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 王之渙 這是一首送友人歸隱的詩。表面看來語句平淡無奇,然而細細無味,卻是詞淺情深,含義深刻。詩的開頭兩句敘事、寫飲酒餞別,以問話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歸隱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寫對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對隱居的羨慕,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否定。 全詩寫失志歸隱,藉以貶斥功名,抒發陶醉白雲,自尋其樂之情,詩的後兩句韻味驟增,詩意頓濃,羨慕有心,感慨無限。 2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畫以鮮明的形象,使人有具體的視覺感受,但它只能表現一個特定的畫面,有一定的侷限性。而一首好詩,雖無可視的影象,卻能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讀者進入一個透過詩人獨特構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彌補某些畫面所不能表現的東西。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了詩的長處。詩人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3 浪淘沙 李煜 上片用倒敘,先寫夢醒再寫夢中。起首說五更夢迴,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簾外,是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這種境地使他倍增悽苦之感。“夢裡”兩句,回過來追憶夢中情事,睡夢裡好像忘記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裡,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後,卻加倍地感到痛苦。過片三句自為呼應。“流水”兩句,嘆息春歸何處。,“天上人間”,是說相隔遙遠,不知其處。這是指春,也兼指人。詞人長嘆水流花落,春去人逝,這不僅是本詞的結束,亦暗示詞人一生的即將結束。 4 問劉十九 白居易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作為篇幅和字數最少的一種詩體,如何以少納多,是最值得作者和讀者考量的問題。此詩堪稱典範。全詩簡練含蓄,輕鬆灑脫,而其間脈絡十分清晰。從層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溫酒之具,三句又說寒天飲酒最好,末句問對方能否來共飲,而且又點破詩題中的“問”字。從關係上看,首末句相呼應,二三句相承遞。詩句之間,意脈相通,一氣貫之。詩作從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側面落筆,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富於生活氣息的情趣,不加雕琢地寫出了朋友間懇誠親密的關係。 5 漁家傲 陸游 上片起二句:“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蜀中與故鄉山陰距離之遠,為後文寫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發端。“寫得家書空滿紙”和“流清淚”二句,是為著寫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滿紙”,情難盡:“流清淚”,情難抑,作者的傷感,深深地感染著讀者。作者道不盡的酸楚,豈是“家書”能表述清楚的。“書回已是明年事”句,緊接寫信的事,自嘆徒勞;又呼應起二句,更加傷感。一封家信的回覆,竟要等待到來年,這種情境極為難堪,而表達卻極新穎。 下片起二句,從思家轉到思念仲高。“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巧妙地借“寄語”流水來表達懷人之情。紅橋,在山陰縣西七里迎恩門外,當是兩人共出入之地,詞由橋寫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實上是倒過來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紅橋。詞題是寄仲高,不是懷仲高,故不專寫懷念仲高專寫懷念高,只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義滿溢了。這首詞從寄語親人表達思鄉、懷人及自身作客飄零的情狀,語有新意,情亦纏綿,在陸游的詞中是筆調較為悽婉之作。它的結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實際並不消沉,化憤激不平與熱烈為閒適與悽婉,又是陸詩與陸詞的常見意境。 6 採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這首詞以“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說 少年時登高望遠,氣壯如山,不識愁為何物。無愁說愁,是詩詞中常見的文人 習氣。下片轉入“而今”,轉折有力,不僅顯示時間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 人生經歷。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餘,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所謂 “識盡”,一是愁多,二是愁深。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說,有的不便 說,而且“識盡”而說不盡, 說之亦復何益? 只能“卻道新涼好個秋”了。 比之少時的幼稚,這或許是老練成熟多了。其實“卻道”也是一種“強說”。 故意說得輕鬆灑脫,實際上也是難以擺脫心頭的沉重抑塞。賙濟說辛詞“變溫 婉,成悲涼”。讀此詞者,當能辨之。 7 望洞庭 劉禹錫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裡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8 山居秋瞑 王偉 此詩為王維山水詩中的名篇。雨後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鮮潔的環境特點構成了全詩的基調。詩情畫意中寄託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及對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蓮動,浣女歸舟,層次鮮明,因果清晰,且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構成一幅清晰和諧的雨夜秋山圖。 9 詠風 王勃 詩的前兩句“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炎熱未消的初秋,習習涼風飄然生起,吹散林壑濁熱,頓覺清爽怡人。詩人不禁迷醉於其中,冷風啊,你不管深溝還是淺壑,不分高貴還是低賤,都遍施恩惠,平等普濟,令人敬佩,使人快意。這兩句為全詩定下了一種開朗壯闊的意境。詩的三、四句“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絲絲涼風吹亂了天才少年的長髮,驅散了澗谷飄浮的煙雲,捲走了山間纏繞的霧靄,猶如精靈般使山間人家重現,將明朗清爽帶給人間。詩人用“驅”、“卷”、“尋”、“出”等字眼,把這些自然現象寫成了有意識的活動,把宋玉《風賦》中“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而加焉”的話,採用擬人化手法,將風描繪得栩栩如生。 10 登金陵鳳凰臺 禮拜 詩的第一句點題。“鳳凰臺上鳳凰遊”,很自然地 將鳳凰臺的得名點了出來,起句自然飄逸。而接著的一句,卻是那樣的無限感慨:“鳳去臺空江自流”!一個“ 自 ”字,道出了多少歷史興亡的喟嘆。這裡的“鳳凰”,一語雙關,既點明瞭鳳凰臺的由來,又有人世的滄桑蘊含其中。韻致高逸,寄慨遙深。 接著的三、四兩句承上,以“吳宮”、“晉代”一聯,概指了鳳凰臺作為六朝故都所見證的歷史興亡。語言平緩而對仗精工,寄寓著無限的悲涼。“吳宮花草”,表現昔日吳王的苑囿的似錦繁華和如今的湮沒幽徑。“晉代衣冠”,是表現當年東晉的豪門權貴,是何等的榮耀,如今他們的孤冢卻散落在荒煙蔓草之中。 這一聯浸透了無限的淒涼。 11 蝶戀花 柳永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遊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於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盪,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昇華。 12 聲聲慢 李清照 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透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侷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13 蝶戀花 晏殊 上闋移情於景,借景抒情,一切景語皆情語:“檻菊愁煙蘭泣露。”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慘淡的煙霧,蘭花沾有晨露,似乎是飲泣的淚珠。“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暮秋清晨,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燕子也因忍受不住這秋天的寒意,雙雙向南方飛去。“明月不諳別離苦,斜光到曉穿朱戶。”詞人一夜輾轉難眠,皎潔的月亮不明白離別相思之苦,銀輝灑向人間,一直到了拂曉,還斜照著紅紅的門戶。下闋登樓望遠,更是情不能自已:“昨夜西風凋碧樹。”昨夜西風冽冽,凋零了綠樹。秋風蕭瑟,落葉飄飄。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我獨自登上高樓,騁目遠眺,山闊水長,天涯漫漫,人世間的一切已如浮雲過世。“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情也悠悠、恨也悠悠。見不到心愛的人,也只有寄書傳情了,可是天遙地遠,萬水千山,又不知道我心愛的人她在何處,這封情意綿綿的書信又將送到那裡去呢? 14病起 陸游 作品開篇兩句寫出了詩人的現實景況,身體剛剛病癒,並且因被罷官客居在萬里之外的成都岷江江邊,縱使有滿腔報國之志,也只能身處江湖之遠,客居江邊,無力迴天,心中的痛苦與煩惱可見一斑。“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尤須待闔棺”是在寫自己的憂國心智,也不乏對眼下壓抑情緒的抒發。顧炎武曾有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呼籲,詩人陸游在當時顯然不能向天下人呼籲,只能勉勵自己,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記憂國憂民的責任,這是一個被罷了官的普通百姓的愛國情懷。至於對自己的不公平,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人,還要待蓋棺方可定論。“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這是詩人的企盼,也是天下百姓的企盼。當時因為宋朝朝廷腐敗,君主昏庸,至使大宋失落了半壁江山,老百姓處在外族蹂躪的水深火熱之中,正如詩人寫的那樣:老百姓天天企盼天地神靈能好好地保佑國家和君王,天天盼望皇帝能早一天起兵討伐外族侵略者,還百姓一個完整的國家和太平盛世,可事實上這些只是枉然。這對於詩人陸游自己來說也再明白不過了,毫無辦法。只能獨自一人挑燈細看諸葛亮的傳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師一表通古今”的道理。作品通篇貫穿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中華子民熱愛祖國的偉大精神,揭示了人民與國家的血肉關係。“位卑未敢忘憂國”這一傳世警句,是詩人內心的真實寫照,也是歷代愛國志士愛國之心的真實寫照,這也是它能歷盡滄桑,歷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15 贈花卿 杜甫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讚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而楊慎《升庵詩話》卻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於天上。”他們的說法是較為可取的。 16 青玉案 辛棄疾 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並無什麼獨特之處。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綵,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衝上雲霄,而後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然後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下闋,專門寫人。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遊女們,一個個霧鬢雲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遊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後,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麼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麼意義與趣味呢! 17 月夜 杜甫 這首詩作於安史之亂中。這年5月,杜甫攜家避難鄜州,8月隻身前去投奔剛在靈武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送於長安,杜甫望月思家,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詩的表現手法獨具匠心:明明是杜甫思念流落鄜州的家人,不直接道出,而是用換位思考法來寫,即設想妻子兒女在鄜州對月思念杜甫。妻子正在鄜州對月思夫。孩子們不能理解母親對月懷人的心事。在月下佇望時間長了,露水沾溼了妻子的頭髮,清輝使得妻子玉臂生寒。妻子在想:何時才能團聚呢?全詩寫亂離歲月,家人兩地相思之情,情真意切,真摯動人。 18 從軍行七首 其四 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空,長雲瀰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延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裡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典型環境。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 為什麼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門關呢?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爭的態勢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範圍。 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繫,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複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19 青玉案 賀鑄 這首詞語言典麗,風格華美。全詞字句洗煉,擲地有聲,其中暗用了《洛神賦》、《錦瑟》、《江淹傳》等不少典故,而又十分自然妥貼,猶如己出。詞人還巧妙地用美好的景色來襯托自己的心情。良辰美景而無賞心樂事,更顯出愁苦之重。詞的形象鮮明,意境優美。本詞比喻的新巧貼切而又豐富多姿更是傳為佳話。把抽象的感情化為形象的景物以增加感染力,這並不是賀鑄的發明;而學習前人的手法,把比喻設定得如此新穎奇妙卻是賀鑄的創造。 20 過華清宮絕句 杜牧 這首詩選取為貴妃飛騎送荔枝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統治者為滿足一己口腹之慾,竟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有力地鞭撻了唐玄宗與揚貴妃的驕奢淫侈。詩歌前兩句為背景鋪墊,後兩句推出描寫的主體,提示詩歌主旨。“一騎紅塵”和“妃子笑”兩個具體形象的並列推出,啟人思索,留有懸念。“無人知”雖三字,卻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有些長了些,湊活著用吧
送別 王之渙 這是一首送友人歸隱的詩。表面看來語句平淡無奇,然而細細無味,卻是詞淺情深,含義深刻。詩的開頭兩句敘事、寫飲酒餞別,以問話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歸隱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寫對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對隱居的羨慕,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否定。 全詩寫失志歸隱,藉以貶斥功名,抒發陶醉白雲,自尋其樂之情,詩的後兩句韻味驟增,詩意頓濃,羨慕有心,感慨無限。 2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畫以鮮明的形象,使人有具體的視覺感受,但它只能表現一個特定的畫面,有一定的侷限性。而一首好詩,雖無可視的影象,卻能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讀者進入一個透過詩人獨特構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彌補某些畫面所不能表現的東西。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了詩的長處。詩人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3 浪淘沙 李煜 上片用倒敘,先寫夢醒再寫夢中。起首說五更夢迴,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簾外,是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這種境地使他倍增悽苦之感。“夢裡”兩句,回過來追憶夢中情事,睡夢裡好像忘記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裡,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後,卻加倍地感到痛苦。過片三句自為呼應。“流水”兩句,嘆息春歸何處。,“天上人間”,是說相隔遙遠,不知其處。這是指春,也兼指人。詞人長嘆水流花落,春去人逝,這不僅是本詞的結束,亦暗示詞人一生的即將結束。 4 問劉十九 白居易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作為篇幅和字數最少的一種詩體,如何以少納多,是最值得作者和讀者考量的問題。此詩堪稱典範。全詩簡練含蓄,輕鬆灑脫,而其間脈絡十分清晰。從層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溫酒之具,三句又說寒天飲酒最好,末句問對方能否來共飲,而且又點破詩題中的“問”字。從關係上看,首末句相呼應,二三句相承遞。詩句之間,意脈相通,一氣貫之。詩作從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側面落筆,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富於生活氣息的情趣,不加雕琢地寫出了朋友間懇誠親密的關係。 5 漁家傲 陸游 上片起二句:“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蜀中與故鄉山陰距離之遠,為後文寫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發端。“寫得家書空滿紙”和“流清淚”二句,是為著寫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滿紙”,情難盡:“流清淚”,情難抑,作者的傷感,深深地感染著讀者。作者道不盡的酸楚,豈是“家書”能表述清楚的。“書回已是明年事”句,緊接寫信的事,自嘆徒勞;又呼應起二句,更加傷感。一封家信的回覆,竟要等待到來年,這種情境極為難堪,而表達卻極新穎。 下片起二句,從思家轉到思念仲高。“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巧妙地借“寄語”流水來表達懷人之情。紅橋,在山陰縣西七里迎恩門外,當是兩人共出入之地,詞由橋寫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實上是倒過來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紅橋。詞題是寄仲高,不是懷仲高,故不專寫懷念仲高專寫懷念高,只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義滿溢了。這首詞從寄語親人表達思鄉、懷人及自身作客飄零的情狀,語有新意,情亦纏綿,在陸游的詞中是筆調較為悽婉之作。它的結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實際並不消沉,化憤激不平與熱烈為閒適與悽婉,又是陸詩與陸詞的常見意境。 6 採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這首詞以“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說 少年時登高望遠,氣壯如山,不識愁為何物。無愁說愁,是詩詞中常見的文人 習氣。下片轉入“而今”,轉折有力,不僅顯示時間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 人生經歷。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餘,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所謂 “識盡”,一是愁多,二是愁深。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說,有的不便 說,而且“識盡”而說不盡, 說之亦復何益? 只能“卻道新涼好個秋”了。 比之少時的幼稚,這或許是老練成熟多了。其實“卻道”也是一種“強說”。 故意說得輕鬆灑脫,實際上也是難以擺脫心頭的沉重抑塞。賙濟說辛詞“變溫 婉,成悲涼”。讀此詞者,當能辨之。 7 望洞庭 劉禹錫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裡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於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裡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8 山居秋瞑 王偉 此詩為王維山水詩中的名篇。雨後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鮮潔的環境特點構成了全詩的基調。詩情畫意中寄託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及對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蓮動,浣女歸舟,層次鮮明,因果清晰,且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構成一幅清晰和諧的雨夜秋山圖。 9 詠風 王勃 詩的前兩句“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炎熱未消的初秋,習習涼風飄然生起,吹散林壑濁熱,頓覺清爽怡人。詩人不禁迷醉於其中,冷風啊,你不管深溝還是淺壑,不分高貴還是低賤,都遍施恩惠,平等普濟,令人敬佩,使人快意。這兩句為全詩定下了一種開朗壯闊的意境。詩的三、四句“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絲絲涼風吹亂了天才少年的長髮,驅散了澗谷飄浮的煙雲,捲走了山間纏繞的霧靄,猶如精靈般使山間人家重現,將明朗清爽帶給人間。詩人用“驅”、“卷”、“尋”、“出”等字眼,把這些自然現象寫成了有意識的活動,把宋玉《風賦》中“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而加焉”的話,採用擬人化手法,將風描繪得栩栩如生。 10 登金陵鳳凰臺 禮拜 詩的第一句點題。“鳳凰臺上鳳凰遊”,很自然地 將鳳凰臺的得名點了出來,起句自然飄逸。而接著的一句,卻是那樣的無限感慨:“鳳去臺空江自流”!一個“ 自 ”字,道出了多少歷史興亡的喟嘆。這裡的“鳳凰”,一語雙關,既點明瞭鳳凰臺的由來,又有人世的滄桑蘊含其中。韻致高逸,寄慨遙深。 接著的三、四兩句承上,以“吳宮”、“晉代”一聯,概指了鳳凰臺作為六朝故都所見證的歷史興亡。語言平緩而對仗精工,寄寓著無限的悲涼。“吳宮花草”,表現昔日吳王的苑囿的似錦繁華和如今的湮沒幽徑。“晉代衣冠”,是表現當年東晉的豪門權貴,是何等的榮耀,如今他們的孤冢卻散落在荒煙蔓草之中。 這一聯浸透了無限的淒涼。 11 蝶戀花 柳永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遊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於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盪,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昇華。 12 聲聲慢 李清照 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透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侷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13 蝶戀花 晏殊 上闋移情於景,借景抒情,一切景語皆情語:“檻菊愁煙蘭泣露。”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慘淡的煙霧,蘭花沾有晨露,似乎是飲泣的淚珠。“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暮秋清晨,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燕子也因忍受不住這秋天的寒意,雙雙向南方飛去。“明月不諳別離苦,斜光到曉穿朱戶。”詞人一夜輾轉難眠,皎潔的月亮不明白離別相思之苦,銀輝灑向人間,一直到了拂曉,還斜照著紅紅的門戶。下闋登樓望遠,更是情不能自已:“昨夜西風凋碧樹。”昨夜西風冽冽,凋零了綠樹。秋風蕭瑟,落葉飄飄。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我獨自登上高樓,騁目遠眺,山闊水長,天涯漫漫,人世間的一切已如浮雲過世。“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情也悠悠、恨也悠悠。見不到心愛的人,也只有寄書傳情了,可是天遙地遠,萬水千山,又不知道我心愛的人她在何處,這封情意綿綿的書信又將送到那裡去呢? 14病起 陸游 作品開篇兩句寫出了詩人的現實景況,身體剛剛病癒,並且因被罷官客居在萬里之外的成都岷江江邊,縱使有滿腔報國之志,也只能身處江湖之遠,客居江邊,無力迴天,心中的痛苦與煩惱可見一斑。“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尤須待闔棺”是在寫自己的憂國心智,也不乏對眼下壓抑情緒的抒發。顧炎武曾有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呼籲,詩人陸游在當時顯然不能向天下人呼籲,只能勉勵自己,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記憂國憂民的責任,這是一個被罷了官的普通百姓的愛國情懷。至於對自己的不公平,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人,還要待蓋棺方可定論。“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這是詩人的企盼,也是天下百姓的企盼。當時因為宋朝朝廷腐敗,君主昏庸,至使大宋失落了半壁江山,老百姓處在外族蹂躪的水深火熱之中,正如詩人寫的那樣:老百姓天天企盼天地神靈能好好地保佑國家和君王,天天盼望皇帝能早一天起兵討伐外族侵略者,還百姓一個完整的國家和太平盛世,可事實上這些只是枉然。這對於詩人陸游自己來說也再明白不過了,毫無辦法。只能獨自一人挑燈細看諸葛亮的傳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師一表通古今”的道理。作品通篇貫穿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中華子民熱愛祖國的偉大精神,揭示了人民與國家的血肉關係。“位卑未敢忘憂國”這一傳世警句,是詩人內心的真實寫照,也是歷代愛國志士愛國之心的真實寫照,這也是它能歷盡滄桑,歷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15 贈花卿 杜甫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讚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而楊慎《升庵詩話》卻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於天上。”他們的說法是較為可取的。 16 青玉案 辛棄疾 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並無什麼獨特之處。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綵,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衝上雲霄,而後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然後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下闋,專門寫人。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遊女們,一個個霧鬢雲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遊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後,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麼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麼意義與趣味呢! 17 月夜 杜甫 這首詩作於安史之亂中。這年5月,杜甫攜家避難鄜州,8月隻身前去投奔剛在靈武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送於長安,杜甫望月思家,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詩的表現手法獨具匠心:明明是杜甫思念流落鄜州的家人,不直接道出,而是用換位思考法來寫,即設想妻子兒女在鄜州對月思念杜甫。妻子正在鄜州對月思夫。孩子們不能理解母親對月懷人的心事。在月下佇望時間長了,露水沾溼了妻子的頭髮,清輝使得妻子玉臂生寒。妻子在想:何時才能團聚呢?全詩寫亂離歲月,家人兩地相思之情,情真意切,真摯動人。 18 從軍行七首 其四 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空,長雲瀰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延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裡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典型環境。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 為什麼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門關呢?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爭的態勢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範圍。 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繫,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複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19 青玉案 賀鑄 這首詞語言典麗,風格華美。全詞字句洗煉,擲地有聲,其中暗用了《洛神賦》、《錦瑟》、《江淹傳》等不少典故,而又十分自然妥貼,猶如己出。詞人還巧妙地用美好的景色來襯托自己的心情。良辰美景而無賞心樂事,更顯出愁苦之重。詞的形象鮮明,意境優美。本詞比喻的新巧貼切而又豐富多姿更是傳為佳話。把抽象的感情化為形象的景物以增加感染力,這並不是賀鑄的發明;而學習前人的手法,把比喻設定得如此新穎奇妙卻是賀鑄的創造。 20 過華清宮絕句 杜牧 這首詩選取為貴妃飛騎送荔枝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統治者為滿足一己口腹之慾,竟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有力地鞭撻了唐玄宗與揚貴妃的驕奢淫侈。詩歌前兩句為背景鋪墊,後兩句推出描寫的主體,提示詩歌主旨。“一騎紅塵”和“妃子笑”兩個具體形象的並列推出,啟人思索,留有懸念。“無人知”雖三字,卻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有些長了些,湊活著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