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三醉岳陽人不識

    《沈氏家族崛起》

    作者:神木金刀

    簡介

    嶺南之地,風雲際會,小小家族普通弟子,帶領家族在這兇殘的修仙界中隱忍崛起。凡人,種田。

    書籍摘錄

    嶺南大地,丘陵密佈,一條大江從西北側的橫斷山脈中一路湧入那無邊的大海。
        橫斷山脈橫跨整個嶺南地區,山勢綿延數百萬裡,天然的把嶺南修真界和中原修真界隔開。
        山中靈氣濃郁,奇峰深谷不計其數,各種天材地寶更是數不勝數,但是裡面也生活著無數妖獸,達到四階的不在少數,更有堪比元嬰期大修士的五階妖獸,傳聞金丹期修士也只能在支脈中偷渡而過。
        臨海郡大道上,一排車隊正在慢慢的前進著,一面大旗迎風招展,旗上一隻鵬鳥如活的一般,展露著凶氣。
        鵬鳥之下是一個蒼勁有力沈字。

  • 2 # 史之策

    陛下為何造反?這可是誅九族的大罪!望三思啊!

    其實有一個很淺顯地道理,但是隻有真正擁有權力的人才懂。即權力表面是上級對下級的一種束縛,但是權力實際上的施行需要下級的服從。對於這一“至理名言”,後漢皇帝劉承祐深有體會。

    劉承祐的父親劉知遠在臨死的時候,給他指派了五位輔命大臣,分別是:楊邠、史弘肇、王章、蘇逢吉,還有郭威。這些人或文或武,合作的可謂是非常好。在這一點上面很像國外的議會制度,基本上是各司其職。皇帝更像是一種象徵,也就是說小皇帝劉承祐被架空了。

    一個個可謂是老謀深算,三兩句話就可以把皇帝憋的說不出來話。自己的江山自己說話不算數還要看別人臉色。劉承祐心肯定有不願,於是開始了自己的謀劃。他先是將負責兵權的郭威調到了邊關,畢竟這種關乎國家安危之人暫時還得用,同時也是一個下馬威。

    但是劉承祐又覺得這樣不痛不癢,怕沒過多久郭威那個老狐狸又會尋找各種理由回來。俗話說殺雞給猴看,是不是雞無所謂,關鍵是要見血。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他又不分“青紅皂白”的把楊邠、史弘肇、王章殺了。只留下宰相安撫群臣,畢竟國家不能沒有人管理。

    所以說不是這些權臣殺不得,只是你要找時機,這才有了後周的建立。沒有實力的時候殺個把人,卻無法奪得最高權力,這種行為只是徒勞。表面上你面對的是一個權臣,實際上你面對的是一整個利益集團。正所謂唇寒齒亡,要動就要連根拔起,要不然就有了官官相護。嘉慶十五天殺和珅,其實道理差不多。

    故而殺人前要做的每個階層之間的利益分析,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說是上天賦予皇權,可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是一直被推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握不住方向盤,最後別被方向盤甩飛。

    身為一名皇帝,如果不想被權臣要挾,唯有你去代替他,提前為各個階層分配權力。一旦權臣沒有了利益分配權,那麼這個權臣也就可有可無。如果你直接開幹,人家會以為你要趕盡殺絕。

    狗急了也是會跳牆的。惹怒了權臣,便是得罪了整個被權臣賦予權力的利益階層。而且要知道皇帝其實只是既得利益者們最高的一個代表,隨便換個人做也是一樣。權臣也是最高代表下的代表,換個人也是當。

    皇帝在有實權有能力的時候當然可以為所欲為的殺人,沒實力的時候還是忍氣吞聲。所以先帝一禪讓,新帝首要就是先清除了結舊黨,很多人還會驚呼真是明君啊,先帝身旁還有這麼多罪臣。雖然劉承祐這種事經常有,但是也有玩漏的。

    北魏孝莊帝剛剛登基,可謂是年輕氣盛、意氣風發。當時權臣爾朱榮幾乎將其架空,孝莊帝快刀斬亂麻,在朝堂上帶了一把匕首直接將其賜死。但是剛到第二天爾朱榮兄弟爾朱兆直接帶人闖宮,活捉了孝莊帝將其直接勒死。看來沉不住氣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殺了爾朱榮還有爾朱兆。

    但是這種事情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孝莊帝這麼狠,可以在殿堂之上血濺五步。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孝莊帝這樣可以殺死權臣的,也有皇帝是被權臣弄死。比如說盛唐時期李淵兒子李世民,不就是宣武門之變直接逼宮嘛?到了最後李淵還是乖乖交出皇位,做起了太上皇。

    當然也有那些權臣和皇帝誰都不敢先動的,比如說宋朝時期的趙構。他與秦檜之間的關係很迷,尤其是秦檜說不定還是個叛徒。據說到了後來的時候,兩人身上都帶著一把匕首,因為都害怕對方狗急跳牆。可以猜測當時只要稍微一刺激,很有可能血濺殿堂。

    在絕大多數時候,權臣只是某一利益集團的代表,這種人是殺不完的。沒有了張三,還會跳出來李四。也就是說只要利益集團還存才,這些人永遠不會消失。而且皇帝也不會隨意殺掉一些權臣,因為這是打自己的臉,不符合規矩,甚至是適得其反。

  • 3 # 半吊子學歷史

    權臣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勢力,權臣身份有當朝宗室、將帥、宰輔、外戚乃至宦官。封建社會里政權(皇權)的主要威脅有邊帥大將、權臣藩王、遊牧民族、農民起義等,其中權臣的威脅最大。

    那麼政權(皇權)受到權臣的威脅是皇帝一般怎麼做:

    ①直接無罪賜死或者利用各種罪名殺掉,歷朝開國皇帝基本都是這樣對待權臣的,劉邦、朱元璋都殺的比較狠;

    ②透過各種形式分權或者削權,如六部設立削弱相權、兵部設立削弱兵權,還有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

    ④直接隱忍,走一步看一步,聽天由命。

    西漢以降,及至趙宋,幾乎所有的改朝換代都是由大臣、武將來完成的。比如王莽篡漢、曹丕立魏、司馬晉代魏、劉裕登極、宋齊相迭、楊堅代周、五代相替、“黃袍加身”等等。 當然,權臣既有安於高官厚爵、不索九錫,心安理得地做“無冕之王”的,如大漢大將軍霍光、魏太傅司馬懿、明首輔張居正等等;亦有覬覦神器、染指大寶的進取型梟雄,如桓玄被晉帝授九錫,滅東晉稱楚帝 ,後被複闢,魂斷問鼎路;楊玄感謀叛隋自立,也以失敗告終;大明重將石亨挾“北京保衛戰”之功,構陷民族英雄于謙在先,密謀顛覆英宗於後,亦不免身死人手,如此等等。

    所謂“成王敗寇”,權臣奪位成功,即是新朝廷“太祖、高皇帝”,失敗則身敗名裂。歷史也在君權、相權之爭中不斷前進。

    中國曆代權臣

    商朝:伊尹 周朝:周公旦

    秦朝:趙高

    西漢:霍光、王莽

    東漢:竇憲、梁冀、董卓、李傕、郭汜、曹操

    曹魏: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

    東吳:孫駿、孫綝、諸葛恪

    西晉:司馬越 東晉:王敦、桓溫、桓玄、司馬道子、劉裕

    南朝梁:侯景 西魏:宇文泰 北魏:宗愛、崔浩、乙渾、爾朱榮 東魏:高歡、高澄、高洋

    北周:宇文護、楊堅 唐朝:李林甫、楊國忠、李輔國、程元振、俱文珍、仇士良、朱溫、李克用、李茂貞

    北宋:高俅、蔡京

    遼朝:耶律乙辛

    西夏:沒藏訛龐、梁乙埋、任得敬

    金朝:胡沙虎

    南宋:賈似道

    元朝:伯顏、燕帖木兒

    明朝:嚴嵩、張居正、魏忠賢

    清朝:多爾袞、鰲拜、和珅

  • 4 # 代牧益州閻文平

    有的人就算有機會拿劍也只剩玉石俱焚的選項(元子攸和爾朱榮),對方又不是一個人,是一個利益集團。趙高、乙渾、宇文護這樣樹倒猢猻散的不多。安撫對方舊部也是一門技術活,不然就是王司徒(你覺得我說的是哪個王司徒?)的下場。

    有的人乾脆連拿劍的機會都沒有了。

    舉個極端的例子。

    南朝齊的傀儡皇帝蕭昭文,沒有任何武力的記載,會不會拿劍,不知道。TVB《宮心計》女二一個女流一言不合提起劍就把大魔王殺了這種事現實中很難有,原因就是劍不是一個女人可以輕鬆提起來的,何況還要殺人。

    蕭昭文被權臣蕭鸞挾制,蕭鸞把蕭昭文的叔叔和叔公一個個定點清除,蕭昭文想吃蒸魚菜,就去找御膳房,啊呸,太官令。太官令說:錄公(蕭鸞)沒同意。最終不給。

    這樣的蕭昭文你讓他怎麼翻盤?元善見有力氣會射箭和高澄一對一單挑說不定還有希望,蕭昭文就算和蕭鸞一對一單挑都沒戲。

    有的權臣,從曹操開始就有這種模式,自己經營一個自己的都城,透過在朝的親信遙控朝廷。

    漢獻帝難道飛劍殺曹操?

    不如現實一點,先把曹操留在朝中的親信先幹掉?至於之後怎麼打敗曹操姑且不論。

    五代十國的吳國有個大將朱瑾,本是落魄來投的節度使,善用槊,武藝高強,威名赫赫,在擊退大boss朱全忠的清口之戰中是主力,算是終結了老朱一統淮南的大夢。

    他在武將裡資歷職稱戰功待遇都很高,比權臣徐溫留在都城的代理人徐溫的親大兒子徐知訓都高。這樣的分量夠和權臣叫板了吧?至少和徐知訓叫板夠了吧?

    有一天,他忍無可忍,設局殺了徐知訓。

    但是,後續如何呢?

    他入宮想爭取傀儡主公楊隆演的支援,可小楊倒好,嚇得瑟瑟發抖。朱瑾大失所望。這時候,徐溫的黨羽翟虔等人已經開始圍宮了。朱瑾逃跑時又摔斷了腿,留下一句“吾為萬人除害,以一身任患”後,光榮自刎。

    如此猛將,只是殺了權臣的一個代理人,就領盒飯了。

  • 5 # 三叔小記

    先不說被權臣要挾的皇帝,先來了解一下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比如秦始皇,嬴政是千古一帝,最偉大的皇帝。但為防止死灰復燃,他強迫六國貴族富民遷移來國都咸陽,為什麼不殺了直截了當呢?

    再比如漢武帝,劉徹多麼強勢吧,尚武的男人,他的權力也是憑藉實力掙出來的,但最終還不是下罪己詔?

    再說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後宮可謂錯綜複雜,單說楊氏,一個隋煬帝之女,一個李元吉之妻,他可以放任不管,但他依舊納進後宮,還不是安穩各方勢力嗎?

    皇帝確實是天下最有權力的男人,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權力需要有人執行,有了聽話的人,方才顯現皇帝的地位。所以,作為皇帝需要提前分配利益,再用能力玩平衡,打一棒子,再給個“蘿蔔”。

    這樣的皇帝尚且如此,就別提被權臣要挾的皇帝了,他敢殺嗎?北魏宣武帝元恪死後,太子元詡繼位,其母胡太后專權。元詡學“漢獻帝衣帶詔 ”,私信鎮守晉陽的大將爾朱榮。但私信被現,元詡被毒殺。

    接著,胡太后立元詡之女為傀儡皇帝,史稱“元姑娘”,所以武則天不是第一個女皇帝。後來,爾朱榮擁立元子攸為帝,領兵殺死胡太后。

    類似元詡,元子攸也想擁權,但權臣爾朱榮權傾朝野,近三年,元詡最終誘殺爾朱榮(這有點類似子嬰誘殺趙高,康熙誘捕鰲拜)。

    爾朱榮一死,無人不拍手稱快,百官朝拜,元子攸大赦天下。可是,不久爾朱家族反撲,不到三月,元子攸被爾朱榮堂侄爾朱兆殺害。

    死了何進,還有董卓,沒了董卓,又出李傕郭汜,等兩人被殺,曹操上臺……權臣一世,權臣二世,權臣三世……無窮盡,當相權強於王權的時候,權臣就會出現。

    所以弱帝需要和權臣鬥智鬥勇,但並非說權臣不可殺,殺與不殺,全在等恰當時機。

    最好的例子是北周的周武帝宇文邕。北魏分東西魏,西魏由宇文泰把持,等宇文泰去世,被他委託大權的侄子宇文護擁立他的兒子宇文覺篡位,建立北周。

    宇文覺如同年少的康熙,偷偷募集一批武士,等待時機,殺掉宇文護,不料訊息洩露,宇文覺被殺,接著又擁立宇文毓,宇文毓團結老臣元勳,表露作為角色。但在宇文護的一次“歸政於帝”試探之下,遭遇毒害。

    北周第三位皇帝叫宇文邕,在前兩位兄長的教訓下,他沉重深思,吸取教訓,低調行事,暗中積聚力量,伺機而動。在勸諫太后戒酒的時機,殺死宇文護,由此掌權,開始改革,終統一北方,和南陳形成南北對立局勢。

    綜合上述,殺權臣的時機在於是否你有能力解決權臣死後的局勢和有機會殺掉權臣。

    實際上,從相權出世,到權臣出現,再到南北朝,最終形成隋唐分相權的三省,又到宋朝削弱,朱元璋除去相權。這長久的制度演變,中央皇權越來越集中,權臣出現的可能也就到最後沒有了。

    既然如此,大家一起合作吧,所以黨爭出現。

  • 6 # 靈虛子1

    並非全部如此,歷史上也有一位直接一刀結果權臣的,他便是秦三世子嬰。

    秦二世時,趙高已經除掉了韓非,李斯,又靠指鹿為馬排除異己,使朝廷上下全都成了自己的人。後來趙高殺了胡亥,迫於壓力又不得不立子嬰為帝。但子嬰稱病不去,暗中另一個太監持刀躲在門後。趙高無奈只好親自去請,接著便被安排好的太監一刀殺死了。之後子嬰登基,宣佈趙高的罪狀,誅了三族。

    子嬰除掉趙高直接殺掉,看似很簡單,但也冒險:

    1.太監如果不可靠,臨時突然反水,或本來是趙高的人,那計策就會失敗。

    2.趙高懷有謹慎心理,特意帶了護衛前去,那就會很難殺了他。

    3.如果趙高找個藉口不去,或派別人去就不行了。

    4.殺了趙高而不能說出殺他的理由和拿出證據,難免會惹人非議。

    皇帝的手裡的權力雖然很大,但也不能隨便殺人,哪怕他懷有司馬昭之心。一個權臣肯定會在皇宮裡到處安排眼線,知道皇帝一舉一動,皇帝自然也無法下手。倘若突然殺了權臣,又沒及時下詔和清除黨羽,這便又成了黨羽反叛的藉口,手上無權無勢的皇帝也是無可奈何。

  • 7 # 平沙趣說歷史

    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反過來問,為什麼權臣奪位要做很多準備,而不是直接殺了皇帝自己上位呢?

    我們常說皇帝擁有無上的權力,沒人能夠管他,他卻能管所有人,所有人都服從他,這就是權力,表面上來自上級,實際上來自下級,沒有下級的服從,上級的權力就無從施展。

    在正常情況下,皇帝有天子之稱,有天然的權力加成,臣子軍隊盡皆服從皇帝,皇帝再透過他們管理天下,但也有不正常的情況,也就是臣子軍隊有部分甚至絕大部分不服從皇帝,而是服從某一個人,這個人就往往能夠獲得一個權字,如權後、權閹、權臣!

    權臣的權力大小不一,有的只佔了皇帝蛋糕的一部分,有的卻佔了皇帝蛋糕的絕大部分。

    先說小部分,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只要瓦解掉權臣下級對權臣的服從,使得權臣失去權力,那就有可能奪回這部分蛋糕。

    但權臣不是死的,他也會動手,試圖奪回權力,所以皇帝往往會選擇斬首行動,先殺掉權臣,再迅速瓦解,讓權力回到自己手中。

    這種佔皇帝小部分蛋糕的權臣很多,出名的不出名的,大多都被皇帝給收拾了,最著名的如鰲拜,他連朝政都未能完全把控,成了康熙練級的踏板。

    圈佔皇帝大部分蛋糕的可謂是頂級權臣,如霍光、曹操這種,對付他們,方法也是一樣的,只要瓦解掉下級服從,權力基礎就不復存在,可無論是誰,都不會乖乖地站在那裡等你去瓦解,瓦解過程就是小心翼翼的鬥爭過程。

    頂級權臣比一般權臣棘手的地方在於,他的權力太大而相對皇帝的權力太小了,瓦解的難度大增,如果說對付一般權臣還能夠直接殺瞭然而瓦解,對付頂級權臣就用不了這種方法,最多催生出一個新的頂級權臣。

    舉兩個例子,曹魏的曹髦脾氣爆,提著把劍就要去砍司馬昭,結果被反殺了,這是失敗的。北魏孝莊帝元子攸脾氣也爆,不過他智商比較高,設計弄死了大意的權臣爾朱榮,結果不還是被爾朱榮的侄子弄死了?

    權臣只是其權力集團的代表,只要下級對他仍然服從,他死了可以再推出一個代表,而皇帝往往會遭到報復,因此皇帝只能透過步步為營來瓦解掉這種服從,不然根本收不回權力,最多換個權臣罷了。

  • 8 # 上將噯福斯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小時候我也常想,那些傀儡皇帝,為什麼不一到殺了囂張跋扈的權臣呢?不就是一把刀的是嗎?

    長大了才明白,要做好一件事情是多難的困難。考個大學都那麼難,更何況是奪天下!

    那是腦袋別再褲腰帶上玩命的買賣,哪有那麼容易啊。

    從中國歷史經驗看,皇權一旦旁落,基本沒有重新奪回的可能!

    因為權臣一旦架空皇帝,威脅到皇權。其實就已經犯了不赦之罪!想回頭已經不可能。這一點曹操說的很直白。他說他之所以不放鬆對漢獻帝的控制,甚至辭去官職、放棄權力,就是怕被害。

    所以,權臣一旦架空皇帝,就會千方百計不斷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們會打擊異己,擴大在朝堂上的勢力,從而控制朝政。他們會掌握軍隊,用武力碾壓一切。他們會加強個人防衛,不給皇帝一派留下刺殺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刺殺權臣是非常冒險的事情。失敗的可能性高達90%以上。它是一項系統工程,一著不慎就會滿盤全輸。

    就算成功誅殺權臣,他還有很多黨羽,控制著軍,隊和要害部門,這些人如果反戈一擊,皇帝照樣還是傀儡。而一旦失敗,則小命難保,皇位難保。所以,歷史上很多的皇帝,雖然早就被權臣架空控制,但是很少有人有勇氣動手。

  • 9 # 我是趙帥鍋

    皇帝想殺權臣,自然是有機會,因為權臣勢力再大,也不可能每次面見皇帝時,都帶上一支護衛隊在身邊吧,而皇帝即便再傀儡,他身邊總有一些願意替他衝鋒陷陣的死士,在這種背景下,等到權臣單獨來見皇帝時,皇帝只需要把酒杯往地上一摔,然後衝出十來個拿著刀劍的死士,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把權臣殺掉。

    但問題是,皇帝把權臣殺掉後,權臣的手下們帶著大批人馬衝進皇宮要求報仇,皇帝靠什麼來阻擋,就靠他這百八十個死士嗎?如果皇帝不能夠給權臣手下們一個合理的交代,那他恐怕只能給權臣去陪葬,如果是這種結果,那皇帝殺死權臣,又所謂何事呢?

    最經典的就是,北魏孝莊帝成功殺死了權臣爾朱榮,結果呢?自己很快被他的手下給殺死償命,後來爾朱榮手下們很快博弈出兩個新的大佬:高歡和宇文泰。然後兩人各自擁立一個傀儡皇帝,於是北魏帝國從此分裂成東魏和西魏。

    事實上,權臣之所以是權臣,絕不是他個人有多麼厲害,而是他身後有一個強大且穩定的利益集團,皇帝想單純殺某一個人很容易,但想擺平這整個利益集團,恐怕就會很困難。

    所以,除非皇帝身後有一個更強大的利益集團,否則他冒然殺死權臣,所帶來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身死國滅。

    好,即便權臣們的手下處於某種目的不讓皇帝償命,但皇帝的下場,恐怕也不過是從一個權臣手裡跳到另外一個權臣手裡,比如漢獻帝,先是被董卓控制,後來董卓被殺後,又被董卓的手下李傕郭汜控制,再後來李傕郭汜被殺後,又被曹操控制,其命運根本沒有多大變化。

    當然,漢獻帝和北魏孝莊帝還算是玩做得好的,要是做得再差些,那恐怕就是高貴鄉公曹髦的下場。

    所以說,皇帝在受到權臣要挾時,最需要考慮的不是如何殺掉這個人。因為身份相近的人,誰殺誰也不是多難的事。所以,他最需要考慮的事情,就是殺掉對方後,能不能善後?如果皇帝知道,殺了對方,註定無法善後,從情理上,他是不可能殺對方的。

    當然,任何例外都會出現,因為人畢竟是情感動物,皇帝有可能會幹出不理智的事。但問題是,皇帝想殺權臣,肯定需要找很多幫手,這樣就需要眾多人共同密謀,而參與者,如果都很清楚殺了對方,是註定無法善後的;那這種不理智的事,應該是不會發生的。

    因為,單純的爭權奪勢,偶爾出現一個人想不開,願意與對手同歸於盡,這是可以想象的;如果說眾多人都願意這樣做,這本身就是無法想象的事。在這種背景下,類似的密謀就是無法進行的,更是無法進行執行階段的;因為這種背景下,類似的密謀一旦出現,告密者分分鐘鍾都會出現的。這也就是絕大部分皇帝不願意冒然殺權臣的原因。

  • 10 # 最後的騎兵09

    掌握國家軍政大權且權傾朝野,威脅帝王統治的大臣被稱為權臣。

    封建時代出現權臣,無一不是君弱臣強或者孤兒寡母,君權旁落皇帝徒有虛名,權臣的出現基本上代表了王朝沒落。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權臣:

    西漢:王莽 東漢:董卓、曹操

    曹魏:司馬懿父子

    北魏:爾朱榮、高歡

    北周:宇文護、楊堅

    隋朝:宇文化及

    唐朝:李林甫、朱溫

    宋朝:秦檜

    明朝:魏忠賢

    清朝:鰲拜

    除了太年幼的沒有實權,作為皇帝肯定不甘心當個傀儡,很少有皇帝能夠成功除掉權臣,親自掌握大權。

    為什麼不能直接殺了權臣?

    權臣的背後有一大批既得利益者,況且成為權臣,必然有大功於朝廷,不光黨羽眾多,還得到不少大臣支援,最重要的兵權在手。

    皇帝直接除掉權臣容易,權臣的背後勢力絕對反撲,甚至皇帝自身難保。

    漢末王允設計除掉董卓,被董卓部將反攻長安,禍害遠超董卓;曹魏高貴鄉公曹髦一時興起,帶著宦官誅殺司馬昭不成反被殺;北魏誘殺爾朱榮,其侄子立馬血洗都城,高歡甚至問皇帝為什麼要造反……

    比較成功皇帝有:北周宇文邕,宇文護北周文帝託孤重臣,三年內連殺三位皇帝,宇文邕也是在充分準備後才成功除掉宇文護。

    權臣的下場也是非常慘,權臣不止一個,只要皇帝不甘做到傀儡,誰都對權利垂涎三尺,魏忠賢、劉謹、王莽、董卓等。

    曹操雖是權臣也是為數不多善終的。

    皇帝在沒有十足的把握,充分的準備,只能與權臣明爭暗鬥,表面逢迎,要不然吃虧還是皇帝自己。

  • 11 # 歷史的拐點

    皇帝的權力被架空對於欺壓他的權臣,只要稍微有些尊嚴莫不是恨之入骨,欲生啖其肉。那麼為什麼作為皇帝的不動手,反而要和權臣玩“貓捉老鼠”的遊戲呢?這是因為他們欲動手而不可得。被架空的皇帝,處處受著監控,甚至不知道身邊哪些人可以信任,哪些人是權臣的眼線。權臣為了長時間控制政權,更是必須對金鑾殿上他名義上的主子皇帝施行愈加嚴密的監控。而皇帝甚至連自己的枕邊人都無法信任(就比如漢獻帝娶曹操的女兒,西魏皇帝娶宇文泰的女兒)。傀儡皇帝的一舉一動都在權臣的嚴密監控中,行除奸之事談何容易。不然就不會由“衣帶詔”了。

    斬殺權臣重新控制朝政這樣的方式也只適用皇權旁落的初期。這時候朝堂上忠於皇帝的大臣還有很多,殺死為首的權臣可以利用讓他一派人的自亂陣腳導致分崩離析,皇帝便可以逐一收拾。但是長時間的皇權旁落。權臣的利益共同體也會重新聚集在新的頭領身邊,繼續控制朝政。刺殺行動能夠解除的危機,卻也要準備承受對方的瘋狂反撲。就像王允殺了董卓後,遭到其麾下勢力李榷、郭汜的反撲,劫走皇帝,殺死王允。

    所以說皇帝並非不想殺掉權臣。一方面缺少殺死對方的機會,另一方面需要承擔相更大的風險,不如苟且偷生來的愉快。

  • 12 # 知常容

    一劍殺掉,哪有這麼容易。殺權臣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很魯莽地一劍殺掉權臣,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一、什麼是權臣

    什麼是權臣?

    權臣就是隱形皇帝,能夠處理天下事務,同時他下的命令,決定的事情就是王命,不需要更改。他上的摺子皇帝肯定批准,不批准也是不可以的。同時他擁有控制全國的一系列的班子和網路。

    換句話說權臣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如果權臣是樹冠的話,那麼你只看到一部分,還有一大部分深紮在地下。權臣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是一群人在戰鬥。比如像曹操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手下那麼多名臣良將。

    二、一劍能不能殺掉權臣?

    皇帝一劍能不能殺掉權臣,這個當然可以,但是殺掉之後呢?這裡就出現權力空隙,誰去填補?皇帝去填補嗎?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你在殺掉權臣的時候,你就不怕他的手下作亂造反嗎?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東漢末年何進想殺宦官,結果宦官將何進搶先殺掉了。這事情就結束了嗎?

    宦官贏了嗎?當然不是了。袁紹,袁術兩兄弟帶著手下幾千人馬將宦官殺的一乾二淨。

    所以你一劍殺掉權臣之後,你就要考慮這個後果。

    第三個問題就是如果一劍殺不成權臣怎麼辦?皇帝殺權臣是很難的,一般情況下皇帝周邊的侍衛都是權臣的人。所以當皇帝拔劍,除非是一個劍術很高的劍客可能一劍而中,一般情況下很難。殺不掉權臣,讓權臣走脫的後果是很嚴重的,很有可能這個皇帝被廢掉甚至被殺。

    比如高貴鄉公曹髦帶兵去殺司馬昭,結果被成濟刺殺之後,司馬昭去要挾太后說他想害太后,以平民身份將這個皇帝安葬了。

    三、周旋是在找機會

    皇帝小心應付權臣是在找機會,一般情況下皇帝需要找到握有實權而且又忠於皇帝的大臣作為幫手,因為殺掉權臣之後,這個權力空間需要人來填。

    比如崇禎殺魏忠賢,一開始楊所修、楊維垣先攻擊崔呈秀以試探朱由檢心意,主事陸澄原、錢元愨,員外郎史躬盛於是紛紛論奏魏忠賢。但朱由檢隱而不發,因為在等機會。

    當看到輿論對自己越來越有利的時候,他才下令捕殺魏忠賢。

    再比如三國東吳的諸葛恪權傾東吳,引發吳主孫亮不滿,他就夥同孫峻一起請喝酒殺掉諸葛恪。諸葛恪死後的權力空間由孫峻填補,結果殺了一個權臣又來了一個權臣,最終孫亮被廢。

    結語

    皇帝殺權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需要慢慢考慮,找到最合適的機會,稍有不甚則滿盤皆輸,甚至身死道消。

  • 13 # 淦珩夢侃

    我的回答

    皇帝之所以忌憚權臣,不僅僅是忌憚的是權臣個人。更忌憚的是權臣背後的利益集團和龐大勢力。在沒有絕對的政權和軍權在手,皇帝不過是個木偶而已,貿然的發怒對權臣出手只會招來殺身之禍。只有實實在在的掌握了政權和軍權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

    權臣誕生的背景

    秦朝的權臣趙高大殿之上指鹿為馬

    古代權臣產生往往都有以下幾個前提條件:①先皇去世而新皇年幼或者能力不足主要是指智力上不足。②先還任命有輔佐新皇的輔政大臣,而全程往往都誕生於這些輔政大臣當中。比如清朝的鰲拜、漢朝的霍光。③新皇帝剛剛繼位不能夠統領大臣,處理政事軍事,又他的母親(太后)或者是舅舅代為處理,也就是所謂的外戚也很可能發展成為權臣。比如說漢朝的呂后、竇太后,北周的楊堅,清朝的慈禧。④領軍的將領長期在外征戰,在軍中威望甚高,個人威望甚至超過皇權對於軍隊的影響,這樣的大將也可能成為權臣。比如說五代十國的趙匡胤,明朝的藍玉,清朝的年羹堯。

    總結一下:皇權是由政權和軍權來拱衛的。權臣誕生的根本原因是,皇帝不能或者能力不足無法直接掌握軍權和政權,而這兩項最重要的權力被大臣掌握,而這樣的國家實際掌權人是大臣,皇帝只不過是一個表面傀儡而已。這樣的掌權人就被稱為權臣,權臣不僅僅控制著國家的軍政大權,甚至還掌握著皇帝的廢立,甚至是生死。

    皇帝與權臣的衝突

    北周權臣宇文護四年殺三帝

    隨著皇帝的年齡越來越大,個人能力已經可以駕馭政權和軍權,本來就應該是輔政大臣,輔佐大臣交還國家各項權利的時候。但是由於權臣往往在此之前已經在朝中培養起自己政權勢力和軍隊中培養起自己的親信,一旦交還各種權利自己和自己身後的利益勢必受損。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各項權力的交接,尤其是政權和軍權,往往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此時的皇權的主要任務就是一舉奪回政權和軍權。

    我們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一定是一舉奪回,而不是拖泥帶水。如果拖泥帶水將會引發嚴重後果①皇帝本人有可能被軟禁被廢甚至被殺害。比如說清朝的光緒帝,漢朝的漢和帝,三國時期魏國曹髦。②引發政變或者是兵變,權臣直接消滅皇帝所代表的舊政權自己稱帝。③雖然奪回政權軍權,但國家實力耗損巨大,留下一個爛攤子有可能被新興的勢力所吞併比如明朝的崇禎。無論哪一種都是一個新皇帝所不能承受的。

    新皇帝如何從全城手中奪回屬於自己的國家

    漢朝權臣霍光三廢三立皇帝

    一劍殺死權臣看起來很容易,實際上不太容易。權臣要麼身經百戰,要麼久經沙場官場。在皇帝身邊往往都有眼線,可以說皇帝的一舉一動都在權臣的眼中。就算是殺死了權臣,權臣背後的勢力有可能被逼急出於自保,發動政變和兵變,又會誕生更多的新的權臣。所以在誅滅權臣的過程當中必須小心翼翼。

    新皇帝可以採取以下措施①聯絡朝朝中的元老保皇派。②提拔軍中有戰功有實力的新興力量。③發掘權臣內部的矛盾,讓其自己瓦解。④隱忍不發,找準時機。例如外調奪取政權,戰爭失敗奪取軍權。權臣病危,或者權臣勢力大面積聚集一舉殲滅。⑤製造“正常死亡”,各個擊破。⑥擊破匪首,寬大從屬。

    結語

    東漢末年權臣董卓一部三國演義讓他紅遍中國歷史

    皇帝消滅權臣的根本願望是奪回權臣手下的政權和兵權為皇權所用,成為拱衛皇權的力量。但在這過程當中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如果處理不乾淨利落徹底,往往會被權臣反噬。所以需要鬥智鬥勇,一舉殲滅權臣及其背後的力量,才能夠讓新皇帝化險為夷,也能夠讓國家重新走回正軌,否則會導致生死國滅的嚴重後果。

  • 14 # 江湖小曉生

    皇帝喜歡和權臣鬥智鬥勇?你以為沒有那種直截了當,宰掉權臣的皇帝嗎?當然是有的,比如說著名的唐代宗李豫,這位老先生就是看哪個權臣不爽,就直接宰掉哪個權臣。

    最早李豫是被宦官李輔國和程元振給弄上皇位的,因此唐代宗上臺以後,這倆貨就成了權臣。不過權臣也有內鬥的時候,程元振嫉妒李輔國有皇帝尚父的身份,所以唐代宗就暗中讓程元振找了殺手,把李輔國給宰了。此後程元振又成了權勢通天的大宦官,宦官收養子很正常,如果收皇帝為養子,那估計就是古今第一宦官了吧?李輔國做到了,可程元振也想做到。於是唐代宗又將程元振給流放了,路上程元振被宰了,這筆糊塗賬就不知道該算誰的了。沒想到宦官魚朝恩又跑出來弄權,這可把唐代宗李豫給氣壞了。於是他又聯合宰相元載,把魚朝恩給弄死了,沒錯,唐代宗幹事兒就是這麼直截了當,不跟你玩虛的。等到三大宦官都被除掉了,宰相元載又成了權臣,他不光獨攬朝政,而且大肆貪腐,家裡的胡椒堆成山(唐朝胡椒特別值錢)。結果唐代宗沒忍住,又把這位宰相元載給宰掉了。

    你看看,唐代宗李豫是不是很直截了當?他跟權臣鬥法,從來不拖泥帶水,看你不爽,就找人宰了你。要是你手裡有權不好直接下手的話,那就暗殺好了。總之是有辦法收拾你的,可是為啥歷史上大部分皇帝在這一點上,都玩不轉呢?

    一、皇帝手裡沒權的話,那權臣是沒那麼好動的。

    唐代宗之所以敢這麼對付權臣,主要是因為他本人還是有一定權力和威望的。當年平定安史之亂的時候,李豫可是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這些人,都是他身邊的馬仔。

    此外唐代宗還曾經從回紇人手裡救下了長安百姓和洛陽百姓,因此深受百姓們的愛戴。所以他手裡是有權力的,才能直接弄死這幫權臣。

    如果你這個皇帝,本身就是個傀儡,那你拿什麼去跟權臣鬥呢?直接一劍刺死權臣?那除非你連小命都不想要了。

    比如說著名的傀儡皇帝漢獻帝,他被權臣曹操捏在手裡那麼多年,為啥就沒想著直接殺掉曹操呢?因為他身邊沒有一個可以重用的人。

    忠心的人沒本事,有本事的人不忠心,你讓漢獻帝咋整?因此就算漢獻帝的老婆孩子都被曹操給滅了,漢獻帝還是得乖乖地做曹操的女婿。

    海昏侯劉賀曾經做過漢朝的皇帝,可是這哥們不太老實,居然從昌邑那兒帶了200多個親信入朝,大有架空大將軍霍光的計劃。結果被霍光提前發現,不僅廢了劉賀的帝位,還把他帶來的200多個親信全都給宰了。你說傀儡皇帝怎麼跟權臣鬥呢?

    所以說,你要想跟權臣鬥法,還必須要有一定的權力。至少有一部分大臣是忠於你的,而且這部分大臣,還有一定的能力。這些條件如果具備了,其實你也就不是個完完整整的傀儡皇帝了。

    二、權臣防備森嚴,不是你想動就能動的。

    權臣的代表人物曹操,自然是可以說兩句的。這哥們上朝是什麼狀態呢?帶著幾百號裝甲兵一起上朝,跟電視劇裡演戲可不是一個規模。

    這玩意兒你讓漢獻帝咋整?就算是漢獻帝有點武功,那也不是這幾百號裝甲兵的對手啊!由此可見權臣的保護措施,那是相當周到的。

    因為這夥人知道自己權傾朝野,有很多人在記恨自己,所以他們自然是要做好防護措施,以免被人給暗算了。就算是皇帝想收拾自己,也必須先收拾了這幫貼身保鏢才行。

    皇帝作為帝國的一把手,很多時候,都只是象徵性的存在。只要我不推翻你,你就沒有理由直接對我下手。就算你對我下手,也只能偷偷摸摸地來。

    那麼你如果偷偷摸摸地來,就有點年輕人不講武德了。所以我就必須要找一幫保鏢來保證我的安全,這就是權臣自保的一個最好方式。

    此外權臣這麼做,也可以防備政敵們對自己的人身攻擊。畢竟沒有人隨隨便便就能成為權臣,那都是要千錘百煉,踩著若干人的腦袋爬上來的,這得得罪多少人啊!

    因此一般權臣,都有非常嚴格的安保。哪怕是忠心耿耿的諸葛亮,在上朝的時候,那都是裝甲兵護送來的。

    總的來說,皇帝是傀儡的情況下,死一個皇帝,那無傷大雅。可是權臣要是掛了,那天下非大亂不可,畢竟天下所有的事情都繫於權臣一人身上。

    三、殺皇帝,那可是權臣們的家常便飯。

    皇帝對權臣下手,那倒也不是不可能,比如說年少的康熙看不慣鰲拜囂張跋扈的樣子,索性找來十幾個布庫少年,就把鰲拜給收拾了。

    可問題,如果你收拾不了權臣,那下場可就比較淒涼了。因為權臣之所以稱之為權臣,那是可以對皇帝下手的。歷史上對皇帝下手的權臣,其實還是相當多的。

    權臣曹操的後代曹髦登基以後,發現司馬昭實在是太可惡了,一點權力都不給自己。於是這哥們就打算駕車去找司馬昭幹一架,結果半路上就被司馬昭的馬仔成濟給宰掉了。

    西魏宇文泰去世以後,他的大侄子宇文護幫助堂弟宇文覺(宇文泰的兒子)建立了北周政權。這個時候宇文護權傾朝野,誰都不敢惹他。

    16歲的宇文覺心裡很不爽,因為他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很期待親自執政的一天。於是宇文覺就想辦法讓宇文護下崗,結果宇文護先發制人,將宇文覺給宰了。

    鳳等遂不自安,更奏帝。將召群公入,因此誅護。光洛又白之。時小司馬尉遲綱總統宿衛兵,護乃召綱共謀廢立。令綱入殿中,詐呼鳳等論事。既至,以次執送護第,並誅之。綱仍罷散禁兵,帝方悟,無左右,獨在內殿,令宮人持兵自守。護又遣大司馬賀蘭祥逼帝遜位。遂幽於舊邸,月餘日,以弒崩。時年十六。---《周書》

    於是宇文護又找來了第二個堂弟宇文毓做了傀儡皇帝,宇文毓蟄伏了很長一段時間,發現宇文護遲遲不肯讓權。

    所以他也不高興了,也打算除掉宇文護,結果也被宇文護提前發現了,因此他也被宇文護給宰了。

    這麼多血淋淋的例子擺在這裡,還有多少傀儡皇帝,敢用自己的小命作為賭注,跟權臣博弈一把的呢?估摸著很少了吧?

    總結:權臣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篡位。

    權臣要想善終,其實只有篡位這麼一條路可以走。如果不打算篡權,那麼就不要做權臣。早點把權力放出來,將來你還能換個好名聲。

    但是權力的誘惑實在是太迷人了,官大一級還壓死人了,一個村長還管著幾千人的宅基地問題呢,所以說一國政權,你覺得誰會輕易放手嗎?當然不會了。

    因此權臣和皇帝之間的鬥爭,幾乎在歷史上一次次不斷重複地上演著。在權臣沒有篡位的想法時,皇帝忍耐一段時間,還說不定真能撥雲見日,比如說遇到周公旦、霍光、諸葛亮這樣的權臣,那你算是運氣比較好的。

    可是一般權臣,都跟王莽、司馬昭、楊堅、趙匡胤這樣的人類似,他們都想成為九五之尊,畢竟就是再往前走一步的事情而已。

    參考資料:《舊唐書》、《三國志》、《周書》

  • 15 # 減水書生

    皇帝是先失去了權力,然後才被權臣挾持。

    如果皇帝還有權力,他當然可以一刀捅死權臣,然後翻身做主人。或者說,既然有權力,那就沒有這個必要。

    但問題是皇帝已經沒有權力了。這時候,你就是找機會把權臣給宰了,結果還是沒權、還是被人挾持。甚至遭遇可能比被人挾持還要慘。

    比如漢獻帝和曹操的關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傢伙把漢獻帝控制到什麼地步?

    自帝都許,守位而已,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

    漢獻帝身邊,從警衛員到端茶倒水的,要麼是曹操的黨羽,要麼是曹操的親戚。這個控制夠嚴了吧?既然是挾天子,那就一定要威逼利誘。簡單說:皇帝不聽話,曹操就要敲打一番。而曹操是怎麼敲打的?

    董承女為貴人,操誅承而求貴人殺之。帝以貴人有妊,累為請,不能得。

    董承是漢獻帝的老岳父,但跟曹操不和,於是被曹操殺了。但光殺一個董承不過癮,曹操這傢伙還要把董承的女兒也給殺掉。但董承女兒不僅是漢獻帝的媳婦,即董貴人,而且還懷了龍種。而曹操大人就是這麼囂張,皇帝的女人也要殺。任憑皇帝怎麼求情也不行,董貴人必須死。然後,就真給殺了。

    但這還不算完,殺完董貴人,接著又殺伏皇后。伏皇后看到董貴人悲慘遭遇,知道有曹操這麼個狠人在,自己這個皇后就沒法當。於是,寫信給自己的父親伏完,讓老爹趕緊把曹操給收拾了。但伏完是個窩囊廢,不僅不敢對曹操動手,而且事情還敗露了。於是,曹操就繼續殺伏皇后。

    又以尚書令華歆為郗慮副,勒兵入宮收後。閉戶藏壁中,歆就牽後出。時帝在外殿,引慮於坐。後被髮徒跣行泣過訣曰:“不能復相活邪?”

    尚書令華歆像牽狗一樣把伏皇后從內宮中給牽了出來,而且就當著漢獻帝的面。皇后披頭散髮、淚流滿面,而漢獻帝呢?只能各種求。但沒有,伏皇后還是被殺了。

    這個夠厲害了吧?漢獻帝兩個媳婦,當然也包括兩個老丈人,都被曹操給弄死了。漢獻帝被控制得這麼死,那他有沒有機會殺掉曹操呢?

    漢獻帝仍然有殺掉曹操的可能。

    在曹操殺掉漢獻帝近臣趙彥之後,兩個人的關係就已經處於決裂狀態了。而且,漢獻帝也不是善茬,直接威脅曹操說:你要是還能輔佐我這個皇帝,那就厚待我;如果你做不到,那就開恩放我走。曹操聽皇帝這麼一說,當場臉色慘白、行禮而去。但是,漢獻帝可不是說說就完的主。這傢伙的智商,絕對是超一流的。即便被控得這麼嚴,不僅不懼曹操挾制,反而還有挾持曹操一下。

    舊儀,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賁執刃挾之。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

    這是啥意思?

    按照典章禮儀,曹操領兵出征,需要先入朝跟皇帝辭行。然後,曹操辭行的待遇則是要多恐怖有多恐怖。漢獻帝直接讓虎賁軍亮出刀刃架著曹操來面見自己。這時候,只要漢獻帝一聲令下,曹操就被剁成肉泥。

    不是說“宿衛兵侍”全是曹操的人嗎?但曹操家的親戚就是再多,也不能站滿皇宮吧。宿衛軍官都是你曹操的人,這個可以有。但拿刀的大兵總不能也認曹操當乾爹吧?這裡面多是大字不識的大老粗,只要皇帝下令,就能蹦出一群愣頭青,能砍曹操兩刀就不會少砍他一刀。所以,曹操才會給我們貢獻一個成語“汗流浹背”(PS:《史記》中有“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一語,原創要歸司馬遷)。

    漢獻帝已經窩囊成這樣了,他為什麼不一刀捅死曹操?早點兒一刀捅死曹操,還能把自己的兩個媳婦給救了。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這就是原因。

    漢獻帝已經沒權了,而權力都在曹操手中。這時候,曹操的另外一個身份是秩序的維護者。如果沒有曹操這個權臣撐場子,那天下真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了。

    即便有曹操鎮著,袁術還要稱帝造反、袁紹也要稱霸北方。說曹操挾制漢獻帝,那袁紹呢?最強諸侯、河北袁紹,連挾制都不稀罕挾持,稱霸天下靠的是兵強馬壯,皇帝是個什麼東東。

    那麼,有沒有非要殺的呢?也有。比如,北魏孝莊帝元子攸手刃大權臣爾朱榮。

    北魏六鎮起義,搞得天下大亂。曾經不可一世的拓跋鮮卑,甚至請來了曾經的手下敗將柔然人,出兵助戰。亂世出英雄,但未必,也可能是梟雄。這個梟雄就是契胡人爾朱榮,兵起山西北秀榮,契胡戰士厲馬登高堤、所向皆披靡。爾朱榮這個契胡領袖也在平定六鎮起義中逐漸壯大。

    北魏王朝好不容易把六鎮起義給搞定了。但是,胡太后和孝明帝又開始母子相鬥了,簡單說就是爭權。以前是胡太后說了算,現在孝明帝長大了,也要說了算,於是母子反目。孝明帝肯定鬥不過自己的老媽,於是給爾朱榮寫信:你趕緊帶兵勤王。眼看兒子要動刀子了,胡太后立即反擊,一杯毒酒就輕鬆搞定了孝明帝。但是,契胡大軍已經上路,這就不是一杯毒酒能搞定得了。

    殺到洛陽的爾朱榮,啥也不說,直接讓人把胡太后和她立小皇帝扔到黃河。這還不夠。爾朱榮忽悠洛陽宗室和北魏大臣前往河陰祭天。等到宗室和大臣齊聚河陰曠野,爾朱榮立即登上高臺,大聲怒斥:天下大亂,都是因為你們;明帝被殺,都是因為你們;你們個個貪虐、個個該殺。而後,爾朱榮一聲令下,契胡鐵騎四面圍獵,搞了一場河陰慘案。洛陽宗室和北魏大臣,2000餘人遭到屠殺。這就是契胡領袖爾朱榮的風格,朝堂有罪、問責朝堂,而問責的手段居然是大屠殺。這種玩法,已經算是空前絕後了。

    屠殺是無法帶來秩序的。爾朱榮殺夠了,但也後悔了,所以趕緊擁立元子攸為帝。這就是孝莊帝。孝莊帝當然是個傀儡。爾朱榮則是一個董卓加曹操式的權臣。

    曹操殺了漢獻帝的兩個媳婦,可爾朱榮則屠戮了皇帝的宗室。於是,這個仇就無解了。不僅孝莊帝跟爾朱榮的仇無解,洛陽權貴,只要還活著的,就沒有哪家不跟爾朱榮結樑子的。於是,洛陽這個地方,爾朱榮就沒法呆。呆下去,不是皇帝元子攸拿刀把他捅死,就是洛陽權貴把爾朱榮拿刀捅死。所以,爾朱榮只能留下爪牙看著孝莊帝,自己返回山西,遙控朝堂、以令天下。

    爾朱榮的確殘暴,但這傢伙也的確是個梟雄。六鎮起義剛平,河北起義隨即風起,而關中也頓時大亂,甚至南朝梁也派兵進攻北魏了。這時候的北魏就是破鼓萬人捶。然而,無論是內患還是外憂,在爾朱榮面前,統統不是問題。爾朱榮的契胡軍隊要多能打有多能打,硬是以暴制暴地結束了北魏大亂,使國家轉危為安。

    然後,爾朱榮就志得意滿了。聽聞女兒爾朱英娥(先嫁孝明帝后嫁孝莊帝,這時候是孝莊帝的皇后)懷孕,於是立即趕赴洛陽,說是看望女兒,實際就是要進一步控制朝堂。聽到爾朱榮要來,整個洛陽都驚了,不知道這個惡魔又要殺多少人。而孝莊帝更是又驚又怕,然後聯合一群被殺漏了權貴,策劃對爾朱榮實施暗殺。

    既是君臣又是姻親,爾朱榮與孝莊帝甫一見面,卻殺氣驟起。爾朱榮說:聽說皇帝要殺我;孝明帝說:沒有的事,但聽說是岳父要殺我。這時候,倆人就差動刀子了。所以,接下來,這個刀子肯定要動。

    隨後,元子攸佯說皇后早產,將爾朱榮騙入皇宮。爾朱榮剛一進宮,孝莊帝的親信立即抽刀行動,而行動就是拿刀捅人。孝莊帝更是當仁不讓,親自動刀,直接捅死了自己的老岳父爾朱榮。爾朱榮的心腹元天穆以及他十四歲的小兒子爾朱菩提,以及親信隨從三十餘人,全都成了這場宮廷政變的刀下鬼。

    然而,權臣被殺之後呢?

    之後,就是契胡軍隊把洛陽當成了戰場,孝莊帝元子攸也成了契胡軍隊的戰俘,三個月後被勒死於晉陽佛寺之內。而北魏天下則是亂上加亂。失去領袖之後的契胡人,先是一致對外,搞定皇帝和洛陽權貴;再是互相內鬥,自己人跟自己人打;最後則是爾朱榮一手建立的整個秀容軍事集團分幫結派,集體內訌。這就是皇帝把權臣捅死之後的結果,不僅自己死得要多慘有多慘,而且國家也會要多亂有多亂。

    那麼,就沒有殺了權臣而成了真皇帝的嗎?立即想到的就是康熙擒鰲拜。但鰲拜算哪門子權臣,康熙在抓捕鰲拜之前,就已經把鰲拜黨羽調往外地,關鍵還控制了京畿衛戍。誰家權臣,還能連京畿衛戍都給搞沒了?曹操可以把漢獻帝的媳婦從皇宮裡掏出來,然後殺掉。爾朱榮雖然人在山西,卻也是在宮中遍佈耳目,被殺是因為自己太自信和元子攸太生猛。關鍵是康熙之時,權在誰手?你不能說在皇帝,也不能說在鰲拜,而是權在八旗部族。這不是權臣與皇帝的鬥爭,而是八旗部族,或者說就是八旗頂級貴族間的權力洗牌。僅此而已。

    所以,搞清楚這個邏輯也就知道了皇帝為什麼不能一刀捅死權臣了:一定是皇帝先沒了權,然後才會有權臣;這時候不是皇帝不能殺權臣,而是殺了也沒用,自己還是沒權;甚至,殺了權臣的結果,比被權臣挾持的結果更糟糕。

    但是,為什麼那麼多皇帝還要跟權臣鬥智鬥勇呢?

    鬥是手段,但目的不是權臣,而是權臣背後的權力,皇帝要把權臣掌握的權力全部接手。所以,這時候就要鬥了。但最常用的手段是熬,而不是一刀捅死。因為這個成本最低,安全係數最高,熬死權臣、皇帝補位,自然接手權力。

    比如漢宣帝與霍光,霍光活著的時候,就君臣相愛,一切都等霍光死了再說。再比如順治與多爾袞,多爾袞活著的時候,順治啥手段也別想玩。

    有直接捅死的嗎?也有。

    比如北周武帝宇文邕,這傢伙就是直接捅死了權臣宇文護。但是,君臣二人也是鬥了好多年,只是沒有明鬥。而宇文護被捅死的時候已經60歲了。

    而上述所有戰勝權臣的例子,其成功的原因都是皇帝沒有完全失去權力,只是君臣的固有平衡被打破了。而一旦到了權臣已經挾持皇帝的地步,那皇帝怎麼鬥也鬥不贏。一刀捅死,不僅難上加難,而且結果會更悲催。

  • 16 # Mer86

    但如果大部分權貴都不服從,問題就嚴重。

    而皇帝如果被某個權臣架空,即表明:權貴階級已經不服從皇帝的意志了。

    至於所謂的權臣,在這種君臣關係中,只不過是權貴們的利益代理人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皇帝設鴻門宴,把所有不服從於他意志的權貴都殺掉。

    重新組一套他自己能操控的領導班子。

    否則,只殺個把權臣,根本無濟於事。

    即便沒有權臣甲,也會有權臣乙,權臣丙陸續冒出來,繼續架空要挾皇帝。

    這種現實的案例,歷史上有很多。比如北魏孝莊帝和爾朱榮。

    孝莊帝在宮中設俘,誘殺了權臣爾朱榮和太宰元天穆。京城百官知道後,假模假樣的入宮朝賀。孝莊帝也是欣喜若狂,宣佈大赦天下,爭取人心。

    可結果,兩個月過去了。沒有一個實力派出兵勤王護駕。

    實力派高歡趁機收編了爾朱榮的軍隊,割據河北。孝莊帝的死活,他才懶得管呢。

    另一個實力派賀拔嶽與爾朱榮的弟弟爾朱天光合謀,帶兵殺入洛陽,殺了孝莊帝。

    皇帝被殺後,群臣又紛紛趕往爾朱天光家裡恭喜。就像他們當初朝賀孝莊帝一樣。

    試想,如果孝莊帝當初沒有一時興起,沒誅殺爾朱榮。你說他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當然有了。機會再微弱,也是有的。

    退一步講。再不濟,最起碼爾朱榮在正式篡位之前,他肯定不會拿孝莊帝怎麼樣。

    孝莊帝仍然可以人模人樣,坐在皇帝位置上想辦法奪回皇權。

    但孝莊帝殺了爾朱榮,等於是立刻攤牌。而他手上又沒籌碼。

    那他就鐵定完犢子了。

    他以為自己是皇帝,只要殺了爾朱榮,他就能一呼百應。

    可其實,他早就已經被權貴拋棄了。沒人在乎他的死活。

    同樣的例子,還有漢獻帝劉協以及曹魏第四任皇帝曹髦。

    曹髦帶著宮中衛隊殺向司馬昭,但被愣頭青成濟一矛賜死。

    於是,坊間便總是有議論——如果曹髦殺了司馬昭,會如何如何?

    其實,即便曹髦殺了司馬昭,他也沒戲。

    因為曹魏政權的基本盤早已經被門閥偷偷的掏空了。門閥的態度才是關鍵,司馬昭也不過是門閥的代理人而已。

    假使司馬昭點子背,被曹髦幹掉。門閥自然葉會擁護他的兒子司馬炎。

    就算司馬炎無能,扶不起。門閥們單幹,割據一方,也不會擁護曹髦。

    曹氏已經大勢已去,擁護他,有何好處?

    漢獻帝情況類似。

    漢獻帝當初被董卓、李傕、郭汜綁架。混得最慘時,連口熱湯都喝上。

    那時候,誰在乎他的死活了?

    如不是曹操,估計他早就中道崩殂了。他哪還能混個善終?

    當然。“衣帶詔”事件洩露前,漢獻帝曾有機會在宮裡宰了曹操。

    自帝都許,守位而已,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議郎趙彥嘗為帝陳言時策,曹操惡而殺之。其餘內外,多見誅戮。操後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憤,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舊儀,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賁執刃挾之。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後漢書·皇后紀》

    可漢獻帝沒有動手,忍了。

    為什麼要忍?因為他懂現實殘酷:皇帝的權力和威嚴,並非上天賦予。自己之所以能獲得權貴擁護,是因為自己擁有分發利益的權力。權貴們是為了利益才支援自己的。可一旦當自己沒有了利益分配權,連名義上的分配權都沒有了。淪為徹底的橡皮圖章。權貴們自然就不擁護自己了。

    這個時候,殺了曹操又如何?難道袁紹、孫策那幫人會擁護自己?

    絕對不可能的。他們已經割據一方,哪還會居於人下,甘心做臣子。

    漢獻帝后來密詔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長水校尉種輯、昭信將軍王子服、越騎校尉吳子蘭、豫州牧劉備等人剷除曹操。其實無非就是想盡可能的拉攏一批效忠於自己的心腹,建立他自己的“基本盤”。

    這樣做,最起碼在幹掉曹操後,他也有能力與曹氏和夏侯氏殘黨對抗。

    從理論上說,漢獻帝的操作並沒有問題。

    只是相比於親向於曹操的權貴而言,漢獻帝拉攏的人,太弱了。在曹操面前不堪一擊。

    除劉備外,其餘所以人皆被曹操幹掉。

    事後,伏皇后曾給自己父親,時任屯騎校尉的伏完寫信,訴說曹操暴行,密令伏完找機會誅殺曹操。

    可大勢已去,伏完一直到死都沒敢動手。

    而自此之後,漢獻帝再無翻身的可能性。

    他如果再敢動曹操一根毫毛,必然會被早與他他離心離德的權貴們扯理由幹掉。

    他的時代,漢家天下,已經是過去時了。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康熙皇帝就是例外。

    那麼康熙是怎麼反殺鰲拜,奪回權力的呢?

    很多人以為鰲拜被拿下,只是康熙偷偷的設了一個局,讓十幾個摔跤手抓了鰲拜,然後康熙順手除掉鰲拜餘黨,親政成功。

    然而,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但凡有這種錯誤印象的人,都把問題想簡單了,忽略了康熙背後的勢力和他為了除鰲拜布的局。

    首先,康熙的運氣非常好。他的父母雖然不在世了,可他的奶奶孝莊太后還健在。

    正是有孝莊太后的支援,康熙才能在擒拿鰲拜之前,不動聲色的將鰲拜的一部分親信分散調離京城,或調出軍隊。然後讓自己的親信掌握京城的一部分衛戍權。

    第二,八旗內部有矛盾,康熙很好的利用了這種矛盾。在擒鰲拜之前,康熙秘密取得了兩白旗勢力和部分兩黃旗勢力人的支援。比如正黃旗出身的納蘭性德、正白旗的曹寅就都是康熙當年操習布庫的子弟之中的一員。

    另外,非旗人政治勢力。康熙也有拉攏。比如黃錫袞、王弘祚等大臣,就都在一定程度上給與康熙政治支援。

    可不要小看了這些人的支援。

    因為除掉權臣,只是收回皇權的第一步。

    第二步,剷除權臣殘黨。

    第三步,收買權貴人心。

    才是收權過程中的關鍵。

    說到底,槍桿子裡出政權。打天下,不能沒有軍事依靠。

    而坐天下,又要有政治勢力背書。

    軍隊和政權要兩手抓,缺一不可。

    第三,為了能保證擒拿鰲拜,萬無一失。康熙親自部署,事先與下屬多次演練。他是有備而來,心思用盡,一擊致命,確定讓鰲拜逃無可逃,只能束手就擒。

    事後他又主動出擊,幹掉了班布林善等覬覦皇權的野心者。一舉平定內患,收回皇權。

    歷史上與康熙類似的皇帝,還有北周武帝宇文邕。他也是事先周密準備,搞清楚了到底誰是自己的盟友,誰是自己的敵人。

    先利用權臣宇文護與其他人的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自己的“基本盤”。

    而後,剷除宇文護,消滅不能團結的敵人。

    最後論功行賞,滿足大部分人的利益訴求。

    不僅成功剷除宇文護一黨,還收回了皇權。

    可是,歷史上能有康熙這麼好運氣(皇祖母居然還活著),宇文邕這麼強能力的皇帝畢竟是少數。

    大部分傀儡皇帝的能力都很一般。

    而一個人能成為權臣,能力必然不差。傀儡皇帝又哪能輕易將其以及其勢力剷除?

    所以。歷史上的傀儡皇帝,給後人的印象也就變成了“被權臣要挾,不敢直接殺,只敢鬥智鬥勇的形象”。

  • 17 # 十月談歷史

    以漢獻帝劉協、孝武帝元修、孝靜帝元善見為代表的帝王強烈表示:“你牛,你倒是上啊!”

    可能會有人反駁鰲拜不就是被康熙拿下的嗎?可是如果事情真的可以這麼簡單,那麼我們歷史上也就不會有那麼多被迫接受現實的帝王了!

    在這些帝王們當中有成功奪權、也有失敗被殺的,宇文邕與康熙二人就憑藉著智慧成功拿下了權臣,而魏國曹髦不能忍受屈辱,結果就被權臣所斬殺!

    在公元260年,接受不了被司馬師直接廢黜的曹髦率領數百親衛妄圖改變命運,卻依舊被司馬伷等人斬獲!

    這些人能夠成為權臣,就代表他的勢力已經達到巔峰,登上皇帝這個寶座僅僅在他一念之間,但是這也不代表皇帝沒有任何機會能夠將他拿下。

    就拿宇文護跟鰲拜來說吧,他們一個有關隴門閥、一個有八旗制度來牽制,也就導致他們都需要一個帝王來做傀儡。

    而建立李唐王朝的李淵雖然身後也有關隴門閥牽制,但是他們大多都還是支援他建立李唐王朝來替換隋朝的楊家!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權臣可以被拿下的原因,只要帝王可以忍受對權臣卑躬屈膝的恥辱,大小事情都願意聽從權臣的建議!

    透過這些行為麻痺他們,才能能有機會掌握主動權,剷除這些權臣以及他們背後的勢力,創建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的原因,做人做事必須要充滿智慧,萬萬不可魯莽行事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660s和2060s顯示卡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