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頂級菠蘿7n
-
2 # 三秦老趙
為什麼小麥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那怕種稀蔬也不能種稠?
答:因為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近幾年來,全球氣溫總體變高,這是客觀原團。就拿我們陝西關中來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這裡每年種麥跟秋分種,人常祝:秋分前十天不早,後十天不遲。那就是說秋分種麥最合適。而現在呢,關中地區跟寒露節氣種麥,節氣向後推遲一個節氣。而南方小麥產區也一樣向後推遲一個節氣,透過這事實說明氣溫比以前確實高了,所以現在農民總結出麥要種遲,不能種早。
第二:人常說:麥不二旺。意思說從種到麥撥節不能有二次旺長。冬前不能旺,如果冬前麥旺,來年春季小麥反青發旺就沒有氣力了,團為之前發旺消毫大量營養,來年無力生長,小麥不能按時反青,撥節等,產量自然下降,不能增產。
第三:如果冬前小麥種稠,遇到高溫以後,肯定發旺。解決這一難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小麥播種量不能稠。如果下籽量合適,哪麥根本不會發旺,但前提條件要種遲,不能過早。
-
3 # 青楓亭記
一、先回答為什麼小麥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
1.這種小麥是冬小麥,需要了解冬小麥的生長特點,如果種的太早,小麥前期長勢會過旺,會影響小麥的越冬期,嚴重小麥會在越冬期死亡。
2.如果您在種植冬小麥時,底肥充足的話,在越冬前,只需澆壓凍水就行,種晚的麥苗也沒有關係。
3.冬小麥的生長期,主要是年後,返青期、拔節期是關鍵。所以說,年後再追肥,年的弱苗的營養也能跟上,不用擔心種的晚。
4.年後春天,容易受到寒流的侵襲,出現倒春寒的跡象,長勢太旺也會被凍死。
二、種稀疏比種稠密好?
1.種的稠密影響苗木紮根,影響群體結構。
2.群體結構過密,小麥秸稈軟,影響分櫱。
3.後期影響麥穗的長勢,粒小,不飽滿。
4.不抗倒伏。
具體小麥情況,得因地制宜,一地一情況,根據您自己家的地情況來進行管理。
-
4 # 農巴士
小麥播種時間民間有“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的說法,提倡最佳的播種時間是秋分時節。2020年的秋分時間是陽曆9月22號,陰曆是八月初六。按照近幾年的氣溫情況,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因為9月22號氣溫偏高,且墒情不好,不利於小麥發芽。
我認為小麥的播種時間在10月份15號左右最適宜,前後不要超過5天。
如果播種過早,會有兩種可能的危害:
第一、地溫偏高,地上溫度尚有20多度,小麥生長出苗速度過快,且這些年農民在逐年加大肥料使用量,會造成小麥旺長,一旦遇到11月份下旬或者12月份上旬的降溫天氣或者雨雪天氣,會把小麥“凍傷”,把剛剛孕育出的分櫱直接凍壞,也就意味著產量會降低。
第二、墒情不好的話,地表土層硬度高,麥苗發芽後破土時間會拉長,長時間處於土層中的麥芽,會發育畸形或者爛芽、壞掉,直接減少了小麥的株數。同樣會造成減產。
如果播種過遲,麥苗發芽破土時溫度低,小麥剛鑽出地面易遇到低溫,大概長出兩片桶狀真葉時對低溫抵抗力差,會直接被凍壞。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氣,這種凍傷是無法逆轉的。並且,再補種也已經來不及,白白損失了產量。
小麥播種密度麥苗稀疏還是稠密,是由下種量決定的,即小麥播種密度。南北小麥主產區因為氣候原因,下種量的差別是很大的,例如,河南豫南區域,下種量為18—20斤/畝,而河北小麥區下種量高達40斤左右/畝。姑且不論多還是少,因為土質和氣候不同,下種量高也是有道理的。
如果過於稀疏,一畝地的小麥棵數、分櫱數量和穗數都是不夠的,後期產量也不高,所以只能適當稀疏而不能過於稀疏。
如果過於稠密,在年後小麥返青後,小麥完全進入營養生長高峰期,會快速封壟,此時通風不好會造成田間溼度過大。而常發的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會快速傳播,一旦發病嚴重,很難防治。
所以這也就是你說的寧願稀疏不願稠密。
總而言之,隨著種植科學性的推廣,越來越多的農民正在摒棄以前的老觀念,尤其是“下種量越大產量越高”的錯誤思想。
-
5 # 農村巧姐
適當的晚播小麥確實能高產。晚播小麥也有利於小麥的安全越冬。晚播小麥冬季積溫低,莖葉少,分櫱少。因此,冬季營養素的消耗較少。春天氣溫升高時,分櫱會快得多。因此,適當的小麥晚播不僅可以防止小麥病蟲害的發生,而且可以減輕小麥的凍害,更有利於春季的返青和分櫱。
俗話說“金九銀十”,每年9月和10月是小麥播種的高峰期,但不同小麥產區的具體播種時間不同。
農民最適宜在10月初至霜凍期,即10月1日至10月23日播種秋小麥。做好播種質量。目前,小麥一般由播種機播種。機背挺直均勻,播種均勻,播種深度一致,有利於麥苗均勻、完整、結實。最好的辦法是推廣15-16cm等間距種植,這樣可以增加地面覆蓋率,減少地面蒸發,具有節水增產的效果。
為便於麥田管理,宜在每種播種寬度與3-4釐米深之間留20釐米寬的行,使小麥安全越冬,實行“保土”,不需播種時鎮壓。播種1-2天后,有0.5-1kg的乾土層再次壓制,有利於保墒。同時,最好每畝種植5公斤左右的氮磷複合肥。畝播種量10-15公斤。早播容易減少。晚播可適當增加播種量。每延遲一天,增加0.5斤播種量,保證整株苗連續成壟。
小麥最佳播種期為早播,冬前易造成凍害,不利於優質高產;晚播不利於增產。冬小麥適時晚播有利於冬前穩定生長和安全越冬。俗話說:“麥無兩旺”,“麥怕‘大耳朵’”。這就是原因。近年來,冬季氣溫普遍偏高,晚播也會延緩蜘蛛、蚜蟲和雜草的發生。小麥播期對小麥黃花葉病毒的發生有直接影響,晚播麥田的發病率遠低於早播麥田。
村裡種小麥一般都種的很稠,最好是能見一見苗兒。種小麥上的底肥又非常多,尤其是氮肥。這個我們就要費點兒勁了,就要鋤地了,並且要鋤的深一些,最好能把小麥苗的根鋤斷一些,讓小麥苗不能好好生長,讓它長得慢一些,但是也有很大的害處。因為鋤斷的根就會傷口,很多的細菌會感染這些傷口,讓小麥感染疾病,無形中增加了小麥感染病蟲害的機會。
還可以儘快的噴施控旺藥來控制冬小麥的生長。但是這些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我們還是要按照正常的時間來種冬小麥,不要種早了。真的種早了,補救措施費時費力,效果卻不理想。
-
6 # 衛農老頭
對於題主提出的,小麥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哪怕種稀疏也不能稠密的問題。衛農認為雖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還是有一定缺陷的,冬小麥的播種,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根據氣溫適時播種,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播種稀稠要結合土壤肥力和水肥條件適量下種,不可過多也不能過少。
一、關於小麥播種時間的問題。
對於冬小麥播種時間的問題,在這方面各地積累的農諺俗語雖然比較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全球氣候逐漸變暖的現象比較明顯,一些老經驗用不上了,應該根據氣候變化,適時播種冬小麥。如果播種太早,冬前容易發生旺長,“麥無兩旺”。冬季旺長的麥苗容易被嚴冬霜凍凍傷甚至凍死,會導致麥苗先旺後弱,影響小麥產量。
因此適當晚播,比過早播種好。當然如果播種過晚的話,由於氣溫低麥種萌芽所需的溫度不足,就會影響小麥出苗率,導致苗勢衰弱,分葉能力比較低,在越冬前會形不成壯苗,導致苗弱分葉少,抗寒抗病能力比較差,也會影響小麥產量。
因此說冬小麥要適時播種,要把小麥播種在高產的基礎上。冬小麥播種的時間,要根據當地的氣溫變化情況而定。一般來說符合小麥播種的溫度為16-18左右,不宜過早或者過晚。
二、關於小麥播種稀稠的問題。
我們這裡有一句俗語:“稠麥好看稀麥吃麵”,意思是小麥播種的稀一點比稠一點要好。但是也有俗語“有錢買種,無錢買苗”,意思很明顯,就是不可播種的過稀了。如果小麥播種的太稀,就會導致小麥畝基本苗數不足,這樣的小麥是很難取得高產的。
當然,小麥適當播種的稀一點比播種的稠一些要好。但是如果播種的太稠的話,會造成麥田通透性比較差,影響小麥的通風采光,麥苗掙水掙肥矛盾突出,易導致麥苗由旺變弱,並且容易滋生病蟲害;最終導致小麥莖杆細弱,抗病、抗倒伏能力降低,成熟期遇風雨及容易發生倒伏現象。
因此說,對於小麥播種的稀稠問題,要結合各地具體情況,根據土壤肥力以及水肥條件等,合理適量下種比較好。比如我們這裡是旱作農業區,正茬小麥一般每畝播種量18~20斤左右,如果是秋田回茬小麥,每畝播種量25~28斤左右。
總之,冬小麥播種的時間,應該根據當地氣候變化情況適時播種,可以適當播種的晚一點,不能過早。對於播種量的問題,應該根據土壤肥力以及水肥條件適量播種,可以適當播種的稀一點,不能過稠了。
-
7 # 大別山鷹
為什麼小麥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寧願種稀疏也不能種稠密呢?關於這個問題要根據各地的氣候和土質條件來確定,生產條件有差異,生產方式就有所區別,但總的來講,同一種植物雖然所處生長環境不同,但總的生長特性基本相同,只是大同小異罷了。在小麥生產上是要講究"適時播種、疏密得當"這個播種原則的,過早過遲播種和過疏過密播種都不利於小麥生長和豐產,這是因為:
【1】適時播種:適時播種是達到全苗、壯苗、奪高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播種過早,苗期溫度高,生長快,幼苗徒長,抗寒力弱,易遭凍害,春性品種甚至冬前撥節,冬季死亡,嚴重減產。播種過晚,由於氣溫低,出苗遲,苗弱苗小也易遭受凍害,分櫱少,穗少穗小,產量不高。適時播種可充分利用秋末冬初這一段生長時間,越冬前紮根好,有一定的分櫱,營養積累較多,為安全越冬,提高成穗率和爭取壯杆大穗打基礎。氣溫是決定播種期的主要因素,半冬性品幹衝約在14一16℃,春性品種約在12一14℃播種為好,一般來講,適宜播種期為霜降節前後,即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2】播種均勻:小麥種植注重"七分種,三分管",對小麥播種的具體要求是:播深適宜,深淺一致,落籽均勻。小麥的播種深度一般為2一4釐米,土壤溼度大時宜淺,乾旱土壤宜深。深防一致才能走到苗齊苗壯。均勻播種能使麥粒分佈均勻,出苗後能充分利用光照和土壤肥水,促進苗齊、苗壯、分櫱好、抽穗大、穩產豐產。在播種過程中,如果播種過於稀疏,一是草荒嚴重,二是田間株數不足,這樣勢必影響產量。假如播種過密,小麥對水肥、Sunny利用不足,造成弱苗和徒長苗,最後導致麥穗小,而且在後期易遭風雨襲擊而造成倒伏,最後造成減產。
-
8 # 慶雙三農
【慶雙與三農同行】為什麼小麥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哪怕種稀疏也不能稠密?──小麥種早易瘋長,種密了要倒伏。詳情請看下文。
小麥是主要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僅次於水稻,只有適時播種和合理密植才能奪得高產。
為什麼小麥寧願種遲也不願種早?要想奪得小麥高產,需要在適宜的季節播種,而不是寧願種遲也不願種早。那麼,為什麼又會有寧願種遲也不願種早的說法呢?
小麥分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小麥,但全國大部分地區播種的都是冬性小麥,下面就以冬性小麥為例,分析為什麼寧願種遲也不願種早的原因。
冬性小麥需要經過30~50天0~5℃的低溫生長,才能進入春化階段拔節生長和後期的生長髮育。要不然,小麥就一直處於分櫱階段。冬性小麥播種期的適宜溫度是16~18℃,在此溫度條件下播種,小麥的生長正常,產量高,品質好。如果播種過早,氣溫過高,小麥播種後出苗快,生長迅速,在開春前已經拔節生長,到開春拔節時就開始抽穗。這樣,由於植株生長旺盛,通風透光條件差,容易遭受病蟲的危害,也容易發生倒伏。而且提前進入拔節期,在開春拔節時又已經開始抽穗了的小麥,由於此時氣溫低,小麥的花粉發育不良,授精結實率低,所結出的麥粒大多都是秕粒,產量極低,品質極差,甚至還有絕收的危險。
而播種過晚的小麥,雖然植株較矮,抽出的穗小而短,產量低,但是在小麥抽穗揚花期,由於外界氣溫高,小麥的花粉發育良好,有利於受精結實,也不會發生倒伏的現象。因此,小麥寧願種遲也不願種早。
為什麼小麥哪怕種稀疏也不種稠密?只有合理密植產量才高,而不是哪怕種稀疏也不種稠密。那麼,為什麼又有小麥哪怕種稀疏也不種稠密的說法呢?
小麥播種過密,植株擁擠,株稈細弱,抽出的穗小而短,籽粒小,品質差。而且通風透光條件差,容易遭到病蟲的危害,也容易發生倒伏。
而播種稀疏的小麥,雖然有效苗的基數不夠,產量低,但抽出的穗大而長,籽粒飽滿,品質優良,而且也不容易發生倒伏。因此,小麥哪怕種稀疏也不種稠密。
-
9 # 山東海哥
小麥種的太早容易生病,能發生很多病蟲害,現在大家都特別注意,魯西南最佳種植時間是10月15號以後,十月底都行,但是也不能過於太晚,超過11月份每晚一天加種一斤麥種,所以要掌握好時間。
目前還有很多人不懂小麥種植技術,一味的講究稠密,有些人一畝地播種40、50斤,更有甚者60斤,很多人說不分櫱,大家知道為什麼不分櫱嗎?種的那麼稠密怎麼分櫱,過於稠密限制了分櫱明白嗎?麥種在地下緊挨著怎麼分櫱,根本沒有空間了會分櫱嗎?
我不止一次的講小麥種植技術,沒有幾個人搭理你,基本上都是按自己理念做事,我常說你到山東農科院看看,人家一畝地8斤種子,種完用石磙使勁碾壓弄得結結實實,這樣不倒伏,老百姓絕對做不到,關鍵是大家不懂。
小麥過於稠密導致小麥發芽率降低,小麥挨小麥了怎麼發芽,這就是不倒股的根源,希望大家明白,過早種植容易發生旺長,特別是春節前旺長,立即就進入冬季全部凍死,這就是早種的危害。
小麥播種量控制在20斤左右這是合理的播種量,稍微晚一點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特別是白粉病、紋枯病、赤黴病,這些病害都和種植時間有關,小麥一般都是越冬作物,一旦旺長危害很大,凍死就造成減產,所以晚種特別有利於小麥的生長。
-
10 # 農村威哥962
為什麼小麥寧願種遲不能種早,哪怕種稀疏也不能稠密?
為什麼現在提倡小麥種遲不能種植太早,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小麥種植也在不斷的推遲,小麥種植過早會出現哪些危害,1,小麥過早種植,溫度過高生長過剩,小麥在年前會出現拔節的現在,拔節就意味著抗凍能力的減弱,冬天天氣過於冷,就會導致小麥大面積的凍傷,帶來的減產。
2.小麥種植過早,年前出現拔節消耗過多營養,年後過冷凍傷,年後返青營養不良,出現苗黃苗弱的現象所帶來的減產。
為什麼小麥不能種植太稠密,這個可能要分品種來說,農村有句諺語“稀麥稠豆害死人”,這句話的理解確實稀麥不高產,為什麼說有時候小麥不能種的太稠,1,現在小麥品種非常多,有分頁能力很強的,種植小麥後磷肥上足,一粒麥子能夠產多個穗,從而可能會有小麥不能種稠的說法,但這一說法要看小麥品種,不能以一概全。
-
11 # 努力就好
任何一種作物都有一定的適播期,就小麥而言,無論是哪個地方播種,普遍都是用來做越冬的作物,雖然播種的時間有早有晚,但一般來說,大都是在霜內前後播種完畢。
如果我們播種的太早,那就會造成雪前長得太旺或者拔節,這樣地上部分受冷麵積太大易受凍害,甚至被大雪壓傷莖稈從而遭受損失。如果播種時間太遲,在低溫時小麥不能正常發芽出土,或者小麥幼苗出土時間太短,營養生長期不夠,抗寒能力太低,在低溫情況下傷害較大。所以,小麥的播種要追求適期播種,一般來說,幼苗在當地初霜期以前一個多月出土最佳。也並不是說越早越好,也並非越晚越好。
相比較而言,小麥播種過早遭受損失的機率越大,我們不可能再讓它縮回去吧?而因墒情或其他原因造成晚播,我們可以透過增補施肥料,加大補充播種量,選用早熟半冬性、偏春性或春性良種,提高播種質量,科學管理,促壯苗多成穗等人為的四補一促栽培技術,來保證晚茬小麥的高產穩產。在我們這裡有一句農諺,叫"冬季麥苗旺又高,冷凍雪霜傷麥苗",說的就是播種過早或氮肥用量過多造成的危害。"尺麥怕寸水,寸麥不怕尺水"也是說的小麥播種過早,幼苗長的高在田間水分過多時的危害,因為過量的水分會導致根系的代謝減弱,容易出現根腐病等病害。而小麥在植株較矮的幼苗期,其根系活力大,代謝快,根部接近水分多點兒並無大礙。
因此說,小麥在晚播些時間要比早播好一點。
小麥產量的形成主要是有麥穗數、穗粒數和粒重三個因素構成的,其中的穗數是有主莖穗數和分孽穗陣列成,這就是小麥播種量的多少和如何增加有效分櫱數的問題。在小麥的生產中,最佳化群體動態結構和群體質量是小麥高產栽培的主要措施之一。最佳化群體動態結構就是指的畝基本苗數,畝基本苗能達到12–15萬穗最佳。根據"斤種萬苗"的說法,一般適播期內畝播種量在12–20斤為宜,隨著播種時間的推遲,或者品種,墒情等原因,相應增加播種量。適宜的播種量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增加產量。
如果下種量過多,麥苗擁擠,必然會導致植株黃瘦,細弱,個體發育差,分櫱少,抗倒伏能力差,赤黴病等發生率增加。那你得及時間苗疏苗,間除那些疙瘩苗,增施肥料等。
相比較而言,如果我們播種量少,可以透過增施肥水,提高有效分櫱數來增加收穫穗數,要比播種量過大容易管理。
總起來說,小麥適時播種,適量播種是保證高產穩產的基礎,過早或過晚播種,過多或過少下種都不好。 -
12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對題主的兩句問題我都不苟同。
第一句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我認為不妥。只能說適期播種最好,過早過晚都有弊端。一、播種過早肯定不好,溫度高、分櫱率高、小麥生長迅速,很可能在入冬前出現旺長。甚至出現躥挺(拔節)現象,這就不好了。
越冬期內,地表以上的部分麥苗可能凍死,拔節的更麻煩,白白浪費了肥力、麥株自己的能量。春季還得重新長出新葉或分櫱,還需補充營養供麥子生長。
二、播種過晚也不好
播種偏晚,起碼要加大播種量,因為氣溫低了,麥子分櫱率就低,只有加大播量彌補,浪費種子。
再就是,播種過晚,入冬前長不出3~5片葉子,或只出土一根針狀。冬前不倒針,不如土裡悶,這樣分櫱率低、嫰苗冬季不抗凍,容易凍死部分,怎麼能高產呢!
春季就需加強田間管理,水肥同促,保證有效分櫱和畝株數。
三、稀稠問題
題目說寧稀勿稠,我不敢苟同。正規的播種,不稀不稠,合理密植最好。一旦發生失誤了,種稀了或種稠了,根據多年來的經驗體會,小麥這種作物,稀了打不過偏稠的產量。信不信由你。
當然,什麼事情也不能走極端,過稠了就不行了。過稠的話,秸稈細弱,鬍子一般,能不能結穗都難說,怎麼能高產。過稠還易發生各種病害。
過稀也不可取,再稀麥穗也長不成高粱穗那麼大。保證不了畝株數80萬左右,你畝產難超1500斤。信不信由你。
所以,播種小麥,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品種特性、以往種植習慣等,適期播種、合理密植,保證冬季株數及分櫱率、不旺長,儲備能量,春季茁壯成長,才是高產豐收的保障。 -
13 # 土壤施肥與育種科學
什麼叫一知半解,該問答者就是一知半解者。這樣的見解或者說栽培技術誤導了幾代人。
種植密度從來和品種特性、施肥量、播種期密切相關,在合理施肥量、氮磷施肥比例及當地適宜播種期下,小麥下種量一般在40斤~50斤可獲得高產。
中國目前無論小麥或玉米,種植密度都很低,這也是生產中畝產水平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專家認為小麥是分櫱作物,因此提倡播種量要小,要靠分櫱成熟獲得高產,其實這是科學認識誤區,小麥栽培高產要靠主莖成穗數才能獲得高產。要實現主莖成穗,增加播種量將減少分櫱。
此外,專家認為密度大會造成倒伏,但畝40斤播種量是合理播種量,小麥倒伏很大程度是追肥造成的。
-
14 # 老侯
不是種遲,種早的事,而是現狀。其一,地力增長,種早易過苗,影響產量。第二氣侯變化,大家知道小麥0度停止生長,但這些年立冬後,都沒到0度。我這有古語。立冬十月節,颳風下大雪。但這些年,冬暖,春冷。試想小麥種的最笑的是有抽穗的。氣侯改變人的認識。不過我建議,晚種還是按節氣,適當加大下種量。以保畝穗數。保豐收。小麥年前用肥量最好保持4一6。不然過年返青會脫肥,保證最好法是麥苗,不過旺。種地講科學。現農民也跟科技走。
回覆列表
中原一號麥種是由安徽穀神種業有限公司,選育的強筋小麥新品種,2021年透過國家黃淮海冬麥區南片區審定,該品種全生育期221天,為半冬性品種,幼苗長勢壯,葉片色深綠,分櫱力較強,抗寒性好,成穗率較高。株高78.6cm,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籽粒白色。是一個超高產小麥新品種,在6月5日的測產驗收中,最高畝產達860.6公斤,創安徽省小麥單產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