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碧海太史令王化

    儒家還需要辨證麼?能辨證出來個新觀點來麼?我拿起地球儀看了看中國的位置,扛起油鋸、鋤頭上山了。

    前些年從雲南買過來一批大葉種的茶苗,頭年長起來的葉片,有模有樣的,今年再一看,和本地的樹種長相快差不多了,產量還沒本地的高,只好砍掉了。不得不信,外來品種,過上些年,它就長成本地品種了。

    結論非常的簡單明瞭:啥地方出啥品種,這無關該品種的高低好壞,只是因為它在哪兒生長,它就一定長成那個形,長出那個味兒。放到人身上,什麼地方人,他就講什麼地方的口音,帶什麼地方的脾氣。你能倒過來說成:是由於該地方的人的口音和脾氣,決定了這個地方的模樣,決定了這個地方的發展水平麼?

    儒家又不是外來的,它是中國這片土地自己長出來的,至於誰尊誰弘,那已經是整體內部的事兒了,你要是不合實情,誰尊誰弘也沒用。取其精華,剔出糟粕,和只要瘦肉,不要肥肉沒啥區別,殺了的豬可以做到,活豬你能讓它長成只有瘦肉,沒有肥肉麼?

    同樣,你坐這兒幹噴,說儒家哪兒好得留著,哪兒不好得去掉,這沒問題,問題在於實操具體一件事情的時候,難道你的反應真的是隻有精華沒有糟粕了?至少我沒本事,我的體會就是精華和糟粕要麼都來了,要麼都不來。

    儒家自身真不是多大問題,問題在於它的一家獨大,這才是問題。沒有佛家的眾生平等和儒家的尊卑有序制衡,儒家能不變成一個官僚橫行的結果麼?沒有道家的清靜無為制衡,你能不讓儒家天天折騰麼?沒有科學的橫空出世,你能改變讓人按到地上摩擦的悲劇麼?

    可要真沒了儒家的尊卑有序,這天下能不亂套麼?如果只有科學一家,那地球能不毀滅麼?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

  • 2 # 昔洲

    儒家思想的積極影響:

    1.儒家提出一 系列道德範疇、命題、思想豐富了中國傳統道德寶庫

    2.衝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對人們思想的侵蝕

    3.“民為邦本”的民本主義體現了以天下為已任的社會責任感

    4.“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為我們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了廣闊的思想文化基礎

    5.注重理想信念的鼓舞和凝聚作用,成為中國以德治國的一大特點和政治優勢

    6.“過猶不及”的辯證思維體現了高超的處世方法和領導藝術

    7.儒家豐富的教育思想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教育傳統的主要內容,對現代素質教育仍有啟迪意義。

    8.儒家思想中的許多優秀成分溶入中華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消極影響:

    ​1.等級觀念壓抑了人的個性和創造性

    2.過分注重人際關係,輕視對自然界的

    探索和改造

    3.輕視生產勞動,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4.過分注重道德的作用,缺乏法治精神

    5.把“中庸”上升為方法論,不利於培養人們的敢闖敢冒、改革創新精神

    6.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不利於理論創新,

    7."重道輕器”的體驗性籠統思維,不符合現代科技的發展要求

    儒家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現代價值,首先,道德價值。百善孝為先,孝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特徵之一,同時也是儒家倫理思想中基本行為規範和重要道德範疇,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當今社會中更應該代代傳承,發揚光大。第二,教育價值。​“有教無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等許多教育思想在現今意義重大。第三,政治價值。儒家思想主張“仁政”“和”,儒家理想中的社會是一個和諧社會,這與我們現今要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觀念相符。

    儒家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不是幾句話,幾段文字就能夠說清表明的,其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我們要批判地繼承加以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現今的社會實踐相結合,實現儒家文化應有的現代價值。​

  • 3 # 隨心所欲不繫舟

    儒家文化是中國二千年來封建社會的主流文化,在中國近代史上,與工業化現代文明有脫節,有些維持封建王朝合法性的糟粕應該揚棄,但它並非是人類進步的絆腳石。其有些核心價值的理念是與人類真善美相一致的。對現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仍可借用。儒家文化的普世觀勝於西方基督教等宗教普世觀。儒家文化無侵略性,己所不欲,無施於人。西方宗教普世觀用宗教眼光看世界,白人至上主義。他們對自己教民講博愛,對異教徒講征服與馴服。這就為什麼?中國明代的鄭和下南洋、西洋不搞殖民主義。而西方隨後的哥倫布遠航帶來的是全球殖民主義,印地安文明消亡。西方一部聖經就是宗教衝突與宗教戰爭史,而在中國卻能各種宗教共容,無殘酷的宗教戰爭發生。在當今,西方、中亞、北非等地恐怖主義盛行。而在遠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中閏、日本、南北北韓、臺灣、香港、澳門...是遠離恐怖主義的淨土。在西方洋槍洋炮的炮艦攻佔下,印度、東南亞都成了殖民地,而中國仍保持半封建半殖民的相對獨立性,文化根脈沒有斷種,這裡儒家文化在抗擊外來殖民文化侵略與滲透中,應該功不可沒!

  • 4 # 王松林

    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儒家思想。儒家有些思想是起到積極意義的,比如孔子的思想:“德”,“仁”,“禮”。

    一。“德”。孔子認為“德”的主要包括寬惠使民和實行仁政,“德”是治理國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是抬高了“德”的地位,認為“德”高於君主的權力,高於國家及法律,是區分“仁君”與“暴君”的標準,是執政、司法的指導方針。“為政以德”表現在法理思想上,就是“以刑輔德”、“以德去刑”、“恤刑慎殺”。

    二,“仁”。他提出以“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仁”。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克己復禮為仁”。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張,以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並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觀點。自西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影響極深。

    然而,孔子一些思想是消極的。比如孔子的《三綱》就是其中之一。

    孔子提倡《三綱》。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立者,孔子的《三綱》的主要思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意思提出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主從關係。“君為臣綱”就是臣下對君主盡心竭力,做好“忠”的角色是天下太平的關鍵;“父為子綱”就是子女對父母的絕對服從,對父母的行孝延伸出弟對兄的“悌”,孝悌是子、弟的責任和使命。“夫為妻綱”的關鍵是“節”,它用於規範夫妻構成的家庭式人倫關係。三綱”是“天理”在人倫道德中的表現。

    三綱之說,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為臣綱,則民於君為附屬品,而無獨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自男女,為臣、為子、為妻,而遵守的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三綱中,孔子強調“父為子綱”是基礎,而它所要求的社會規範就是孝敬,這裡的孝是指子女對父母的絕對服從,父母有過錯,做子女的不能觸指責和批評,父親做對是對的,做錯的刁匕也是對的,對父母話要百分之百地執行,不得有半點違抗,否則就是大逆不孝。直在其中是符合天理人情的。在父母面前,子女唯一明確的是孝敬,社會規範中的是非,善惡的標準都可不予考慮”。對父母行孝的延伸物就是弟對兄的“悌”,孝與悌是人子與兄弟的行為規範。孝悌是子、弟的責任和使命。朱熹把孝悌作為維繫“父為子綱”的核心和紐帶。

    三綱之中,孔子對“君為臣綱”當是其首,對應的行為規範就是“忠”。所謂“忠”就是對君主盡心竭力,全心全意,毫無隱瞞,如果君待臣以禮,臣待君以忠,各自做好自己的角色,天下就會太平安定。忠是下對上的社會規範理念。孔子所犯的不可饒恕的錯誤思想,是從認識上的錯誤,導致後人一錯再錯,一直錯了幾千年。

    `

  • 5 # 健康衛士262

    儒家思想是穿越時空的產物,與什麼所謂的社會制度無關,他具有極大,極深的智慧和前瞻性。“儒”字就表明了這樣一種信念: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需要這種思想和文化來維護和支撐,他是最貼近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理念,符合各種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求。“仁,義,禮,智,信”哪個社會,哪類人群不願意接受?!人活在世可以無仁嗎?!可以無義嗎?!可以無禮嗎?!可以無智嗎?!可以無信嗎?!相信不接受仁,義,禮,智,信等優良傳統道德觀念的社會肯定是亂像叢生,人心叵測,互相戕害,人人自危的社會!尊重歷史,尊重智者,尊重文化,尊重英雄是一個民族長盛不衰的根本,也是民族自信心的呈現。而孔子正是這些人傑中的代表!他創立了儒家思想,而中華文明的代表就是儒家思想!他歷經磨難,延續數千載而未被淘汰,靠的就是他頑強有道而又深入人心的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基本思想,他提出的道德規範~仁,義,禮,智,信符合所有社會人群的需求,是人類社會的立世之本!不只是古代,現代,甚至將來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指路明燈,他的智慧光芒是不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任何消減的!正確理解運用儒家思想是利國利民利社會的,有百利而無一害!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夠綿延傳承數千載,現在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與他根植於人們的頭腦,日常生活,溶入於人們的血液中是分不開的,他的存在自然有他存在的科學道理。儒家思想起源於人類生活的底層,是逐漸被豐富完善起來的。他提出了人類社會立世之本~仁,義,禮,智,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缺乏道德思想教化,他永遠是個低階的野蠻民族,野蠻國家,永遠是亂象叢生,人人自危,互相戕害,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孔子之所以偉大,不是靠他自吹自擂,靠別人的吹捧建立起來的。是因為他的智慧,他的豐功偉績,他的偉大思想。孔子的偉大思想充滿著人類社會的最真實的智慧,是現代社會急需吸取的精華 ,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來為我們的現代社會服務。而儒家文化的開山鼻祖就是孔子!孔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世界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人。是中華文明的締造者,傳承者,是中國文化乃至亞洲文化的標誌性符號,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旗幟,是世界上深刻影響人類文明的屈指可數的文化巨匠之一,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稱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被後世文化學者慨嘆“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美國的“文明之父”,被稱為“美國的孔子”,偉大的詩人,哲學家,思想家,一代宗師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哲學史上的華盛頓”“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對孔子推崇備至。1988年,世界上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說“人類在二十一世紀還要生存下去的話,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偉大的智慧代表,人類的真正精英孔子之英名如江河行地,日月經空,傳承千載,萬世不朽!有這樣深刻影響著全人類社會的偉大的智慧結晶,真知灼見,外國偉人都推崇備至的思想理論,我們做為現代社會的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有什麼理由不傳承下去呢?!

  • 6 # 淡淡一掬水

    儒家思想中心是,“加強個人的內心修養,強調邦國的安定”,這個主張無疑是有利於社會和諧的。

    如何辯證地看待儒家思想?這要從儒家的願望和歷史的真實這個事實上去分析。

    中國2500多年來儒家思想得到不停不斷地宣揚,但歷史上的戰亂不斷、人民的痛苦不停。那麼,“加強個人的內心修養,強調邦國的安定”的高尚道德的作用何在?2500多年中戰亂佔了三分之一時間,累積起來有800多年一直在打仗,“加強個人的內心修養,強調邦國的安定”這個理論為什麼不起作用?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以至於儒家思想佔主導思想的歷史下,中國近代史到了日漸衰微,外強欺辱、內部民不聊生的地步。這又是什麼原因?難道近代史上儒家沒有得到傳播了嗎?又是什麼原因?為什麼引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完全是外族文化)之後中國才逐漸強盛起來的呢?

    這說明儒家文化,並不是強國富民的精神的依靠。需要對它加以辯證的分析和審視。

    孔子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孔子是不關心利益問題甚至蔑視利益問題討論的。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基於利益問題,都因為利益問題發生矛盾,以致發展到戰爭。孔子不探討利益問題的,他只探討道德問題,那麼道德問題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我這樣說是有根據的。《論語》第12.13條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說明了孔子對於訴訟雙方誰對誰錯都不感興趣,他只願望沒有訴訟發生。這怎麼可能呢?有矛盾必有爭論,有衝突必有訴訟。單憑一個良好願望就可以消滅訴訟嗎?說明孔子對什麼是公平、什麼是公正、什麼是平等,毫無興趣,他的興趣完全在於怎樣駕馭民眾,維護當權者的穩固。《論語》13.4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遲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也焉用稼?”孔子對駕馭四方之民感興趣。對於公平公正的問題和促進生產的問題一概不感興趣。然而促進社會進步的兩個輪子恰恰一個是生產技術一個是以公平公正的法律處理人際矛盾,促進文明。

    有些儒粉總是說孔子不該為2500多年的負面歷史背鍋,以為那是孔子思想沒有得到徹底貫徹的結果。那麼,請問人類歷史上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矛盾是不是事實?人群與個人之間的矛盾、人群與人群之間有矛盾是不是事實?孔子的哪部著作裡探討了人際關係的矛盾?夠哲學思考嗎?

  • 7 # 河東來

    要辯證的看待儒家思想,必須要學習道家思想。

    他們都屬於儒教的核心思想,儒家思想傾向於事物的陽面,講究“陽謀”,解決世俗行政管理問題,道家思想傾向於事物的陰面,講究“陰謀”,解決信仰宗教管理問題。

    他們是一體兩用,是山的兩面,位於山的中心掌控儒道兩家的,就是封建社會的統治核心帝王。

    世界是和諧的,必須兩方面調和才不會發生矛盾,中中國人骨子裡應該是無神論者,但他們創造了儒教這種特殊宗教,其目的就是為了讓部分“有神論者”心裡好受一點,讓“無神論者”和“有神論者”和諧相處,從而有利於統治人民。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不講究調和,信仰就是一種零和遊戲,這則是西方有神論者的思維模式。

    所以西方大國崛起過程中比較普遍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但東方大國崛起過程中沒有修昔底德陷阱出現,有神論者與無神論者的根源分化,這是其根本原因。

    道家認識到宗教信仰的本質,所以他們提倡宗教“無為而治”,因為他們的思維最高點,卻是一個無神論者的帝王,他們代表天地統治世俗,他們信奉的原則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按部就班,不過於干預世俗,所以道家本身是一個辯證的團體,他們維持著儒教的運轉,而道家的領導核心帝王則應該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這就是“陰中有陽”。

    儒家認識到世俗行政管理的基礎是來源於神權意志的,那怕這種神權本質上是子虛烏有,“裝神弄鬼”建立起來的,他們代表人民供奉天地,他們信奉的原則是“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提倡世俗“中庸之道”,不要不相信天地之間的鬼神,那會導致我們缺乏信仰力,也不要太相信天地之間的鬼神,那會導致我們缺乏創造力,所以儒家也是一個辯證的團體,普通儒家信徒都不輕信鬼神,而儒家的最高領導人,則應該是一個堅定的有神論者,這就是“陽中有陰”。

    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結合到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太極圖”,揭示了我們所處的外界“陰陽交替,運轉無窮”!

    歷史上完全由一種思維像西方那樣形成有神論者的國度無一例外都遭受了失敗,其代表人物是趙高和王莽,他們被人們口誅筆伐,趙高被描述為宦官,王莽則被斬了頭,成為了當時帝王非常搶手的奢侈品。

    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趙高是典型的道家法派人物,他本人就擁有趙國國君繼承人資格,也就是說,如果條件允許,他可以成為趙王,只不過是個比較強勢的趙王,結果秦始皇滅掉了六國,他就只好服務於秦始皇了,貴族才能服務貴族,這在講究出身的當時,才是正常的道理。

    道家法派的主要思想,是他們直接放棄宗教權力給帝王,道家為“官”,儒家為“吏”,人民則“以吏為師”,兵家學習儒家產生的墨家武士負責國家治安(警察的雛形),這就改變了道家傳統思想是道家道士管宗教,儒家文士管行政,兵家武士管軍事的組織模式。

    趙高在道家法派與李斯的競爭當中,優勢勝出,而後來秦始皇英年早逝,讓他有條件覬覦君主神權,為試探人們對他奪權的接受度,讓大家認識秦二世胡亥“是人非神”,他搞了個“指鹿為馬”,當看到支援度不理想,他將“奪權”修正為“專權”,這就形成了歷史上第一種專權模式:道家專權,其核心就是完全滅掉儒家的職能,由道家法派放棄宗教職責,去負責行政政務型公務員,儒家則遞減淪為單純的事務型公務員。

    為尊者諱。

    儒家在漢武帝時期掌握話語權權之後,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將趙高這種道家法派人物命名為“法家”,不准他繼續當“道家”,(跟趙高思想類似的商鞅、慎到,申不害、韓非、李斯等都歸入法家,但司馬遷的《史記》已經完成,申不害、韓非已經與李耳、莊周合併為道家列傳,卻是無法修改了;二是從歷史書記載趙高是官宦之家出發,將其稱之為“宦官”,醜化其出身,至於史書記載趙高女婿閻樂存在,卻又語焉不詳了。

    這就是道家孤陰不生的例子。

    王莽的時代,遇見比趙高更好的奪權機會,就是君主年幼,而他作為天下大儒,更是眾望所歸,得以篡漢而立“新”朝,由於儒家無可置疑的取得統治權之後,準備完全滅“道家舊法”而立“儒家新法”。

    結果導致各地的道家貴族紛紛群起反對,新王朝也迅速為反抗聲浪所吞沒。

    而如果王莽僅僅是“奪權”,而不是變動社會管理模式,試圖去滅掉道家根源,有可能還可以繼續生存下去,說不定維持個二三百年。

    這則是儒家孤陽不長的例子。

  • 8 # 陳聖鋼

    我認為,對″儒家思想"應"辯證"的分析。儒家思想是起源於戰亂時期的″春秋戰國"間,當時出現了“百家爭鳴",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相繼而出。而當時最適合民意的應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應是"孔子、孟子及介於中間的荀子",其中最典型的儒家思想應是孔子和孟子,史稱″孔孟之道"。儒家思想既有其積極的一方面;當然也有消極的一方面。本人認為:儒家思想的″利",無認從古而是今,均大於"弊",值得傳承!首先,儒家倡導的″仁政"″復禮"思想有利於穩定當時的戰亂,使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其次,儒家倡導的″施教"思想,對我中華民族的教育確實具有積極的作用,不僅在當時位於世界先列,而且至今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成為文化強國的基石。再次,儒家主張的″禮、三綱五常、君臣、父子"思想是封建思想,但他在當時為結束奴隸制度、轉化為封建制度時也取到了積極的作用,為歷代中國封建統治在穩定社會秩序方面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漢武帝時期的″罷出百家、獨尊儒術",唐朝時期的″三綱五常",明宋時期的″理學"等等。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及發展,在"依法治國"方略方面,儒家思想確顯得過時了,但在當今確需耍建設文化強國,精神神文明方面也應具有一定的作用。

  • 9 # 有恆

    對於這個問題,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最有發言權。

     

    自從漢武大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成了治國的顯學,後來的各個朝代莫不如此。然而,這一代一代沿用儒學治國的結果是中原王朝幾次淪陷,乃至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一口氣簽了幾十個城下之盟,中華民族的顏面盡失。從此,一批又有一批的仁人志士開始為這個國家尋求解救之道。我們不禁要問:我們這個民族怎麼了,儒家治國術真的就這麼不堪大用?

     

    黃仁宇先生為這個問題找到了答案。

     

    “中國兩千年來,以道德替代法制,至明而極,這是一切問題的癥結。”

     

    我們知道,儒家講的是“仁”,是“恕”,是“克己復禮”,“是君子之道”。仁指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克己復禮的復禮指的是追求一種穩定的秩序。這無疑對人的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古代的讀書人必讀書目是四書五經,這就導致了很多人成了原教旨主義者,對於《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一絲不苟,逐字逐句研習孔孟之道,導致教條化。而讓從這些讀書人中選拔出來的人做官,治國,必將將道德凌駕於法律之上。

     

    這些依儒家學說培養的精英分子做官後形成了文官階層,他們依靠孔孟的《聖經》編織了一套既定的規則,以道德的名義來來約束統治階級。這套規則對誰都一樣,即使你貴為天子,也不得越雷池半步。所以萬曆皇帝用怠政來作為報復。在《萬曆十五年》中,黃仁宇先生列舉了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等對抗這套規則,結局都是完敗。

     

    但是這套規則有一個問題,對於所有要處理的事,如軍事,經濟,這些具體的問題是要根據現實情況找到解決方案的。但是文官的這套制度要求你得從道德上進行考慮,這就導致了文官們對於具體的問題會在道德層面辯個熱火朝天,你死我活。最後的出的解決方案跟具體的問題牛脣不對馬嘴,脫離了實際。

     

    所以這套制度失去了對現實靈活調整的能力,制度變得僵化,低效,而除舊革新更是做不到,只能依靠慣性去維護。提到明朝的滅亡的原因,很多人喜歡講小冰河時期。這哪是什麼小冰河時期,明明是這套制度的問題,在所有具體問題上的脫離實際,矛盾越積越大,日積月累,終於在崇禎時期集中爆發,別說是崇禎,就是神仙也救不了。大明不是滅亡於崇禎時期,而是滅亡於萬曆年間。

     

    熟悉我這個賬號的都知道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我下面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分析一下。

     

    馬克思講,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儒家的產生,是在小農經濟時期,那個時代生產力水平落後,只能是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所以儒家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只有能力達到能合理的安排一個家庭生產,生活,才可以學治國之術。因為家庭是一個國家的最小單位。也就是說,儒家學說與這種生產力水平是相適應的,所以儒家才會發揚光大,成為顯學。

     

    現在是什麼時代?後資訊時代。生產的方式是社會化大生產,與之相適應的是馬克思的思想。

     

    你現在用儒家來治國就相當於小馬拉大車,不匹配。這是社會的倒退。

     

    為什麼今天這個年代,還有許多人還念念不忘儒家,孔夫子?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儒家思想(還有道家,佛教)是博大精深的學派,支撐中華民族走過了幾千年的文明歷程,是偉大的文明,這種文化塑造了我們這個民族。

     

    但是,社會在向前發展,傳統文化畢竟是農業時代的文化,講的都是皆空,無為,中庸的理,以抑制個性求生存。今天的社會已經發展到市場經濟的民主與法制,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 10 # 孔子遇到后稷

    如何評價儒家思想,這既是個古老問題,也是個最新的問題。上到國家民族,下至老百姓,無不關注著。

    最早在兩千四百多年前的墨子,就把“儒家思想”當作靶子,打響了“百家爭鳴”的第一槍;之後有“焚書坑儒”、“獨尊儒術”、“今古之辯”…“打倒孔家店”、四十多年前的“批林批孔”,及伴隨近十幾年來“讀經運動”而興的“國學熱”,2017年黨和國家也釋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實施工程意見”。

    最重要的是2013年11月習主席考察山東工作,對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展,首次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本方針;兩年前召開的世界儒學大會,主題就是“儒家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鄙人不才,拜師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也有十幾年了,而且還做了國學老師,經歷了學習、研究、講學、再學習、再研究、再認識的過程。對儒家思想的認識猶應如此,所以在此斗膽做一下理性的評價。

    從儒家思想形成的緣起來看,其實就是孔夫子教誨一群士族子弟,學習做官—“邑宰”的教學系統。包括教材:六經;課程:六藝;目標:“克己復禮”的“君子儒”。以此形成了儒學教團:“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這就是後學稱“儒家思想”的“原始儒”。其重大意義,吾以為是:把中華原始治世思想的精髓,第一次做了梳理總結並歸類;第一次因井田制的崩壞造成“禮壞樂崩”,從而揭示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第一次將做官的人,進行系統的思想培訓;第一次將人與人之間關係,總結為人倫道德,並且移植到為政的理念中,稱為“禮教”。之後的孟子、荀子,分別加以理論實踐的豐富,後來形成了國家層面的執政綱領。以至於後學對儒家思想的應用,可以稱的上是“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層出不窮,都是以學習運用發展為目的的演繹。原始儒家思想、原始孔夫子就是個靶子和偶像,誰解說、誰唱戲都是允許的,與時俱進嘛,所以歷代以來出現了儒家思想的代表,比如“程朱理學”、“心學”、“經世致用”、“新儒家”等等。習主席的“兩創方針”給當代人如何作為,指明瞭方向。

    吾以為最理性的評價就是:孔夫子的儒家思想揭示了“人所以為人”,是兩千五年前中華文化中,最光輝的思想覺醒!核心就是“仁”。

    做事先做人源自此!

  • 11 # 葉知秋69841507

    儒家思想作為中國的傳統思想,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儒家思想同樣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程序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摒棄儒家思想文化的糟粕,挖掘儒家思想中具有積極意義的部分,並對儒家文化進行改造,對中國現代化建設是有好處的。

    傳統儒家思想對現代化建設的消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宣揚“三從四德”、“逆來順受”,這種理念不適應於現代社會中人的個性化發展,。從這個角度上說,傳統儒家思想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存在一定的消極影響。

    傳統儒家思想對現代化建設的積極作用。儒家思想同樣講究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的技能,與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觀念一致。儒家思想致力於體現“仁”、“智”、“勇”的君子形象。當今,隨著改革開放程序的不斷加快,國民的道德水準不斷下滑,我認為很有必要重新提倡儒家思想的道德理念,有助於國民道德意識迴歸,對於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有利無弊。

    辯證的看待儒家思想是必要而明智的。

  • 12 # 逛一逛3

    如何辯證地看待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又是中國二千多年帝制時代的正統思想,影響深遠……我們應該對儒家思想批判地繼承發展,辯證地看待之……

    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作為二千多年帝制時代的正統思想,其內容:精華與糟粕並存,其作用:積極與消極並存……

    儒家思想由純粹的學術思想逐步發展成統治工具:即由孔孟開創之初的思想學術研究,經過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的改造,成為維護君主專制和統治集團利益的思想工具。……

    毫無疑問,儒家思想在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發展,對中國古代文明長期領先於世界,對周邊國家和民族形成強大吸引力,形成秦漢、隋唐、宋元等東亞(乃至於中華)文化圈等方面,儒家思想是功不可沒的……

    當然,儒家思想作為二千多年帝制時代的正統思想,在維護君主專制,束縛人們思想等方面,特別是明清時期,中國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艱難和滯後,儒家思想是“罪責”難逃的……

    儒家思想往往過度強調道德的作用,相信人人都能成為聖人……容易忽視法制建設……

    儒家思想又相對缺乏民主精神,抑制個性,扼殺人的自然欲求……相對缺乏競爭精神……

    但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仍然具有現代價值:

    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規範意識……有利於培養現代公民意識。

    儒家的“大一統”思想……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定團結。

    儒家“以人為本”的治國思想……有利於今天的政治建設。

    儒家的“和為貴”、“和而不同”、“大同”思想……有利於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構建。

    儒家的“民本思想”……有利於“三農”問題和民生問題的解決。

    儒家的“義利觀”思想……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

    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慎獨思想……有利於今天公務員教育,特別是各級政府領導者的培養和政府公信力的養成。

    因此,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我們應該批判地繼承發展,賦予新時代的內涵,古為今用,辯證看待之……

    二戰後,亞洲四小龍的崛起,其思想體系就是新儒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孔子列為影響世界程序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把孔子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人類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則寫入《走向全球倫理宣言》

    孔子、默罕默德、耶穌、釋迦摩尼,被稱為締造世界文化的“四聖”!

  • 13 # 東方軒清之笑看人間

    如何辯證的看待儒家思想?這是當下中國面臨的一個大課題,這個大課題解決不好,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大。先看儒家思想的侷限性。儒家思想有兩個侷限性。1.儒家思想是產生在農業社會的文化,而這種農業文化到了工業社會就落後了。2.在儒家思想中存在許多腐朽的思想。如:輕視勞動,岐視婦女,鼓吹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當今中國早已進入了工業化社會,儒家思想雖然有些好的思想還可以在工業化社會中發回作用,但總的來說,還是有他的侷限性的。由於儒家思想的侷限性,決定了儒家思想是不能成為華人的信仰的。那麼什麼思想是華人的信仰呢?我認為毛澤東思想才是華人的信仰。這是因為毛澤東思想是在吸收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和人類最科學,最先進的馬列主義理論基礎之上,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在中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時期產生的科學思想。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由一個農業國轉變成了工業國。並且已經成為中國繼續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指南。如果沒有毛澤東思想做指引,我們中國就會陷入黑暗之中,無法前行。

  • 14 # 葫蘆翁是我

    取其精華,去除糙粕。比如儒家思想就沒有自由婚姻,婦女裹足沒有社會地位,男女不平等。

    關鍵有些拿儒家的思想替代現代文明的思想,這個做法不可取也是做不到的,因為大眾已經不接受和認可這一古老的思想,所以造成思想文化混亂。值得警惕其否定和弘揚的真正目的。

  • 15 # 小方凳

    首先申明,筆者是堅定不移反儒家的。必須徹底打倒孔家店,中國才能真正進入現代化文明!

    但是,筆者不反對有些人說孔子思想被曲解,誤讀很多。儒家思想從《論語》開始,就是孔子弟子有意刪減、歪曲、修改過的。兩千多年來,眾多儒生一直打著孔子的旗號,偷樑換柱,創造了一套愚民愚國的理論。毒我中華,誤我中華最深的,就是“儒家思想”!

    為什麼說《論語》是部假書?不僅因為他被孔子弟子刪減得不成樣子,更重要是透過孔子的一些言行,結合道學與佛學,把它邏輯比地對比下來,自相矛盾太多。《論語》根本不是出自一個有系統化思想的人,或者說,《論語》如果真是一個人說的話,那這個人是個“精神分裂症”。只不過,他的弟子把他牽強地串在了一起。

    後來的儒家思想,完全就是解讀出來的。根本沒有任何真理性。儒生忽悠社會而已!辯證地看,那也只不過是“瞎子點燈,白廢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國自孝公之後代代明君,並非因為秦國運氣好而在於一種制度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