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94426675901

    對於長平之戰,有很多人從後勤的角度質疑此戰規模,認為以古代農業國的運輸能力不可能做到讓幾十萬大軍聚集在前線。這個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我們還是應該結合歷史背景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大多數人都認為秦國是勞師遠襲,而趙國從滏口陘運糧到遷徙也很費力。

    他們對後勤的認識,恐怕僅限於把糧草武器從咸陽和邯鄲直接運到長平,並且以為這種狀態持續了三年。這與秦趙兩國組織戰爭的實際情況是不符的。

  • 2 # 墨兮moxi

    實際上秦趙兩國軍需的供給都成問題,無非就是看誰撐得夠久而已。不過趙國應該撐不過秦國,這是十有八九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倉庫裡“粟積如丘”,秦國興修了水利,推廣農耕工具,鐵器也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國力上秦國是佔有優勢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糧食運輸方面,不要認為長平距離邯鄲近,而距離咸陽遠,就認為趙國運糧更方便。其實趙國需要沿著太行山脈的崎嶇山路進行運糧,而秦國透過渭水,黃河順流而下。兩者其實也沒差多少,而且太行山道更容易被截斷,在白起包圍了趙括以後,秦昭襄王悉發關中15歲以上男子,遮蔽趙國糧道。


    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秦國就是有這個優勢,它在西方,可以充分的利用水路進行糧食的供應。張儀在遊說楚王的時候也提到了:“與三月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裡敷雖多,不費汗馬之勞”。在古代不但運糧的人要消耗糧食,運糧的牲畜更也要消耗。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一個士卒需至少需要三個人來運輸糧食,一直7萬人的軍隊,要30萬人供應糧草輜重:“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難復加矣。”


    而秦國有河渭之利,用水路運糧可以減輕很多負擔。張良對關中的評價就是:“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渭水和黃河,不但可以供應關中內部的運輸,一旦天下有變,也可以順流而下。所以無論在糧食的儲存量還是在運輸上,趙國都沒有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98年美國經濟危機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