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29241011387
-
2 # 黑巖5860540293483
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之初,為了能取得百姓的信任與支援,便在國都咸陽的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杆,宣告說,誰能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去,便賞他十金,事小而賞重,老百姓都覺得很奇怪,誰也沒有幹。商鞅又宣佈:“能搬到北門去的,賞五十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中年漢子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給搬了過去,商鞅立即給了他五十金,以此表明他說話是算數的。接著便頒佈了他變法的命令。
商鞅是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華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在關商鞅的典故有:一、因事制禮
正當商鞅輔佐秦孝公醞釀變法時,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從而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商君書·更法篇》《史記·商君列傳》)。這是以歷史進化的思想駁斥了舊貴族所謂“法古”“循禮”的復古主張,為實行變法作了輿論準備。
在關商鞅的典故有:二、徙木立信
前359年秦孝公任商鞅左庶長,開始變法。但當時在秦國上下普遍都對商鞅和新法都持懷疑態度。
為打消大家對新法的懷疑,使新法能順利實施。商鞅在當時秦國都的北門處立了一個大木杆,宣佈,誰能把這個木杆從北門扛到南門,就能得到很大的獎賞。開始時,大家都是觀望,沒人去做,後來有個人做到了,果然就得到了很大的獎賞。於是,老百姓都相信商鞅和新法了。
在關商鞅的典故有:三、作法自斃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