左右輪胎位置距離,但可以透過參照物來進行確定左右車胎的距離。
通常判斷輪胎位置的方法就是利用雨刮器或者引擎蓋來進行判斷,但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誤差,比如利用雨刮器來判斷車輪位置,當左側雨刮器的末端與地面上的邊線或者物體重合時,那麼車輛在前進的過程中就會壓過該線;而對於右側輪胎來說,車主同樣以左側雨刮器為參照,當雨刮器的中心點與地面右側邊線相交時,車輛右輪將會從邊線上壓過。
這種方法適用於學車考駕照時使用,利用該方法來判斷車身與邊線的距離,但實際駕駛中準確性並不高,不同駕駛員身高的不同也將影響看到的視角,那麼就會存在一定的誤差。
其實左側輪胎位置是最容易判斷的,由於車主是左舵駕駛,可以利用左手貼著方向盤的最左側,四指伸直向前,此時所指方向就是左側車輪的位置。而右側輪胎的位置可以用引擎蓋中央位置重合來判斷位置,當邊線與引擎蓋1/2處重合時,那麼右胎剛好壓著邊線。
輪胎位置的判斷最重要是要憑感覺來判斷,不能夠完全靠雨刮器或者引擎蓋來判斷,車主可以根據自己的車和實際情況,先將車輛的左輪壓在邊線上,然後做出標記,同樣道理右側輪胎也做標記,然後在行駛中慢慢根據自己的感覺去調整。
總之最好的辦法就是熟能生巧,對車輛完全掌握之後,根本就不需要靠參照物來定位左右輪胎的位置,憑藉個人經驗就能判斷出輪胎的位置。
Anywhere anytime,覆蓋全國的移動網際網路汽車救援網路平臺,救援就在你身邊,關鍵時刻顯身手!回答車主各類養車用車急救問題,認為有用的請關注並點贊。當需要救援時,無論你在哪裡,幫你找到最近的專業的救援人。
-
8 # 活著修行2018
有一次跟老闆一起出差,開著他剛買不久的奧迪Q7,落地價一百多萬,當時我是司機,在去一家工廠的時候,遇到了限寬墩,老闆說他的車寬是1.97米,我肉眼看那個限寬墩子大概是2.2~2.3米左右,我覺得過去不是問題,老闆擔心他的車被劃,叫另一個同事下車看,並看著左右距離來指揮我透過。
當時我就駕著車透過限寬墩,其實我一點也不緊張,雖然第一次開奧迪Q7,我平常都是開哈弗的,有五六年駕齡了,那次過限寬墩完全是憑感覺,任何一個合格的老司機,對車子左右的距離都有一個把握,完全靠感覺來調整好車身,順利透過限寬墩。
限寬墩
當時在下面指揮的同事,也就是很輕微指揮我向左或者向右做一個微調,相比之下,我更相信自己的感覺,結果一把就很順利就通過了,過了之後,又有一個限寬墩,這種鄉村公路上的限寬墩都是成對出現的,這次沒有指揮,直接通過了,我對自己的技術還是滿意的。
一般來說,這種限寬墩主要是控制大貨車透過的,寬度一般在2.0~2.3米之間,小車透過是沒有問題的,不用擔心,一般的小型客車都能透過,奧迪Q7的寬度是1.97米,算是夠寬了吧,一樣沒有問題。
對於新手來說,你不要擔心通不過,你只需要把車身調整好就行,那麼如何來調整車身透過限寬墩呢?
限寬墩主要是禁止大貨車透過的
首先要把握你汽車左右車胎的位置和距離,一般來說,汽車輪胎與車身邊沿是齊平的,我們在駕校學車的時候,有一個專案是靠邊停車,要求車身邊沿與路墩保留10cm的距離,只要學過駕照的人都有印象吧。
有兩個辦法,一是看右後視鏡,因為是在右邊靠邊停車,在擺正方向盤的時候,可以在右後視中大概看出10cm的距離,我為了學這個,還專門弄個10釐米寬的樹枝擺在路上比較過的。二是看馬路墩子與車子前擋最右邊的玻璃位置是否齊平,齊平的話,距離就是10cm。
實際上判斷這個距離,就能準確把握車子右輪的位置,現在過限寬墩也可以用這個辦法。
透過時保持不刮擦車輛就行
第一個辦法:看右邊限寬墩內側的石板與車子前擋風玻璃間的距離
當你駛近限寬墩只有1米左右的距離時,限寬墩右側內側的石板稍微超過車子前擋風玻璃最右側的邊沿,也就是說人坐在駕駛室看,限寬墩子稍微向左偏了一點,前面講過10cm是齊平,再往左偏1cm,反映到車身上,就是車身離限寬墩右側差不多3~5cm左右。
這個距離最好是車子可以直行透過限寬墩的距離,保持方向直行,快要進入限寬墩時,看一眼左側,哪怕把頭伸出車窗外看一下也沒有關係,只要能過,就直行透過,在透過限寬墩的時候,絕對不要動方向盤,保持直行,直到車子整個完全透過才能動方向盤。
以右邊為標準來看距離
這個方法就是以右邊為標準,標準只要一個就行了,只要你右邊的距離把握準確,左邊就不會錯,如果你不放心,停車到對面去看一下距離對不對,不對再調整,對了就直行透過,很多時候這就是一種感覺,車子開得多你就明白了。
第二個辦法:看左邊限寬墩內側的石板與車子前擋風玻璃間的距離
因為國內的車是左舵車,駕駛室在左,所以看左邊的距離與看右邊是不一樣的,如果以左邊車身或者輪胎為基準的話,當車駛到離限寬墩前1米處,調整車輛,使得限寬墩左邊內側與車子前擋風玻璃最左側的距離為20cm少一點,這個時候車身左側離限寬墩左側的距離是3~5cm,至於少多少,得你自己把握了。
左側參考標準
這個尺寸是大概的,是憑感覺來調整的,如果你覺得太貼近了,就微調一下,反正駕駛員就在左邊,把你腦袋伸出車外仔細看下也行,保持車身左側與限寬墩有3~5cm的距離就行,然後看一眼右邊,感覺差不多了就透過,沒有把握就下車檢視。
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沒有絕對標準的答案,而作為駕駛員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感覺,而不是上面教你的標準,車子不同,路面不同,可能都會有點差距,一般來說,開車有個一年左右,基本上就能把握自己左右車輪的位置了,在會車、倒車、經過限寬墩等一系列應用中,都是靠感覺把握的,感覺是最準確的。
要學會判斷車身距離
這種對車身距離與左右車輪位置的感覺來自於你平常駕駛的技術,是一個經驗的積累,即使你換了車,也是有感覺的,要相信這個感覺,如果某一次感覺失敗了,你會迅速調整過來的,同時經驗也進步了,駕校教的把握距離的方法都是死的,只有不斷在開車過程積累的經驗才能形成正確的感覺,但這種感覺是無法用文學、圖片和影片記錄清楚的。
回覆列表
呃,全景影像的話就是可以看到前後左右的一個距離,但是說一般是不會顯示具體的一個寬度的,這個是沒辦法的,但是像倒車影像的話,它後面是有一個距離標線,這個倒可以根據這個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