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6
回覆列表
  • 1 # 九品職麻官

    四行八百勇士(實際411人)的事蹟,這幾天由於電影《八佰》的上映而被更多人所關注並熟知,我也是今天早上才認真看了一下相關的歷史資料,其實總體來說,當時的四行保衛戰,雖然打得很激烈,甚至在當時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上海當地媒體和日本媒體也幾乎採取了“直播”的方式進行戰況的輪番播報,尤其是當時已經進入租借的當地百姓以及租借的外中國人隔著蘇州河幾乎目睹了整個保衛戰的全過程。

    但其實,這場保衛戰與其說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不如說是一場“政治任務”,因為當時整個上海以及閘北的其餘守軍都在有序撤退,那麼為何唯獨留下閘北四行倉庫這塊堡壘固守到最後呢?據相關資料顯示,當時守軍是奉蔣介石轉告戰區長官顧祝同的密令而留下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四行倉庫對面就是租借,有很多國外媒體)昭示國軍抗日的決心,並以此來鼓舞士氣。

    雖然最後日軍進入了四行倉庫,而且按日本媒體當時的報道,日軍是攻佔了四行倉庫,但是國軍以及租借勢力幾乎都很清楚,八百勇士最後撤出四行倉庫,其實也是奉上級密令而撤出的,並非是戰敗撤退的,因為“政治任務”已經完成,退守租借已成定局,況且當時租借也考慮到對岸有個煤氣廠,生怕被誤炸,所以租借勢力本身也從中斡旋,希望四行倉庫保衛戰早點結束。

    不過今天看相關資料的時候,還是很有感觸,一方面是看到守軍兩位將領手寫的誓言,比如當時的守軍長官謝晉元(後在租金被日軍暗殺)寫的“餘一槍一彈,決與倭寇周旋到底”,楊瑞符寫的“剩一兵一卒,誓為中華民族求生存”(見上圖),如今讀來,真讓人唏噓感慨。另外,據說當時八百勇士從四行倉庫撤退以後進入租借,因日軍阻撓而未能及時歸隊,以至於勇士們在租借後逐漸流落,甚至有些人被日軍抓到南洋去做苦力等等,更讓人感慨萬千。

    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向勇士們致敬!

  • 2 # 絕版豆哥1977

    老蔣定的層層阻擊,分佈瓦解的總戰略,中日實力差距懸殊,另外一個說法就是用地方軍閥先拖住日軍,用時間消耗日本,關鍵節點戰役交給中央軍精銳

  • 3 # 十三盤娛樂

    【讓守軍撤退的不是蔣政府,而是英美兩國,但是撤退後活下來未必比戰死沙場輕鬆】

    管虎的電影《八佰》上映僅僅6天的時間,票房就突破11億,豆瓣評分7.8,可以說是票房口碑雙豐收。然而這部電影上映之初,是有爭議的,甚至部分觀眾表示抵制,到底爭論的點在哪裡?我們換個角度,從守軍最後為什麼撤退的原因說起。

    四行倉庫保衛戰原本是視死如歸的一場仗,但是最終結果是大部隊撤離

    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很多的知名的以少戰多的戰役,要不就全軍犧牲,要不就以少勝多,要不就突出重圍,很少會出現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樣的結果,協商撤離,退入租界。

    讓四行倉庫的守軍撤離的並不是國軍,而是英美兩國。但是對於這件事,也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解讀:

    第一種,說的是蔣介石的目的達到了,得到了國際人道主義的同情,最終英美以人道主義為由,要求蔣政府下令撤退,退入英國租界。

    第二種,說的是四行倉庫和租界一河之隔,英美擔心擦槍走火,建議撤退。

    然後英國、美國、日本、蔣政府四方大佬就在那聊天商量,最終日軍同意守軍撤離。

    雖然在撤離時,還是有傷亡,但是基本大部隊安全撤離。

    這一番操作其實都在告訴我們,這一場仗似乎打得不是那麼純粹,政治動機遠遠大於戰爭勝負的本身,這也是這場仗存在爭議的原因。

    但是作為基層士兵,他們就是在上海市民和西方列強的眼前打了一場硬仗

    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動機,我們待會再聊,個人覺得,無論這場仗打得應不應當,不管最後敵我雙方到底傷亡大還是小,作為當時的88師524團第一營的士兵都是好樣的。

    接到這個命令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最後英美會出面讓他們撤退到租界裡,所以他們確實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而在上海市民和西方列強的眼前打這場仗,他們也打出了自己的硬氣,以至於撤退的時候,日軍驚訝於他們的真實兵力,日本人一直以為自己在和1000-2000人作戰,結果只有400多號人。

    所以電影裡的人物的英雄風采,我認為是貼近真實的,雖然有藝術化的表達,但是絕對不算誇張。比如楊瑞符營長所寫的《孤軍奮鬥四日記》中有詳細記錄,其中29日2連4班副班長陳樹生下士為了阻止敵軍,全身綁縛手榴彈由六層跳下,與日軍同歸於盡,極為壯烈,這些都是真實的故事。

    而且這一行人最終的結果,似乎活著比戰死更難受。退進租界後可以說受盡屈辱。他們住進了難民營“孤軍營”,在四年的時間裡被隔絕管理,居住條件極差。他們想升國旗,租界不讓,還派人打傷打死孤軍營的士兵。後來他們更是直接落入日本人的手中,被虐待和勞役。

    但是這些都沒有磨滅他們的血性,他們只打日本人,在日本戰敗內戰爆發的時候,倖存者無一人蔘戰,全部選擇迴歸山野農夫的生活,他們不打自己人。這樣的兵,是值得尊敬的好兵!政治層面的爾虞我詐,與他們無關。

    說回這場保衛戰的源頭,有人說這是一場沒有必要的犧牲

    關於這場保衛仗的政治出發點,其實大家都比較熟悉,但是還是官方地描述一下,以防部分讀者並不清楚。

    1937年10月26日,鑑於在上海閘北地區抵抗已日趨艱難,蔣介石決定撤出該區絕大多數部隊,去防衛上海西部郊區,同時命令顧祝同將軍讓其麾下的八十八師單獨留守抵抗。因為九國公約的簽字國將於11月6日召開會議,蔣介石希望以八十八師的犧牲來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援。

    所以對於這場保衛戰的解讀也可以有兩種:

    第一種觀點也是爭議最大的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一場秀,做給西方列強看的一場秀,要博取同情,撈取政治籌碼。所以保衛戰的選址就選在四行倉庫,它就像一個天然的劇場一樣,讓旁觀者隔河觀看。

    第二種觀點,一場戰爭的勝負有時候並不是簡單的輸贏問題,當時我方處於絕對劣勢,通過某些政治手段和犧牲,換取利益也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蔣介石希望達到的目的。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都決定了當時受命的八十八師基本是要被犧牲的棋子。

    備受爭議的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決定把犧牲縮減成一個加強營

    蔣介石最初的命令是犧牲掉一個師,雖然作戰任務是堅守7天,但是能守住的概率極其微小。師長孫元良覺得既然要犧牲,就犧牲少一點吧,最終決定留守的只有400多號人,對外號稱800人。

    孫元良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他有個綽號叫飛將軍,並不是誇他,是因為他幾乎每戰必敗,而且每次敗仗他都能在亂軍中成功逃跑。他是曾經的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見證者,但是比較尷尬的是,當時他是在妓院裡見證的。

    但是話說回來,孫元良的做法其實變相挽救了士兵的生命。如果整個八十八師留守,那就沒辦法選擇在四行倉庫死守,暴露面積更大,死傷可能會大許多。

    這場仗為什麼打得不慘烈?

    慘烈其實是相對的,從四行倉庫這個場景裡看,顯然是人間地獄,要不然陳樹生也沒必要自殺禦敵。

    但是從這場仗的選址,就決定了,這場仗激烈有限。

    選擇在四行倉庫固守,據說是孫元良的想法,一方面打給西方國家看,另一方面是要讓日軍有所忌憚,臨近租界,讓他們不敢動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而從日軍的角度,其實四行倉庫的戰略意義不大,留著最後收拾也不遲,所以並沒有一下子消滅守軍的意思,控制住就好了。而且當時他們確實不敢用大型武器,一般武器對四行倉庫堅實的牆壁的威脅不大,如果真的要強行佔領,代價不小。

    所以在真實的史料中記載,當時蘇州河畔時不時能看到敵我雙方的小規模交火,非常激烈的交戰並不多。

    最終這場保衛戰雙方的傷亡沒有準確的數字,國軍號稱殺敵200,日軍說只死了一個,反正雙方都在說謊,估計大概中間數比較靠譜。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四行倉庫保衛戰其實可以從多個維度去審視,雖然有政治化的一面,但是如果從士兵的角度去看,他們是確確實實的抗戰英雄,這點應該給予肯定。

    因此管虎把這樣的戰士的熱血故事拍成電影,最終藝術化呈現,是合理的。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歷史上的一些爭議,而去抹殺電影中的正能量。

    結語

    從電影的角度,《八佰》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又一個的有血有肉的抗戰英雄的畫像,讓觀眾的內心填滿了對英雄的敬意,足夠了。對於電影背後的歷史,個人認為有著多角度解讀,不屬於電影範疇,不應該成為電影的黑點。

  • 4 # 文史漫談

    四行倉庫守衛之戰其實是一場盛大的“表演”,撤退是早就定好的計劃。

    1937年10月16日大場防線就已經失守了,上海國軍陷入全面潰敗。

    10月26日,謝晉元所在的88師524團接到了一個任務——以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為依託,執行掩護主力部隊後撤。

    而所謂的四行倉庫只是一個堆放銀行物資和客戶抵押物品的倉庫,主要特點是堅固易守。

    但是此時,淞滬國軍已經全線崩潰,再堅守一個倉庫其實已經沒有啥意義了。

    不過,國民黨高層他們並不這麼想。他們要的是一個盛大的“表演”,用以獲取歐美列強的同情!當時“九國公約會議”即將召開,國民黨為了營造輿論氛圍,讓歐美列強看國軍是如何抵抗日本侵略的而組織的一場表演。

    “九國公約會議快要開會了。要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引起友邦的更進一步的同情”。

    四行倉庫是一個舞臺,八佰是用生命“表演”的戰士。

    不過在戰士們奮勇抗敵之時,國民黨高層卻在看戲,看這場“表演”是否到位。

    “表演”到位了,便下達命令撤退,這是國民黨高層早就定好的計劃。

    其實根據考證,“八百壯士”其實並沒有八百人,而是420人。

    日本人曾宣稱入四行倉庫後,有士兵屍體“百餘具”

    “四行堆疊內,除有若干沙袋外,並無如許屍體,我在內士軍,共為四百二十名,撤退時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餘名已殉難外餘者受傷入醫院治療中,而敵軍被我孤軍營擊斃者,確有一百名以上”。

    如果謝晉元所說屬實,那麼“八佰”的確只有420人。

    其實守衛四行倉庫並不是這個故事的結局。

    謝晉元率領部隊撤離四行倉庫後,通過英租界撤離,轉而與上海其他國軍會合。然而,英租界卻迫於日軍的壓力,將謝晉元部全部繳械羈押。

    在英租界,他們卻沒有忘記升國旗,不過英租界不讓,為此還曾發生過大規模械鬥,被打死四人,打傷一百多人。

    1941年,謝晉元被刺殺,殉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八百壯士”被英中國人“送給”了日本。日本人把他們當做奴隸,折磨他們,讓他們挖戰壕。好多人都被活活折磨至死。

    當然有一部分人逃出了日本人魔掌,想要重新加入國軍但卻被拒絕了,後半生生活艱辛。

    還有一部分加入了新四軍的游擊隊,繼續抗日事業。

    我覺得這後半部分故事也值得拍一部電影。

  • 5 # 王彬彬

    最近熱播的電影《八佰》,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期間,一支國民黨守軍無路可退最後在四行倉庫與日軍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

    首先,淞滬會戰已結束,國民黨30萬正規軍幾乎被打完,這也是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與日本首次大規模兵團作戰。在這裡說明一點,我們一定要正確的認識歷史,國民黨正規軍苦守上海整整三個月,就是為了打破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也損失了近30萬的正規軍,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其實都是國民黨的正規軍在作戰,小米加步槍真的很難打贏戰爭。

    其次,四行倉庫雖然位置特別好,靠近租借,日軍為了不引起國際糾紛,很難使用重型武器。但不代表日軍就攻不下四行倉庫,打下四行倉庫是遲早的事。

    還有,為什麼不直接撤退到英國租借呢?而是在抵抗四天四夜以後才撤退到租借呢?直接撤退到英國租借是不可能的,英國敢要,那麼日本人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打進英國租借了。但是當頑強抵抗了四天四夜後就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所以英國接受也可以名正言順的接受了,這已經屬於人道救援了,你日軍不可能光明正大的趕盡殺絕吧?

    最後,因為四天四夜的奮戰,八佰英雄腳下的路有死路一條變成了兩條路,繼續抵抗,其實就等於死路一條,沒有後援,沒有補給,活著出去是不可能的。還有就是撤退,亂世中的中中國人,思想麻木,對當時日軍的所做沒有正確的認知。所以撤退是最好的選擇,撤出去,告訴中國人,日軍絕非善類!

    不論是誰,只要為了中華民族,你就是英雄!

  • 6 # 國平軍史

    四行倉庫保衛戰,所謂的“八百壯士”,是對外的宣傳,真正投入實戰的是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大約414名官兵,營長楊瑞符少校,由第88德械師第524團團副謝晉元中校特地坐鎮指揮。

    此戰為1937年8月13日打響,到11月12日結束的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儘管國軍參戰兵力60餘萬,遠在侵華日軍27萬人之上,但無奈日軍有戰車、戰機、停泊在黃浦江上的海軍第3和第4艦隊戰列艦、巡洋艦上重型艦炮發射高爆榴彈的打擊,讓國軍參戰官兵死傷慘重,不得不向西撤出了上海戰場,提前組織南京防禦戰。

    在上海保衛戰大勢已去的背景下,第88師師長孫元良少將聽從了師參謀長張柏亭的建議,不願讓全軍作無畏的犧牲,就讓謝晉元率第1營官兵留守四行倉庫,親率第88師主力悄悄地撤出上海,不僅保住了主力,也保留住了部隊番號。

    因此日軍只是派出步兵用手中的步槍和輕機槍參與進攻,但其兩路夾擊的戰術,卻遭到了居高臨下的守軍第1營火力打擊,只得扔下數十具屍體撤退,第1營也死傷了數十名官兵。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了租界,第1營兵被日軍押到前線當苦力,至抗戰結束時,全營只存活下來100餘人,第524團團副謝晉元上校被汪偽特務收買的漢奸刺死在軍營內。

  • 7 # 我要解除鍵盤鎖

    總結一句話就是:開始不得不打,後來不得不撤。

    淞滬會戰是蔣介石主動發起的,最開始國軍的目標是在上海這個國際化的大城市,打一場仗給列強看。一方面減輕日本人在華北地區給我們造成的壓力,另一方面利用上海的影響力,爭取列強對我們的支援。

    在這種前提下,蔣介石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本錢,把最精銳的中央軍送到了上海。各地的軍閥看在眼裡,也紛紛派出部隊參戰,剛開始戰況還不錯。但是隨著日本人逐步增兵,消耗過大的國軍開始力不從心。

    儘管前線的軍隊英勇抵抗,但是蔣介石期盼的國際調停遲遲沒有訊息,列強們不願意得罪日本。眼看著即將被日本人包圍,統帥部決定撤退,但蔣介石決定留下一支部隊,在上海繼續抵抗,以爭取最後的調停希望。

    這支部隊據守在四行倉庫,那裡距離租界僅有一河之隔,在這裡堅持可以顯示中國抗戰的決心,也可以藉助國際影響力,給日本人施壓。所以八佰的這一次行動,是在統帥部的要求下,不得不打的一場戰鬥。

    果然在四行倉庫的戰鬥中,日本人因擔心打擊到了租界,就在沒有大型重武器支援的前提下,強攻行動很不順利。四行倉庫在那幾天鼓舞了不少上海市民,這樣日本人和租借的列強都有了很大的壓力。

    日本人在進攻受挫的情況下,肯定會加大進攻幅度,俗話說槍炮不長眼,這樣難免會波及到租界的安全。所以列強們不但沒有調停限制日本,反而給國民政府施壓,讓蔣介石儘快撤走四行倉庫的部隊。

    蔣介石一直在期盼國聯進行調停,這時自然不敢硬剛列強,八佰堅持四天以後,接到撤退命令的他們,不得不退入到了租界。不過剛進去被繳械了,還被關進了集中營想,謝團長後來也被叛徒所害。

    可以說這一次的戰鬥中,是去是留,從來都是不是八佰所能夠決定的,他們只是蔣介石用來尋求支援的籌碼。即使是這樣,在普通老百姓看來,這群軍人在危難時刻,給了中國人抗戰的決心,他們不愧是衛國軍人。

  • 8 # 餅叔看電影

    四行倉庫緊挨著公共,中間僅僅隔著一條蘇州河。這邊炮火連天,難免會殃及到對岸的租界安全。更危險的是,距離四行倉庫不遠,有一個儲存煤氣的儲藏罐,一旦爆炸後果將不堪設想。

    於是,租界地當局逼迫南京政府,讓四行倉庫的守軍撤退。蔣介石頂不住,下令謝晉元率領全營官兵放棄陣地,撤退。

    剛接到命令時,謝晉元悲憤異常,認為他和全營官兵早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倉庫內物資儲備豐富,足夠支撐很長一段時間,拒絕撤退命令。最後,在上峰的一再敦促下,才連夜撤出了四行倉庫。

    後面的故事,比較悲壯:原計劃謝晉元營通過公共租界地,轉移到滬西與大部隊會合。沒想到租界地當局迫於日軍壓力,沒有遵守之前的約定,強行扣留了謝晉元營,並繳了械。一直軟禁在租界內,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

    期間,謝晉元團長被叛徒殺害,不少官兵被迫害致死。最後走出監禁的四行倉庫守軍只剩不足百人。

  • 9 # 娛情飯桶說

    看了很多專業人士的回答,覺得有點拿腔拿調。

    我們站在電影劇情從常識的角度出發,或許看問題會更清晰。

    而國軍雖然是所謂的“德械師”,但是裝備明顯火力不強,只有槍和手榴彈。

    人數上,日軍可謂是一波接一波地進攻、還有敢死隊潛水進入的、人數是十幾倍於“八佰”。

    補給上,日軍的補給有完整的後勤部隊,而“八佰”只有四行倉庫的一些存糧或是對岸的一些捐助。

    “八佰”是不能繼續拖延下去的,必須速戰速決。

    不然,就不是戰死,而是餓死了。

    拿什麼打?

    拿磚頭麼?

    這是誰也無法迴避的事實。

    而且東北三省、華南、華北地區相繼淪陷了。

    日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泱泱華夏轉瞬滿目瘡痍。

    號稱三十萬人馬的國軍已經潰不成軍,接連撤退,也是不爭的事實。

    在這麼一個背景下,“八佰”如果繼續奮戰,就是拿400個活生生的生命去堵日軍的槍口。

    沒有什麼榮譽可言、也沒有什麼保家衛國的說法,有的就是送死、送死、送死。

    不可能吧,四行倉庫頂多算是撤退時休整的據點。

    再說了,四行倉庫對於上海來說,就是一塊殘喘的地方。

    難道“八佰”最後迸發的抗擊倭寇的愛國主義不怕死精神,就能拯救中國百姓於水火之中?

    沒有。也不可能。

    敗局已定,四行倉庫頂多就是一個舞臺。

    讓“八佰”在上面表演一下,暗示國際社會:國軍並沒有撤退,正在頑強地抗擊日本侵略。

    看看看,多自欺欺人啊!

    所以,當我看到“八佰”中的謝晉元要求到樓頂升旗的時候,特別不能理解。

    明知道會被日本轟炸機掃射,也千方百計要升旗。

    最後一波接一波地接力,然後屍橫遍野,到處血肉模糊。

    無謂的犧牲。

    只不過是國軍在不同階段的選擇罷了。

    當然了,影片的後半段也是很悲壯的,在日軍猛烈的火力掃射下,充當人肉靶子過橋。

    這勇氣也是槓槓的。

    或許正如謝晉元最後的意思,就是戰爭還沒有結束,必須活一個是一個,也是抗戰精神的一次延續!

    其實撤退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勝利,在日軍叫囂著要三個月拿下中國的時候,單是淞滬會戰就打了將近三個月,徹底澆滅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揚中國威!

    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八佰”還能有大部分倖存者。

    這無疑也是對日軍戰力的一種嘲諷!

  • 10 # 不沉的經遠

    守衛四行倉庫的部隊確實只守了4天就撤退了,不過他們撤退並非怕死,實際上在接到撤退命令時,他們還在加緊修築工事,準備死戰到底。八百壯士的撤退,主要還是政治因素造成的,

    淞滬會戰進行到10月下旬的時候,因為日軍在火力上佔據絕對優勢,我軍在閘北區已經難以支撐。為了下一步抗戰的需要,我軍也有了撤出閘北重組防線的打算。不過考慮到國際聯盟11月初將在日內瓦開會,期間將討論日本侵華事宜,為了顯示抗戰決心,爭取國際同情,蔣介石有意留下部分部隊在閘北堅持抵抗,儘量爭取時間。

    守備市區堅固建築物及郊區大小村落,寸土必爭,要敵人付出血的代價;並相機遊擊,儘量爭取時間,喚起友邦同情。

    在孫元良的爭取下,最後蔣介石改命令88師抽調一個團留守閘北。孫元良在執行時,認為犧牲一個團還是太多,改成了一個營,並選定了524團第一營執行這個任務。

    儘管這個任務非常危險,可以說是十死無生,但是在接到留守守四行倉庫的命令的時候,第一營還是堅決執行了任務。當時第一營部分部隊因為駐守地方較遠,沒有接到命令,原本已經隨著其他部隊撤退。第二天得知一營的任務是留守閘北以後,他們依然選擇了歸隊,可見抗日軍隊士氣之高和必死的軍心。

    而且在進駐四行倉庫以後,雖然日軍並沒有立即發動太大的攻勢,但是守軍認為自己將在此戰鬥到底,所以還是抓緊時間搶修工事。包括謝晉元團長、楊瑞符營長在內的423名官兵夜以繼日地搶修工事。不少人是幹著幹著太累了就直接睡了過去,摔在地上醒了又繼續幹。為了保證長期作戰,守軍還特意囤積了水,以防止日軍切斷自來水管。

    所以第一營當時是報了必死的決心來為接下來的戰鬥做準備的。

    然而此時公共租界卻提出了抗疫,他們認為第一營駐守的四行倉庫和公共租界緊鄰,戰鬥會影響到租界,於是英法等國通過外交途徑向國民政府提出了抗議。

    蔣介石原本是希望以此爭取國際同情,卻沒想到弄巧成拙。他原本就對列強比較迷信也比較畏懼,英法提出抗議自然不敢怠慢,於是下令第一營立即撤退。

    在接到撤退命令時,第一營並不是感到慶幸,而是非常失望。畢竟之前第一營拼命搶修工事,就是憋足了勁想和鬼子大幹一場,現在卻告訴他們都白乾了,大家都有失落感。不過命令就是命令,第一營還是按照命令撤出了四行倉庫。

  • 11 # 80後生活秀

    這件事情要從淞滬會戰開始做起,淞滬會戰中國軍75萬兵力對抗日軍30萬,但國軍在短短這時間內就損失兵力30萬,蔣介石堅信單靠自己打不過日本人,蔣介石準備給歐美列強打一場表演戰,讓列強幫助蔣介石對抗日本,守住上海。一開始是準備用孫元良的88師留在上海,與日軍打巷戰,但孫元良的參謀卻說留多少死多少,還不如少留一點,於是孫元良把留守部隊改為一個團,再後來又改為一個營,而且沒有任何補給。貪生怕死的孫元良隨後經離開了上海。也就是說一開始蔣介石就沒打算真心抵抗,只是做一個樣子罷了。

    然而別人是靠不住的,歐美列強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敢得罪日本,反而勸說蔣介石讓謝晉元部隊撤出。蔣介石不敢得罪歐美列強,隨下令讓謝金元部隊撤出,謝晉元回電寧願戰死不願撤退。但無奈上方壓力太大,只好撤出到租界中,租界讓謝晉元部隊交出武器,謝金元誓死不從,說在戰鬥中都沒有向日軍交出武器,現在怎麼可能交出武器?然而頂不住國民政府的壓力,最後還是交出了武器,隨後謝金元部隊被軟禁的在一個被鐵絲網圍起來的區域。在軟禁過程中,謝晉元將軍依舊帶領士兵升國旗,並出操訓練,租界政府怕惹來日軍報復,禁止謝晉元部升國旗,並搶走他們的國旗,因此還打死國軍四名士兵。但謝晉元將軍每天依舊帶領士兵對著沒有國旗的旗杆敬禮,這件事被媒體曝出以後,迫於輿論壓力,租界政府又將國旗歸還給謝晉元,但只允許他們在週末升國旗。

    謝晉元將軍的行為引起了日本人的報復,沒過多久便被日本人收買的4名士兵殺害。可惜謝晉元將軍沒有犧牲在抗日戰場上,卻死在了自己人手裡。

  • 12 # 秉燭讀春秋

    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八佰》正在熱映,它是根據抗日期間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改編而成,電影基本尊重了歷史事實。

    不得不說電影拍得激奮人心感人淚下,觀者無不對這些抗日英雄充滿了敬意。

    事實是,守軍和日軍死戰四個晝夜後,最後他們選擇了撤退,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還原這件事: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淞滬保衛戰中一次很小的戰鬥,也就持續了4天4夜。

    但是在當時卻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國民革命軍以八佰人的力量,以四行倉庫為陣地,成功阻止了日軍一個師的進攻。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蘇州河北岸,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聯合倉庫,隔河而望的南岸是英美租界區。

    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隨之掀開了侵華序幕。

    在撤離的時候,蔣介石計劃留下一個師掩護撤退,這項任務就交給了88師。

    另一方面蔣想用一個師的犧牲換來國際上的同情,蔣介石寄望世界各國譴責和制裁日本。88師只要抵抗到九國公約簽字的時候就算完成了任務,也就是要堅守4天4夜。

    從這一點來看,88師就成了蔣介石政治作秀的犧牲品。

    這時候上海作戰區司令官顧祝同找到了88師長孫元良。孫元良一聽說既然如此沒必要犧牲一個師,二人一合計,決定把這項任務交給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營長就是楊瑞符,最後又指派524團的團副謝晉元做最高指揮官。

    由於戰鬥中減員,這個加強營實際只有420人,謝晉元接到任務後,表示與日軍決戰到底,420人同仇敵愾,用頑強的精神和簡陋的裝備成功阻止日軍一個師的進攻。

    就在謝晉元等人堅守四天四夜後,突然接到了撤退的命令,謝晉元無法接受。

    下通知的特派員說,這是委員長的命令,謝晉元等376人這才撤退到了租界區(戰鬥中犧牲了十幾人)。

    之所以撤退,原來是英美租界為了避免傷到自己,施壓讓蔣介石儘快停止戰鬥,蔣介石認為目的也達到了,於是下令謝晉元等人撤退。

    當日軍得知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400多人,對外號稱是800人,這就是電影八佰名字的由來。

    日軍指揮官鬆井石根覺得很沒面子,隨後和英美租界交涉,要求必須對撤退到租界中的守軍進行繳械。

    這四年時間裡,“八百壯士”受到了很多的折磨,最後謝晉元被汪偽政府收買的內部漢奸刺死。

    之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租界,滯留的孤軍營官兵全部被日軍俘虜,八佰壯士受到非人折磨,最後僥倖活下來的不到百十來人。

  • 13 # 戀戀有情

    你好,號稱“八百壯士”的國民黨四行倉庫守軍之所以要撤退,是因為他們已經完成了上級安排的既定任務。

    守衛四行倉庫的原因

    增加談判籌碼

    國民黨當局之所以讓謝警員率部在四行倉庫做殊死抵抗,其實是做給西方各列強看的,換句話說是一種“表演”,以給國民黨在談判過程中增加籌碼。最終他們也圓滿的完成了任務,堅持抵抗四晝夜,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保住有生力量

    謝晉元團長一開始是不同意撤退的,他當初接到這個任務時,已經報了誓死的決心。後來經過做工作,也為了保住最後堅守上海的這一部分有生力量,謝團長才同意撤退。

    如何評價“八百壯士”行為

    所以他們的撤退不是逃跑,而是按照上級的指令撤退。並且他們誓死守衛四行倉庫4晝夜,沒有讓日軍前進一步,在抗戰以來一敗塗地,士氣低下的局面下,極大地振奮了民眾的抗日決心,鼓舞了士氣,所以是值得肯定的。

  • 14 # 作家金滿樓

    曾有人說,蔣介石下令孤軍守衛四行倉庫,是有意打給列強看的,因為布魯塞爾正在舉行九國公約會議,對日本或許有一定的制裁作用;或者,日軍要是攻擊租界的話,可能會引發列強的介入。

    從這個意義上說,四行倉庫之戰有些類似於“表演戰”,但事實證明,蔣介石指望列強調和的想法是完全不現實的。

    列舉下事實就非常清楚了:在“八一三”淞滬抗戰前,就有英國外交官車輛被炸,列強並未如何;之後,在1941年1月28日,公共租界工部局總董凱自威被一個七十歲的日本僑民林雄吉槍擊,但最終還是忍氣吞聲,不敢如何。

    對於10月30日晚也就是最後一天的戰鬥,據一營營長楊瑞符的記載:“日軍用探照燈照亮西藏路,以猛烈的機關槍封鎖路口。十時許,敵火力更猛了,以平射炮及重迫擊炮向四行倉庫猛轟,最激烈時,每秒鐘發炮一響……”

    然而,就在這天晚上,孤軍卻從四行倉庫撤退了。

    在電影《八佰》中,保衛四行倉庫的戰鬥打到第四天後,在10月30日晚,租界方面來了一名特派員,命令孤軍於當晚12時停止戰鬥,撤入租界。

    據查,這位特派員的原型不是別人,正是八十八師參謀長張柏亭。只不過,張柏亭並非親自到四行倉庫宣佈命令,而是從租界打來的電話。當時,八十八師副師長馮聖法也在祕密指揮所,兩人一起打的電話。

    據張柏亭的回憶,孤軍撤回租界是在請示蔣介石後,經俞鴻鈞市長、馮聖法副師長及他本人與租界軍隊最高指揮官、英軍司令斯馬萊特(Smoolet)商談後的結果,祕密會議的地點在上海警備司令楊虎的官邸。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四行倉庫之戰引發了日軍和租界方面的尷尬與擔憂。

    在日軍一邊,由於事前被租界當局警告,他們對四行倉庫的進攻不敢過分使用重武器,但也決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繼續下去;而在租界一邊,他們害怕“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戰火萬不可南移。

    最終,在各方協調下,“八百壯士”最後於10月30日深夜奉命退出四行倉庫。

    當晚12時,謝晉元下令打滅日軍探照燈(也有說英軍用橋頭碉堡的小鋼炮擊碎的),但過橋時仍有少量傷亡(據孤軍士兵陳德鬆回憶,過橋傷亡三十餘人),如已經負傷的營長楊瑞符,在過橋時左腿再次中槍。當然,這次的傷亡和電影《八佰》中展示的“屠殺式”衝橋情景存在較大的差別。

    撤入公共租界後,令孤軍將士們十分氣憤的是,他們在進入租界後便被繳械,隨後被羈留在膠州路的一個營地裡。

    1941年4月,幾名被敵人收買的叛兵利用早操時將謝晉元刺死。噩耗傳來,舉國震驚,國民政府隨後通令嘉獎,追贈謝為陸軍少將。

    如今,謝晉元將軍的墓安葬在宋陵園,每到清明,前去弔唁的民眾都絡繹不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下第一楷書為什麼不是黃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