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雨

    中國古代夏商周到清末的政治制度演變:

    一、君權不斷提高,相權不斷下降.

    二、中央權力不斷集中,地方權力不斷被削弱.

    三、政治中心不斷東移.

    君權,從氏族長老眾人合議;家天下;再到皇帝制度;再到皇帝親自任命官員;“君權神授,天人合一”、“朕即國家”、“萬人之上”.

    相權,長老,祭師;國相(國相的權力很大);三公;郡國相(西漢時期);三省六部(其實是削減相權);廢除丞相,改設內閣;軍機處,只能跪受筆錄.

    中央與地方,商周時,天子+諸侯,廢諸侯,設立州縣;由皇帝親任州牧,刺史;宋朝收兵權;元朝設行省;明朝設三司,清朝根大枝細.

    政治中心東移,鎬京—咸陽—西安—洛陽—許昌—建業—汴京—北京.

  • 2 # 楊吉德

    想看懂周易,請關注我的系列文章《周易,文王的64封家書》和《話說文王演周易》。周易卦爻辭艱澀難解,古今鮮有懂者。其原因有二:一是《周易》成書久遠,字詞的用法與現代差異較大;二是《周易》是文王寫給武王和周公的信件,以指導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發展,為避免被紂王識破,含義隱藏的很晦澀。為向廣大讀者普及周易,前面發表了《文王寫周易的故事》系列文章十三篇,主要從字詞的角度剖析易理。從反饋資訊看,非專業人士閱讀文章比較吃力,很多人就放棄了了解文王思想。我便想:既然《周易》是文王寫給姬發看的,那周武王姬發豈不是按照家書的格式去看、去理解嗎,而且許多真實的思想因文王被商紂王囚禁,不得不透過弦外之音表達,武王、周公看得懂,用文字是不會直接寫出來的。現在為什麼不以家書的形式描述出來呢?於是就萌發了以書信的形式闡述卦爻辭的想法,這是“文王家書”系列文章的由來。本人保證,信中表述的關鍵字句都是從卦象和卦爻辭中延伸而來,保持原有思想,不敢妄加篡改。期望大家喜歡這種格式,不當之處請不吝賜教!

    下面是

    話說商朝末期,周文王姬昌以西伯的身份替商紂王在西部地區彈壓不服管制的部族,又聯合一些友好部族,周國勢力日漸增大。不料風雲突變,文王在到商都朝歌朝會時,被商紂王囚禁在了羑里,並且捎信來不許任何公子前去探望。周國缺失了領導人,頓時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況。周邊的部族不時派人來打探訊息,自然是各懷心態。

    武王姬發作為文王的接班人守國攝政,但許多大政過去都是父親親自規劃操勞,面臨這麼複雜的形勢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一天正在和親信大臣商量之際,閎夭興沖沖地拿著一塊骨片走了進來,舉過頭頂喊著:“侯爺來信了!”武王拿過來一看,果然是給自己的信箋。激動的先放到桌案上拜了三拜,隨即唸了起來:

    姬發知悉:(此信的寫作過程請參閱《話說文王演周易:第二篇坤卦一》《第三篇坤卦二》)

    我自被大王囚禁,生活如常,唯擔心周國安危。我羈留於商,國內一時沒有了掌舵之人,眾諸侯國原來懼我強威,俱來交好,現在各生主意,國際形勢處於微妙關頭,故寫此信提示現階段之戰略方針。

    【卦辭】

    總體原則,一切工作圍繞著保證國家安全而開展。要堅決守衛住上天賦予我們的這片國土,國家才會長久平安。對一個沒有領導人的國家來說,首要問題是經常巡視國境邊防,保證邊防安全,但不要邁出國門,只有這樣做才有利於保持穩定。

    可人算不如天算,如果出現不可抗拒的因素必須走出去,被動參與區域性戰爭的話,我們萬不可衝鋒在前,為他人攫取利益,那樣就失去了我們要建立大業的本意。可以在行進過程落在後面,緩緩推進,看到形勢有利時再去繳獲戰利品。所以要保持我們的主見,不要被別人左右,預防利用敵人消滅異己,才是有利的選擇。

    在中國西南面的偏邦小國是可靠的盟友,有危機的時候能得到他們的幫助。而東北方的鄰邦,由於靠近殷都,會奉大王的指示為難於我,這些原來的友邦是不可靠的。

    總之,在目前危機時刻,要保持民心和政局的穩定,是最先要做的。下面再談談一些細節問題:

    【爻辭】

    細節決定成敗。對小事不可疏忽大意,小事辦不好,積累多了,就會出現大問題。

    聯合的力量大如天。現在一切工作以內政為中心,也需要把正直的邦國聯合起來,這樣也能產生大的力量。但聯合的目的是壯大防禦能力,一定不要起事。只要不起事就不會有不利的事情發生。

    要胸懷大志。軍事上雖然不出擊,不張揚,但一定要有大的志向,保持鬥志,這樣才行。假如我們要調兵跟隨商王出征他國,不要替商王建功立業。在商軍面前表現出我們兵強馬壯,會受到猜忌;打敗了他國,會增加仇敵。所以沒有成果的征戰才有利於我們的將來。

    做經濟強國。結束亂世的手段是戰爭,而戰爭打的是財力。一旦走出去,要儘可能多的獲取財物,充實我們的財政。減損了別人的經濟,增加了我們的財力,有錯嗎?沒錯。有好的聲譽嗎?沒有聲譽。我們的目的又不在這一事一時上,不要在意眼前的是與非!

    以先聖為榜樣。黃帝是我們姬姓祖先,在亂世中,他注重發展農業生產,生活富足,諸侯賓服,後雖九戰九敗,但在涿鹿之野一舉消滅蚩尤,平定了天下。所以我們要有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的胸襟,國家才會有吉而無兇。

    迎得賢人成大業。傳說黃帝修德富民,感動了上界神靈,在涿鹿之野大戰中,應龍下界相助打敗了蚩尤,屍橫遍野,血染天地。我們一方面要進德修業,一方面要尋訪賢人,幫助我們成就大業,爭取以少量的犧牲獲取全面勝利。惟望依囑而行。

    即此布達!

    附錄

    話說文王演周易:第二篇-坤卦(一)

    話說文王演周易:第三篇-坤卦(二)

    【原文】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初六履霜,堅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六五黃裳元吉。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用六利永貞。

  • 3 # 松海85366042

    非常複雜的問題!看周易如同看天書。首先學會八卦和64卦和六爻,弄懂生辰八字,看懂風水,分清8類人,弄懂天時卦像和九格飛星同大自然的關係。然後再回頭看卦像和大自然與人的關係與身體健康的關係,不懂前面這些東西就是看天書,想參透問題,懂前面這些東西還有參不準的,不懂前面這些,事在面前你也不明白!想學就先努力吧,能找到這方面的資料就不容易啊!有些事情不是想和努力要看天賦。

  • 4 # 四一翁

    類似問題回答過,其實老翁對於《周易》一點也沒透,斗膽在這裡拋磚引玉,學習《周易》有下面幾個困難:

    一難範圍大、內容多。廣義的易經範圍很廣,含河圖、洛書、《周易》以及由易經與五行結合衍生出的各類預測體系如奇門太乙什麼的,命理堪輿什麼的,就其中任何一項就要用人一生精力。二難無標準。任何經典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作者對其經義沒有註解,因此後人對經典的理解就沒有一個統一標準,易經也不例外,許多自以為能自圓其說的人都開宗立派,所以自古以來單研究《周易》的書就可謂汗牛充棟。三難無師承。中國傳統文化也有一個特點,即學習有師承,師生相授,而《周易》之傳承宋代之後就不明顯了,後來人對《周易》應用的方法論就不甚了了,到我們這些人時便一頭霧水了。中國曆代易學大家有一個共同的陋習,就是孔子在《繫辭》中所言“書不盡言,言不盡義”,他們掌據了《周易》應用的方法論後就開始注易,但這些人在書從不把方法說透,不說了。下面就如何學有二點建議,一是要了解易經研究的歷史,溯源而上,清代易多讀讀,清儒有一個特點,就是知識淵博,精於考據,所以能還原古義。二是我認為能不能看懂《周易》取決於是否懂的易象,漢代易多讀讀,因為漢代去古不遠,易求得真義,推薦一本漢代焦贛寫的《焦氏易林》,漢代易象全在裡面,當代對易象自以為是的學者估計都是看這本書才能出來賣弄的。清人尚秉和寫了《焦氏易林注》解釋的最透徹,估計能超過尚先生的將來就是老翁我了(嘿嘿,臉有點紅了!)。三是要熟悉古筮法,就是朱熹《周易本義》開頭講的用蓍草佔的筮法,知道占筮的過程可以解決《周易》中不少問題。四是要了解《周易》中語句的固定格式、解易的程式,這樣可事半功倍。見笑了!

  • 5 # 亢悔亨貞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稍有不慎,即可能誤人不淺。自從周文王演易完成之後,三千多年來,究竟有幾個人真正看懂讀懂了周文王所演的易經呢?千百年來流芳至今的歷代聖賢們,歷代易學大師們,他們就是懂易經的嗎?倘若他們是懂易經的,哪他們各自不同的解釋都應當被認為是對的或者起嗎基本無誤吧,但是這樣一來,新的問題又來了,他們各自所代表著的數以百計的各種流派間相互矛盾的關於易經的解釋,我們應該怎樣地在不違背基本邏輯的前提下,作出合理的接納呢?如若不然,又應該作如何的取捨呢?問者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牽扯著關於易經最核心的東西,如果沒有把這些核心的東西疏理清楚,要作出準確的回答是不可能的。

    本人對於易經的一些粗略見解,在以前的一些評論和答問中,已經有過一些提及,以本人的理解,易經是關於一切自然事物規律的精確記錄總集,同時又是指引人們如何正確運用這些規律進行社會活動的行動指南,易經的每一卦和每一爻的象及辭,都明確包含了事物的某一具體狀況及行動指引,其涵義廣大,包含了一切事物,其用意精微,能言及某個體事件的何得何失。在本人的心目中,易經是真正的聖經,周文王、周公以及前古創立易經的伏羲氏是真正的大聖人。

    自仲尼氏門生集作的《易傳》一出,關於易經的解釋紛繁起來,二千多年來成就了無數的名家大師,但以本人的理解而言,這些自《易傳》以來包括《易傳》本身的所有傳世的釋易著述,都脫離了周文王所演易經的本質,都沒有觸及易經原本已公開展示的有關事物的規律,所作解釋實際上已失去綱紀,所以各家的論說各行其是,紛紛然竟達千百家計,亦不能令後學者欣然釋懷。

    本人自以為已經知道易經是說什麼的了,並由此總結出了易卦成像六要素,應部份讀者的要求,這六要素也在本人有關易經的各種問答和評論中作了公佈,並進行了簡要的解釋,本人相信有心的讀者若願意採用六要素的方法研讀易經,必能看到易經的另一番天地,必能領悟自然規律是如何地緊密影響著我們每一次處理事物的行為結果。作為本題答問的總結,本人認為,要讀懂易經,首先要對易經的性質作一個總確認,以本人而言,我確信易經記錄的就是規律,有了這樣的確認,一切研讀均圍繞著規律展開,其結果是總結出了易卦成像六要素,根據六要素的邏輯關係,可以擴充套件到全部六十四卦的狀態推演,以及三百八十四爻行動規則的確定,過去所有模稜兩可的解釋都再不復存在,並由此窺見了先聖高超的智慧。

  • 6 # 四平資訊達人

    一、在宏觀上正確把握

    《周易》原著確實晦澀難懂,限於篇幅不展開對章節的解讀。僅從宏觀上把握比較重要的幾個方面。

    《周易》絕不是單純用來算命占卜的書。她不僅是一本哲學經典著作,而且是中國哲學的起源。這是因為作為中國哲學經學時代的重要教科書,她不可能淪為算命占卜的工具。

    《周易》的核心內容和最顯著特徵是伏羲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

    《周易》表達的是“事出有因”而不是“命中註定”,她研究的方向是宇宙萬物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因此,《周易》不僅與算命無關,而且與算命是對立的。

    作為儒學經典著作,《周易》的精髓是“仁”、“善”和“中正”。

    竊以為,瞭解了以上這些要義,對於讀懂和從整體上把握《周易》很有好處。

    二、具體方法推薦

    建議先借助輔助手段入門,而後再讀原著,既能有助於入門和理解,又能做到忠於原著不跑偏。

    一是看入門和解讀書籍。推薦張善文的《周易入門》、熊逸的《周易江湖》、南懷瑾的《易經雜說》。

    二是聽廣播。推薦喜馬拉雅北川演易《易經》那些事兒。

  • 7 # 玄忠道人

    首先我們要明確《周易》是什麼。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

    《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周易》在中國歷史上評價是相當之高啊,搞軍事,搞政治,無論你搞什麼,都能用到周易,這就是周易牛逼之處啊。

    但是題主一定不要被這些牛逼的頭銜嚇住,這些東西經常會讓一些對《周易》感興趣的人望而卻步。

    網上什麼推薦讀物啊,南懷瑾老師寫的確實不錯,但是你不一定會看啊,還貴 自己搜點影片看看也行。

    我建議題主真的想讀懂《周易》

    就先把《周易》背過,一共就沒多少字,多了不用背,就背卦名和卦辭。

    把整套《周易》背完他,你就超過大多數人了。就這麼簡單。背過他,慢慢理解。

  • 8 # 姚知易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問的太籠統、範圍太寬泛了。

    《周易》研究,自古以來就分為,象數派和義理派,兩個派別和分支。

    象數派是以取象來闡釋卦辭和爻辭的;義理派從與象數派對立、有區別的詮釋立場對《周易》進行解釋。想要學習《周易》先要明確方向,才能有的放矢。

    易的領域涵蓋範圍極廣,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真正能稱之為博大精深的著作,首推《周易》。它是“六經之首,大道之源”是華夏思想文明的源頭。《周易》是包含象、數、理、佔四大要素的綜合體系。放棄或忽略其中任何一項都不能全面說明它的內容。因此,需要學習和了解的內容是及其廣博的,要言讀懂談何容易?

    古往今來的歷代聖賢大儒,研習易經者雖多有著述(據統計,古今有書名可考的易學著作約六千多種,傳世的本子也有三千多種),但敢言看懂易經者卻絕無一人。可見,易經思想內容之深隧。

    《周易》之所以難懂,我以為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太過“簡易”,用八卦而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這一套人造的抽象符號系統,來概括自然與社會的萬千事物,並透過對符號按一定規律(卦象)的變化,來預測自然和社會的種種規律,趨吉避凶,做適應自然和社會規律的事。

    概括而言,就是透過:概括自然與社會的萬千事物(類萬物之情) → 瞭解: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以:適應自然、社會規律 →最終達到:天人和諧的境界。

    2、 距今年代太過久遠(從伏羲創卦至今約7~8000年),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時代背景和現在相差太大,因此對於卦爻辭中所描寫的歷史事件和生活場景及現象的表述,現代人都很難理解和展開聯想,理解起來自然很是費勁。

    3、《周易》一書是由易經加上易傳兩部分內容構成的。易經部分主要是卦辭和爻辭;易傳部分是為了解釋易經部分由孔子及其弟子而寫的,有十部分內容,簡稱 “十翼”。尤其,易經的卦辭和爻辭部分文字本就古奧難懂,再加之,它不同於我們以往學校的訓練習慣形成的慣性思維方式,這些卦辭和爻辭它只是告訴你結果或答案,而究竟為啥的原因需要我們自己去找。這就要命了,不懂得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方法、規則、竅門等,就根本別想看懂。

    4、要想看懂《周易》還得具備一定的悟性,因為易經是“設卦取象,以象言志”。即八卦是對“天垂象”的圖象(符號)地抽象概括,然後又以這些圖象(符號)組成64卦結構,來表達《周易》作者的世界觀。這裡的 “志”是作者自己的認識,而64卦是對“天垂象”總結、概括出來的一套系統模型。“卦”者“掛” 也,它就在那裡,我們每一個讀《易》者都可以用自己的 “悟”,作出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沒有絕對、統一的標準答案。

    以我粗淺的認識而言,個人覺得,學易的方法應該循序漸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瞭解《周易》這本書的結構和體例,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框架和脈絡;

    2、瞭解《周易》成書的時代背景,蒐集學習接近該時代的其它歷史典籍,打好國學基礎,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3、打好易經學習的基本功。

    瞭解常見關鍵詞語的基本含義,如“元、亨、利、貞,悔、吝、無咎”等等;

    記熟八卦、六十四卦卦名、卦序,上下經內容;

    學會卦的知識:內卦、外卦,陽位、陰位,當位和中正、乘承應與、錯卦、綜卦、本卦和變卦、互卦等;

    學會爻的知識:爻辭、爻位以及爻位代表事物的含義等等;

    4、學會周易預測,堅持練習占卜,每天至少一卦,對照《周易》原文,反覆揣摩,探究原因,以“玩其佔”的態度來學習(因為太枯燥,便於堅持),在實戰中領悟和增進對卦的理解。

    5、切忌急躁冒進,先加深人生閱歷和歷練,注重生活知識積累,慢慢學習和領會。

    學習《周易》是一個非常艱鉅的挑戰,但也是非常奇妙的經驗,祝易經愛好者能學有所成!

  • 9 # 文眾風水師

    怎樣才能讀懂易經?易經很難,也不是一點兒也讀不懂。要想了解易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想看懂周易,一定要知道陰陽是什麼。陰陽學是學習周易的基礎。比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東西、左右等等,要以哲學的思想歸納出陰陽的概念。還要理解他們的意思,為什麼天是陽,地為陰?為什麼白天為陽,夜晚為陰?等等。

    其次,要懂得五行的生克原理。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金可以生水,金為什麼能生水?木可以生火,木為什麼能生火?又包括金克木,水克火,土克水等等。這些相生相剋的原理一定要明白。並且還要達到熟練的程度。

    再次,學習讀懂周易,一定要懂得什麼是先天八卦,什麼是後天八卦,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是什麼樣的關係,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是如何轉換的。還有先天八卦的順序是什麼?後天八卦的順序又是什麼?什麼時候用先天八卦,什麼時候用後天八卦,這都需要明白知曉。

    最後要想看懂周易,就要懂得64卦的來歷。64卦是怎麼形成的?64卦的組成規律又是什麼?64卦的每一卦都有6個爻,每一爻代表什麼意思?64卦的每一卦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個完整的故事可以套在生活中將要發生的事情上面,用這個故事的發展方向,對比生活中一些事情的發展結果,基本上準確無誤。

    綜上所述,怎樣才能看懂周易?就是要循序漸進,從陰陽五行開始,從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再到64卦,整個的一個過程。學習周易一定不能急於求成,要有計劃的去學習,才能對周易有更深的研究。

  • 10 # 映日荷花蛙聲靜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周易》本身就是一本天書,好在有了卦辭和文言。《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中國文化多多少少都與易經有所關聯。老子的《道德經》也有易經的痕跡。因為《周易》是文言文所寫,尤其是卦爻辭,不同的斷句,詞語的古今變化,每個意象的代表意義,都像密碼一樣,很難確定。所以要根據算卦的需要進行合理想象。宋代邵雍的《梅花易數》就是周易的一個綜合使用,經後人不斷完善,這個只是在卜卦方面的發展。實際上華人血液裡裡面多多少少就有《周易》的文化影響。

    關於周易我也抄寫過多遍,其他書籍我也下載了不下於100多本,各種預測書籍更是很多,但只是學得皮毛,後來又學習八字算命,學習五行方面倒是有些成績。但《周易》絕不是用於僅僅在算命方面,在為人處世,做大人物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鑑的東西。中國古代的醫學,書法,術數,軍事等等方面都滲透了《周易》的東西。單純學習64卦這些基礎,你會迷失在易經裡面,弄不成什麼東西出來。但真正學習成功了,什麼都可以準確預測的,大小事情都在掌握之中,陰陽宅風水都是可以看的,就是這麼神。

  • 11 # 閒看秋風999

    《周易》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種各樣的卦象,以及它們是如何組成六十四卦的規律;這一部分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因為這些卦象會涉及到不少“數字卦”問題。

    《周易》第二部分就比較難懂,這一部分主要是由後人所做的“卦爻辭”組成;說白了,這一部分相當於現代意義上的使用說明書或者操作指南。

    卦爻辭再加上“註疏”,就需要讀者或者《周易》愛好者具備古漢語甚至古文字學的知識。如果不能讀懂使用說明書,怎麼去操作呢?

    《周易》卦爻辭,又有著五花八門的解讀;哪一種比較靠譜,哪一種比較容易解讀,也是學習《周易》之前必須精心準備的步驟之一。

    這就是說,讀《周易》之前必須準備一本大型的工具書類似《辭海》;然後再選擇一下比較流行的《周易》註解就可以開始了。

    《周易》六十四卦,剛開始可以選擇其中任意一卦的卦爻辭,結合卦象慢慢理解文字的說明。

    舉個例子,比如說“全陰”組成“坤卦”;卦象可以檢視原圖,此處不引用。

    卦辭是這樣的:

    (坤上.坤下);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就這麼幾十個漢字;看似沒有生僻字。然而一看懂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什麼是“元亨”?陰氣之始,婦德之常,故稱“元”。與乾合德,故稱“亨”。換句話說,亨,就是通達順利,比如說亨通。說白了就是“和諧”。陰陽和諧,才能“利牝馬之貞”矣。牝馬,就是母馬。貞,通假字,就是“正”。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

    這怎麼解讀呢?

    坤,臣道也、妻道也。後而不先,先則迷失道矣,故曰“先迷”。

    換句話說,坤,是單位二把手,永遠要維護一把手的權威,切不可喧賓奪主;這樣的思想被儒家接受以後,就成了儒家的“綱常”之道了。

    在公司維護一把手,在家裡聽老婆的,保證有利。

    另外,《周易》所說的東南西北與現在通行的方法是不一樣的。這個比較好理解,此處不囉嗦了。

    所以說,《周易》的讀懂需要文言文還有古漢字的基本功;而卦象的變化不難掌握。

  • 12 # 蒙童

    要帶著問題學,先讀繫辭大傳,再認知六十四卦,後讀說卦傳和雜卦傳。

    A.認識八卦與六十四卦,思考八卦是如何組成六十四卦的?

    B.易經是因何產生的?畫出八卦六十四卦幹什麼用?

    C.易經成卦的數理原理是什麼?夏商周三代之易有何相因相承的關係?

  • 13 # 如意普光

    易有注為:無思也,無慮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無思無慮,聖人並不是不思慮正道(禪慮),而是指不雜私心妄念,寂然不動是指本性安定,是謂正定。感通天下是指聖人用心如鏡,明明白白而又不拒不留,心不染著,來而能應,不雜私念,並用無礙感通萬物而無礙的大道境界!

    現代人沒有見到真正不動的本我(那個不易);卻要搞變動的後天變易的東西(變易)!方向搞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他品絲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