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375170259999
-
2 # 歸鈴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適度的施捨,對方會心懷感恩,但過度的施捨,反而會培養出仇人。長期的施捨,會讓對方產生依賴心理。久而久之,會把你的善良當成理所應當。一旦你停止了施捨,對方反而會認為你不近人情,因此反目成仇。所以說,救急不救窮,善良要把握尺度,千萬不要好心辦壞事。
-
3 # 使用者4720153759348
1、“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遇到窘困的時候,你給他一斗米,這如同雪中送炭,這個人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一直給他提供幫助。這樣就會使人貪得無厭,而這種幫助就會被他認為是理所當然,一旦減少或停止幫助,慢慢的就會心生怨恨,反目成仇。
這句老話也是在告誡後人,在幫助他人時,一定要講原則。同時也是在暗示人性中弱點,反思自己要知足,對於別人的援助要智慧地接受,並要知恩圖報。
2、“救急不救窮,幫笨不幫懶”。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當親朋好友因為看病或上學等原因急需用錢時,你借錢給他。對方會感激你雪中送炭。對於整天窮混、不死進取、坐吃空山的窮人就不要借錢給他;借錢是治標不治本。窮人多種多樣,這也是一種常態。對於愚笨之人,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能幫便幫一把,對於懶惰的人能推便推。千萬不要借錢給他。往往救窮幫懶,不僅不能緩解其窘境,還容易養成其惰性,也有可能好心沒好報,最後把自己拖垮。
1. 一顧重尺璧,千金輕一言。——北周·庾信《擬詠懷》
顧:顧遇,被常識而受到優厚待遇。顧遇之恩重於尺璧,重視諾言而輕千金。
2. 才微易向風塵老,身賤難酬知己恩。——唐·郭震《寄劉校書》
才能低微地位低,難以報答知己的恩情。
3. 問祖宗之德澤,吾身所享者是,當念其積累之難。——明·洪應明《菜根譚》
如果想要問祖先是否為我們留下恩澤,只要看我們所享受的幸福便可知道。因此我們應當時刻感念祖先遺留下來的福澤。
4.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李毓秀《弟子規》。
父母親病了,吃的藥要自己先嚐,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燙;父母親病倒在床上,要日夜護理,守在他們的身邊。
5.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
有誰又知道盤子中的每一粒米飯都是農民辛苦得來的。生活中有些人,常常把自己擁有的東西視為理所當然,因此心中毫無感恩之念。既然是理所當然的,何必感恩?一切都是如此,他們應該有權利得到。其實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態,這些人才會覺得生活索然無味。
6. 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明·陳繼儒《安得長者言》
品德低下的人一心指望別人施恩,但是得到恩惠後卻不感恩;品德高尚的人不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一旦接受就會終生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