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國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且變化十分明顯的便是交易過程中的支付方式。
貨幣的歷史由來已久,一般情況下,要想完成一次交易,只需要有貨物和與之等額的貨幣便可以完成。但在某些特殊時期,光有貨幣是不夠的。自1949年建國至改革開放前,大概經歷了3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期內,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總體上雖然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依舊處於較低水平。在這種背景之下,一種重要的經濟制度即票證經濟應運而生。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之後,票證並沒有立刻退出人們的生活,而是繼續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糧票、油票、布票、肉票等等,那個年代可以說是“票證滿天飛”的時代。直到1993年,票證才開始逐步退出人們的生活。
對於大部分90後,特別是95後來說,對票證的記憶應該是模糊的,或許完全沒有記憶,對票證的瞭解幾乎全都來自於父輩甚至是祖輩的述說。縱觀支付方式的變遷,從1949年建國至今,支付方式大抵經歷了四種主流形式:票證支付;紙幣支付;以銀行卡為代表的刷卡支付;以支付寶和微信為代表的電子支付。這一系列的變化體現了中國的經濟繁榮發展和科技不斷進步。
一、票證時代
票證的使用是從建國後不久即1953年開始的,直到改革開放15年後即1993年為止。當時中國的經濟還沒有現在這麼繁榮,很多物資都相當匱乏。
在物資普遍匱乏的背景下,票證的出現也就不難理解了。由於物資短缺,特別是必需品的供應量遠遠達不到民眾的基本需求,國家就只能依靠計劃的方式來調節物資分配,從而保證民眾對生活必需品的基本需求。短缺經濟的主要特徵就是票證的使用。很多60後、70後應該都有深刻的記憶,那個年代光有錢是不夠的,要想買到心儀的東西還必須要有票。即使你拿著一大把紙幣去供銷社也沒用,營業員根本不會賣給你,是否有相對應的糧票、油票、布票等才是決定能否交易成功的關鍵。
各式各樣的票證在一定時期起到了穩定經濟的重要作用,同時也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票證的侷限性逐漸顯現,也必將逐步退出人們的生活。
二、紙幣時代
隨著票證的退場,接下這一個接力棒的便是各種面值的紙幣。紙幣最早出現於中國宋朝,歷史已逾千年,但長期以來紙幣並沒有像現在一樣如此大規模使用和流通。金、銀等貴金屬一直是古代貨幣的主要角色。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貴金屬作為貨幣的弊端逐漸顯現,不僅攜帶困難,而且貴金屬資源有限,越來越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交易需求。所以在票證退場之後,並沒有出現貴金屬捲土重來的情況,取而代之的則是紙幣。
9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紙幣的使用量急速上升。但是紙幣的使用必然會遇到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那就是“湊不齊”或“找不開”。由於票種有限,面額是固定的,買東西的人付款的時候很可能湊不出所需要的那個價格,賣東西的人在找零的時候又可能會找不開。不過在當時紙幣支付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至少只要有錢就可以自由購買想要的貨物,而在票證時代即使有錢,如果沒有票的話也是不可能完成交易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交易規模越來越大,紙幣支付的弊端也開始凸顯。同時國內計算機技術從90年代開始得到了迅猛發展,貨幣開始向電子化方向演進,各大銀行陸續發放卡片式銀行卡。刷卡支付的頻率越來越高,現在基本上每個商場都會有POS機提供刷卡服務。自新世紀以來,隨著刷卡支付方式的普及,我們開始進入“刷卡時代”。
三、刷卡時代
自新世紀以降,短短几年時間,人們的消費方式就已經開始從現金支付轉變為刷卡支付。這不僅得益於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更是因為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使人們更新了消費習慣。“卡片滿天飛”的時代來了。
刷卡支付無疑會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貌似也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刷卡支付也帶來了新的風險,並且在某些情況下會給交易增添麻煩。例如,隨著時間的推進,每個人手裡持有的卡會越來越多。每張卡都要設定密碼,如此發展下去,密碼越來越多,實在是不容易記住啊!
而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髮展,銀行保護我們賬戶安全的能力隨之提高,但同時犯罪分子利用網路來進行盜刷、詐騙的行為也越發嚴重。銀行卡一旦被盜刷,或者被詐騙犯轉移資金,也就是分分鐘的事。那時候再後悔,想追回資金也幾乎是不可能了。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刷卡方式雖然存在風險,但依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並且其特有的安全性也是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智慧手機大面積普及,人們的支付方式再次被更新,我們進入了“手機支付”時代,貨幣的數字化程序再次加速。
四、手機時代
現如今網際網路和移動通訊快速發展,電子數字化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動終端形式越來越多,手機、平板、膝上型電腦迅速普及,移動支付和網上支付逐漸成為主流的支付和流通交易手段。以至於現在幾乎每個商店都會提供掃碼支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近幾年能掃碼的地方越來越多,就算去路邊攤買個餅攤主都會告訴你,可以支付寶或者微信掃碼呦。
手機支付方式在便捷性上更勝刷卡支付一籌,它不需要使用者攜帶各式各樣的卡,只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所有交易過程。但手機支付一直被人所詬病的就是其安全性,由於目前的技術發展速度極快,且在開發新技術的過程中更多考慮的是便捷性,必然也就不會太關注某種新技術可能會帶來的風險。
現在很多手機軟體都有免密支付功能,雖然其初衷是為了方便人們在付款的時候不用頻繁輸入密碼,但一旦手機丟失,很有可能就會在短時間內被他人刷掉該軟體裡所有的餘額。友情提醒,沒必要的免密支付能關就關了吧。
總而言之,支付方式自建國以來大致經歷了四種形式,從一開始的票證加現金支付到純現金支付,再到後來的刷卡支付和手機支付,背後所體現的無不都是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目前現金、刷卡和手機支付三種方式依舊並存,雖然電子貨幣有很多缺陷和風險,但是電子貨幣相對於傳統貨幣,其優勢還是很明顯的:交易方便、交易成本降低。短時間內紙幣不可能完全退出市場,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未來幾十年或者幾百年內電子貨幣取代紙質貨幣應該是大勢所趨。國家的富強使我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從支付方式的變遷這一點,就足以可見中國自建國以來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技的迅猛提升。
自建國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且變化十分明顯的便是交易過程中的支付方式。
貨幣的歷史由來已久,一般情況下,要想完成一次交易,只需要有貨物和與之等額的貨幣便可以完成。但在某些特殊時期,光有貨幣是不夠的。自1949年建國至改革開放前,大概經歷了3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期內,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總體上雖然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依舊處於較低水平。在這種背景之下,一種重要的經濟制度即票證經濟應運而生。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之後,票證並沒有立刻退出人們的生活,而是繼續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糧票、油票、布票、肉票等等,那個年代可以說是“票證滿天飛”的時代。直到1993年,票證才開始逐步退出人們的生活。
對於大部分90後,特別是95後來說,對票證的記憶應該是模糊的,或許完全沒有記憶,對票證的瞭解幾乎全都來自於父輩甚至是祖輩的述說。縱觀支付方式的變遷,從1949年建國至今,支付方式大抵經歷了四種主流形式:票證支付;紙幣支付;以銀行卡為代表的刷卡支付;以支付寶和微信為代表的電子支付。這一系列的變化體現了中國的經濟繁榮發展和科技不斷進步。
一、票證時代
票證的使用是從建國後不久即1953年開始的,直到改革開放15年後即1993年為止。當時中國的經濟還沒有現在這麼繁榮,很多物資都相當匱乏。
在物資普遍匱乏的背景下,票證的出現也就不難理解了。由於物資短缺,特別是必需品的供應量遠遠達不到民眾的基本需求,國家就只能依靠計劃的方式來調節物資分配,從而保證民眾對生活必需品的基本需求。短缺經濟的主要特徵就是票證的使用。很多60後、70後應該都有深刻的記憶,那個年代光有錢是不夠的,要想買到心儀的東西還必須要有票。即使你拿著一大把紙幣去供銷社也沒用,營業員根本不會賣給你,是否有相對應的糧票、油票、布票等才是決定能否交易成功的關鍵。
各式各樣的票證在一定時期起到了穩定經濟的重要作用,同時也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票證的侷限性逐漸顯現,也必將逐步退出人們的生活。
二、紙幣時代
隨著票證的退場,接下這一個接力棒的便是各種面值的紙幣。紙幣最早出現於中國宋朝,歷史已逾千年,但長期以來紙幣並沒有像現在一樣如此大規模使用和流通。金、銀等貴金屬一直是古代貨幣的主要角色。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貴金屬作為貨幣的弊端逐漸顯現,不僅攜帶困難,而且貴金屬資源有限,越來越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交易需求。所以在票證退場之後,並沒有出現貴金屬捲土重來的情況,取而代之的則是紙幣。
9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紙幣的使用量急速上升。但是紙幣的使用必然會遇到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那就是“湊不齊”或“找不開”。由於票種有限,面額是固定的,買東西的人付款的時候很可能湊不出所需要的那個價格,賣東西的人在找零的時候又可能會找不開。不過在當時紙幣支付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至少只要有錢就可以自由購買想要的貨物,而在票證時代即使有錢,如果沒有票的話也是不可能完成交易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交易規模越來越大,紙幣支付的弊端也開始凸顯。同時國內計算機技術從90年代開始得到了迅猛發展,貨幣開始向電子化方向演進,各大銀行陸續發放卡片式銀行卡。刷卡支付的頻率越來越高,現在基本上每個商場都會有POS機提供刷卡服務。自新世紀以來,隨著刷卡支付方式的普及,我們開始進入“刷卡時代”。
三、刷卡時代
自新世紀以降,短短几年時間,人們的消費方式就已經開始從現金支付轉變為刷卡支付。這不僅得益於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更是因為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使人們更新了消費習慣。“卡片滿天飛”的時代來了。
刷卡支付無疑會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貌似也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刷卡支付也帶來了新的風險,並且在某些情況下會給交易增添麻煩。例如,隨著時間的推進,每個人手裡持有的卡會越來越多。每張卡都要設定密碼,如此發展下去,密碼越來越多,實在是不容易記住啊!
而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髮展,銀行保護我們賬戶安全的能力隨之提高,但同時犯罪分子利用網路來進行盜刷、詐騙的行為也越發嚴重。銀行卡一旦被盜刷,或者被詐騙犯轉移資金,也就是分分鐘的事。那時候再後悔,想追回資金也幾乎是不可能了。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刷卡方式雖然存在風險,但依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並且其特有的安全性也是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智慧手機大面積普及,人們的支付方式再次被更新,我們進入了“手機支付”時代,貨幣的數字化程序再次加速。
四、手機時代
現如今網際網路和移動通訊快速發展,電子數字化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動終端形式越來越多,手機、平板、膝上型電腦迅速普及,移動支付和網上支付逐漸成為主流的支付和流通交易手段。以至於現在幾乎每個商店都會提供掃碼支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近幾年能掃碼的地方越來越多,就算去路邊攤買個餅攤主都會告訴你,可以支付寶或者微信掃碼呦。
手機支付方式在便捷性上更勝刷卡支付一籌,它不需要使用者攜帶各式各樣的卡,只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所有交易過程。但手機支付一直被人所詬病的就是其安全性,由於目前的技術發展速度極快,且在開發新技術的過程中更多考慮的是便捷性,必然也就不會太關注某種新技術可能會帶來的風險。
現在很多手機軟體都有免密支付功能,雖然其初衷是為了方便人們在付款的時候不用頻繁輸入密碼,但一旦手機丟失,很有可能就會在短時間內被他人刷掉該軟體裡所有的餘額。友情提醒,沒必要的免密支付能關就關了吧。
總而言之,支付方式自建國以來大致經歷了四種形式,從一開始的票證加現金支付到純現金支付,再到後來的刷卡支付和手機支付,背後所體現的無不都是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目前現金、刷卡和手機支付三種方式依舊並存,雖然電子貨幣有很多缺陷和風險,但是電子貨幣相對於傳統貨幣,其優勢還是很明顯的:交易方便、交易成本降低。短時間內紙幣不可能完全退出市場,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未來幾十年或者幾百年內電子貨幣取代紙質貨幣應該是大勢所趨。國家的富強使我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從支付方式的變遷這一點,就足以可見中國自建國以來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技的迅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