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和唯物的對立應該得到統一和糾正了。我不知道現在的教科書是怎樣來教學的,我們60後所受到的教育,是把唯心主義作為“不科學”的東西進行批判的,大凡要肯定哪位名家,就認定他是唯物主義思想家;相反如果要否定他,就說他是個唯心主義者。
唯物和唯心之所以要統一,就在一個“唯”字上,唯就是唯一,是排斥的。但我們看哲學思想家的理論,很少有排斥的,唯物主義者強調物質第一性,但也沒有否定意識和精神的存在。佛學強調“性空”,但同時也認為“空不異色”。只是有極少數和個別的人一切從“心”而論,否定物質世界的存在,但這些人實際上已淪為所謂“心學”的奴隸,根本就稱不上什麼思想家,只不過是故弄玄虛之輩。比如有些所謂學佛得悟者,認為物質世界就不存在,就是心的映相,實際上根本就沒有弄懂佛學的理論。
如果不使用“唯心”和“唯物”這兩個詞來進行界定,實際上所謂的“唯物主義”者是首先從客觀世界著眼來思考者,而“唯心主義”者是首先從主觀思維出發來思考者。這兩者思考的結果各有千秋,但最終都是兩種思維途徑結合的產物。老子在《道德經》第1章中指出“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前者就是從客觀出發的思維,後者就是從主觀出發的思維,老子告訴人們這兩者要“玄之又玄”即聯絡再聯絡,才能探究宇宙自然的“眾妙之門”。
唯心和唯物的對立應該得到統一和糾正了。我不知道現在的教科書是怎樣來教學的,我們60後所受到的教育,是把唯心主義作為“不科學”的東西進行批判的,大凡要肯定哪位名家,就認定他是唯物主義思想家;相反如果要否定他,就說他是個唯心主義者。
唯物和唯心之所以要統一,就在一個“唯”字上,唯就是唯一,是排斥的。但我們看哲學思想家的理論,很少有排斥的,唯物主義者強調物質第一性,但也沒有否定意識和精神的存在。佛學強調“性空”,但同時也認為“空不異色”。只是有極少數和個別的人一切從“心”而論,否定物質世界的存在,但這些人實際上已淪為所謂“心學”的奴隸,根本就稱不上什麼思想家,只不過是故弄玄虛之輩。比如有些所謂學佛得悟者,認為物質世界就不存在,就是心的映相,實際上根本就沒有弄懂佛學的理論。
如果不使用“唯心”和“唯物”這兩個詞來進行界定,實際上所謂的“唯物主義”者是首先從客觀世界著眼來思考者,而“唯心主義”者是首先從主觀思維出發來思考者。這兩者思考的結果各有千秋,但最終都是兩種思維途徑結合的產物。老子在《道德經》第1章中指出“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前者就是從客觀出發的思維,後者就是從主觀出發的思維,老子告訴人們這兩者要“玄之又玄”即聯絡再聯絡,才能探究宇宙自然的“眾妙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