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色影無忌

    日升月落,無數人在晨光中,在鬧鐘的催促下掀開被子,洗漱完畢,乘坐地鐵,開始工作。這是每一個北漂的小夥伴每天都要經歷的過程。

    北漂很多,但你聽說過“美漂”嗎?

    30年前,美國紐約唐人街的“美漂”們,他們以前是如何在美國生存的呢?

    中國新年,巴亞街,1984

    中國新年,莫特街,1984

    中國新年,莫特街,1984

    20世界80年代,美國紐約唐人街有大批移民者湧入,這些華人在異國他鄉同舟共濟,形成一個個獨特的中國文化地帶。

    來自美國的攝影師巴德·格里克(Bud Glick)為了拍攝這一社會現象,在唐人街進行了長達四年的影像記錄。這組照片旨在記錄這個由曾經遭到移民法歧視而導致老齡化及男性為主的社群逐步向以年輕家庭為主的新社群轉變過程。

    現如今,30年過去了,巴德·格里克把底片重新整理然後進行掃描,再次公佈於眾。

    他說:“我能夠賦予這些老照片新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歲月已經改變了我和我看待我這些作品的角度。它們不僅代表了歷史,更能讓現在的人們瞭解過去。”

    單身公寓,吳先生,巴亞街

    大學時期,巴德·格里克主修歷史專業,也是在那時熱愛上了攝影。

    也許是專業的原因,巴德·格里克對當時的紐約唐人街產生巨大好奇心,他想了解當地華人的生活與故事。

    左:1982年水果店主的父親。右:1981年周女士在公寓內

    一開始,由於語言不通,攝影師巴德·格里克經常會被拒絕。

    不過,格里克每次來到唐人街時,都會將上次拍攝到的肖像照片送給被拍攝者,並詢問是否可以進入到他們的家庭裡面進行拍攝。

    左:1981年凱瑟琳街的託尼。右:1983年艾爾德里奇街上的爺爺和孫子

    令他意外的是,很多人逐漸為他敞開家門,他也因此能夠為那個年代的唐人街保留下珍貴的照片資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照片擁有了新的意義,這些肖像是華人在美國社會經歷的一個縮影。近期,這組照片在美國的一些美術館展出,再次引起人們關注,將人們帶回了三十多年前紐約華人生活的歷史河流中。

    三十年前的紐約華人過著怎樣的生活?這些照片為我們提供了線索。

    凱瑟琳街,1981

    遊樂場,1982年

    亨利街,1982

    葬禮,1982

    葬禮,1982

    擺地攤,莫特街,1982

    麗貝卡和她的孩子們在廚房裡,1982

    廚房

    蘇先生,東百老匯,1982年

    哥倫布公園 ,1982

    哥倫布公園,1983

    單身公寓,1982

    單身公寓,Bayard 街,1982

    東百老匯的老人 ,1982

    街邊女孩,1982

    越來越多的人,背井離鄉,孤身來到大城市闖蕩。小城市的人大多向往大都市的生活,卻不知道大都市的美妙只是它的殘酷的另一重側影。

    不管是30年前也好,還是30年後也好,美國綠卡和北京戶口都是華人競相追逐的目標。“美漂”、“北漂”、“廣漂”,雖然環境不同,國籍不同,但人們的期望都是相同的,都希望事業上有更好的發展,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是,往高處爬並沒有想象得那麼輕巧,過程的艱難與辛酸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味。“美漂”、“北漂”、“廣漂”,都不容易,大家為了今後的幸福生活加油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11變壓器630最大容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