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V·L·京茨堡和L·D·朗道在二級相變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超導電性的唯象理論,稱為京茨堡·朗道理論(簡稱GL理論)。超導態與正常態間的相互轉變是二級相變(相變時無體積變化,也無相變潛熱)。1937年朗道曾提出二級相變理論,認為兩個相的不同全在於秩序度的不同,並引進序參量η來描述不同秩序度的兩個相,η=0時為完全無序,η=1時為完全有序。GL理論把二級相變理論應用於正常態與超導態的相變過程,其獨到之處是引進一個有效波函式ψ作為複數序參量,|ψ|2則代表超導電子的數密度,應用熱力學理論建立了關於ψ的京茨堡-朗道方程。根據GL理論可得到許多與實驗相符的結論,例如臨界磁場、相干長度及穿透深度與溫度的關係等。GL理論還給出了區分第一類超導體和第二類超導體的判據。A.A.阿布裡考索夫根據GL理論詳細討論了第二類超導體的基本特性。L.P.戈科夫從超導體的微觀理論匯出了GL方程。今把GL理論與後來阿布裡考索夫和戈科夫的工作合起來稱為GLAG理論。
1950年,V·L·京茨堡和L·D·朗道在二級相變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超導電性的唯象理論,稱為京茨堡·朗道理論(簡稱GL理論)。超導態與正常態間的相互轉變是二級相變(相變時無體積變化,也無相變潛熱)。1937年朗道曾提出二級相變理論,認為兩個相的不同全在於秩序度的不同,並引進序參量η來描述不同秩序度的兩個相,η=0時為完全無序,η=1時為完全有序。GL理論把二級相變理論應用於正常態與超導態的相變過程,其獨到之處是引進一個有效波函式ψ作為複數序參量,|ψ|2則代表超導電子的數密度,應用熱力學理論建立了關於ψ的京茨堡-朗道方程。根據GL理論可得到許多與實驗相符的結論,例如臨界磁場、相干長度及穿透深度與溫度的關係等。GL理論還給出了區分第一類超導體和第二類超導體的判據。A.A.阿布裡考索夫根據GL理論詳細討論了第二類超導體的基本特性。L.P.戈科夫從超導體的微觀理論匯出了GL方程。今把GL理論與後來阿布裡考索夫和戈科夫的工作合起來稱為GLAG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