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43653340495
-
2 # 聰明的白雲7T
實際上杏樹落果後是慢慢走向休眠,積蓄力量,為來年發芽做準備。
-
3 # 花晨月夕0
因為沒上肥。
採收肥 果實採收後施入,以宴沃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這次追肥主要是消耗養分較多的中晚熟品種和樹勢衰弱的樹,補償由於大量結果而引起營養物質的虧空,恢復樹施,增加樹體內養分積累,充實枝條和提高越冬抗寒能力,為下一年豐產打好基礎。
杏樹細菌性穿孔病分佈範圍較廣,如防治不及時,常造成杏樹大量落葉和落果,削弱樹勢,影響產量,甚至導致樹梢枯死。
1 症狀
該病可危害杏樹的葉片、枝條和果實。①葉片患病症狀。發病初期,先產生多角形水漬狀斑點,以後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病斑。病斑邊緣水漬狀。後期水漬狀邊緣消失,病斑乾枯、脫落或部分與病葉相連,形成直徑為0.5~5毫米的穿孔。病葉極易早期脫落。②果實患病症狀。果皮上先產生水漬狀小點,擴充套件到直徑為2毫米時,病斑中心變為褐色,最終可形成近圓形、暗紫色、邊緣具水漬狀的暈、中間稍凹陷、表面硬化的粗糙病斑。空氣乾燥時,病部常發生裂紋,直徑可達 30毫米。病果易提早脫落。③枝條患病症狀。枝條受害後,有夏季潰瘍和春季潰瘍兩種病斑。春季潰瘍發生在上一年抽生的枝條上。春季展葉時,先出現小腫瘤,後膨大破裂,皮層翹起,木質部裸露,成為近梭形病斑。病部的木質部壞死,深達髓部。春季病斑縱裂後,病菌溢位,開始傳播。夏季潰瘍發生在當年抽生的嫩梢上。先產生水漬狀小點,擴大後變成不規則褐色病斑,後期病斑膨大裂開,形成潰瘍症狀。
2 發病規律
細菌性穿孔病是由甘藍黑腐黃單胞桿菌桃李致病變種所致。病菌在枝條病組織內越冬,翌年春隨氣溫升高,潛伏在病組織內的細菌開始活動。當病部表皮破裂後,病菌從病組織中溢位,借風雨或昆蟲傳播經葉片的氣孔、枝條及果實的皮孔侵入。葉片一般於5月份發病。夏季乾旱時,病勢進展緩慢,至秋雨季節又發生後期侵染。
3 科學防治
(1)選擇優苗。建立新杏園時,應選用無病毒苗木和抗病品種。
(2)避免混栽。在建杏園時,附近不要栽植桃、李、櫻桃等其他核果類果樹。
(3)加強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料,不偏施氮肥,注意改良土壤和排水。
(4)科學修剪。合理修剪,使果園通風透光良好,降低果園溼度,減少病害的發生。冬季修剪應儘量晚剪,生長季修剪應儘量減少短截次數。
(5)藥劑防治。早春發芽前,噴1次4~5波美度石硫合劑。杏樹展葉後和發病前,可交替噴施3%克菌康(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或72%硫酸鏈黴素可溼性粉劑3000倍液,或65%的可溼性代森鋅300~500倍液,每15天噴1次,連噴3~4次,防效頗佳。
(6)搞好冬季清園。結合冬剪,徹底清除病枝、落葉和落果,集中燒掉,減少越冬菌源。