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90111119908

    應該是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戰國時期秦國秦孝公支援商鞅進行的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商鞅變法運動壯大了秦國國力,為秦後來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它推動了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2 # 獨邏

    商鞅堅信透過法治才能強國

    “唯法論”的法治思想,樹立法律權威。

    “農戰論”的法治思想,構建經濟基礎。

    “刑賞論”的法治思想,規範人的行為。

    商鞅受當時法學名家“吳起、李悝”的影響,堅信只有透過法治才能強國,在秦國推行變法,為之後的秦國一統天下打下基礎。

  • 3 # 無欲則剛188

    商鞅變法,是指衛華人商鞅在秦國實行的變法運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商鞅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2]

  • 4 # 林城—布衣

    商鞅,姬姓、公孫氏,原叫“公孫鞅”,因其是衛華人,也有稱其為“衛鞅”的。由於,在秦國主持變法成功後,因功被秦王封為商君,故而又叫“商鞅”並傳於後世。

    公元359年開始,商鞅在秦孝公支援下,在秦國推行新法。新法以“獎勵耕戰”為主要內容,極大提升了秦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為攻滅六國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繼位。 商鞅失去了強有力的支持者,也沒得到新王的信任。由於變法侵犯了舊貴族們的利益,秦惠文王為平衡勢力,決定處罰商鞅。商鞅最終被處以“車裂”之刑,但新法得到保持下來。

    在商鞅確立的新法治理下,秦國國勢不斷強盛。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終於攻滅了東方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

    秦朝建立後,由於秦始皇嬴政和秦二世嬴胡亥沒有很好的及時調整政策,讓久歷戰亂的百姓休養生息,最終在公元前209年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

    公元前207年,秦末義軍劉邦所部攻入秦朝都城咸陽,秦王子嬰出降,秦朝滅亡,只傳國14年。而這時,距離商鞅被處死已經過去了131年。

    任何一項的法律與制度,都有它的時代特徵,也都需要與時俱進。商鞅的新法是針對“七雄並立”的戰國時代,它也幫助秦國富強並統一了天下。而一百多年後,秦朝的滅亡在於秦的暴政,不能歸罪了商鞅和他的新法了。

  • 5 # 高山老竹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政治者進行過變法,商鞅變法,吳起變法,李悝變法,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但是這些變法無一真正的成功,基本上是半途而廢。這些變法雖未真正成功,但是對中國社會發展仍舊產生過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但是,任何一次變法都會觸犯保守法勢力既得利益者,都會遭受保守派既得利益政治集團的瘋狂反抗。保守的既得利益政治集團對於任何變法者是反對的,甚至是仇視的,哪怕這些變法是有利於整個統治集團長遠大利的也要抵制,集團中的那些保守的既得利益者都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只顧自己的既得利益,哪裡還有閒心去管統治集團的整體利益?一旦支援變法的最高統治者駕崩,那些一心想施展政治才能的變法政治家都會陷入困境,商君被腰斬,吳起被萬箭射殺,李悝暗淡隱去,王安石憂傷離去,清末變法“七君子”殞命,康有為東渡日本避難。變法者多受到後人的歪曲、抹黑與貶斥。這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結果,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就是這個意思了。

    但是,變法是順天應時的。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進步的,社會制度和管理社會的法律政策也應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頑固保守、故步自封意識與制度,終究會前進的時代所淘汰。我們現在經常講的時髦詞語叫作“與時俱進”,在巜呂氏春秋》中就有清晰表述,“勢易時移,變法宜矣",“變法者因時而異”。二千多年前的古人都懂得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應當變法,更何況是現代社會的文明人呢?

  • 6 # 君曉天下

    不能單一的說強國或滅國,主要是強多些,但副作用也不少,有些需要改進的!其實有些現在還在用!比如統一文字度量衡,中央集權,郡縣制等等總之好的多一點

  • 7 # 無鹽三味

    商鞅變法是強國之法,是強國之路!

    商鞅,戰國時期衛華人,又叫衛鞅,後被封於商地,所以叫商鞅。鬼谷子的學生,法家代表人物。

    秦國秦孝公即位後,立心改革圖治,向天下發出招賢納士令,衛鞅便從衛國前往秦國,到秦國後,衛鞅的理論的到秦孝公的肯定與信任,被任命為左庶長,在秦孝公的支援下,開始了他的改革,改革內容主要包括廢除井田制、重農桑輕工商、依軍功獎功勳、實行度量衡統一,取消分封制建立縣制,實行連坐之法,從櫟陽遷都咸陽等,透過舌戰群儒、立木為信等使改革得以開展!

    商鞅變法明顯是強國之法,透過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實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軍隊戰鬥力明顯加強,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商鞅變法對秦國的崛起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對商鞅本人,無疑是遺害無窮的,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繼位。

    沒有了秦孝公支援的商鞅,受到了被他變法害苦的貴族們的強烈反對,無奈之下,逃亡,在追捕中被殺命,不但落得個“車裂”的下場,甚至被流民分食屍肉,顯然對他個人是個悲劇!

  • 8 # 懶散俗人

    秦用商君,以一滅六。這是明擺的事實。

    後面二世自己不求行,丟了江山要怨祖宗給自己留的家業太大了嗎?!

  • 9 # 國粹繁榮絢麗日

    “變法”,變更法制也。《史記》〈秦紀〉有:“衛鞅說孝公變法修刑,內務耕稼,外勸戰死之賞罰。”律述。

    那麼,“商鞅變法到底是強國之法還是滅國之法”呢?

    這還得從秦孝公說起:(公元前381~前338年)其為戰國時的秦君,名渠梁。系穆公十五氏孫。孝公任用了商鞅,法令大行,秦國富強。

    再說一說商鞅:(約公元前390~前338年)戰國時衛人。姓公孫名鞅。以封於商,也稱商鞅、商君。

    其原仕魏,為魏相公叔座的家臣。座卒後,遂入秦,歷任左庶長(春秋.秦官爵名。)、大良造(秦爵名。)。

    相秦十九年,鞅輔助秦孝公變法,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創新主張,施律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戰等。使秦民生活充裕豐實,國家富強昌盛起來。

    孝公死後,公子虔等誣陷鞅“謀反”,眾目睽睽之下,其被車馬裂死。

    商鞅變法《史記》有傳,《漢書》著錄。雖昔日變法修刑者未得善終,但鞅在秦官爵二十級中,其“左庶長”官階排第十;及有第十六爵的“大良造”之位,威震天下,名揚四海。君王信託,職微任重。變法盛古優昔,亦天下強焉。可謂宣居三年,百姓便之。正是頌德歌功,更法強國。

  • 10 # A劍膽琴心

    商鞅變法是強國之法!因為商鞅變法,秦國才成為強國,並最終一統中國。至於秦朝二世而亡,是由於宦官趙高亂政、禍國殃民,秦二世胡亥昏庸無能,以致陳勝吳廣起義,最終才一步步走向滅亡。

  • 11 # 長白森林

    對於小國,是強國之道。對於大國,是亡國之道。

    以利益為驅使,掙快錢,現得利,能夠短期見效,但是不能持久。

    所以後來的中國大一統王朝,都不用商鞅之法,而是用儒學教化來統一全國的思想,確定統一的價值觀,就是這個道理。

  • 12 # 藍色記憶CC

    商鞅變法肯定是強國之法。秦孝公繼位後面對的秦國是之前經歷了四代亂政,經歷了秦獻公連年的征戰後的秦國,可以說是滿目瘡痍,離石要塞和函谷關都在魏國的控制範圍內,要不是秦人全民皆兵尚武善戰秦國恐怕早已經滅國了。

    秦孝公發出求賢令,商鞅入秦二十年推行變法。商鞅的變法是當時戰國時期各國變法中最為徹底的變法,他主持的變法讓秦國迅速強大起來,收復了函谷關以及離石要塞這些秦國故土。

    此後雖然秦惠文王殺了商鞅,但歷代秦王皆以商君法為治國基礎。秦國才得以不斷削弱六國最後一統天下。

    但是商鞅變法是一部戰時的法治,在秦國統一天下後這部法令就變得不那麼適合當時的社會狀態了。

  • 13 # 逍遙歷史交流閣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沒有商鞅變法就沒有後來的秦始皇的一統六國,建立強盛的大秦帝國,可以說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的幫助不是一點,而是實質性的,是 經濟的大發展,這一點毋庸質疑。

    商鞅變法的核心是圖強。中國所有的變法的目的都是圖強,沒有一個變法是圖弱的。

    不論是戰國時期的李悝變法,到北宋范仲淹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以至於後來的光緒時期百日維新。

    變法其根本目的是想讓國家好起來,這個好起來有幾方面,一個是經濟大發展,改善經濟困頓的局面。第二就是軍事發展,軍事力量強大了,敵國才無法入侵,或者入侵後也被打敗。

    還有就是外交上,你一個變法後強大的國家,你到別的國家出使,別人都要高看一眼。這沒有辦法,弱國無外交嘛。

    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在競爭最激烈的時候越是容易出現變法情況。戰國時期,群雄逐鹿,各主中原,所以要變法變得更強大,壓制其他國家。北宋,清末大體情況也是一樣,都處於內憂外患的階段,唯有變法才能改變衰敗的國情。

    以上講的是變法發生的時間節點。變法,通常後面帶兩個字圖強。這個可以理解。

    回過頭來說商鞅變法。

    (商鞅畫像)

    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國實行的一次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納士。

    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制、重視農桑、獎勵軍功、實行統一度量衡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

    於是,秦孝公任用商鞅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商鞅頒佈《墾草令》。刺激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

    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讓國內貴族加入到農業生產中;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廢除貴族的井田制, “開阡陌封疆”,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普遍推行縣制,設定縣一級官僚機構;“集小都鄉邑聚為縣”,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凡三十一縣”,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軍事方面設立軍功標準,根據軍功多少可以得到多少的享用。

    以上說了商鞅變法大體的內容。總體而言,商鞅的變法促進了秦國經濟的大幅度上漲,而且軍士打仗有動力,也進一步加強了軍事力量,為秦國後期滅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再說一下商鞅變法的一些不足之處。因為商鞅繼承的是吳起,李悝的法家思想。那麼這種法家思想就是主張用嚴峻的刑法來治理百姓。輕罪重罰,導致民怨積深。

    商鞅變法還有一個法是連坐法。就是一個人犯罪,全家連坐。這個法令過於嚴苛,也是不足取的。然後商鞅重農抑商,剛開始還可以,農業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商業明顯落後,所以商鞅變法還是有一些不足之處的。

    不管如何,在春秋戰國時期商鞅能夠主導變革圖新是多麼的難得,商鞅由於在變法中得罪了秦國舊貴族勢力,秦孝公死後,其子繼位,商鞅被車裂。

    商鞅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傑出政治家,改革家。所以,後人說,秦國之所以能富國強兵,商君功不可沒。

  • 14 # 寓意象徵諧音八卦變易

    秦成功於商鞅變法,失敗於濫用民力。秦取得全國政權以後,以當時的統計,大約有2千萬人口,全國修道路和修水利用去了幾十萬民力,修阿房宮和麗山墓用去了一百多萬民力,趙陀到廣東廣西帶去了50萬軍隊,蒙恬在北方駐軍有30多萬人,這幾處主要用人就有三百多萬,再加上行政管理,其它地方駐軍,秦朝使用的民力總數達到了400多萬,佔全華人口的20%之多,以現在人口情況看,當時得勝的秦朝應沒有男勞力在家務工,留下的人口都是老、婦、弱、嬰在從事農業生產,這些老、婦、弱、嬰人口還要保證秦朝民力的後勤供給,在秦統治時期,被折騰到沒有人從事農業生產,整過經濟命脈都沒有了,秦朝肯定要滅亡!失敗應與商鞅變法無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倉鼠總是閉著眼睛做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